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認識家鄉池塘中的常見魚類,能說出它們的名字。
2、觀察、實驗、記錄并歸納典型魚類的外形及行為特點。
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提出的問題作出合理推測,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能用語言較清晰準確地描述魚類的外形及行為特點,能利用表格整理記錄有關研究結論。
2、知道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能將自己研究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體驗科學探究中運用證據、邏輯推理、想象建立假設和推斷、理解事物及現象的重要性。
3、能將魚類特點與池塘環境相聯系,知道魚的外形及行為特點與它生活的環境是相適應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
樂于與他人合作與交流,通過探究,討論歸納魚類共同特點。實際生活中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對魚類及相關行為作出判斷和解釋。
教學重點:
1、認識家鄉池塘中的常見魚類,能說出它們的名字。
2、觀察、實驗、記錄并歸納典型魚類的`外形及行為特點。
教學難點:
知道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能將自己研究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體驗科學探究中運用證據、邏輯推理、想象建立假設和推斷、理解事物及現象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1、池塘魚類的種類、外形特點、生活方式等相關掛圖或課件。
2、水槽(或玻璃魚缸)、瓷盤、鑷子、紗布條、塑料繩、木片、滴管、水、家鄉池塘中的典型魚類(如鯽魚)、毛巾或衛生紙。
3、各種水生動物(不一定是魚類)的圖片或課件。
4、家鄉池塘中的小型魚類活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 搜集信息資料
(1)出示圖片或播放課件:同學們,這是我們家鄉的池塘中生活的幾種魚,誰知道這是幾種什么魚?
(2)在我們家鄉的池塘中,還生活著哪些魚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將有爭議的動物板書在黑板一側,在后面的學習中重新歸類)。
(3)各種魚的大小、形態、生活方式不盡相同,可為什么人們把它們都叫魚呢?關于魚你還知道一些什么?
2. 提出研究問題
⑴教師出示并簡介魚類活體,安排學生觀察鯽魚的外形特點,為下一步研究活動做準備。
師述:鯽魚是魚類的典型代表,它在外形上具有什么特點呢?請各小組認真觀察魚的外形、身體表面長有什么、魚鰓的形態等。同學們若對鯽魚其它外形特點感興趣也可以進行觀察,觀察之后將結果記錄在“我們的發現”表格里
⑵分小組進行觀察、討論、記錄。
⑶小組匯報觀察記錄結果。
⑷教師小結,然后出示圖片、展示課件或讓學生對照水槽中的鯽魚閱讀課文26頁上圖內容,認識魚的各種鰭。
⑸你能根據魚的外形特點,對魚如何運動、怎樣呼吸和運動,大膽做出自己的推測和設想嗎?怎樣證明自己的推測?
【五年級上冊《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新村魚樂池》教學設計03-03
《人口目木禾竹馬鳥魚》教學設計07-06
五年級語文《松鼠》教學設計04-10
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4-22
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12-23
四年級上冊《買文具》教學設計04-02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2-30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散步》教學設計04-24
《魚游到了紙上》第一課時教學設計3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