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蘋果落地》的優秀教學設計

時間:2022-10-17 18:16:0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蘋果落地》的優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蘋果落地》的優秀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蘋果落地》的優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

  《蘋果落地》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13個生字,讀寫“自言自語”等11詞語。

  2.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會讀經過改編的課文句子。

  3.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成敢于提問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導入新課。

  1.師:小朋友,老師這里有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出示故事題目《地球爺爺的手》并播放故事)

  2.(學生聽后)師問:你們記住了什么?

  3.出示故事中的一段話:

  “我沒有手,可我有很大的力氣,讓蹦蹦跳跳的皮球掉下來,讓短線的風箏掉下來,也讓成熟的桃子掉下來。”

  學生齊讀這段話。

  5.師:樹上的桃子,斷線的風箏為什么會自己掉下來呢?小朋友,你們平時想過這樣的問題嗎?在很久以前一個小朋友已經想過了,他就是牛頓。

  出示牛頓人物圖片。

  6.師:牛頓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今天我們學習他小時侯的事。板書課題。

  二.自學課文,要求:

  1.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表出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三.檢查自學。

  1.讀生字卡片。

  2.看大屏幕齊讀詞語。

  3.指名逐節朗讀課文。(結合正音)

  四.學習課文第二節。

  1.出示幻燈片圖一 生看圖,師問: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他看見了什么?學習生字“掉”(音、形、義)并指導書寫。

  2.讀第二自然段。

  五.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師:蘋果落地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可牛頓看到后又是怎樣想?怎樣說的?出示幻燈片圖二。

  1.學生輕聲自由朗讀,用橫線劃出牛頓想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牛頓說的話。

  2.幻燈片出示三、四小節,指名交流。

  3.誰愿意來讀一讀牛頓說的話。

  (1)“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

  (2)反復讀這句話,讀出自言自語的語氣。

  (3)幻燈片出示句子比較:

  “那一定是它太熟了。”他自言自語地說。

  他自言自語地說:“那一定是他太熟了。”

  4.誰愿意來讀一讀牛頓想的話。反復讀句子,第一句讀出奇怪的語氣,第二句讀出疑問地語氣。

  5.幻燈片出示:

  “可是,為什么蘋果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飛,也不向左右拋落呢?”他又想。

  讀句子,問:這里有幾句話?這句話有幾個問?補充為什么。

  課文把這三個為什么用哪幾個詞連起來了?

  6.引讀、齊讀這句話。

  7.你就是牛頓,帶上你的表情,你的動作來說一說:牛頓說的和想的。

  8.引讀:牛頓看見一個蘋果落下來,他想——(生讀)

  他說——(生讀) 他又想——(生讀)

  同桌練習。

  六、蘋果落地是一個普通現象,牛頓卻能思考它為什么會落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齊讀第一自然段。

  七、 你能學牛頓提提“為什么”嗎?

  (幻燈片出示)

  照樣子用“ 為什么”提問

  例:蘋果掉下來。

  蘋果為什么會掉下來呢?

  (1)蘋果不向天上飛。

  (2)蘋果不向左右拋落。

  《蘋果落地》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12個,會寫8個。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遇事要多觀察、多考慮、多問幾個為什么。

  教材分析

  本課課文的故事很古老,但很符合現代教育觀念,偉大的科學發現都是從生活中最細小的地方開始的。

  學校與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對大科學家的故事都很感興趣,教學中可以利用并繼續培養這種興趣,鼓勵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志向。

  公開課教案

  (一)交流資料,談話導入

  1.課前交流 。

  師:同學們,你了解的科學家有哪些?能說一說它們的主要事跡嗎?

  生1:我通過看書,知道了張衡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他發明了能預測地震的“地動儀”,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生2:我在爸爸的協助下上網查詢了愛迪生的有關資料。愛迪生是著名的發明家,他一生共有1000多項發明,我們熟悉的電燈、電影都是他發明的。

  2.激情揭題

  師:(出示牛頓在蘋果樹下深思的幻燈片)發揮你的想象,你認為牛頓在樹下想什么?

  生1:我認為,牛頓是在想怎樣把樹上夠不著的蘋果全都摘下來。

  生2:我認為,牛頓是在想蘋果摘下來以后,怎么運回家?

  生3:牛頓在想蘋果熟了為什么往地下掉,而不向天上飛?

