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輝煌》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記敘了諾貝爾晚年將自己的巨額資產用于捐助祖國醫學事業和設立諾貝爾獎的輝煌業績,歌頌了諾貝爾熱愛科學、熱愛祖國、熱愛人類的無私奉獻精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受到諾貝爾無私奉獻精神的熏陶感染;二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見解。
二、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了解諾貝爾晚年的輝煌業績,受到諾貝爾熱愛科學、無私奉獻精神的熏陶。
3、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在閱讀中培養學生自我求疑釋疑的能力,發表自己的閱讀見解。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難點:
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及諾貝爾晚年的輝煌業績,學習諾貝爾熱愛科學、無私奉獻精神。
四、學習準備:查閱有關諾貝爾的資料。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說說編編,感知人物。
1、出示詞語:今天,我們先進行一次詞語挑戰——
病榻、愚昧、諾貝爾、頒發、死而無憾、捐助、第一屆、專利、延綿、思忖
(1)讀一讀;(2)說一說;(3)連一連。
師:誰能選擇自已喜歡的一個或者幾個詞語,根據課前收集的有關諾貝爾的資料或通過預習對課文的了解說一句或一段話。(學生展示)
2、什么是諾貝爾獎?諾貝爾獎包括了哪些獎項?(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的遺產設立的獎項,分設物理、化學、生物和醫學、文學獎、和平事業五種獎項。1968年增設經濟學獎項。1901年開始,每年在諾貝爾的逝世日12月10日頒發)
3、小結,過渡:一個世紀以來,諾貝爾這個名字在神圣的科學殿堂上,熠熠閃光,以他名字命名的獎金,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最高科技大獎。諾貝爾用自己無私與博愛的精神譜寫了人生的——《最后的輝煌》(出示課題)什么是輝煌?(輝煌就是杰出、了不起、偉大),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用心靈去感知他不朽的靈魂。請同學們翻開課本104頁,快速閱讀課文,想想諾貝爾有哪些輝煌的事跡?
(設計分析:好奇、好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巧妙設計詞語挑戰環節,構建一個以讀、說、思、表達為一體,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文本內涵為一體的交叉立體體驗學習網,使枯燥、簡單的字詞學習鮮活起來。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及知識的儲存,有效地發展了語言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創新學習的快樂。)
(二)以讀促思,合作交流,感悟體驗。
1、快速讀文,合作探究:諾貝爾有哪些輝煌的事跡?
2、交流匯報,相機板書:企業家、發明家、巨額財富、設諾貝爾獎、捐助祖國的醫學事業
3、小結:是啊,同學們,這些都是諾貝爾輝煌的事跡,他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發明家,他積累了巨額財富,而且把自己的全部財富用于捐助祖國的醫學事業,設立了諾貝爾獎,他的一生是那么的輝煌。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敘述了諾貝爾最后的輝煌?讓我們再次親近這位科學巨人,感知他的內心世界,聆聽他生命最后時刻奏出最強音。
4、選擇方法,合作學習:
(1)讀,畫出諾貝爾心理活動的語句;(2)議,從中悟到了什么?(3)品,如何才能讀好?
5、匯報交流,相機點撥。(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相機出示重點語句)
(1)我在事業上所獲得的巨大財富,死后既不能帶走,又無人繼承,在一息尚存的日子里,我必須獎這筆巨款做出有意義的安排。——(焦慮)
(2)“醫學是使人類幸福延綿、減速、少病痛的高尚事業,撥出一部分款項,支持醫學研究工作,是很有意義的事情”——(興奮)
(3)“總算解決一部分問題了,至于其余款項的使用,應該以全人類的幸福為前提。瑞典是我的幫鄉,為了祖國的繁榮,貢獻我的力量,是理所應當的。但是只想到我的國家,我的民族,未免心胸有些狹窄。”——(高興、自責)
(4)“我生于瑞典,長在俄國,在美、法接受知識的啟蒙,曾到過德國養病,如今在意大利安度晚年。追求幸福是人類的理想,享受幸福是人類的權利。我的財產不僅要獻給我的祖國,還要獻給世界。” ——(激動)
(5)幾是對世界有重大貢獻的人,都應當給予獎勵。為了和平與科學事業的發展,這個獎勵不分國籍,不分膚色,不分種族。人類雖然有膚色的區別,但沒有優劣之分,任何一個種族,都有成就大事業的偉人。歧視別人,是最愚昧、最無知的行為。
(6)“我已經盡全力為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作了最后的努力,我可以安心地離開這個世界,死而無憾了。” ——(幸福、輕松)
6、師總結:說得真好!你們通過人物內心的描寫體會到人物的精神世界,體會到諾貝爾的人格魅力(板書:熱愛祖國,熱愛人類)。
(1)“最后的'輝煌”指的是什么(捐助祖國的醫學事業;設立諾貝爾獎)
(2)課文通過哪兩件事來寫諾貝爾的? 這兩件事有怎樣的聯系?
