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觀潮》教學設計范文
篇一:觀潮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觀潮》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對于文言文,學生在七年級已經陸陸續續有所接觸。一系列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已經讓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文言詞匯。但七年級所選的文言文是以記敘類文章為主。八年級上第六單元所選的文言文則以寫景為主,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小小的挑戰。好在《觀潮》是第六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有了《三峽》、《短文兩篇》、《湖心亭看雪》的鋪墊,學生學習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困難。我們的孩子整天跟大山打交道,雖觸目皆為青山綠水,可那水,也只限于小溪、小河,大部分人從沒見過大江、大海,也從沒見過潮水,所以潮水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神秘的。相信周密的《觀潮》應該會調動學生的好奇心,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觀潮》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這篇文章通過正側面描寫結合,白描與細描相結合,寫景與記事相結合,較好地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偉壯麗,既展現了南宋都城的風景畫、風俗畫,表現了人與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滅亡之后對過去生活的留戀之情。
學情分析:
教學這篇文言文,要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大意,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教學中采用誦讀、討論、比較拓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時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可持續學習能力。因此,我設計了檢查預習、整體感知、精讀品味、問題探究幾個教學環節。在本課采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節都盡可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注重他們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領會和積累。
學習目標:
1、 通過朗讀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2、 研讀課文,整體感知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3、 欣賞錢塘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感知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教學準備:
課前布臵學生預習課文,利用工具書自己解決字音,解決重點字詞以及重點語句的含義,熟讀課文。教師備好錢塘江大潮的視頻音頻等素材,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過漲潮的壯觀景象嗎?下面請同學們觀看被前人稱為“壯觀天下無”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錢江涌潮。 (播放視頻)教師講解:錢江涌潮從海寧角度看最為壯觀。每年的中秋節前后,海寧潮潮頭壁立,波濤洶涌,勢如萬馬奔騰;云移至岸,浪卷轟雷,卷起“千堆雪”。雙龍相撲“碰頭潮”、白練橫江“一線潮”、蛟龍脫鎖“回頭潮”和月影銀濤“夜半潮”吸引著無數來自海內外的觀光游客。為此,海寧市在每年中秋節前后,都要舉辦規模盛大的“觀潮節”,現在已成為聞名于世的一大勝景。
二、 檢查預習
課前已經充分預習了本文,下面我們一起來解決一下文中的重點詞語及重點語句的意思,理解全文大意。詞語: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 農歷十六)
2.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 (當……時)
3.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忽然;一點點)
4.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被;去、往)
5.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 (畫著文彩)
6.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 ( 阻塞)
句子:
1.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錢塘江的涌潮,(是)世上偉大的景象。
2.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煙霧消失,水波平靜下來,就一條船也沒有了,僅僅剩下敵人的船只被火燒毀,隨波漂流逐漸消失。
3.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騰起身子,變換著種種姿勢,而那彩旗末梢卻一點不濕,他們就是以此來夸耀自己的本事。
4.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
頭戴珠翠首飾,身穿綺羅衣裳的游人滿目皆是,車馬堵塞了道路,飲食百貨價格都比平常高出一倍。
三、整體感知
1、作家簡介。 周密(1232—1298)字公謹,號草窗,又號霄齋、蘋洲、蕭齋,晚年號四水潛夫、弁陽老人、弁陽嘯翁、華不注山人,宋末曾任義烏令等職,南宋末年詞人、文學家。
2、教師作簡要講解背景。
杭州在南宋時稱臨安,是著名的國都。觀潮地當時在臨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寧),每年八月十八日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的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狂熱。
作者也興致勃勃地來到錢塘江邊,他被眼前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的場面深深震撼著,他仿佛看到了大自然與人類文明的巧妙結合...觀潮結束后,他回想起洶涌的潮水發出滔天巨響、岸邊的看
潮的人群齊聲驚嘆,他的內心以為那震撼人心的場景深深觸動......終于,他再也不能忍受內心的平靜,一定要把這壯觀場面記錄下來!仿佛一幕幕都已呈現在他的眼簾;他拿起毛筆,筆走如飛、行云流水;僅用了兩百余字,便把錢塘江潮的宏偉景象、水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巧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來。
3、下面請大家聽一遍本文的音頻朗讀,聽的同時思考: 文章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1)海潮的雄偉壯觀;(2)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
(3)弄潮健兒的英姿;(4)觀潮人數之多。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提出要求:
讀準每一個字音;注意正確斷句;體會文中的感情。
四、精讀品味
指名朗讀第一段。
1.題目中的“觀”于首句“天下之偉觀也”中的“觀”意思一樣嗎?
