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四年級上冊《認識平行》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07 14:45:18 啟宏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四年級上冊《認識平行》教學設計(通用6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認識平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上冊《認識平行》教學設計(通用6篇)

  四年級上冊《認識平行》教學設計 篇1

  一、情境導入:

  1、游戲導入:

  課前我們先來玩個游戲。老師在紙上畫了兩條直線,誰來說說直線的特征?大家都能看到它們吧?有誰能想一個辦法,不用任何工具去阻擋,就能使我們大家只能看到一條直線,而看不到另一條直線?(預設:把紙對折后藏后面去;對折后放在不同的平面內;學生如果想不出方法,教師操作,將紙對折后打開,說明,其實我們無論怎樣折,只要讓兩條直線分布在不同的平面內,我們就可以做到只看到一條看不到另一條了。而剛才一開始兩條直線是處在同一個平面內的。(板書:同一平面)

  (通過游戲讓學生體會同一個平面和不在同一平面的含義)

  師:其實線與線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和學問,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研究。

  創設情境:下面讓我們先來欣賞一下我們美麗而又精致的校園吧。仔細觀察,你能在校園里看到直線的身影嗎?

  2、出示在校園中拍攝的四幅照片(跑道、單杠、馬路磚、花架等)。

  師:老師從校園里找到了這四幅圖片。老師把他們分別標了號,這些圖中有直線嗎?請你拿出練習紙,做第1題,在對應的框里畫畫每幅圖中的直線。

  學生試畫,教師巡視。

  交流;老師也把這些線條抽象成直線畫了下來。請看。

  然后電腦演示抽象出四幅直線圖。你們和老師畫的一樣嗎?不一樣的自己改一下。

  二、觀察、比較,操作,認識平行。

  1、觀察、比較

  師:仔細觀察這幾組線,你們想幫它們分分類嗎?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生1:分成兩組:1、3、4一組不相交,2一組是相交

  生2:分成兩組:一組直線和直線之間有接觸點1、3、4,另一組沒有,是2。

  生3:分成三組:1、3一組,兩條直線間距離是一樣的;2一組相交有交點的;4一組,兩直線距離不一樣,但沒有交點……

  小結:大家的分類各有各的道理,但好像矛盾主要集中在第4組這組線上,這組線到底該和誰分在一組呢,還是自立門戶呢?我們不防來單獨研究一下這組線。請看大屏幕。直線可以無限延長,根據這個特點,我們把這兩條直線都向一方無限延長,發現最后兩條直線相交于一個點了。現在你想說有什么了?你們同意哪一組的分法了?所以我們可以把這四組直線分成兩類。一類是2和4稱作相交,一類是1和3稱作不相交。我們把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板書)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認識直線的這種關系——平行(板書)一起讀一讀。(如果學生的分法都只有一種,也是正確的,老師可以發問:那第四組直線也沒有交點啊?然后讓學生來交流)

  你覺得在這種話中,哪些詞對于平行這個概念來說比較關鍵和重要?(預設:同一平面內,不相交,互相平行,對于學生回答的這些重要字詞教師要強調讓學生記一記。可以結合剛開始的游戲讓學生理解如果不在一個平面內,不相交也不能叫做平行)。

  你是怎樣理解“互相平行”?引導學生在說兩直線關系時要說明誰和誰互相平行,如直線1是直線2的平行線,直線2也是直線1的平行線。(師可以結合課件中的兩條平行線說一說)

  3、練習:

  ①聯系實際說說生活中的平行的例子。

  大家在生活中看到過兩條直線互相平行的例子嗎?誰來說一說。

  學生交流完后,教師出示圖片,舉例說明。

  其實平行線在我們生活中可以說到處可見。你瞧我們的校園中,就到處都有平行線的身影(結合校園的幾張圖片,讓學生說說指指互相平行的直線)

  ②想想做做第一題。下面哪幾組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學生交流時,說說為什么是平行線。重點指出第四組不是互相平行的線,因為當兩條直線延長后,會出現交點,所以還是相交的線。指出:不能簡單的看表面,而要考慮直線在延長后是否還互相平行。(課件演示)

  誰能說說怎樣很快地去判斷這組線是否平行?