  3.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牛頓,一起學習《蘋果落地》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自主識字

  1.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師:請同學們自身試讀課文,想一想,怎樣才干把課文讀通順?

  生1: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查認字表、查字典,也可以問同學、問老師。

  生2:還可以看上下文猜一猜。

  生3:讀課文時,要看準了再讀,不能隨便添字,漏字,讀不好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2)檢查初讀情況,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后,開始討論匯報:自身讀明白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牛頓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地球有吸引力是他最早知道的。

  生2:牛頓遇到好奇的問題善于觀察和考慮,我以后要向牛頓學習。

  2.自主識字 ,合作交流

  (1)現在,老師已經給每個學習小組準備了一套生字卡片。請你們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干使小組中的每一個同學都能把這些生字讀準。

  (2)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教師巡回,了解各小組活動的情況。

  (3)檢查生字:老師可指名讀生字卡片,也可檢查學習小組認讀生字的整體情況,教師和時評價。

  (4)做游戲鞏固生字。

  具體操作:黑板上畫有一棵蘋果樹,樹上貼著許多蘋果,蘋果的反面藏著生字,學生搶著讀生字并組詞。

  (在識字過程中,“左”和“右”兩個字個別學生區別不開。“秘”和“密”在口頭組詞時有難度,教師應適當點撥,拓寬學生思路,除“秘密”外,“秘”還可以組“秘書”、“秘方”、“秘訣“等。“密”可以組“密碼”、“密切”、“嚴密”等。)

  (三)讀好課文,深化感悟

  1.認識了生字,我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好。 請自由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后,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生1:蘋果幼稚后落到地上,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牛頓為什么感到奇怪?

  生2:在牛頓以前,為什么沒有人研究蘋果落地的原因?

  生3:老師,我不明白“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

  生4:“拋開”這個詞的意思我不明白。

  3.學生自由選擇自身感興趣的問題,小組討論,集中大家的智慧想方法解決。

  4.匯報交流。

  生1:蘋果落地,在我們看來是很正常的現象。牛頓小時候善于觀察和考慮,當他看到蘋果落地時,腦子里發生了疑問。因為能夠發現問題,牛頓經過觀察和研究,才發現了地球有吸引力。

  生2:通過看書我還知道,英國科學家瓦特小時候,發現水開以后,壺蓋不停的上下跳動,他對這一問題發生了疑問,長大以后經過研究和試驗,終于發明了蒸汽機。

  生3:在牛頓以前,當然也有蘋果落地的現象,只不過人們把它當成正常的現象,沒有從中發現問題,更談不上研究了。

  生4:通過討論,我們認為“自言自語”是指牛頓跟自身說話。

  5.看了牛頓的表示,對你有什么啟發?(引導學生對好奇的問題或現象,多觀察,多考慮,多問幾個為什么)

  (四)引導質疑,拓展延伸

  1.學完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么疑問?

  生1:地球有吸引力,是不是地球內部有一塊巨大的磁鐵?

  生2:假如地球沒有吸引力,我們會飛走嗎?

  生3:地球有吸引力,為什么不會把太陽、月亮和星星吸過來?

  2.學生能回答的,讓學生回答,不能回答的,讓他們選擇自身喜歡的問題走出課堂,想方法查閱資料,尋找問題的答案。

  教學反思

  我覺得這節課最勝利的地方是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起來了,永遠堅持這種神圣的好奇心,誰能說我們班不能出幾個牛頓呢?

  《蘋果落地》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13個生字,讀寫“自言自語”等11個詞語,會用“思考、吸引力”說話。

  2、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會讀經過改編的課文句子。

  3、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成敢于提問的習慣。

  教學重點

  會用“思考、吸引力”說話;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難點

  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成敢于提問的習慣;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等

  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細讀課文2-4段,憑借課文內容練習說話。學會相應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5’)

  1、小朋友都吃過蘋果,蘋果紅紅的,圓圓的。可是,你看到過蘋果長在樹上的樣子嗎?

  (出示課件:幾棵結滿紅蘋果的蘋果樹)看圖說說成熟蘋果的樣子。

  2、我們吃的蘋果就是從蘋果樹上摘下來的,要是不摘蘋果熟透了,會怎樣呢?

  (出示課件:蘋果落地的畫面,并出示課題《蘋果落地》。)

  3、齊讀課題,說說你看到蘋果落地有什么想法?