明確:不一樣。題目中的“觀”的意思是看;首句中的“觀”是景象的意思,首句的意思就是說錢塘江大潮是天下雄偉壯觀的景象。
2、首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確:揭示描寫對象,總領全文,點明題旨。
3、那么第一段是怎樣寫海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的?
篇二:觀潮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觀潮》一文著眼于“潮”字,立足于“觀”字,分別寫出海潮盛況,水軍演習,吳兒弄潮,觀潮盛況。展現了錢塘江潮壯美雄奇的景象。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積累常用文言詞語;
②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③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多角度、多修辭、多側面摹狀的寫景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反復誦讀,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②提供句式,教給學生賞析優美詞句的方法學習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錢塘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贊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的弄潮兒。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
2、研讀課文,整體感知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難點:
理解并運用本文形象逼真的描寫方法。
四、教學方法:
1、激趣導入法2、小組競賽法3、多媒體輔助法
1、自主探究法2、反復誦讀法3、圈點勾畫法
五、教學過程:
(一)開講激趣、導語引入。
導語設計:回顧了小學課文《觀潮》,現在我們要學習南宋文學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題目也是《觀潮》。這兩篇文章作者不同,寫作的時間也不同,但他們所描繪的都是自古以來
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讓我們來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錢塘江大潮有何異同。
(二)自主學習,設疑解疑
1、自主默讀課文:結合注釋,讀通讀懂課文
(1)第一遍:學生試讀,積累生字詞,圈點勾畫字詞,注重音、形、義,把不懂的記錄整理到筆記本上。
(2)第二遍:錄音范讀,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不懂的記出來,小組交流。
(3)第三遍:學生仿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整體感知,思考這篇課文描繪了哪幾幅畫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歸納成:海潮圖、演習圖、弄潮圖、觀潮圖。
(三)小組合作,品析課文。
誦讀品味課文:圈點勾畫批注,提出疑問,發現精彩語言點。我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個組分配一個自然段,即一幅畫面。要求四小組以競賽的方式完成兩項任務:
1、找出本段的重點字詞,能夠用自己的話翻譯句子。
天下之偉觀也:景象; 景觀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農歷十六日 ...
方其遠出海門:當??時;發、起.僅如銀線:幾乎 ...
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像玉城雪嶺一樣;連接著天 ......
吞天沃日:沖洗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年 ..
既而盡奔騰合五陣之勢:窮盡 .
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馬;舞;舉;揮 ....
如履平地:走 倏爾黃煙四起:忽然人物略不相睹:一點兒也不 ....
吳兒善泅者數百:游泳 皆披發文身:刺花紋出沒于鯨波萬仞中:巨浪 ....
珠翠羅綺溢目:滿 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高 ..
而僦賃看幕:租用 雖席地不容間也:許、使 ...