  小結:平行線之間有個特點,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到處都是一樣的。(課件演示)

  4、動手操作,深化認識平行。

  剛才我們通過觀察和比較認識了什么是平行,怎樣的兩條線叫做互相平行。接下來,就讓我們動起手來利用你自己準備的材料和老師發下來的材料來做一組平行線吧。想的方法越多越好。

  ⑴、 ①利用手邊的材料,做出一組平行線。②學生操作,全班交流,展示。

  可能出現:

  A 在信紙上畫

  B 在方格紙上畫

  C 折

  D用直尺畫

  E 小棒擺

  F 在白紙上任意畫。

  指名學生上視頻儀交流,然后小結:剛才大家開動腦筋,用了很多種方法來做平行線。非常好,可是老師也有個疑問,如果我們沒有這些材料,要在白紙上畫出一組標準的、漂亮的平行線,該怎么做呢?下面就請大家打開書本40頁,請大家自己理解三幅圖的意思,想一想,畫一條平行線要用到哪些工具,分幾步去畫?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⑶學畫平行線。

  ①自學書本P40,理解圖意,思考問題。

  ②匯報:畫平行線要哪些工具。分幾步去畫,畫時要注意什么?

  ③教師小結:畫平行線要用到兩把尺(三角尺和直尺(沒直尺可以用兩把三角尺);分四部走,教師板演,可以歸納為畫—靠—移—畫;而在畫的過程中要注意兩把尺要緊靠而不能松動,還要強調用三角板的直角邊來畫直線。

  ④每人在練習紙的空白部分畫一組平行線,教師巡視。

  ⑤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出示題目,想一想和剛才畫平行線有些什么不同了?(第一步的畫改為用直角邊直接對準已知直線。在進行畫平行線。)在學生完成后可以指名一人上視頻交流畫法。

  ⑤想想做做第4題,理解“過a點”。想一想這題畫平行線和剛才畫平行線又有什么不同了?(要求越來越多,在第三步移的時候不能隨便移了,而要過A點畫出一條直線。

  學生試畫。

  ⑵、想想做做第2、3題。

  第2題:下面請大家拿出一張長方形紙,請你將長方形紙對折兩次,再打開,說說這些折痕之間是什么關系?量出每條折痕的長度你有什么發現?

  小結:這些平行的折痕我們可以說是平行的線段,它們的長度都一樣,都等于長方形的`寬。想想看,還可以怎么折?

  第3題:

  下面每個圖形中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幾組平行的線段?

  (3)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題目,在平移前后的圖形中找到幾組互相平行的線段。(共7組)。教師指出:經過平移后的圖形,平移后的線段和平移前的線段是互相平行的。這個圖形原來有幾條線段,在這樣平移后就有幾組平行線了。

  三、全課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可能是相交的,也可能是平行的,我們把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平行。你還有什么收獲嗎?

  2、同學們,因為有了平行,我們的生活才更變得更美,最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平行之美,(課件演示)

  板書設計:

  認識平行

  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其中一條叫做另一條的平行線。

  四年級上冊《認識平行》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想像,交流,體驗兩條直線相交與不相交位置關系,認識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能判斷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

  2、經歷實物到實圖再到抽象圖的過程,理解同一平面內涵;形成平行線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平行現象。

  3、探索畫一組平行線加深由平行的形象感知到本質的內化過程。

  【教學重點】

  以觀察和想像為依托,深刻理解互相平行的位置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同一平面”概念的本質屬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畫圖感知

  師:同學們,我們學習了直線,誰來說一下直線有哪些特征?老師這兒有一張紙,如果把這個面兒無限擴大,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個面變大了,又變大了,變得無限大。在這個無限大的平面上,出現了一條直線,又出現一條直線。你想象的這兩條直線的位置是怎樣的?請你睜開眼睛把它們畫在紙上。

  二、討論交流,構建新知

  1、收集學生作品,展示各種情況。

  2、理解“相交”和“不相交”,探索特征

  看著剛才分出來右邊的圖,它們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到交叉)

  師:兩條直線“交叉在一起”,用我們的數學語言來講就是兩條直線相交了,是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的一種。

  師:那么我們就來想象想象2號和4號兩條直線怎么樣?(引導學生說出不相交)

  3、歸納平行線特征,揭示平行的'概念

  (1)師:那剩下的這組直線相交了嗎?(沒有)想象一下,畫長點,相交了嗎?(沒有)再長一點,相交了嗎?(沒有)無限長,會不會相交?(不會)(邊提問邊用課件演示)

  師:現在我們認為它們不相交是想象出來的,誰能用好方法來驗證一下呢?(用尺子測量它們之間的空隙)

  師:這種情況我們在數學上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板書:互相平行)

  師:數學中,我們可以用字母來表示直線,如,這條直線可以叫直線a,那這條可以叫(直線b),互相平行的兩條直線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這樣我們就可以說直線a和直線b——互相平行,可以說直線a平行直線b也可以說直線b平行直線a。

  (2)出示一個立方體紙盒,理解同一平面和不同平面,并強調“在同一平面內”。

  4、小結:在同一平面內,畫兩條直線會出現幾種情況?