  有一位小朋友卻從蘋果落地這個現象中發現了問題,并進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學家。

  二、自學課文:(6’)

  要求: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想想意思。

  2、標上節號,想想課文講了誰,什么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三、檢查:(5’)

  1、指名分段讀課文,并正音。

  2、討論課文講了誰,什么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四、學習第2-4段:(20’)

  1、那么,牛頓看到蘋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課文是哪幾節?找出來讀一讀,想一想。自由讀課文2-4節。

  2、交流學習:

  1)、師邊敘述,邊出示課件: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忽然發現……

  2)、出示句式說話:

  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休息,忽然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準備,指名說,并同桌互相說一說。

  3)、朗讀課文第2節。

  4)學習生字“掉”。

  3、再讀課文,思考:牛頓看見蘋果落地,他開始怎么想,后來,他又是怎么想的?劃出牛頓心里想的句子。

  4、交流:

  1)、按要求說話:

  他想:

  他又想:

  同桌互說,指名說一說。

  2)、讀一讀3、4兩節,說說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結合學習生字“言、而”,說說怎么樣是“自言自語”,齊表演。劃出自言自語說的話,指導朗讀。

  5、指導朗讀這兩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五、指導抄寫生字,并評議。(4’)

  教后感: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看圖說話,再分學習小組學習2-5節課文,要求想一想學會了哪些生字,用“——”劃出想的句子,用“~~”劃出怎么做的句子。這樣,分組學習時,目標更明確,效果也較好。學文后,小朋友能體會到牛頓從小愛動腦筋,遇事愛問為什么,并能一直為此努力思考研究,對他們有一定的幫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1-5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這幾節課文,學習生字“總、思、考、吸、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6’)

  1、卡片讀生字,并找朋友。

  2、讀一讀2-4節課文,說說主要講了什么?

  3、指導完成作業本題目4,并讀一讀。

  二、學習課文第一節:(10’)

  1、再讀一讀2-4節課文,說說你從這件事中看出牛頓是個怎樣的人/

  2、課文哪一節告訴我們的,自己讀一讀。

  3、為什么說“牛頓從小愛動腦筋”呢?

  出示句式說話:1)、牛頓從小愛動腦筋,因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練說,后指名說。

  2)、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

  3)、練習:因為今天下雨,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換一種說法說一說。

  4、牛頓遇到問題總要問個為什么,說明他

  5、學習生字“總”,練習用總要說話。

  牛頓遇到問題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丁見到老師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做完作業,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成作業本題目6。

  7、齊讀課文第一節。

  三、學習課文第五節:(10’)

  1、導入:牛頓真會動腦筋,遇到問題總要問個為什么。那蘋果為什么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飛,也不向左右拋落呢?這個問題你們想過嗎?牛頓想了以后,又怎樣呢?請小朋友讀課文第五段。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結合指導作業本題目5。

  3、朗讀這一段課文。說說你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4、結合學習生字“思、考、吸、引”,理解“地球有吸引力”的意思。

  四、朗讀課文1-5節,說一說你有什么想法?(4’)

  五、復習生字:(10’)

  1、卡片認讀生字,并說一說注意點。

  2、指導抄寫生字,并評議。

  教后感:

  教學時,我重新安排了教學內容,第一課時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學習第一節和第六節。第二課時學習2-5節。同時,在小組學習后交流時,我讓學生回答時找一名伙伴合作一起回答,學生興趣較高。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

  2、學習課文第六段,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培養敢于提問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10’)

  1、自由讀一讀1-5節課文,說一說你懂得了什么?

  2、學習用“為什么‘提問。

  1)、齊讀第一段。

  師:牛頓從小遇事總要問個為什么,我們也來學習用“為什么“提問。

  通過上一節課,我們知道了-地球有-吸引力-----。對這句話,我們可以問:地球為什么會有吸引力?并板書。你們會這樣問嗎?

  2)、出示練習提:蘋果掉下來。蘋果不向天上飛。請小朋友任選一句話練習說話。自由說,指名說。

  3)、誰能說一句話,讓其他同學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呢?

  二、學習第六段:(12’)

  1、自由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結合學習生字:世、界、著、名、科

  1)、齊讀最后一句,誰能給“牛頓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一句提問?

  2)、誰能根據課文內容回答這個問題?

  牛頓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后來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3、請你再讀一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結合理解:

  “非常普通的現象”在文中指什么?

