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時數教學設計案例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習生字、新詞。
3、通過查詢到的資料,更多地了解燕子。
教學設計:
一、學生板書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體驗學習主人的自豪感,展示自己優美的字跡,體會做教師的驕傲。)
1、對于課題想提出什么問題?(自由提問)
2、師生共同梳理提出的問題,梳理后的問題請學生寫于板側。(梳理問題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把過于簡單的問題去掉,把暫時弄不懂的按老師意圖排列。這樣,學生自己的問題會激發自身的`關注,以激起解決問題的欲望。)
3、交流關于查詢到的燕子的資料,為學習課文打好基礎。
4、鼓勵學生在聽完交流的基礎上,自己說說燕子的樣子。(由具體的了解到概括的過程,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由此,來引起學生對課文的關注,對作者的獨特的表達方法的關注。)
二、初讀課文
1、大聲地朗讀課文,讀的時候,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想一想。
2、小聲地讀課文,再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3、默讀課文,把自己不大懂的地方畫下來,再想一想。
(這樣反復讀課文的目的是打好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讓學生充分地感受課文,感受語言,以體會作者的語言魅力。)
4、說說自己都讀懂了什么?
(脫離開書,學生自由談,檢驗學生讀書的質量。學生說出自己讀懂的即可,老師要鼓勵學生談認識,談觀點,多少、長短不限。)
三、自學、合作
1、對于課文自己都能解決哪些問題,先自學,后尋找合作伙伴討論。
(1)有能力自學生字。認識生字,拼讀正確,組詞擴詞,并提出形近字。
(2)有能力解決書中不太理解的詞語。查找工具書,字典,把不理解的詞語做出合理的注釋,再聯系上下文理解。
(3)有能力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好。讀得有感情,并體會為什么會喜歡它,怎樣才能讀好它。
(4)有能力把每個自然段都寫什么講清楚,初步理解作者的思路。
(重視自學,在有限的時間內,合作解決大量的問題。自學要有層次,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小組的同學再進行交流,相互彌補自學中的遺漏,這樣的合作,會給學生的思想和思維帶來解放。)
2、匯報自學所得。按照字、詞、句、段的順序展開匯報,組內同學相互補充,其他同學邊聽邊記,適時把自己的
想法和學到的知識介紹給大家。
3、教師評價。
(對于學生的回答一定要給予肯定,找出學習中的閃光點,提出思考過程中的遺漏之處。評價的同時,注意指導。)
四、總結
1、教師總結學生的學習情況。
2、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情況。
五、課堂練習。
【教學時數教學設計案例】相關文章: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乘法》教學設計04-01
必備教學設計02-25
小班教學設計02-22
夏教學設計01-01
數學教學設計12-27
春酒教學設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