  三、練習鞏固,深化對垂直與平行的理解

  1.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平行的現象,我們一起來欣賞生活中的平行美(課件展示)。你能舉出生活中的幾個有關平行的例子嗎?

  2.我們看看運動場上還有這樣的現象嗎?(出示主題圖)

  4、課件展示練習進行新知鞏固

  5、擴展延伸:如果兩條平行線分別和一條平行線平行,那這兩條直線相互平行嗎

  6、課堂檢測

  四、全課總結,完善認知

  本節課我們認識了什么?

  五、板書設計

  認識平行

  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

  四年級上冊《認識平行》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掌握平行線的性質并能應用。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形成觀察辨別、逆向推理等數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逆向思維能力和嚴密的推理過程。

  情感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樹立自信,自強,自主感,由此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平行線的性質是重點

  難點:例4是難點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平行線的判定

  2、平行線的性質

  二、1、合作學習:

  如圖,直線AB∥CD,并被直線EF所截。∠2與∠3相等嗎?∠3與∠4的和是多少度?思考下列幾個問題:

  (1)圖中有哪幾對角相等?

  (2)∠3與∠1有什么關系?∠4與∠2有什么關系?

  2、你發現平行線還有哪些性質?

  平行線的`性質:

  CFA432DE1B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簡單地說,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簡單地說,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3、做一做:

  如圖,AB,CD被EF所截,AB∥CD(填空)

  若∠1=120°,則∠2=()∠3=-∠1=()

  4、例3如圖1-14,已知AB∥CD,AD∥BC。判斷∠1與∠2是否相等,并說明理由。

  思考下列幾個問題:

  (1)∠1與∠BAD是一對什么的角?它們是否相等?為什么?

  (2)∠2與∠BAD是一對什么的角?它們是否相等?為什么?

  (3)那么∠1與∠2是否相等?為什么?解:∠1=∠2 ∵AB∥CD(已知)

  ∴∠1+∠BAD=180°(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AD∥BC(已知)

  ∴∠2+∠BAD=180°(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E1B3DA2FCD1A2BC圖1—14∴∠1=∠2(同角的補角相等)

  討論:還有其它解法嗎?如不用“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這個性質是否可以解?

  5、練一練:(P、14課內練習

  1、2)

  6、例4如圖1-15,已知∠ABC+∠C=180°,BD平分∠ABC。

  ∠ABCBD與∠D相等嗎?請說明理由。思考下列幾個問題:

  (1)AB與CD平行嗎?為什么?

  (2)∠D與∠ABD是一對什么的角?它們是否相等?為什么?

  (3)∠CBD與∠ABD相等嗎?為什么?

  解:∠D=∠CBD ∵∠ABC+∠C=180°(已知)

  ∴AB∥CD(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D=∠ABD(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BD平分∠ABC(已知)

  ∴∠CBD=∠ABD=∠D想一想:是否還有其它方法?(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

  7、練一練:

  如圖,已知∠1=∠2,∠3=65°,求∠4的度數。

  三、拓展

  12a34bD圖1-15Ccd

  1、如圖1,已知AD∥BC,∠BAD=∠BCD。判斷AB與CD是否平行,并說明理由

  2、如圖2,已知AB∥CD,AE∥DF。請說明∠BAE=∠CDF D C

  ABA圖1 B FECD

  四、知識整理:

  1、平行線的性質: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簡單地說,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簡單地說,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2、思維方法:如不能直接證明其成立,則需證明它們都與第三個量相等

  3、要注意一題多解

  五、布置作業

  P、15作業題及作業本

  四年級上冊《認識平行》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能力。

  2、經歷探索直線平行的性質的過程,掌握平行線的三條性質,并能用它們進行簡單的推理和計算。

  重點:

  探索并掌握平行線的性質,能用平行線性質進行簡單的推理和計算。

  難點:

  能區分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的混合應用。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逆向思維

  現在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內錯角相等,或者同旁內角互補,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的三種方法。在這一節課里:大家把思維的指向反過來:如果兩條直線平行,那么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數量關系又該如何表達?

