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內地求學故事征文
以“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我的內地求學故事”為主題,以香港學生在內地求學的個人經歷和所見所聞為切入點,抒發在內地讀書期間的思想感受和心得體會,展示個人求學過程中的收獲與成長。這是CN人才網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我的內地求學故事征文,歡迎瀏覽。
我的內地求學故事征文一
常聽到別人這樣問我:你是香港來的,為什么會來天津上學呀? 因為我考不上香港的大學呀,因為我沒看過下雪呀……這些答案都不是真的。那到底為什么呀? 讓我想一想,好像連我自己都有點忘了…… 當初的我為什么就偏偏選擇來內地,來到了離香港如此遙遠的天津,來到了南開大學呢?
還記得高中的時候,老師們都會為我們舉辦不少升學講座,希望通過講座為我們的未來加以指引,那時候,講座中介紹給我們的大學基本都是本地或者臺灣的大學,幾乎沒有介紹過什么內地的大學。而我初識南開的契機在于當時我在中學的時候,選修的科目是中國歷史。有一天上課的時候,我從書上看到周總理的照片和事跡,崇敬之感油然而生。恰巧當時同桌打算報考內地的大學,這使我心血來潮地想要做總理的學妹。況且南開大學的校風和名聲都很好,我就心之所向了!那時候的我也沒想到,我竟然真的會踏入南開,這也大慨就是所謂的命運安排吧。
還記得要去天津的那一天,爸爸陪著我到機場,一路叮囑我各種要注意的事項,我的淚水幾乎要奪眶而出。從小就聽人說,家就像溫室一樣保護著里面的幼苗健康平安地成長。我是一個從小上學路程不會超過一個小時,放學了早早回家,離開家里的時間最長也只有一星期的人。一直被呵護在溫室的我,突然要獨自一人到遠方求學,我難以想象這會是怎樣的經歷。看見爸爸偷偷擦淚的時候,我不禁問自己,離開家來到如此遠的地方上大學,真的值嗎?本就難過的心情,又恰逢飛機晚點,1點多的航班,5點才起飛,到達學校已經晚上8點了,而這八個小時,我的淚水流得止不住。
幸好在北京的叔叔開車把我送到學校,那個夜晚,學校四周都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見,太荒涼了!這就是我對學校的第一印象。因為太晚到學校的緣故,我沒能報到,所以直接去外院找到我們的輔導員,導姐人很好也幫了我很多,和我說了很多要注意的事情,然后我就懷著忐忑的心情去見我未來將要相處四年的室友了。
其實,室友是我很擔心的一個問題。對我來說,宿舍環境并不很重要,而且之前看了網上的一些吐槽也對宿舍環境有了一定的心里預期,但是真正住下后,我卻發現宿舍實際上還是很舒服的。但是室友是很重要的,我從來沒住過宿舍,性格也比較慢熱,所以很害怕和室友相處的不好。不過幸好,我的室友們都特別熱心友好,她們陪著我去買東西,弄被子。多虧有了她們,所有的難過與不適才很快消失。就這樣,我開始了我的校園生活。
學在南開
在南開學習這兩年,我在學習上遇到了不少的挑戰。我學的是翻譯專業,起初還覺得翻譯就是學英語,很簡單。結果,第一堂課就讓我感到吃力,我自己語法知識和單詞量的欠缺也給上課增加了難度。然而最要命的是,我的普通話不夠好! 作為一個翻譯系的學生,不僅英文要流利,中文也要足夠優秀,可是我的母語是粵語,而粵語與普通話在用詞和結構上是有挺大的區別的。慢慢說話的時候,我的語法還是沒有問題的,可是翻譯需要兩種語言的極速轉換,這對于我來說就很困難了。首先,我得承認在大一的時候,我并不是很關心自己的學業成績,這是不太好的,可是到了現在,看到了其他同學們一個比一個優秀,一個比一個努力,我感觸頗深。當你看到比你還要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的時候,你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努力呢?所以為了克服重重困難,也希望自己的成績可以有所提升,我開始更加努力地學習!每天看語法書和背單詞,已經是我的日常工作,還有我也特別喜歡給室友們念有趣的新聞,在讀新聞的同時,還可以讓她們指點一下發音,一舉兩得。雖然還沒能看見成果,可是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有應得的收獲的。
活在南開
在天津生活的這兩年,我有了很多在家時不會有的體驗,比如天氣,食物等。可是,這些差異,我覺得南方的同學也會有跟我一樣的感受,所以也不詳談了。比較特別的還是關于語言的問題吧,因為普通話不好,除了在學業上會有困難,在生活上也會弄出不少笑話。記得剛開始在食堂吃飯,食堂的大叔問我要幾兩米飯,根據粵語的說法,我回答的是兩兩,大叔愣了一會兒,才問我,你要的是2兩吧? 我只能微笑的點著頭說是的,內心卻感到無比尷尬。