①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翻譯:當潮水遠遠地從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時候,幾乎像一條銀白色的線;不久(潮水)越來越近,就像玉城雪嶺一般的連天涌來,洪大的聲音像雷鳴般轟響,震撼天地,激揚噴薄,吞噬天空,沖蕩太陽。
②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翻譯:煙霧消失,水波平靜下來,就一條船也沒有了,僅僅剩下“敵船”被火燒毀,隨波漂流
逐漸消失。
③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翻譯:翻騰著身子,變換著種種姿態,而那彩旗末端卻一點不濕,他們就是用這來夸耀自己的本領。
④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
翻譯:滿眼都是華麗的服飾,車馬堵塞了道路,飲食百貨價格都比平常高出一倍。
2、選擇你最喜歡的語句,試做簡要的賞析。
品析海潮圖(探究學習)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是一個判斷句,先聲奪人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了題旨,總領全文,寫出了海潮的雄偉壯觀。
②“僅如銀線”“玉城雪嶺”從“形”“色”兩方面寫“海潮之盛”;“大聲如雷霆”從“聲”這一方面寫“海潮之盛”;“際天而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從“勢”這一方面寫“海潮之盛”。使用比喻、夸張的手法,把海潮從遠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狀、顏色、聲勢都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出來。
品析演習圖(探究學習)
①“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如履平地”使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水兵作戰技藝嫻熟。
②第二段內容寫出了水軍演習時船多、陣勢變化多樣、技藝嫻熟、演習戰斗激烈、聲勢浩大、演習結束撤退迅速,表現了水軍演習之精彩。
③聲勢浩大的`演習在煙消波靜的靜景中結束,采用了動靜相襯的寫法,為下文吳兒弄潮的表演做鋪墊。
品析弄潮圖(探究學習)
①“披”“持”“爭”“鼓”“迎”“出沒”等動詞寫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的形象特點,表現了動態美。
②“披發文身”寫出了壯士的形象。
③“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寫出了勇士的精彩技藝。 品析觀潮圖(探究學習)
①用“溢目”“塞途”和“倍穹常時”“席地不容”突出了觀眾之多,以此來側面襯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師巡回點撥,幫其把握對文句的賞析與理解。先小組討論準備
幾分鐘,再發言,小組成員先記下要發言的詞語或句子,再爭相發言。生討論,品說,交流。
(四)復習鞏固,布置作業
1、鞏固檢測
寫參演戰船之多的句子是: 艨艟數百,分列兩岸
寫陣勢變化多端的句子是: 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寫演練技藝之高的句子是: 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寫雙方實戰演習之激烈的句子是: 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2、布置作業
將課后作業潘閬的《酒泉子》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六、板書設計
海潮圖
觀潮 演習圖正面描寫
弄潮圖
觀潮圖—— 側面烘托
篇三:周密《觀潮》教學設計--鵬有所持2015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掌握本課重點文言詞句。
2、引領學生感受錢塘海潮的奇偉磅礴,體味自然的偉力美、人的精神美和地域的風情美。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本文的重點文意語句。
2、緊扣文言文內容,感知、評賞四幅畫面。
【教學方法】
誦讀教學法,討論法和點撥法結合,合作探究法
【教學步驟】
一、直接導入
讀題目,給注釋
同學們,錢塘觀潮,歷史悠久。有文獻記載的就有兩千多年,為宋朝時候最盛。現在觀潮在浙江海寧,但在宋代,觀潮圣地卻在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臨安,每年都會舉行觀潮典禮,十分熱鬧。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周密一起去感受那場驚心動魄的潮涌。
二、研讀課文
1.初步感知。
學生讀課文,教師示范朗讀,學生正音。
(2)提問:文章題目叫“觀潮”,那么作者看到了哪些畫面?
漲潮之狀,軍演之威、弄潮之絕,觀潮之盛
2.細部研讀。
(1)學生依據自己對四個文段的喜愛程度自由讀。
讀到自己喜歡的文段時,大聲朗讀,盡量讀出體悟到的情味;若對這一文段興趣不大,可小聲讀或凝神靜聽。
(2)具體分析課文。
第1段 海潮圖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潮來之狀進行描寫的?
