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師的個人總結三篇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我們該怎么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的個人總結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的個人總結 篇1
轉眼間,又一學期即將過去,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學期中,我繼續扎實工作,深入學習先進理念,并在學習中研究、實踐,再研究、再實踐,順利地開展了課題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在參與課題研究過程中,感受良多。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課題實驗的感悟:
一、在課題研究中提高了科研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
通過這次課題研究,填補了我科研活動零的空白。課題研究,不能只是根據個人的喜好而制定出來的,它需要科學理論做依據,有實踐經驗做支撐,這就迫使自己認真地去學習,研究。在課題研究前期,我們在課題主持人的組織下,通過聽講座,了解模式的框架;在教研組活動上,學習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案例。自己也查閱了專家的學術著作,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我的知識量,提高了自身素質。
隨著理論素養的提升,教學實踐能力也不斷增強。尤其體現在文本解讀的深度和教學設計的效度上。課堂上,我努力實踐有效教學,突出年段教學特點,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二、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效率
1、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因此,教師首先應轉變觀念,不再以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而應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所以,教師必須從新的視角來重新審視學生,尊重學生是發展中的人。
2、關注教學效率。
教學效率不取決于教師在一節課中教了多少內容,而是取決于在一節課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那種認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見解是不對的。教學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師具有反思的意識。每一個教師在自己的教學教研活動中,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只有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達到教學優質高效的目的。
3、關注準備策略,做到有效備課。
備課是教學的重要行為之一,是教師上好課的前提,如果備課無效,教學就必然無效。所以要做到有效教學,就必須做到有效備課。
教師備課的過程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并激勵學生自我實現,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素養。
4、隨機應變,處理好課堂既時生成資源。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反應不一定全在自己的預計中,對出現的意外情況,也就是既時生成的資源,教師不能置之不理,漠然置之,甚至簡單粗暴地批評、否定。學生的不同見解,恰恰是學生的思維與教材內容相摩擦而出的閃光點,面對既時生成的資源,教師要隨機應變,靈活處理,恰當地進行引導,做到讓學生心服口服。處理好了既時生成資源,就能為課堂教學增光添彩,也就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教學的有效,絕不是教師一朝一夕短時間內就能做得到的。它需要教師日積月累,不斷總結、反思,不斷地學習才能逐步做到。我們只有在自己的教學教研過程中,以教學是否有效、是否高效為標準來衡量、評價每一堂課,并不不斷地總結、反思。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向著有效、高效的方向邁進。
教師的個人總結 篇2
前兩天,我聽了幾位青年教師的匯報課,課前幾位老師都做了準備,下了一番功夫。每個人的課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但在聽課后發現,課堂效果不是很好,沒有實現教學目標。后來通過和幾位老師的交流,感覺幾位老師對于“備課”的理解不夠正確,比較單純的認為“備課”就是“背課”,具體表現就是將課本上的知識點乃至課本中的定義、作用等的文字等都熟背,或者是將大段的文字放在投影片上,上課的時候直接誦讀,照本宣科。在上課的時候能比較流暢的講給學生就可以了。
其實,“備課”不同于“背課”,它是作為一名教師教學的基本能力。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備課”是否充分,是一名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也直接影響到課堂效果和教學目標的實現。
首先要了解教學大綱、體現教改思想。也就是教師要系統了解教學大綱,明確體現教改指導思想。“教學大綱”也叫“課程標準”或“課程綱要”,是由教育行政部門頒發的有關各個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是任課教師施教的重要憑借,也是編寫和使用各學科教材的總綱。而教改的指導思想是我校多年來一直堅持的誘思探究的教學思想。作為教師,只有了解大綱的教學宗旨,體現誘思探究的指導思想,這樣,教師才能有的放矢的進行課前的準備,明確教學目標。而很多青年教師恰恰忽視了這兩項內容的了解和學習,上來拿著課本就“背”,然后將“背”過的知識盡量多的灌輸給學生,最后學生再將老師講的知識“背”在腦子里。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培養。
其次要深挖教材內容、精心教學設計。
1、上一節好課難,上一節好的美術課更難。美術屬于社會科學,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因此,它與經濟基礎、政治因素、歷史文化等的聯系緊密并受其影響。一幅美術作品的出現與當時的社會生產、政治環境、歷史文化等密切相關的,這不是簡單的看教材能做到的,而是要深挖教材美術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之前,首先要對作品出現的年代、地域以及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和作者的生活經歷等進行了解,這對學生欣賞美術作品、了解其思想內涵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美術教師應該視野開闊,知識面廣。而這種知識的獲取不是短時間獲得的,需要平時不斷的學習和積累。