  4、按句式說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普通現象。

  5、指導朗讀這一段。

  三、齊讀課文,小結:(8’)

  1、自由讀一讀課文,說說你有什么體會或想法。

  2、讀一讀課后第五題。師小結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并釋疑。

  四、指導完成作業本:(10’)

  1、抄寫生字,并評議。

  2、讀拼音,寫詞語。

  3、照樣子把詞語分成三類。

  4、書面完成課后題目2、3。

  板書:

  蘋果落地

  普通現象

  看見 想、又想 (提出問題)

  認真思考

  專心研究

  著名科學家

  《蘋果落地》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善于觀察,勤于鉆研。

  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產生興趣,主動探究。

  學習生字新詞,練習有感情朗讀。

  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好奇心”是多么重要,進而懂得要善于觀察、勤于鉆研的道理,激發學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具準備

  一個蘋果、錄音機、生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我松開手,會怎么樣呢?

  學生演示蘋果落地的現象。

  揭示課題:普普通通的蘋果落地現象,卻引發了牛頓的思考,從而發現了世界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板書課題)

  簡介牛頓:牛頓是英國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他在天文學、物理學、數學、光學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二、老師范讀。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們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生初讀課文,師巡視指導,注意導優輔差。

  檢查初讀情況:

  重點檢查幾個字的讀音。牛頓、自言自語、拋開、反復、專心、研究。

  按自然段輪流讀課文,注意糾正。

  小結:牛頓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覺得很奇怪。為了弄明白,他反復觀察,專心研究,終于發現了蘋果落地的秘密。

  指導書寫“世、言”。學生練習書寫。

  理解內容,深入體會。

  過渡導語,朗讀課文。挑選喜歡的段落來讀。讀給同桌聽,讀得好的夸一夸,讀得不好的幫助他。齊讀。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看到蘋果落地,牛頓想了什么?(用直線畫出),做了什么?(用曲線畫出)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匯報交流。

  理解“奇怪、自言自語”,說話造句。

  為什么以前沒人注意的現象牛頓會去注意、去研究?(好奇心是發明的動力)

  比較句子,體會帶點詞的用法。

  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他觀察、研究,發現了蘋果落地的秘密。

  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他又反復地觀察,專心地研究,終于發現了蘋果落地的秘密。

  指導讀出語氣,突出重點詞語。自己練讀——生范讀——指名讀——齊讀。

  總結拓展。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你覺得要向牛頓學習什么?

  師:其實,牛頓小時候,除了數學,其他功課都不好,老師認為他是個差生,但是他勤奮好學、善于觀察、愛動腦筋,終于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四人小組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發現了什么奇怪的現象?有什么弄不明白的問題嗎?

  交流匯報。

  師:小朋友們真

  是太棒了!世界上很多偉大的發明都是因為充滿好奇、善于觀察、愛動腦筋而產生的。我相信,不久以后,在座的很多小朋友也會成為偉大的發明家。在這里,洪老師要向大家介紹一本好書——《發明發現的故事》,希望小朋友們能夠多看好書、多觀察、多思考,以后也成為偉大的科學家。

  布置作業

  請小朋友們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把你的發現寫下來,或者畫下來,下節課進行展評、交流。

  教學后記

  本課的一個重點是引導學生像牛頓那樣,對世界充滿好奇、善于觀察、愛動腦筋,課后設置的作業,讓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把自己的發現寫下來、畫下來,有利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蘋果落地》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能夠通過實驗感受到物體重力的方向。

  2、能夠利用器物模擬出月球圍繞地球轉的原理。

  科學知識:

  1、認識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豎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愿意主動提供自己的想法,聽取其他同學的看法和意見。

  2、體會到任何科學認識都來源于科學實踐,科學認識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3、感受科學活動和探究的樂趣,愿意像科學家牛頓那樣大膽想象,熱愛科學研究。

  教學重點:

  1、認識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教學難點:

  1、通過實驗感受到物體重力的方向。

  2、能夠用水杯做模擬萬有引力的實驗。

  教學具準備:

  米尺,裝大半杯水的一次性塑料水杯(杯口穿好繩),畫重力方向記錄圖。

  教學過程:

  一、生活現象揭示物體都要落地

  1、談話: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些現象。(出示動畫:雨點落到地上、樹葉飄落、杯子里的水打翻留向地面、書從桌子上掉下來、水龍頭打開水流下來、球扔出去后掉下來)