(這兩件事是密切聯系的。第一件事表現了諾貝爾熱愛科學,為了科學而不惜獻身的崇高精神;第二件事則表現了諾貝爾對全世界、全人類的強烈的愛。第一件事是第二件事的基礎,第二件事是諾貝爾思想感情的進一步發展,是諾貝爾無私奉獻精神的升華。)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設計分析:《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課堂學習中,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合適的方法,在閱讀過程中感受、體驗、理解。在討論、交流、合作中升華,體現了現金社會既注重個人發展,又培養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以讀為本,讓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體會情感,使語文教學回歸常態。)
(三)、了解順序,拓展閱讀,深悟勵志。
1、根據板書,梳理結構:
諾貝爾把自己畢生的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為了所摯愛的科學事業,他一生未婚,大部分時間在實驗室里度過;他倍受世俗的嘲笑,被譽為“科學瘋子”;他終身與疾病為伴,并失去了親愛的兄弟。從這我們可以看出諾貝爾——(對科學的熱愛,為了科學不惜犧牲自已的生命)。他從曾經擁有的輝煌走向了最后的輝煌。諾貝爾為人類作出了這樣大的貢獻,他想到自己了嗎?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板書:無私奉獻)
2、拓展閱讀,豐富文本:
(1)《諾貝爾的遺囑》
師:他把畢生的心血,臨終的愿望,都凝聚在一張小小的紙上,成為千古流芳的遺囑。請看:(課件出示)
我,簽名人艾爾弗雷德·伯哈德·諾貝爾,經過鄭重的考慮后特此宣布,下文是關于處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財產的遺囑:
在此我要求遺囑執行人以如下方式處置我可以兌換的剩余財產:將上述財產兌換成現金,然后進行安全可靠的投資;以這份資金成立一個基金會,將基金所產生的利息每年獎給在前一年中為人類作出杰出貢獻的人。將此利息劃分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獎給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發明的人;
一份獎給在化學上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醫學和生理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的人;
一份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物理獎和化學獎由斯德哥爾摩瑞典科學院頒發;醫學和生理學獎由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頒發;文學獎由斯德哥爾摩文學院頒發;和平獎由挪威議會選舉產生的5人委員會頒發。
對于獲獎候選人的國籍不予任何考慮,也就是說,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納維亞人,誰最符合條件誰就應該獲得獎金,我在此聲明,這樣授予獎金是我的迫切愿望……這是我惟一有效的遺囑。在我死后,若發現以前任何有關財產處置的遺囑,一概作廢。
(2)《樸實的墓碑》
師:就是這樣一位對祖國、對世界、對全人類作出過如此巨大貢獻的人,你們有沒有想過他的墓碑是什么樣的?(課件出示)
諾貝爾的墓碑是一座高約3米的灰色尖頂的石碑,看上去很普通,石碑正面刻有“nobel”幾個金字和諾貝爾的生卒年月,墓碑兩旁刻有諾貝爾的四位親人的名字和生卒。周圍是10棵一人多高的柏樹。碑上沒有諾貝爾的肖像,(據說諾貝爾生前只有一張畫像),沒有浮華的雕飾,沒有一字關于他在人類歷史上寫下的輝煌!每一個知道諾貝爾的人,站在他的墓前,都會感到這種樸素帶給人的心靈震撼。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諾貝爾說過的一句話。你就會了解他的墓碑為什么會這么簡單、這么樸素。(課件出示)“不必為死者的榮譽鋪張,他們既已失去感覺,對石建的紀念物也無從留意,還是救濟困乏的活人要緊。”
(設計分析:課外閱讀的拓展,豐富了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閱讀、思維的空間,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這位有巨大貢獻的偉大科學家的事跡深深地觸動了學生的心靈,同時,高潔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烙在學生的記憶中。)
3、實踐體驗,深悟勵志:
(1)同學們,此時此刻,假如你站在諾貝爾墓碑前,你最想對他說些什么呢?拿起你的筆,把你最想說的話寫在課文的插圖下邊。
(2)他那無私奉獻的精神,正表明了這位科學家的偉大人格,諾貝爾獎金曾激勵多少有志之士,精英豪杰投身于科學事業,獻身于科學事業,去攻克一道道難關,向科學的高峰努力攀登。同學們,你還知道有哪些像諾貝爾這樣的偉人?他們為人類作出了什么貢獻?(指名)(華羅庚、魯迅、陳景潤、愛因斯坦、居里夫人)
(3)大家了解得可真多呀,是啊,他們一生也是輝煌的。關于諾貝爾獎,老師還有一個遺憾,這個遺憾也許是全中國人的遺憾,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目前全世界已有30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在諾貝爾獎中榜上有名,作為一個古老的民族,作為一個泱泱大國,中華民族竟然沒有一個人站在高高的領獎臺,榮獲諾貝爾獎,這是中國民眾心中的結——強烈的“諾貝爾情結”呀!同學們,你們能讓好夢成真嗎?(好樣的)看來,你們又多了一個奮斗目標來實現明天的輝煌,老師相信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一定會在你們中間誕生,努力吧。
(設計分析:生命的成長需要自身的體驗,只有親身體驗到的東西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獲得。語文教學應實現“一人一特色,一人一個性理想的個性化的教育理念。將課文的內容巧妙地貫穿于師生的對話中,給學生創設一個快樂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人這本”的新課標的理念。從而使學生在體驗中深悟勵志,朝著一個奮斗的目標努力。)
(四)、開發資源,課后延伸,促進發展。(任選一題)
1、出一期《“諾貝爾獎”獲得者知多少》手抄報。
2、寫一篇讀后感: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設計分析:課后設計的語文實踐活動,充分開放了語文教育資源,拓寬了語文教育渠道,將語文學習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語文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最后的輝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讀《最后的輝煌》有感05-08
讀《最后的輝煌》有感7篇05-08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輝煌中國觀后感05-01
輝煌與夢想征文范文04-05
論文最后的致謝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