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修訂的《遼寧省電信管理條例》
泄露、篡改、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電信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的,由遼寧省電信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處3萬元罰款。消費日報網記者8月9日獲悉,新修訂的《遼寧省電信管理條例》已經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本月起施行。
《遼寧省電信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2001年11月頒布,2002年2月施行,曾在2004年進行過一次修訂。針對近年來電信詐騙犯罪行為愈演愈烈,此次修訂重點加大了對電信行業的監管和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
發自電信運營商的短信,內容卻是刻章、辦證人的聯系方式;銀行客服號碼發來的“網銀次日失效,點擊鏈接實名補錄”提醒短信,卻暗藏木馬病毒或銀行卡資金轉移的陷阱……為嚴堵技術漏洞,《條例》明確: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規范電信業務經營秩序,運用防范通訊信息詐騙的發現、攔截、關停等技術管控手段,提升用戶終端安全防護能力,配合公安機關等部門依法查處通訊信息詐騙、偽基站接入等違法行為。
去年,國家工信部出臺了史上最嚴電話卡實名制相關規定,而作為地方性立法,此次《條例》也明確規定:電信業務經營者為用戶辦理開戶、過戶等入網業務,應當要求電信用戶出示有效證件,查驗并登記或者補登記電信用戶的證件類別以及證件上所記載的姓名(名稱)、號碼、住址等真實身份信息。單位和個人轉讓移動電話卡、無線上網卡的,應當到電信業務經營場所辦理過戶手續,履行變更登記義務;不得轉讓他人名下的移動電話卡、無線上網卡。電信業務經營者發現在網電信用戶冒用他人證件,使用偽造、變造證件或者信息進行登記的,可以停止電信服務,并報公安部門依法處理。
近年來,因個人信息泄露導致的電信詐騙案件逐年增多。《條例》不僅明確了這方面的規定,還增加了罰則: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對電信用戶登記的用戶真實身份信息保密,不得泄露、篡改,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不得用于提供電信服務以外的目的;違者責令整改,并出3萬元罰款。
此外,針對不少市民對通信基站危及人身健康存在擔憂,《條例》規定:電信設施應當符合國家電磁輻射安全標準。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委托具有資質的機構對通信基站進行電磁輻射檢測,并將檢測結果向社會公布;環境保護管理部門應當加強電信設施建設環境保護的監督,完善通信基站環境監管機制,對電磁輻射不符合國家標準的,依法進行處理。
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遼寧省電信管理條例》的決定
遼寧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決定對《遼寧省電信管理條例》作如下修改:
一、刪除第五條第一款。
二、將第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執行國家規定的電信服務標準,簡化資費結構,提高資費透明度,提升網絡質量水平,推進網絡提速降費。電信業務經營者提供服務的種類、范圍、資費標準和時限,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并將本條第二款、第三款中“工作日”的表述修改為“日”。
三、刪除第十八條第三項。
四、將第二十二條修改為:“電信設施屬于國家公共基礎設施。縣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電信設施建設和發展納入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省電信管理機構應當根據本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省電信行業發展規劃,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電信管理機構應當組織電信業務經營者,根據省電信行業發展規劃編制電信設施建設專項規劃。
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時,應當考慮電信設施建設專項規劃與環境保護、市政基礎設施等相關規劃相銜接,避免重復建設,實現共建共享。”
五、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三條:“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規范電信業務經營秩序,運用防范通訊信息詐騙的發現、攔截、關停等技術管控手段,提升用戶終端安全防護能力,配合公安機關等部門依法查處通訊信息詐騙、偽基站接入等違法行為。”
六、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四條:“縣以上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公安、財政、國土資源、環保、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林業、商務、稅務、工商、金融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電信設施建設和保護的相關工作。”
七、將第二十五條修改為第二十七條,并刪除第一款中“勘察、設計”、“及監理”的表述。
八、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八條:“新建住宅建筑通信設施應當執行國家通信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其安裝空間由住宅建設單位負責提供。農村電信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老舊小區的電信設施改造時,應當統籌規劃電信設施建設,保證工程安全,提高服務質量。
因新建、改建、擴建、拆除、遷移電信設施,造成相關權益人經濟損失的,電信設施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給予補償。”
