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五年級科學《生物繁殖新技術》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學會通過多種渠道、手段搜集信息,培養學生交流信息和綜合處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2、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想知道,愛提問、愿意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3、通過學生體驗活動,在學習活動中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能夠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進而意識到科學技術的兩面性。
4、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了解生物繁殖新技術和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科研信息狀況,關注與生物繁殖有關的生物技術問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學重點
學生了解生物繁殖新技術、與生物繁殖有關的生物技術問題的學習活動。
三、教學難點
意識科學技術的兩面性,從而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四、教學準備
課前多方面搜集了解各種關于生物繁殖的新技術內容如:
克隆(1,3、7組)、移植(2,4組),雜交(5,6、8組)的課外書刊、報紙、,圖片、文字資料等相關。
五、教學過程
一)預習
我知道的生物繁殖新技術有哪些?請舉例說明。我還有什么問題?
二)合作交流(課前的每個學生將自己的搜集的`植物繁殖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在資料旁邊用1-2句語言進行總結)
討論交流主題:我所了解生物繁殖的新技術有哪些?
活動要求:
①2分鐘再進行熟悉自己的收集的資料。6分鐘進行小組內交流:
②小組同學在一個一個的進行發言,別人已經說過的,不進行重復。不足的可以補充完善。
③請同學們簡單記錄自己同組同學說的信息。
三)【展示質疑】(15分鐘)
向全班展示我們討論交流的結果,并說明我的發現。小組選擇一個代表進行講解,其他各種同學可以質疑,同組同學可以補充。
克隆組,移植組,雜交組分別派代表進行匯報。
(提供對媒體的幫助。學生可以事先將電子資料在多媒體上進行準備。其他同學注意做筆記。)
四)自主學習
通過學習教材,我還知道了什么?
四)檢測(5分鐘)
填空
1.人患有嚴重的心臟病時,可以 并進行 。
2.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是 ,它于1996年7月5日出生于英國羅斯林研究所。科學家認為它的誕生標志著生物技術新時代的來臨。
判斷
3.植物克隆技術能夠使一片樹葉變成一片森林。 ( )
4.雜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 )
選擇
5.下列屬于克隆技術的是( )。
A.綿羊“多利” B.雜交水稻 C.人工授粉
五)拓展:關于克隆,我還想知道什么呢?
六)板書設計
生物繁殖新技術
克隆 移植 雜交
【青島版五年級科學《生物繁殖新技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部編版《彩色的夢》教學設計范文05-22
部編版《囊螢夜讀》教學設計模板04-22
五年級語文《松鼠》教學設計04-10
部編版《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教學設計06-26
冀教版《用字母表示數》教學設計范文04-17
實用版青島市房屋租賃合同范本04-02
部編版文言文《囊螢夜讀》教學設計模板05-09
五年級語文《彩色的非洲》教學設計12-18
五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學設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