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鷺鷥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這句話的意思。體會首尾照應的作用
2、憑借語言材料,感受鷺鷥的美,激發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重點難點
聯系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程序設計
一、觀精巧之美
1、作者是怎樣來描寫鷺鷥這一首精巧的詩?學生自由地讀第1-5自然段,把具體描寫鷺鷥的'語句畫出來。
1、學生自主學習,組內交流,教師及時了解情況。
3、學生匯報。作者從色素的配合和身段的大小來描寫鷺鷥的精巧之美。
4、再讀,思考:“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合。”從哪些語句可以讀出來?
5、師生交流。
(1)品身段大小之適合
對比之下,白鶴太大;朱鷺和蒼鷺也大了一些,只有鷺鷥大小合適。那腳增一點兒則嫌長,減一點兒則嫌短,長短那么地適宜。
(2)領色素配合之和諧
那雪白地蓑毛,鐵色的長喙,青色的腳,素一點兒則嫌白,深一點兒則嫌黑。渾然天成,一切都搭配得那么和諧。
6、指導朗讀。體會優美如詩的語言中鷺鷥的精巧之美。
重點指導學生朗讀第5自然段。
二、品無窮這韻
1、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鷺鷥這首精巧的詩,又會展現出怎樣的精彩畫呢?請同學們讀第6-9自然段,相信你一定能看到幾幅優美的圖畫。在欣賞的同時,給畫面起個合適的名字。
2、學生討論,師生交流,并擇優板書。
3、這兩幅圖中,你最喜歡哪幅圖畫?選擇你最喜歡的細細品讀,慢慢欣賞。把你認為最值得品味的詞句畫下來,讀給同學聽;也可以邊欣賞邊想象,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同學聽。
4、欣賞《鷺鷥釣魚圖》。
(1)指名讀第6自然段。
(2)作者不說鷺鷥“叼魚”,卻說它在“釣魚”,是不是作者用錯了字?如果把“釣”換成“捉”,你認為可以嗎?聽老師讀這一段,大家邊想象邊思考。
(3)你想到了什么?學生匯報,師生交流。
5、欣賞《鷺鷥望哨圖》
思考:你看到了一只怎樣的鷺鷥?
6、齊讀第8自然段,思考:鷺鷥不會唱歌,為什么不說鷺鷥本身就是一首優美的歌?
三、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9、鷺鷥
大小適合 色素和諧
釣魚圖 優雅 一首精巧的詩
望哨圖 悠然
【《鷺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雪兒》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4-03
《秋天》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9-03
馬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3-03
詹天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1-16
《比尾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8-26
《灰椋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7-05
《廬山云霧》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3-05
《貓》第二課時教學設計4篇11-16
《月光曲》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0-20
《觀潮》第二課時教學設計(6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