九、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九條:“在民用建筑物上附掛電信線路或者設置小型天線、移動通信基站等電信設施,應當事先通知建筑物產權人或者使用人,并符合建筑物的荷載要求,保證建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向該建筑物的產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支付使用費。使用費標準由省電信管理機構提出,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執行。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公辦高等院校等所屬建筑物,以及公路、鐵路、橋梁、機場、車站、地鐵、旅游景點、公園、綠地等公共設施,其產權人、管理人和使用人應當支持通信基站、通信機房及配套電信設施的新建、改建、擴建和維護等工作,并提供通行便利。其中,在公共機構所屬建筑物和政府投資為主的公共設施敷設電信設施,建設單位應當通知建筑物設施產權人或者使用人并協商一致后,可以免費提供必要的場地。”
十、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條:“電信業務經營者不得通過與民用建筑的建設單位、產權人或者管理人簽訂排他性協議等方式,阻礙其他電信業務經營者提供服務或者妨礙其他電信業務經營者使用項目配套的電信設施。”
十一、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一條:“電信管理機構、環境保護管理部門、電信業務經營者、新聞媒體等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向公眾宣傳和普及電信設施安全、電磁輻射等相關知識。”
十二、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二條:“電信設施應當符合國家電磁輻射安全標準。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委托具有資質的機構對通信基站進行電磁輻射檢測,并將檢測結果向社會公布。
環境保護管理部門應當加強電信設施建設環境保護的監督,完善通信基站環境監管機制,對電磁輻射不符合國家標準的,依法進行處理。”
十三、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三條:“電信業務經營者為電信用戶辦理固定電話、互聯網寬帶的裝機、移機、過戶和移動電話卡、無線上網卡的開戶、過戶等入網業務,應當要求電信用戶出示有效證件,查驗并登記或者補登記電信用戶的證件類別以及證件上所記載的姓名(名稱)、號碼、住址等真實身份信息。
單位和個人轉讓移動電話卡、無線上網卡的,應當到電信業務經營場所辦理過戶手續,履行變更登記義務;不得轉讓他人名下的`移動電話卡、無線上網卡。”
十四、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四條:“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已經在網但未登記真實身份信息或者登記信息不完整、不準確的電信用戶補登記真實身份信息。
電信業務經營者發現在網電信用戶冒用他人證件,使用偽造、變造證件或者信息進行登記的,可以停止電信服務,并報公安部門依法處理。”
十五、將第二十六條修改為第三十五條:“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對電信用戶登記的用戶真實身份信息保密,不得泄露、篡改,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不得用于提供電信服務以外的目的。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電信用戶認為電信業務經營者查驗、登記電信用戶真實身份信息時侵犯其合法權益,或者認為電信業務經營者不予辦理電信業務或者停止電信服務的決定不當的,可以向電信管理機構舉報、投訴,也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十六、將第二十八條修改為第三十七條,將“禁止下列危及電信設施安全的行為”修改為“禁止下列危及電信設施安全和電信網絡、信息安全的行為”;第八項修改為“侵占、哄搶、破壞、盜竊電信設施或者擅自拆除電信設施”;第九項修改為“阻礙電信業務經營者及電信設施建設單位對電信設施的正常建設和維護”;第十項修改為第十一項,即“其他危及電信設施安全和電信網絡、信息安全的行為”; 增加一項作為第十項,即“(十)利用相關技術手段、設備或者平臺,對電信設施的正常運行進行干擾、侵害或者破壞。”
十七、新增一條作為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第三十條規定,通過簽訂排他性協議等方式,阻礙其他電信業務經營者提供服務或者妨礙其他電信業務經營者使用項目配套的電信設施的,由省電信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十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
十八、新增一條作為第四十九條:“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單位和個人轉讓他人名下移動電話卡、無線上網卡的,由省電信管理機構沒收移動電話卡、無線上網卡和違法所得。”
十九、新增一條作為第五十條:“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泄露、篡改、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電信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的,由省電信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處三萬元罰款。”
此外,對部分條文的文字作相應修改,并對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遼寧省電信管理條例》 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后,重新公布。
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第47號)
《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遼寧省電信管理條例〉的決定》已由遼寧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于2016年7月29日審議通過,現予公布。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6年8月3日
【新修訂的《遼寧省電信管理條例》】相關文章:
2016新修訂《生豬屠宰管理條例》01-21
2016新修訂《收費公路管理條例》08-22
新修訂的《安徽省物業管理條例》解讀08-16
新修訂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解讀06-26
2016新修訂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全文解讀08-16
西安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新規定08-16
2016年新修訂安徽省物業管理條例解讀08-16
新修訂《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規定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