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手術分級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醫院手術技術臨床應用管理,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加強各外科科室和醫師的手術管理,制定本規范制度。
第二條 本規范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侵權責任法》,結合我院實際而制定。
第三條 本規范適用于全院各臨床手術科室。
第二章 臨床手術分級
第四條 手術及有創操作指各種開放性手術、腔鏡手術及介入治療(以下統稱手術)。依據其技術難度、復雜程度和風險水平,將手術分為四級:?
一類手術:手術過程簡單,手術技術難度低的普通常見小手術。
二類手術:手術過程不復雜,手術技術難度不大的各種中等手術;
三類手術:手術過程較復雜,手術技術有一定難度的各種重大手術;
四類手術:手術過程復雜,手術技術難度大的各種手術。?
第三章 手術醫師分級
第五條 所有手術醫師均應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且執業地點在本院。根據其取得的衛生技術資格及其相應受聘職務,規定手術醫師的分級。
(一)住院醫師
1、低年資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工作3年以內,或碩士生畢業,從事住院醫師2年以內者。
2、高年資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工作3年以上,或碩士生畢業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并從事住院醫師2年以上者。
(二)主治醫師
1、低年資主治醫師:擔任主治醫師3年以內者。
2、高年資主治醫師:擔任主治醫師3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醫師
1、低年資副主任醫師:擔任副主任醫師3年以內。
2、高年資副主任醫師:擔任副主任醫師3年以上者。
(四)主任醫師
第四章 手術醫師分級及準入
第六條 所有手術醫師均應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且執業地點在本院。
1、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逐步開展并熟練掌握一類手術。
2、主治醫師:熟練掌握一、二類手術,并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逐步開展三類手術。
3、低年資副主任醫師:熟練掌握一、二、三類手術,在上級醫師參與指導下,逐步開展四類手術。
4、高年資副主任醫師:熟練完成一、二、三類手術,在主任醫師指導下,開展四類手術。亦可根據實際情況單獨完成部分四類手術、開展新的手術。
5、主任醫師:熟練完成各類手術,特別是完成開展新的手術或引進的新手術,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項目手術。
第七條 根據手術醫師從事專業、手術資格以及實際操作技能等,應明確手術醫師可主持開展的手術項目,并實行動態管理。
1、資格準入:各級醫師在規定的具有申報資格的相應手術分類中同時具備下列條件者可獲得相應手術資格準入:做為一助完成例數>15例;在上級醫師指導下作為術者完成例數>5例者;該類手術操作及治療過程中無嚴重并發癥及醫療糾紛;經病區、科室兩級評議通過者。
2、資格取消:對于同一項手術操作一年內連續發生兩起及以上嚴重并發癥或醫療糾紛者,取消其該項手術資格。
3、對取消資格者,當其在上級醫師指導下作為術者完成例數>5例;該類手術操作及治療過程中無嚴重并發癥及醫療糾紛時,再次經評定獲得資格準入。
第五章 手術審批權限
第八條 手術審批權限是指對各類手術的審批權限,是控制和手術質量的關鍵。
(一)正常擇期手術
1、一般手術:原則上經科室術前討論,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權的科室副主任審批。
2、四類手術:由科主任審批,高年資副主任醫師以上人員簽發手術通知單,報醫務科備案。特殊病例手術須填寫《重大、致殘手術審批單》,科主任根據科內討論情況,簽署意見后報醫務科,由院領導批復后施行。
3、開展重大探索性、科研性、醫療機構臨床準入管理的手術項目,應按規定報上級衛生部門審批,重大涉及生命安全和社會環境的項目還需按規定上報國家有關部門批復。
