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電頌》教程教學設計
《雷電頌》教程教學設計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睥睨、污穢、犀利、馳騁、鞭撻”等詞語。
2、了解戲劇文學的特點。
3、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辭手法和象征手法,體會表達效果。
能力目標 1、誦讀,體味文章熾烈的語言以及雷霆萬鈞的氣勢,感受情感律動。
2、體會課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開的豐富想象,感悟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培養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
3、品味語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內涵的深刻的思想內涵。
德育目標 理解屈原深切的愛國愛民思想和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
教學重點 誦讀并背誦課文前六段。體會作品第雄偉氣氛和深厚的抒情意味。
教學難點 聯系背景資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誦讀法 研討探究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郭沫若歷史劇《屈原》中的靈魂和高潮——《雷電頌》,去傾聽詩人的抒情獨白。(板書課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戲曲知識簡介
2、屈原簡介
3、歷史劇《屈原》的寫作背景及意圖
三、朗讀,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全文,初步感知文意。標示段序并疏解字詞。
睥睨(pìnì):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佇(zhù)立:長時間地站著。
犀利:(武器、言語等)鋒利;銳利。
迸(pèng)射 眩(xuàn)目 稽(qí)首
擺弄:擺布。
馳騁(chíchěng):(騎馬)奔馳。
虐(nüè)待:用殘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鞭撻(tà):鞭打。比喻抨擊。
2、學生聽讀,理解劇情
3、學生自由讀課文,體察屈原的內心世界。
4、學生以精煉概括的語句,談出自己的誦讀感受。
5、合作研討課文思想內容。
思考:屈原的內心獨白表達了哪兩個方面的思想內容?體會在課文的結構層次方面是怎樣的?
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教師明確
6、教師范讀,學生跟讀,深入體會文意。
四、布置作業
反復朗讀課文,嘗試背誦前六語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抽查背誦
二、研讀賞析文意
1、小組展開朗誦課文“歌頌風雷電”片斷比賽。
2、研討:
。1)文中的風雷電,洞庭湖、東海、長江,有形、無形的長劍,沒有陰謀、沒有污穢、沒有自私自利的沒有人的小島等物象象征了什么?運用象征手法的表達作用是什么?
。2)抒情主人公通過呼喚風、雷、電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組討論交流,教師明確
3、師生共同評點屈原形象。
4、學生通讀全文,結合具體語句品析文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三、對比引申,把握抒情方式
思考:與以前我們學過的郭沫若詩歌《天上街市》《靜夜》相比,《雷電頌》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點?
學生研討后回答,教師明確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閱讀歷史劇《屈原》,全貌性感受作品的思想內容,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
【《雷電頌》教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黃河頌教學設計(15篇)03-04
黃河頌教學設計15篇03-02
黃河頌教學設計合集15篇03-04
《橋頌》閱讀答案03-29
《春頌》閱讀答案02-15
《關雎》教學設計03-24
初冬教學設計04-03
《海燕》教學設計04-03
《zcs》教學設計03-26
草原教學設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