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教學設計
一、 復習準備,促進遷移
談話:我們已經學過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你能列豎式計算下面的題嗎?
出示:144 × 5 44 × 15
提問:上面這兩題的計算過程有什么不同?
追問:為什么用十位上的1去乘44,乘得的數44的末位和十位對齊?(表示44個十)
小結:兩位數乘兩位數,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乘得的數的末位和個位對齊,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乘得的數的末位和十位對齊,再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二、 探索交流,建構新知
1. 提出問題。
談話: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筆算乘法,出示例題的場景圖,讀題。
提問:從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求月星小區一共住了多少戶可以怎樣列式?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提問:144 × 15和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是三位數乘兩位數)
2. 揭示課題。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板書課題)
3. 嘗試筆算。
提問:你能用豎式算出144 × 15的得數嗎?
4. 交流總結。
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算法,再指名說說計算過程。
比較:三位數乘兩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都是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乘得的數的末位和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乘得的數的末位和十位對齊,再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三位數比兩位數多了一個百位,乘的時候還要乘百位)
提問:誰能概括地說說三位數乘兩位數應注意些什么?
歸納:(1) 用兩位數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依次分別去乘三位數;(2) 用兩位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對齊;(3)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三、教學拓展,聯系生活
課后,我給大家布置了這樣一道題目:
首先讓學生猜測一個滴水的水龍頭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提問:你家所住的樓房一共有多少戶?如果按照一家一個水龍頭計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
我的教學設計理念及思考:
1. 在比較中建構新知。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相比,算理和算法是完全一致的。本課教學的關鍵就是如何引導學生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和算法遷移到三位數乘兩位數中來。因此,本課教學重點放在如何讓學生學會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上,讓學生先通過新舊知識的比較,幫助學生形成筆算的技能,構建知識網絡。教學時,先通過兩道不同復習題的比較,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已學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同時為新授作充分的鋪墊。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144×15,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順利地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遷移到三位數乘兩位數中來,并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的情境,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體化,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同時,教學并沒有僅僅停留在如何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上,而是讓學生將新知識與原有的知識進行比較,在比較中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在兩次比較中,學生的知識不斷得到整理重組,知識網絡得以不斷充實與完善。
2. 在比較中完善認識。在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練習中,主要有兩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是乘數中間有零,二是兩位數乘三位數的豎式計算。在教學乘數中間有零的乘法時,先讓學生比較哪道題目的乘數比較特殊,再讓學生比較為什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6去乘302,乘得的數中間沒有零,而用十位上的2去乘302,乘得的數中間有零?從而讓學生真正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在教學兩位數乘三位數的豎式計算時,先讓學生比較哪道乘法算式比較特殊,再讓學生交流不同的計算方法,在比較中得出:用豎式計算類似的題目時,通過交換兩個乘數的位置能使筆算方便一些。這樣既突出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又進一步完善了學生的認知結構,有利于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
3.在聯系中建構,盡力做到數學課程生活化。也就是在數學課程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將數學課程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其最終目的是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4.在建構中拓展,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新課標強調數學課程生活化,這不僅需要體現課程內容的生活化,更需要體現課程理念、課程標準、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的生活化。新課標充分說明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數學教學應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要把抽象的數學變為有趣,生動,易于理解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學好數學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解決問題。因此,教學設計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將數學教學生活化,將學生經驗納入課堂,構建數學與生活的橋梁,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消除學生對數學的陌生感,縮短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讓學生體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使其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地探索出新知。
【小學數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數乘小數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3-20
乘法分配律數學教學設計03-24
《乘法》教學設計04-01
《乘法估算》的教學設計03-31
《口算乘法》教學設計03-15
小數乘法教學設計03-02
《小數乘法》教學設計03-01
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的教學設計02-17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1-29
小數乘小數教學設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