(二) 特殊手術
凡屬下列之一的可視作特殊手術:
(1)手術可能導致毀容或致殘的;
(2)同一患者因并發癥需再次手術的;
(3)高風險手術;
(4)本單位新開展的`手術;
(5)可能引起或涉及醫療糾紛的手術;
(6)被手術者系外賓,華僑,港、澳、臺同胞,特殊人士等;
(7)外院醫師來院參加手術者、異地行醫必須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凡屬上述情況之一的可視作特殊手術,須經科室認真進行術前討論,經科主任簽字后,報醫務科備案,必要時經院內會診或報主管院領導審批。執業醫師,異單位,異地行醫手術,需按《執業醫師法》的要求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外藉醫師的執業手續按國家有關規定審批。 此外,在急診或緊急情況下,為搶救患者生命,經治醫師應當機立斷,爭分奪秒積極搶救,并及時向上級醫師和總值班匯報,不得延誤搶救時機。
第六章 手術過程管理規范
第九條 凡需住院手術的患者,應做好手術前各項檢查,明確診斷,選擇好手術適應證后,方可決定手術,科室要嚴格遵照各級醫師手術范圍合理安排手術人員。
第十條 手術前,負責醫師填寫好手術知情同意書,患者填寫委托書者,可由被委托人簽署。患者危重急需手術,但無行為能力且家屬不在時,由科室或急診值班醫師報告醫教部(醫療科)或總值班,批準后方可手術,但病歷中必須詳細記錄以便備查。
第十一條 凡住院施行的手術,手術前負責醫師都要寫好術前小結或術前討論,并由上級醫師閱批后簽字。
第十二條 重大、疑難、復雜手術、致殘手術以及新開展的手術,均應采取慎重態度,填寫特殊手術申報單報醫務科,經院領導審批后方可實行。此類手術必須進行術前討論,由科主任或主任(副)醫師主持,手術醫師、麻醉師、護士長及有關人員參加。討論內容由負責醫師記入病歷,并報告醫務科,必要時醫務科派人參加術前討論。
第十三條 擇期手術需于手術前1天,由主治醫師填寫手術通知單,科主任或主任(副)醫師簽字后送手術室,由手術室安排手術。
第十四條 急癥手術應由主治醫師填寫急診手術通知單,并由上級主刀醫師簽字后送手術室,手術室或麻醉科應積極主動配合急診手術,不準無故刁難、推脫或拒絕。
第十五條 術前麻醉師必須檢查手術患者,如術前準備不符合麻醉要求,麻醉師有權決定延期手術。
第十六條 各級醫師要嚴格按照制定的"各級醫師手術范圍"進行手術。
第十七條 進修醫師及學生參加的手術,必須有本院醫師參加并負責進行指導,手術中出現的任何問題,均由本院醫師負責。
第十八條 參加手術人員要嚴格執行手術室的各項規定,術前認真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床號、診斷、手術部位后,方可手術。對違反制度以及不按無菌技術進行操作的醫務人員,護士長有權停止手術,并根據情節及造成的后果追究個人責任。
第十九條 手術中,術者和助手應密切配合。參加手術人員在術中對患者應高度負責,不得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題,在患者緊張狀態下更應嚴格執行醫療保護性制度。臺上會診時,有關人員應隨請隨到,如發生意外,臺上和臺下醫務人員要積極采取措施,由主刀醫師負責組織搶救,并酌情請示上級醫師或報告有關領導協助處理。手術當中主刀或助手發生意外(如暈倒等情況),由在場的最高職稱人員決定替代人員或啟動人員緊急替代程序。
第二十條 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防止差錯事故。縫合前,術者和助手應仔細檢查術野內是否有活動出血和異物存留。手術結束,要對患者的全身情況和手術情況做一全面嚴格檢查。 第二十一條 患者手術后如病情允許,由手術室護工、負責醫師一同送回病房,全麻或重危患者及麻醉師或手術醫師認為有必要的患者,麻醉師應陪同送回病房。手術醫師應開好術后醫囑,并向病房值班人員交待注意事項。
第二十二條 手術前應由麻醉科會診,填寫麻醉談話單,由患者本人簽字,患者填寫委托書者,可由被委托人簽字。手術后,麻醉醫師在將患者送回病房前應與病房醫師、護士交待手術、麻醉經過及注意事項,當面測血壓、脈搏、呼吸。
【醫院手術分級管理制度范本】相關文章:
醫院手術室實習總結08-20
醫院手術室護士個人工作總結03-31
醫院醫療廢物管理制度07-13
醫院勞務合同范本04-15
銷售管理制度范本09-15
工資管理制度范本04-01
學校安全管理制度范本12-14
建筑公司管理制度范本09-29
酒店前臺管理制度范本09-21
公司管理制度范本(精選)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