  2、雨點、樹葉、杯子里的水、書、自來水、球,它們最終都會怎么樣?(板書:落地)

  二、感受物體重力的存在

  1、(出示米尺并提起)談話:如果老師松手,米尺會怎樣?(演示)怎樣讓米尺不掉到地上呢?(用手抓)

  2、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抓尺子的游戲。

  出示游戲規則,邊講解邊請學生上臺演示。

  (1)游戲由甲乙兩個同學相互配合來完成;

  (2)甲同學將右手抬起與腰齊平,張開右手虎口;

  (3)乙同學提起米尺,將米尺的一半放于甲同學右手虎口中(注意米尺不能碰到甲同學的手);

  (4)當乙同學放下米尺時,甲同學迅速捏緊右手虎口去抓米尺。

  (5)完成兩次游戲后,甲乙同學相互交換再做兩次游戲。

  (6)甲乙同學完成游戲后,將米尺交給另外兩個同學玩。

  注:

  (1)沒有輪到游戲的同學請仔細觀察,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間,甲同學的右手會向哪個方向運動?

  (2)甲同學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間,你手里有什么感覺?

  3、學生游戲,觀察手的運動方向,體會手里的感覺。

  4、游戲后交流。

  (1)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間,甲同學的右手會向哪個方向運動?

  (2)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間,你手里有什么感覺?

  5、師生演示,加深感受重力存在。

  (1)老師請一位同學上來抓老師手里的尺子,其他同學仔細觀察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間,甲同學的右手會向哪個方向運動?

  (2)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間,你手里有什么感覺?

  (3)這股力來自哪里呢?

  6、揭示:我們把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板書:地球吸引→重力)

  7、老師這里的一桶水受到重力嗎?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水桶受到的重力。

  8、小組輪流提桶,并思考:提起水桶時,你手里有什么感覺?

  9、指名說說:提起水桶時,你手里有什么感覺?如果你放手,水桶會怎樣?

  10、小結:不管是離開地面的物體,還是在地面上的物體,它們都會被地球吸引產生重力。

  三、認識重力的方向

  1、談話:重力使物體向哪個方向落的呢?我們可以用箭頭來表示重力的方向。(板畫↓)

  2、出示尺子下落和提起水桶的圖。它們受到的重力方向又是怎樣的呢?

  (2)學生畫重力方向。

  (3)畫后交流。

  A.指名學生在實物投影儀展示畫的重力方向。教師及時記錄學生畫的情況。

  B.物體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怎樣的呢?(指向地心)

  (4)小結:地球表面的任何物體,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方向都是指向地心的。我們把這個都指向地心的重力方向叫做豎直向下。(板書:豎直↓)

  5、出示下雨、樹葉飄落、水打翻、書掉下來、水龍頭滴水、扔球圖,讓學生畫畫這些運動的物體受到重力的圖。

  (1)談話:掉落的雨點、飄落的樹葉、掉落的書本、流下來的自來水、扔出去的小球,它們受到的重力方向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畫一畫。

  (2)學生畫重力方向。

  (3)畫后交流。

  A.指名學生在實物投影儀展示畫的重力方向。教師及時記錄學生畫的情況。

  B.物體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怎樣的呢?

  C.為什么這些物體都會落向地面?你能作出怎樣的解釋呢?

  四、解釋牛頓的第一個問題

  1、談話:蘋果熟了落向地面,跟雨點從天上落到地上、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一樣,非常平常。大科學家牛頓看到了蘋果落地會想些什么呢?你知道牛頓和蘋果落地的故事嗎?

  2、邊介紹邊出示牛頓與蘋果落地的故事(出示到第一個問題)。

  3、牛頓在300多年前提出的問題,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作出怎樣的解釋呢?(板書:蘋果為什么會落地)

  4、牛頓是怎么解釋的呢?(出示牛頓的第一個解釋:是某種看不見的力把蘋果拉向地面,這種力使其他東西掉下來時,也都落向地面,這個力來自地球。它使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

  5、小結:牛頓說的“垂直向下”和我們說的“豎直向下”是一樣的意思。同學們的解釋和大科學家牛頓的解釋基本是相同的,真了不起。生活中我們只要對一些現象加以注意并思考,也能像牛頓一樣有偉大的發現。

  五、嘗試解釋牛頓的第二個問題

  1、看到蘋果落地,你會想到些什么呢?

