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認識不等號的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通過比比,玩玩認識“>”和“<”,初步理解不等式含義。
2、游戲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
2、數學卡片,記錄紙和筆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和“<”
①春天來了,蜜蜂和蝴蝶飛到我們幼兒園來了,你們看看,飛來了幾只蜜蜂,幾只蝴蝶,一邊看一邊心理數一數。
師:誰能告訴我有幾只蜜蜂,幾只蝴蝶,它們分別可以和數字幾來表示。
幼兒思考。
②蜜蜂和蝴蝶喜歡在花叢中飛舞,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幾朵紅花和幾朵黃花,分別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③出示“7”,和“5”的PPT。
師:“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小。(幼兒回答)。那“4”和“6”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小。(幼兒回答)。
我們能不能在兩個數中間放上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明白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
④出示PPT“>”和“<”。
提問:你們看,它們長得像什么?你們覺得它們長的.一樣嗎?(讓幼兒充分說,看,表達自己的見解)。
哦,小朋友有那么多的意見,我們接著往下看。
⑤出示PPT,“7” >“5”,“4” <“6”⑼
a、你們看,符號寶寶的大嘴朝著哪個數字,為什么?
b、師:別看符號寶寶長得一樣,但是它們的名字不一樣(教師告知符號名稱),“>”和“<”。我給你們帶了一首兒歌你們來聽聽學學看。加入兒歌
c、想一想,為什么它叫大于號,它叫小于號?(加大時間)。先讓幼兒自由表達,然后小結:“7”和“5”不一樣大,在中間放上一個大于號后讀起來的時候應該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樣的算式叫不等式。
d、我們來讀一讀,教示范算式“7”和“5”,幼兒跟著學一遍,那下面這個不等式該怎么說呢?(先讓幼兒讀一讀)。
二、游戲
1、現在,我們來做個數字娃娃比大小的游戲。
師:“你們看,老師左手是“8”,右手是“6”,中間該放什么符號呢?請你們用動作來表示。
2、數字交換,請其它幼兒讀一讀。
3、交代游戲,講明規則。
現在我們三個人一組,兩個人當數字娃娃,一個當符號寶寶,來玩玩這個游戲。快,你們找到小朋友商量好后到老師地方來拿數字卡片,去玩玩。
指導語:你是什么符號,怎么讀?數字交換后又該怎么讀?啟發幼兒互換卡片進行游戲。
小結:數字娃娃說我們小朋友真能干,能在兩個不一樣的數字中間放上大于號和小于號,組成一個不等式,讓大家一看就知道誰大誰小。
三、鞏固,記錄
公園里的小動物也要請我們來幫忙啦!你們看,誰來了,等會兒請你們把這些動物兩種兩種去比一比,誰多誰少?你們可以用數字卡片擺放一下,然后記錄在紙上。
四、點評,講述。
五、結束語
今天,我們認識了“>”和“<”,在這幅圖畫中還藏著許多的數字和不等式,我們下次再來找找好吧?
【大班認識不等號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07
《8的認識》教學設計03-03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3-30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2-23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4-09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04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12-01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9-06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7-27
倒數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