  二、實踐探究

  1、學生畫圖活動: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出兩條平行線a∥b,再畫一條截線c與直線a、b相交,標出所形成的八個角(如課本P21圖5.3—1)。

  2、學生測量這些角的度數,把結果填入表內。

  角∠1∠2∠3∠4∠5∠6∠7∠8

  度數

  3、學生根據測量所得數據作出猜想。

  (1)圖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們具有怎樣的數量關系?

  (2)圖中哪些角是內錯角?它們具有怎樣的數量關系?

  (3)圖中哪些角是同旁內角?它們具有怎樣的數量關系?

  4、學生驗證猜測。

  學生活動:再任意畫一條截線d,同樣度量并計算各個角的度數,你的猜想還成立嗎?

  5、師生歸納平行線的性質,教師板書。

  平行線具有性質:

  性質1: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簡稱為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質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簡稱為兩直線平行,內錯相等。

  性質3:兩條直線按被第三條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簡稱為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教師讓學生結合右圖,用符號語言表達平行線的這三條性質,教師同時板書平行線的性質和平行線的'判定。

  平行線的性質平行線的判定

  因為a∥b,因為∠1=∠2,

  所以∠1=∠2所以a∥b。

  因為a∥b,因為∠2=∠3,

  所以∠2=∠3,所以a∥b。

  因為a∥b,因為∠2+∠4=180°,

  所以∠2+∠4=180°,所以a∥b。

  6、教師引導學生理清平行線的性質與平行線判定的區別。

  學生交流后,師生歸納:兩者的條件和結論正好相反:

  由角的數量關系(指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得出兩條直線平行的論述是平行線的判定,這里角的關系是條件,兩直線平行是結論。

  由已知的兩條直線平行得出角的數量關系(指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的論述是平行線的性質,這里兩直線平行是條件,角的關系是結論。

  7、進一步研究平行線三條性質之間的關系。

  教師:大家能根據性質1,推出性質2成立的道理嗎?

  結合上圖,教師啟發分析:考察性質1、性質2的結論發生了什么變化?學生回答∠1換成∠3,教師再問∠1與∠3有什么關系?并完成說理過程,教師糾正學生錯誤,規范地給出說理過程。

  因為a∥b,所以∠1=∠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1(對頂角相等),所以∠2=∠3。

  教師說明:這是有兩步的說理,第一步推理根據平行線性質1,第二步推理的條件不僅有∠1=∠2,還有∠3=∠1。∠2=∠3是根據等式性質。根據等式性質得到的結論可以不寫理由。

  學生仿照以下說理,說出如何根據性質1得到性質3的道理。

  8、平行線性質應用。

  講解課本P23例題

  三、鞏固練習:課本練習(P22)。

  四、作業:課本P22。1,2,3,4,6。

  四年級上冊《認識平行》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經歷平行線的性質: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的發現過程。

  2、掌握平行線的性質: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3、會用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進行簡單的'推理和判斷,并學會表達。

  【教學重點】

  平行線的性質: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學難點】

  例2的推理過程要用到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

  【教學預設】

  【活動1】復習引入

  1、如果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那么符合怎樣的條件才能得到兩直線平行的結論?(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條件 結論

  同位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

  內錯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

  同旁內角互補, 兩直線平行。

  2、練習:

  (1) 如圖①,A、B、C三點在一條直線上。

  如果3 =6,那么 ∥ 。( )

  如果6 =9,那么 ∥ 。( )

  如果1 +2 +3 =180,那么 ∥ 。( )

  如果 ,那么BE∥CD。( )

  (2) 如圖②,看圖填空:

  ∵1 =2(已知)

  ∥ 。( )

  又∵2 =3(已知)

  ∥ 。( )

  【活動2】

  1、 引入新課的課堂練習:

  (1)你們練習本上的橫線與橫線成什么關系?(平行)

  (2)請畫出其中二條(二條之間可空若干行),分別用a、b 表示,a∥b,再畫一條c分別與a、b相交。

  (3)標出一對同位角,用1、2表示,并量一下度數。

  四年級上冊《認識平行》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操作和討論,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這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正確理解“垂直”、“平行”的概念。

  2、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對生活中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做出正確的判斷。

  3、在“想象—操作—交流—歸納—質疑—總結—應用”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教學重點:準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對相交現象的正確理解(尤其是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是相交現象的理解)和對同一平面的理解。

  學法引導

  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畫線”、“感知特征”、“自主探究”、“拓展延伸”等活動,運用想象、觀察、討論、驗證等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新知,形成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學具準備

  小棒3根/人,白紙2張/人,記號筆1只/人。教具準備:三角尺一把,直尺兩把,立方體一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大膽想象

  1、復習直線及其特點。

  (1)直線有什么特點?