  2、牛頓還想到了什么呢?(出示牛頓想到的第二個問題)你沒有想到吧?

  牛頓思考問題的深度比我們更深,想到的問題更具有探究性,這就是大科學家牛頓比我們高明的地方,我們應該向牛頓學習。

  3、對于牛頓的第二個問題,你能作出怎樣的解釋呢?(學生討論,說說)

  4、在解釋這個問題前,讓我們先來做個“滴水不漏”的小游戲,好嗎?

  5、講解游戲規則,教師演示,請一個學生演示。

  (1)用手緊緊握住系著水杯的繩子。

  (2)把水杯快速地旋轉。

  6、學生游戲。

  7、談話:當我們把水杯傾斜甚至倒過來的時候,水會怎樣?為什么會掉下來?

  當水杯快速旋轉時,水有沒有掉下來?水為什么沒有掉下來?

  提示:剛才我們是把水杯向哪里甩?水杯是怎樣運動的?

  (板畫:水杯繞手圓周運動軌跡圖)

  8、你能對牛頓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月亮為什么不掉下來”的作出解釋了嗎?

  (提示:月球是圍繞地球轉動的。那么月球圍繞地球轉動和剛才的旋轉水杯有什么聯系呢?)

  9、可以說,沒有牛頓對“月亮為什么不掉下來”的解釋,就沒有今天的航天事業。

  請看——(播放神五載人飛船發射的視頻)

  六、課堂總結

  (時間充裕)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產生了“蘋果為什么會落地”的疑問,并帶著這個疑問進行大膽地假設、實驗、分析、總結,并圍繞“蘋果為什么落地”作出了兩個非常科學的解釋,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同學們在生活中也會對一些現象產生疑問嗎?(請學生說說)

  你有過像牛頓一樣,對這些疑問去大膽地假設、實驗、分析、總結?

  你愿意像牛頓一樣,對這些疑問去大膽地假設、實驗、分析、總結?

  (時間不足)任何科學認識都來源于科學實踐,科學認識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科學實踐是充滿樂趣的,愿你們能像科學家牛頓那樣大膽想象,熱愛科學研究。相信你也能像牛頓一樣有偉大的發現!

  板書:

  20、蘋果為什么會落地

  地球吸引→重力垂直向下(↓)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保持與發展對身邊自然事物是好奇心,培養興趣,善于猜想,樂于合作交流。認識了生活中常見的力重力。

  《蘋果落地》的優秀教學設計 篇6

  目標教學:

  1、知識與技能:能舉例說明重力的普遍存在,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

  2、過程與方法:經歷實驗、觀察、搜集資料的過程,能夠運用多種方法認識和研究重力問題。會描述和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能夠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牛頓的貢獻,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敢于大膽想象,學習像牛頓一樣思考。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內容選自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中的第三課“蘋果為什么會落地”。

  教材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組織學生研究“大科學家牛頓曾經研究的蘋果落地現象”,使學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我們也能像牛頓那樣成為“科學家”。

  由此實現課程標準上制定的目標——通過科學教育使小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于探索,熱愛科學,樹立初步的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直尺,裝大半瓶水的大可樂瓶(瓶口穿好繩)

  演示材料:

  神六發射及衛星繞地飛行的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問號提問題

  師:同學們,老師精心準備了一份禮物,想送給大家,猜猜它是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都沒有猜對,到底是什么呢?看!(出示問號標志)喜歡不喜歡?

  師:老師就把這份禮物送給大家。(貼黑板上)想一想,老師為什么要給大家這份禮物?(生答略。)

  師:真不錯,我們想到一塊了。我希望你們大膽想象,積極思考。

  因為提出疑問,解決疑問就是科學探究。許多科學家的科學探究就是從問號開始的。

  (出示牛頓像)你們認識這位科學家嗎?牛頓從小就注意認真觀察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他非常善于問問題。(出示牛頓樹下思考圖)同學們猜一猜,他想到了什么問題?

  師:同學們,老師要恭喜你們邁出了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提出了一個非常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知道嗎,你們的問題和牛頓的問題背后蘊涵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這節課就重點研究蘋果為什么會落地。

  (板書課題)

  2、聯系生活談現象。

  你們能說出生活中一些類似蘋果落地的現象嗎?為什么所有的物體都要落到地上?學生討論、交流。

  二、認識重力

  解釋蘋果為什么會落地想知道大科學家牛頓是怎么解釋蘋果落地的現象嗎?

