教科版小學科學《點亮我的小燈泡》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在進行“點亮我的小燈泡”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時,主要想體現這幾個基本理念:
1、體現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在指導學生探究小燈泡的連接裝置時,“為什么有的會亮,有的不會亮”的問題是在學生“玩”了小電珠等材料后根據“玩”的結果自發提出來的。提出這一問題后,按照兩個研究方向展開下一步的探究,也是在學生小組交流、進行充分猜測設想后自然歸納出來的。教師只是學生研究問題的向導、引領者,在學生獲取知識方面起到點撥的作用。
2、體現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試一試:小燈泡能否亮起來”這一環節中,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玩弄”,這種“玩弄”其實是一種探究,一種經歷,一種體驗。讓學生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進行探究,讓學生像研究者一樣親身去經歷研究過程,讓學生在“點亮”與“點不亮”中體驗“成功”與“失敗”,進而逐步養成科學的探究素養。
3、體現教學設計的動機情感原則。
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探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習興趣與學習需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到學生的情感需要。如:在開始部分,從“介紹材料”到提問“看到這些材料,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再到“試一試:小燈泡能否亮起來?”充分抓住了小學生好奇心強,急于動手的心理,迎合了他們的情感需要,因此引入相當順利。避免了這類課引入時很容易出現的“學生不顧教師反應,卻急于動手玩弄材料”的現象。在教學觀察小燈泡內部秘密時,抓住學生很想搞清“看不清的部分”(也就是小燈泡的關鍵結構:兩根金屬柱下端到底連接到哪里?)適時提供材料,使學生帶著強烈探究欲進行觀察,而這種觀察的投入程度就是建立在學生興趣情感之上。在課的結束部分,點亮小燈泡的環節安排,其實是想再次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讓其體驗成功的快樂。總之,教師對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情感變化,應及時引導、鼓勵和啟發,從而創立一個更有利于滿足學生探究情感需求的環境。
二、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目標:
利用電來點亮一只燈泡需要一個完全的電路;一個完全的電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種方法建立起來。只有電流流過燈絲時小燈泡才發光;電池兩端直接連接在一起,就會發生短路。
2、科學探究目標:
連接簡單電路;觀察、描述和記錄與點亮小燈泡有關的實驗結果;根據實驗結果對電流的流向作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
3、情感態度目標:
體會對周圍事物作有目的、細致的觀察的樂趣;敢于根據現象作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激發進一步探究有關“電”的奧秘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觀察小燈泡的'連接裝置,懂得小燈泡點亮的道理,養成科學的探究素養。
四、教學難點
畫出電路中電流的流動路線。區分短路和斷路。
五、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2根導線、2節電池、4個小燈泡、4套電池和小燈泡卡片、4支記號筆。
教師準備:課件(電流在電路中的流動路線圖)、課件(四種典型連接方式的圖)、課件(小燈泡各部分構造及名稱)、導線、電池、小燈泡、電池和小燈泡卡片若干。
六、教學過程
(一)創境準備:
1、出示小燈泡,讓學生作簡單描述。
2、每人一個小燈泡,觀察構造并畫下來,先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3、借助課件,認識小燈泡各部分構造及名稱。
4、問:要讓小燈泡亮起來,最少還需要什么材料?提供電池和電線等材料。
5、揭示課題。
(二)探索交流:
1、合作嘗試,點亮一個小燈泡
〔1〕小組合作,嘗試點亮這個小燈泡。
〔2〕請點亮的小組上來展示一下,用實物線路圖表示。
〔3〕觀察點亮的小燈泡的電路連接圖,讓學生再次嘗試接亮小燈泡。
〔4〕觀察連接裝置,討論電流路線,課件展示電流圖。
〔5〕小結:電池里的電從正極出來,從小燈泡的一個連接點進入,經過燈絲再從另一個連接點流出,流到電池的負極,形成一條回路。這條路通了,燈泡就亮了。
2、展示比較,區分短路和斷路
〔1〕討論:為什么這樣接不會亮?
〔2〕根據學生情況講解斷路和短路,教育學生注意用電安全。
短路是指把電池的兩端直接用導線連起來。如果發生短路,電池和電線會在瞬間發熱變燙,不僅燈泡不能發光,電池也會很快壞掉,因此,一旦發生短路,必須立即斷開電線。防止電池發生短路。
3、用多種連接方法使小燈泡發亮
〔1〕小組合作,把發光燈泡的連接裝置圖畫下來。
〔2〕全班交流,展示連接裝置圖,了解電流在燈泡內的流動路線。
(三)實踐創新
1、課件(四種典型連接方式的圖):判斷圖中哪個小燈泡會亮,哪個小燈泡不會亮?為什么?
2、自己找材料,想辦法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可以一個人做,也可以幾個人合作探究
3、課后利用家中的廢電池,把它一點一點地拆卸下來,觀察電池的構造。
(提醒學生留意意外情況,在意外情況上做文章,研究不成功的經驗,追求教育的深度,是另一種理念的體現。研究不成功的經驗,是推動技術發展的重要途徑。進行科學、技術啟蒙教育的課程,應該培養學生養成這種習慣,不僅是課內,而且能延伸到他的生活中去。)
(七)板書設計:點亮我的小燈泡
1、材料結構:
電線電池小燈泡
2、連接方法:
正確——亮
不正確——不亮(短路斷路)
【教科版小學科學《點亮我的小燈泡》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的小制作》教學設計03-04
冀教版《用字母表示數》教學設計范文04-17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09-05
《我的舞臺》教學設計03-05
《我的信念》教學設計03-17
小足球賽教學設計03-05
《元帥和小棋手》教學設計03-03
《小蝸牛》教學設計8篇10-21
科學小論文的格式08-04
《雪地里的小畫家》教學設計模板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