  (2)想象直線的延伸。

  (3)初步明確學習任務。如果大屏幕上又出現一條直線,這兩條直線可能會形成什么樣的關系?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來研究兩條直線的關系。

  2、大膽想象:請同學們在白紙上把你想到的兩條直線之間可能形成的關系畫下來,看看你能畫幾種不同的情況。注意:一張紙上畫兩條線,畫完后同桌互相交流、欣賞。

  3、選擇部分學生把作品貼到黑板上,并進行編號。

  二、觀察分類,感知特征

  1、出示有代表性的幾組的直線

  2、分類

  (1)小組內部分類交流確定一下你認為最合理的分類方案:觀察這些圖形,根據兩條線之間的關系將他們進行分類,可以分幾類?為什么這樣分?

  (2)交流分類方法,揭示“不相交”“相交”概念師:同學們都有自己的道理,很好,學數學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老師發現剛才同學們在介紹分類的時候圍繞一個詞語——交叉。也就是說兩條線碰一塊兒了。在數學上我們把交叉稱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

  (并在適當時機板書:相交)如果按照“不相交”和“相交”兩種情況來分類,應該怎么分?(板書:不相交)

  (3)你覺得相交的有哪些?說出你的理由。質疑:同學們的'主要分歧在哪里?2號、3號的兩條直線,相交不相交?(用自己的方法驗證a、觀察想象b、延長驗證c、測量判斷)對于延長后可以相交的給予課件演示突破難點。這種看起來快要相交的一類也屬于相交,只是我們在畫直線直線時,沒有吧直線全部畫出來。

  (4)再次分類

  (5)小結: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知道了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一類是“相交”,另一類是“不相交”。

  三、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一)認識平行線師:這幾組直線就真的不相交了嗎?怎樣驗證?(邊提問邊用課件演示)

  師:在數學上,像這樣的兩條直線就叫做平行線。(板書:平行線)

  1、學生自學課本65頁中間第1行第2行完成學案

  2、小組代表匯報交流學習成果。

  (1)理解平行線的概念,找出概念中的關鍵詞。

  (2)通過圖形對比加深理解概念本質屬性。

  (3)通過判斷深化理解概念。

  3、師生共同小結。

  師:要判斷一組直線是不是平行線,要具備什么條件?我們還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板書:互相平行)

  師:例如:這是直線a,這是直線b,我們可以說……強調調要說誰和誰互相平行?

  (二)認識垂線

  師:咱們再來看看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你發現了什么?

  師:你認為在這幾組相交的直線中哪種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個直角)

  師:這幾組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況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銳角有的是鈍角。(板書:成直角、不成直角)

  師:怎么證明這幾個是直角呢?(學生驗證:三角板、量角器)

  師:像這樣的兩條直線,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1、學生們自學65頁中間的部分完成學案(二)。

  2、小組代表匯報交流學習成果。

  3、師生共同小結。

  (三)小結:剛才,我們通過分類活動,認識了在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不同的位置關系,其中兩種比較特殊的是垂直與平行(板書課題)

  四、鞏固練習,聯系生活

  1、想一想生活中,哪組直線互相平行,哪組直線互相垂直?

【四年級上冊《認識平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平行與垂直教學設計01-09

《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設計01-21

《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設計及反思01-27

《認識比》教學設計08-28

《平移與平行》教學設計(精選15篇)04-16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平行與垂直》教學設計(精選16篇)04-09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人教版12-27

《認識負數》教學設計04-02

“認識直角”教學設計06-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登市| 巴青县| 新泰市| 依兰县| 通江县| 沅陵县| 玛多县| 中超| 准格尔旗| 蒲江县| 南部县| 青神县| 汉川市| 宝丰县| 偃师市| 泰和县| 弋阳县| 赤水市| 宣威市| 西昌市| 当阳市| 凤阳县| 沅江市| 海门市| 桦南县| 临泉县| 潼关县| 雷州市| 简阳市| 锡林浩特市| 贵南县| 洞口县| 德兴市| 岗巴县| 濮阳市| 治多县| 南安市| 怀安县| 东港市| 白玉县| 临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