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消化》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品嘗和“跟蹤”小饅頭在體內的“旅行”和變化作出假設。
2、知識技能:了解消化過程、認識消化器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飲食消化衛生,自覺培養健康、科學的飲食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小饅頭,聽診器,有關消化過程和消化器官的投影片或自制多媒體課。
學生準備:
小饅頭及搜集到的關于良好飲食習慣的諺語。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通過播放視頻文件引入新課
播放“食物的多種多樣”視頻文件,來引入新課。
2、品嘗和“跟蹤”小饅頭(或燒餅)。
(1)教師帶領學生細細咀嚼品味小饅頭,讓每個學生都真的發現饅頭變甜了。
(2)在“跟蹤”小饅頭之前,教師提問:小饅頭離開口腔,會到那里去呢?讓我們來“跟蹤”它吧!怎么“跟蹤”,你有辦法嗎?――讓學生提出假設,并想辦法搜集證據。當學生們想出用聽聲音的辦法“跟蹤”小饅頭后,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側耳細聽。
1)先讓學生食一個小饅頭。出示圖:(吃鏝頭)想一想為什么會變甜?
2)做“小饅頭為什么會變甜”實驗。出示動畫:“小饅頭為什么會變甜”
3)出示跟蹤圖:跟蹤圖1、跟蹤圖2、跟蹤圖3
3、推測小饅頭在我們體內怎樣“旅行”的?發生了哪些變化?
(1)教師先把學生分成若干組,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小組討倫,讓他們的已有知識水平充分發揮出來。
(2)小組各派代表發表跟據已有的知識水平,作出自己的的假設。
1)學生小組討倫時播放討論音樂。
2)教師先不對學生的發言作出正誤判斷,讓學生在接下來的控究學習中加以檢驗,讓他們帶著強烈的求知欲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4、觀察食物消化流程圖。
(1)討論食物在我們體內發生了那些變化。
(2)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觀察、討論、記錄和閱讀。
(3)讓學生講解消化進程,介紹消化器官。
(4)學生互相糾正補充自己的見解。
(5)教師通過投影片或課件進行小結“食物在我們體內的消化過程”。
1)示圖:食物的變化圖。先讓學生講解消化進程,介紹消化器官。
2)出示動畫:食物的消化過程。
3)出示文本:食物在各個器官的消化(文本)作進一步講解,同時播放講解聲音:消化系統講解。
5、討論什么樣的飲食習慣好。
(1)讓學生自己說一說,關于良好的飲食習慣自己有哪些見解。
(2)開展飲食諺語的討論。教師鼓勵學生搜集這方面的諺語和知識,并加以點撥,引導學生思考哪些是有道理的,并在平時的飲食生活中自覺養成良好的習慣。
1)“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講的`是一日三餐食量分配的原則。出示:習慣1。
2)“飯后一個果,醫生不找我”。強調的是維生素的作用。出示:習慣2。
3)“有葷有素,有粗有細”。指的是食物的合理搭配原則。出示:習慣3。
4)“飯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說的是適量運動促進消化吸收的道理。出示:習慣4。
6、開展飲食習慣小調查。
通過課件展示:健康的飲食習慣小調查。
出示動畫:健康的飲食習慣小調查
7、小結
通過:“食物捉迷藏”游戲小結
出示動畫:“食物捉迷藏” 游戲
【《食物的消化》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設計模板】相關文章:
《觀潮》教學設計模板05-22
《溫度》教學設計模板05-19
《挑山工》教學設計模板04-16
《金色的魚鉤》教學設計模板05-09
小鷹學飛的教學設計模板04-27
安塞腰鼓的教學設計模板04-23
《畢業贈言》小學教學設計04-06
小學語文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3-29
小學音樂優秀教學設計03-07
小學口語交際的教學設計范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