找出表現海潮雄豪景象的關鍵詞:“偉觀”、“勢極雄豪”。
聽讀。請一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試將聽到的語言轉化為頭腦中的形象。 品讀,體味語言。請同學們找出自己特別欣賞、喜愛的語句,并簡單加以評點。師點撥。如:銀線,寫出遠眺海潮的形態、顏色、光澤。
玉城雪嶺,“城”、“嶺”表現出潮水漸近時,潮頭之高大,如堅固的城墻、高聳的山嶺撲面而來、連天涌來,其形狀、態勢讓人心驚。“玉”、“雪”則寫出了潮水翻涌,潔白如雪,晶瑩似玉的浪花狀貌,給人以美而壯觀之感。吞天沃日,試換作“遮天蔽日”如何?“遮”、“蔽”只表現將天空、太陽遮掩住,雖然水勢之盛也可想見,但偏于靜態的狀態描寫。“吞”、“沃”則寫出了潮頭的翻騰、激卷,仿佛能將廣袤無垠的天空包孕于口,似乎敢與太陽炙射大地的萬丈光焰相抗衡,直上九霄沖蕩日頭,其動感、氣勢、情味均較“遮”、“蔽”更勝一籌。齊讀這段壯闊浩蕩的文字,試著將它背下來。
播放音像材料視聽結合,感受“交響錢塘潮”。
小結:本段突出了自然的偉力美。
(視情況 取舍)
為什么要寫校閱水軍和吳中健兒在潮頭弄潮之技?
第2段 演習圖
這是一場古代的水軍演習,能說說它給你的印象嗎?
請以“我看到了一場 的水軍演習”答問,并以文中關鍵詞句證明你的看法。通過對語言分析得出:
這是一場船只眾多、陣勢變化多樣、將士功夫過硬、聲勢浩大、戰斗激烈、讓人回味無窮的水軍演習。請全體男生齊讀此段。
第3段 弄潮圖
請具體說說這幅畫面在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如:披發紋身。原始,野性,張揚出勃發的生命力,極富地方色彩。爭先鼓勇,溯迎而上。面對強勁狂暴的潮頭,毫無懼色地爭先主動迎擊,誰說吳越之地只是婉約靈秀,在這些弄潮兒身上,我們分明看到的是豪氣沖天的英雄本色。
小結:第2、3段表現了人的精神美。
第4段 觀潮圖
問:你如何看待這個文段?可否將它刪去?
由人多(車馬多)、物價上漲、席地不容閑突出人們觀潮熱情之高。側面烘托出江潮之壯美、表演之精彩。
小結:如果說海潮圖是自然以它的壯美征服了我們,那么演習圖和弄潮圖則可說是人以它面對自然偉力的勇敢、自信、拼搏的精神和高超的技藝震撼了我們,更有那“滿郭人爭江上望”的觀潮盛景構成了吳地特有的風俗人情,堪稱地域的風情美。
三、知識匯總:賞析文章的文法之美
賞析一個字
賞析一個詞
賞析一句話
賞析一種寫作手
法
示例:“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這是宋朝楊萬里的詩句,意思是:海水用起來了,成了用銀子堆成的城池,浙江橫著,潮水如同給它系上了一條白色的玉帶。作者在直接描寫了潮水之后,引用楊萬里的詩句,進一步苗木了錢塘江潮波瀾壯闊的啟示。
四、能力延伸訓練:我們看到了那些畫面?
八百多年過去了,人事已非,而錢塘海潮盛景依舊。如果你是觀潮盛典的直播現場主持,請根據學完本課后的印象,用自己的語言向觀眾介紹、評述最打動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畫面或一個瞬間。
五、再讀課文,讀出情感
六、作業布置
1、 選二,三段擴寫,充分想象,有畫面感,不少于400字。參考四年級《觀潮》。
2、背誦全文。
【小學語文《觀潮》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觀潮》教學設計模板05-22
《觀潮》優秀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05-12
《觀潮》教學設計(集錦15篇)05-04
小學語文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3-29
小學語文《肥皂泡》的教學設計范文05-28
部編教材《觀潮》的教學設計(通用5篇)05-22
語文《莫高窟》教學設計10-09
語文《荷花》教學設計08-06
語文《長城》教學設計04-20
小學口語交際的教學設計范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