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法今起施行
慈善法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是為了發展慈善事業,弘揚慈善文化,規范慈善活動,保護慈善組織、捐贈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動參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進步,共享發展成果,制定的法律。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慈善法今起施行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慈善法今起施行
“使用國管公積金購買北京二手房零材料辦理、‘雙排車’禁止進入高速公路、銀行卡刷卡手續費下調……”9月起,又有一系列新規走進我們的生活。
證明開具新規:告別20項“奇葩”證明
公安部等12個部門出臺的《關于改進和規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于9月1日起實施。
《意見》規定了20項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的證明:公民姓名、公民曾用名、公民性別、公民身份證號碼(含15位升18位證明)、公民民族成分、公民出生日期、公民出生地、公民籍貫、公民戶籍所在地住址、戶口遷移情況、住址變動情況、戶口登記項目內容變更和更正情況、注銷戶口情況、同戶人員間的親屬關系。
公積金提取手續大瘦身:可減少80%材料量
9月1日起,職工在辦理住房公積金提取業務時,首先要填寫《住房公積金提取承諾書》申報信息并作出承諾,之后凡是可以通過相關部門獲取信息進行聯網審核的,就不再要求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并且單位已經將其住房公積金賬戶封存的職工,不需要提交任何材料就可以辦理公積金提取業務。此外,繳存國管公積金的職工如果在北京購買二手房,只需要通過身份驗證就可以辦理業務。
互聯網廣告出新規:搜索廣告再遭限定
9月1日起,由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正式生效。
《辦法》明確了“推銷商品或者服務的付費搜索廣告”也屬于互聯網廣告;ヂ摼W廣告應當顯著標明“廣告”字樣;醫療、藥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醫療器械、農藥、獸藥、保健食品廣告等未經審查,不得發布;在互聯網頁面以彈出形式發布的廣告,應當顯著標明關閉標志,確保一鍵關閉。
旅游局公布新規:老年游客出行有保障
國家旅游局批準公布的《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務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將從9月1日起實施。
《規范》要求,旅行社不得對游客年齡進行限制、不得拒絕老人(年齡在60周歲以上、含60周歲)參團;包機、包船、旅游專列、百人以上老年團應配隨團醫生;老人出游連續乘車時間不應超2小時。
車輛管理更嚴格:“雙排車”嚴禁進入高速公路
交通部等5部門聯合制定的《車輛運輸車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于9月21日起施行。
2016年9月21日至2018年6月30日為不合規車輛運輸車的整改期,在此期間暫時允許本方案發布之前注冊登記的“單排車”過渡運行,各地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應拒絕“雙排車”車輛駛入。
流動人員醫保轉接有規程可依
《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業務經辦規程》(以下簡稱《規程》)將于9月1日起實行。
根據《規程》,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關系可辦理跨制度、跨統籌地區轉移,參保人需要在轉出地中止參保,及時參加轉入地醫保,隨后在轉出地辦理轉移申請。從轉出到轉入需45個工作日。
銀行卡刷卡手續費下調:餐飲娛樂業降幅超一半
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的《關于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于9月6日起正式實施。
根據《通知》要求,發卡機構收取的發卡行服務費將改為不區分商戶類別,實行政府指導價、上限管理,并對借記卡、貸記卡差別計費。費率水平降低為借記卡交易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35%,貸記卡交易不超過0。45%。
首部《慈善法》出臺:慈善組織稅收有優惠
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將正式施行。
《慈善法》共12章112條,涉及慈善組織的申請登記、監督檢查和個人發布求助等問題。其中明確了慈善組織、捐贈人、受益人三類慈善活動主要參與主體,享受稅收優惠的權利;明確了對開展扶貧濟困的慈善活動要實行更特殊的優惠;允許企業捐贈結轉以后三年扣除。
行政事業單位項目建設管理費實行總額控制
財政部印發的《基本建設項目建設成本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將于9月1日起施行。
《規定》對建筑安裝工程投資支出、設備投資支出、待攤投資支出、項目建設管理費等進行了明確解釋。同時強調行政事業單位項目建設管理費實行總額控制,分年度據實列支。
【新規關注】慈善法于9月1日起施行:慈善組織賬目須公開透明
樂善好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近來“詐捐”“騙捐”等字眼屢見報端,透支公眾對公益慈善的信任。作為我國首部慈善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歷經長達10年的`調研和起草,今日起正式實施。作為中國首部慈善法,該法不但明確了慈善活動的范圍,同時對于個人公開募捐、捐贈人悔捐、單位強行攤派募捐等行為做出了嚴格的法律約束。
慈善組織必須公開曬賬,捐贈人諾而不捐或被起訴。
挪用善款、騙捐詐捐、信息不透明……近年來,一些慈善領域的不規范行為廣受詬病。但從今天起,慈善組織的資金去向再也不能是一筆“糊涂賬”,而是要每年向公眾“曬賬”。而近年來社會上詐捐、悔捐現象也是頻繁出現,今后,這種只是嘴上說說卻沒有落到實處的行為可能會被起訴。
以往,因為缺少法律約束,網絡募捐一直游離在公眾監督之外。但是此次施行的新法規定,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的,應當在國務院民政部門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臺發布募捐信息。今年初,一條知乎大V“童瑤”利用網絡賬號騙取網友數十萬元捐款的新聞引爆輿論,個人募捐是否應當被叫停話題引發廣泛討論。新法規定,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開展公開募捐的,由民政部門予以警告、責令停止募捐活動;對有關組織或者個人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
強制攤派募捐將被國家重罰,企業募捐將享受優惠。
用人單位強行從員工工資中扣除“善款”,對不同級別的員工設定不同的募捐“標準”。今日起,這些強行攤派的募捐行為將被明令禁止,違令者還將面臨巨額罰款。向單位或者個人攤派或者變相攤派的,由民政部門予以警告、責令停止募捐活動;對違法募集的財產,責令退還捐贈人;對有關組織或者個人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對于企業與其他組織捐贈,新法中還明確規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捐贈財產用于慈善活動的,同樣依法享受稅收優惠。企業慈善捐贈支出超過法律規定的準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當年扣除的部分,允許結轉以后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那朋友圈募捐是否合法呢?
《慈善法》規范了民政部門對慈善組織的登記,明確“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應取得相應資格”。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個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由該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要注意的是,個人在微信朋友圈或網絡發起的求助、募捐信息屬于個人行為,不屬于《慈善法》調整的慈善活動。
落地實施廣西將加快制定出臺相關配套政策
為貫徹執行我國首部《慈善法》,廣西民政部門將加快制定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完善相關制度,建立起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積極推進公益慈善類、社區服務類、社會福利類慈善組織在民政部門登記;加大慈善組織培育力度,通過資金支持和項目扶持,為初創期慈善組織提供幫助;創新慈善募捐載體,運用互聯網新型手段,積極引導居民、企業通過慈善組織開展捐贈活動,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作用。
【慈善法今起施行】相關文章:
慈善法施行的意義是什么09-06
解讀科目五施行時間06-07
中山租房公積金提取額度今起提升至50%03-24
公益慈善的廣告詞11-05
樂視網今起臨時停牌 擬澄清公共傳媒信息01-24
學生社團慈善活動工作報告11-22
海關對出口加工區施行的管理模式10-09
義工組織愛心慈善活動策劃書12-22
網購7日無理由退貨辦法3月15日施行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