2、教學設計是一堂課的重要環節。也是教改思想的重要體現教學設計包括知識結構的設計、板書設計、課堂活動的設計以及教師語言的設計等等。
知識結構的設計要科學合理,重點、難點得當,各點之間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得當。
板書設計繁簡得當,書寫工整,思路清晰,給學生一個整體的知識框架,重點之處可以用著重號或者橫線標識,讓學生一目了然。
課堂活動要活潑而又緊張,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將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老師身上。然后從每一個設問開始,新的知識點一環扣一環,充分體現學生活動和師生互動,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去看、去聽、去寫、去思考、去總結……一堂課的好壞不在于老師講了多少,而是學生學了多少。
語言的設計是教師基本功的重要一項。教師要注意錘煉語言,杜絕無效語言,注意語音和語調,善于使用鼓勵性語言等。另外老師的精神面貌和肢體語言也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老師以飽滿的熱情、高昂自信的精神狀態出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以感染力,學生也會回報老師一個熱情、自信的狀態。其次,老師要學會“用眼睛說話”,“用肢體表達”。課堂上,師生間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而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表情都會對學生產生暗示、引導等作用。如果老師能正確、恰當地運用好語言,勢必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面所說的這些,單靠“背課”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備課”不是簡單的“背課”。青年教師的“背課”只是表象,其背后隱藏的是青年教師的的培養問題。在青年教師培養方面我們還任重而道遠。
教師的個人總結 篇3
兩位教師執教的“植樹問題”“圓的認識”被評為一等獎。老師們都知道,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我也不具備教學專家那樣的水平,還不能把競賽課的所有內容原封不動告訴大家。經過我和鄭蕾老師共同探討,在這里跟大家交流我們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說得不好的地方,請老師們諒解。我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這次競賽課中的變化。
(一)還數學課堂安靜
聽完這次競賽課后,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次競賽課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開課在我眼里是熱鬧有加,整堂課如雷貫耳的掌聲、贊揚聲、小組合作討論聲,游戲高興地叫喊聲,還有那變幻莫測能刺激視覺的課件,一個比一個美,讓我們可望不可即。而這次的課堂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東西。課堂返璞歸真,已經安靜了很多,留給學生安靜思考時間,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扎實。
(二)還主動性給學生
數學課堂教學忌教師和學生背道而馳這次賽講課的課堂讓我體會到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靈動性。而在這當中,來自龍井的周紅新老師課堂從上課到課終老師始終圍繞學生運轉學生一直環繞老師運行教師對學生并沒有過多的限制和束縛,討論、聯系是自由進行的學生占據了課堂的主陣地但是,學生并沒有脫離軌道沒有脫離教師精妙設計的運行軌道,而這樣的課最終也不負眾望,受到了評委的青睞。下面我節取了這節植樹問題的教學片斷讓大家一起去感受。
課件出示問題:同學們在全長1000米的小路一旁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看題,獲取哪些信息。教師隨手拿出尺子,假如這是那條路,在這上面種樹,你怎樣理解“兩端都要種”。教師這一不經意的選取學具的舉動透著教師樸實無華,追求實效的教學風格。在理解了題中的關鍵詞后,教師大膽的提出讓學生猜一猜一共要種多少課?由于數的計算量并不大,學生分別說出猜想的答案。接著教師說:有不同的猜想答案,很好,你們都是怎么想得? 聽起來,好像都挺有道理,到底哪個答案是對的?大家能用更加直觀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答案嗎?可以用哪些直觀方法呢?學生回答:畫圖。“如果是10000米,100000米呢?你有什么感覺?一個學生恍然大悟:可以選擇短一點的距離找找規律。”那好就照你的方法,我們先選擇10米長的路種一種。整節課,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三)還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
這次競賽課上很好的處理了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間的關系。就是需要討論的地方采取了小組間互相討論。不需要討論的問題一律強調學生獨立思考。不像以前一節課鬧哄哄地多次合作、討論。事實上,新課改所倡導的小組合作與學生獨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靈活運用才能發揮最佳效果。我們不能因為盲從合作學習而丟棄獨立思考,首先應該要求學生獨立思考。一個人如果失去了獨立思考,他還有什么創新呢?
以上是我這次聽課后的感受。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改革走到今天,已經由當初的羽翼末豐逐漸成熟起來,我們感到由衷的欣慰。最后,也祝愿老師們在自己的教學園地這塊實驗田里結出豐碩的果實。謝謝大家。
【有關教師的個人總結三篇】相關文章:
教師培訓個人的總結10-09
教師個人的研修總結02-25
有關教師個人學習總結4篇02-20
有關教師個人學習總結四篇02-20
有關教師個人學習總結5篇02-20
有關幼兒教師個人教學總結3篇08-01
教師個人評優總結08-26
教師個人反思總結01-27
小班教師個人總結12-16
學院教師個人總結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