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在美讀中品味語言,積累詞匯。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熏陶感染中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學生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從而敬畏生命。
3、教法和學法:教學方法:誦讀品味法、討論交流法;學習方法: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1、品位語言,在美讀中體會文章主旨。
2、聯系自身經歷、見聞,加深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對生命的三點感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用作者杏林子的材料導入。
二、放聲自由朗讀課文
1、初步感知課文探討的是一個什么問題。
明確:生命。
(在黑板上貼出剪好的“生命”兩字)
2、我想聽聽同學們讀了課文之后的一些感受。
三、配樂朗讀
1、指名朗讀。
(配樂:貝多芬的鋼琴曲《命運》)
2、其他同學請拿起你的筆,把文中觸動了你心靈的句子作上記號,等一下大家進行交流。
四、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1、就發現的觸動了自己心靈的句子進行交流。
2、學法指導:
⑴ 每位同學都必須參與交流,按1至4號進行,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⑵ 可以是句子很美而觸動了你;可以是句子的含義豐富而觸動了你;可以是句子里的某個詞用得特別好而觸動了你。
五、指名學生站起來發言
1、學生讀出感動自己心靈的句子。
2、教師追問:你是如何理解的?或為什么能觸動你?
3、教師:你愿意帶上你所有的感情讀讀這幾個句子嗎?
4、指導后再進行朗讀,在反復朗讀中加深理解。
5、教師小結:觸動了同學們心靈的東西,也正是觸動了作者杏林子的東西。生命本身是無形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難以理解、描述的。作者卻通過對三種具體事物的感觸:小飛蛾的掙扎;小瓜苗的茁壯成長;感受自己的心跳,寫出了自己對生命的三點極為深刻的思索。
6、請默讀3、4、5小節,各找一個關鍵語句作為對這三點思索的概括,試一試。
明確:⑴ 必須對自己負責
⑵ 活得更為光彩有力
⑶ 決不白白流失
(板書時尊重學生的回答)
六、感悟
從自己的生活經歷或名人事跡中再舉一二個例子來印證這三點感悟中的一點。
1、教師示范;
(舉貝多芬的例子)
2、學生舉例印證;
3、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對應的段落。
七、探究
實際上作者寫本文的目的就是想喚起我們對生命的珍惜、熱愛、敬畏。課文標題用了幾個“生命”(貼出剪好的“生命”兩字),反復朗讀標題,試試自己有什么表達效果?
明確:用了兩個“生命”,體現出對生命的強烈呼喊。
八、小結
學了課文后,同學們也許對自己的生命開始了思考或有了新的思考。請你把他寫在一張心型的紙上,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
1、配樂:貝多芬的鋼琴曲《秋日私語》。
2、發下粉紅色的心型紙。
3、學生寫。
4、抽部分學生的進行朗讀、
九、布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課后練習二,比較閱讀。
3、請到圖書館或上網收集有關寫生命的詩歌、散文、小說、名言,同學間進行交流,讓我們更好的去感悟生命。
4、完成課外拓展練習。
【板書設計】
生命 生命
對自己負責
更為光彩
決不白白流失
【教后反思】
各個環節渾然一體,教學思路清晰,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板書設計富有創意,教學層面上有梯度,但缺乏朗讀指導。
【《生命生命》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15篇)11-12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10-21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6篇03-03
《再塑生命》教學設計(匯編15篇)03-04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5篇)04-08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5篇04-07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6篇11-12
生命生命讀書筆記(15篇)03-27
《生命生命》讀書筆記(15篇)03-24
《生命生命》讀書筆記15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