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兔同籠》的教學設計
《雞兔同籠》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解決“雞兔同籠”的活動中,通過列表舉例,嘗試計算等方法解決雞兔的數量問題。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現實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思想的運用和解決問題的關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了解我國古代數學的光輝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 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學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探索列表枚舉的不同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難點:在自主探索過程中,掌握利用數據比較、判斷、調整的方法。
一、游戲導入。
初步計算雞兔的總腿數。“今天我們來玩個接數游戲,請你仔細聽,然后一起接數。一只小雞一只兔,兩個頭六條腿。兩只小雞兩只兔,四個頭十二條腿......”目的是在學生頭腦中對雞兔的頭,腿的總數有個初步映像。使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游戲導入也起到了引題的作用。此時介紹《孫子算經》,滲透德育教育。
二、新授部分
1、(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根據數學信息,猜雞兔各有多少只?學生猜測的數據都能符合雞兔有20個頭這個條件。要想驗證數據是否正確,就要看腿的總數是否符合題上的條件54條。
2、學生自己列表填數來解決問題。猜測是要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讓學生分組合作討論。
3、展示學生的表格與書本相似的。先把問題拋給學生:給大家一點時間,請仔細看看這三張表格是怎樣填數的。小組再次合作交流。
第一張表格,原來的1只雞,19只兔,78條腿。經過了13次計算得到正確答案。而個別學生用19只雞,1只兔,腿是42條。經過了7次計算得到答案。學生解釋說:兔的腿比雞的腿多得多,所以我從大量的雞開始試數。這充分體現了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制表方法:逐一嘗試法
第二張表格是學生自己匯報完成。強調跳躍嘗試法的制表過程。它有很多種呈現方式。可以從2只雞,18只兔開始。每次增加2只雞。或者是每次增加不同數量的雞的只數。
第三張表格,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這種方法對于一些思維活躍的學生是一次提升的過程。總結制表方法:取中嘗試法。
三、遷移練習,綜合應用。
我把教材的練習題部分改動。因為本課主要不是為了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本身,而是借助這個載體解決與之類似的問題。
第一題是為了鞏固本課的新知。
第二題答案有兩個,在學生找到第一個答案時,引導學生繼續舉例。這說明了數學答案的不唯一性,要求學生有嚴謹的學習態度。
四、課堂總結及情感目標延伸
1、總結列表是解決一般問題的策略,以及列表的三種方法。
2、根據時間靈活安排《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雞兔同籠”問題的呢?(課件)
【《雞兔同籠》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背影》的教學設計范文04-09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07
《散步》的教學設計范文03-30
《郵票的張數》教學設計03-25
《種子的萌發》教學設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