  出示牛頓的第一個解釋:是某種看不見的力把蘋果拉向地面,這種力使其他東西掉下來時,也都落向地面,這個力來自地球。它使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豎直向下的重力。

  我們來做個小游戲好嗎?

  出示游戲方法:一個同學拿著一根長尺,從高處往下丟落,另一個同學在下面接住。同座位相互合作來玩這個游戲,比比看誰抓住尺子的次數多。

  但要怎樣才能保證比賽公平呢?

  學生交流后提出:丟尺子的同學,拿尺子的位置要一致,否則不公平。

  老師補充:玩的時候還要思考,尺子怎么運動的,你玩的過程中有什么體會?同坐學生進行游戲,并注意觀察尺子的運動。

  交流:尺子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用簡單的示意圖畫畫嗎?(引導學生學畫尺子重力的方向示意圖)

  在游戲的過程中,你有怎樣的體會呢?(引導學生感受到重力使物體下落的速度)

  那么使尺子下落的力是誰給的呢?(地球)

  其實尺子下落的原因來源于地球對尺子的引力,這種力使尺子豎直向下運動直落地面是不是只有尺子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呢?(地球上的萬物都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使它們形成了豎直向下的重力)

  我們把物體受到地球吸引而產生的力叫重力。

  板書:重力你們現在能解釋為什么所有的物體都要落到地上了嗎?

  三、解釋月亮為什么不掉下來(認識離心力)

  1、牛頓想:如果月亮就是一個大蘋果,它為什么不落下來呢?難道它不受地球引力的影響嗎?

  2、大家都知道,將大瓶傾斜,里面的水會潑灑到地面上,說明水也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了,產生了豎直向下的重力。可是有沒有辦法能讓大瓶在傾斜的情況下,水仍然不潑灑出來呢?

  3、想做這個實驗嗎?好,大家來看看究竟是怎么做的?(出示實驗方法)

  4、學生動手實驗。

  5、交流發現。

  思考:為什么水沒有潑灑出來呢?

  A、有繩子拉著大瓶,所以大瓶不會甩飛。

  B、在大瓶飛速旋轉的情況下,水沒有潑灑出來。

  6、這個游戲的道理就是牛頓的第二個解釋,你能試著說一說這個道理是什么,并解釋月亮不掉下來的原因嗎?月球圍繞地球轉動和剛才的旋轉小桶有什么聯系呢?小組討論討論,并進行交流。

  (揭示:大瓶在飛速旋轉時有一種向外甩出去的力,我們能感覺到拉住大瓶的繩子繃得緊緊的,只要一松手大瓶就肯定飛出去。這種使大瓶向外甩出去的力,叫離心力。)

  那么月球在圍繞地球旋轉時,會產生離心力,使月球不會落到地球上。

  而地球的引力也象根看不見的繩子緊緊拉住月球,不讓月球甩出運轉軌道。今天的航天事業離不開這個解釋。

  7、播放神六發射成功的錄像。

  提問:為什么宇宙飛船可以飛出地球到太空遨游呢?

  四、總結提升。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發言)

  師:在今天這節課中,老師也有收獲,同學們送給我一份珍貴的禮物,那就是大膽猜想,積極動腦。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保持與發展這種良好。

【《蘋果落地》的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蘋果落地》教學設計02-13

《蘋果落地》教學設計范文01-20

《蘋果落地》教學設計資料02-28

蘋果落地現象教學設計02-23

《蘋果落地》教學設計4篇02-24

《蘋果落地》教學設計方案03-06

《蘋果落地》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03-07

蘋果落地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3-08

《蘋果 》教學設計03-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溪县| 正安县| 乌苏市| 会昌县| 靖边县| 汤阴县| 西青区| 陆良县| 闽侯县| 镇沅| 娄底市| 周至县| 洪洞县| 黎川县| 庐江县| 醴陵市| 罗江县| 嘉黎县| 紫阳县| 同心县| 宁晋县| 稷山县| 克山县| 仙桃市| 临武县| 望江县| 明光市| 宁河县| 比如县| 潢川县| 武城县| 咸丰县| 阿拉善盟| 定南县| 东乌珠穆沁旗| 平凉市| 天全县| 安顺市| 阳新县| 原阳县| 塘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