而在內地求學很大的一個好處是,網上購物方便了許多。以前在家的時候,網上購物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因為運費是很貴的,必須兩三個同學一齊分擔,而且送達時間都在一個月左右,看著那么多實惠的東西,卻不能買,真是遺憾!可是在這里,運費和送貨速度都太棒了。說到網上購物,就不得不說網上銀行,我剛來的時候就發現,基本所有人都可以不帶錢包外出,因為網銀在內地太發達了,每個人只要帶手機就好,實在是很方便,這也讓我感受到現今的中國有多發達。
再者說來就是我在這里生活的這兩年間或高興,或傷感的回憶了。高興的是遇到了很多友好的人,不單只是室友,老師,還有來自香港的學長學姐們,跟他們出去旅游,探索天津是我最開心,最幸福的事情。傷感的事莫過于再也不可以跟高中同學出去玩,不能回家陪家人,只能彼此思念。而這種思念太讓人煎熬,以至于讓我一度崩潰,甚至都有了不想念書的想法——直接回家,找份工作算了吧。可是回頭想想, 我當初為什么選擇來內地, 為什么來到了離家如此遙遠的南開呢?是因為我想獨立,我不想再做溫室里的花朵。出國會增加父母的負擔,臺灣的大學也不盡如人意。我有不少同學去了臺灣上學,但在臺灣跟香港如此相近的環境下,要真正獨立是有困難的。所以我選擇了內地,選擇了北方。這就是我來這里的真正原因。雖然,我學業成績并不優秀,可我會努力,期待我在畢業的時候,可以成為一個更為優秀的人,不枉自己當初的選擇,讓那些對我這種選擇不理解,恥笑的人可以對我刮目相看,也為了那些對我有期待的人——終有一天我可以讓他們為我感到自豪!
我的內地求學故事征文二
2017年,你們會想起什么,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先生上任或者是香港特首梁振英以家庭的關系突然辭職,林鄭月娥當選新一任香港特首呢?而在我心中的大事就是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已經二十周年了。我懷著澎湃心情期待著這日子的來臨。冀望能像香港特區政府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的主題“同心創前路,撐握新機遇” 與祖國共同擕手創造新世紀,盼望美好將來。
回想起1997年的7月1日,香港正式回歸祖父的懷抱,終于脫離了英國的約束。雖然那年我年齡較小,但亦都深深感受到香港人心中的吶喊,歡呼。記得那天香港為慶祝回歸而全港市民放假,父親特意帶我前往中環去觀賞香港回歸的激動場面,當時我站在遠處眺望五星國旗升起和背景播放著激昂的國歌,每個香港人眼中帶淚,恍惚所有委屈都煙消云散,迎來的是全新的天地。20年來,祖國對香港的照顧有加,在各方面均投進不少的資源,如解放軍的進駐;經濟方面的投資;最主要的是可保留香港人的言論自由及保持五十年不變,而且還可以港人治港,這都令身為香港人的我受寵若驚,亦都足以證明祖國對香港的重視。
隨著祖國發展飛快,造就了各方面的技術都與國際水平漸漸拉近了距離。如科研,醫學,教育,環境,道德等等…在教育方面,因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故吸引了很多外國人紛紛前來取經,而我當然也不例外,在2015年我不顧朋友跟家人的反對,獨自來到了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展開我的求學生活,剛開始一個人在深圳是很無助的,主要是語言不通,本身普通話不太靈光,操著港式普通話,很多時候表達錯了,造成了很多尷尬和笑話。
當我第一天來到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報復到,我真的被驚訝到了,因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竟然可以發展到可以媲美國際性的校園環境,從此我對我的校園生活更期待了。在這所學校我選擇了護理的專業,因為這是一份神圣的職業且背負著全國市民健康的責任加上也是我一直夢想的工作,學校對醫護專業投資了很多的資源,比如是把整座大樓模擬了醫院的設計,里面所有設備都是跟醫院一樣的,給我們學生提供了頂級的學習模式。另外,老師收集了很多人體標本供我們研究,使我們學習更添真實性。
在這短短兩年的學習過程中使我嘗盡了世間的甜,酸,苦,辣。甜:是很幸運地上帝安排了我在這么好的學校里面學習,最重要的是認識到一幫窩心的同學和老師,令我生命更添色彩。酸:是因深圳是發展中城市,生活各方面經濟壓力較大,見到很多年青人,中年人,老年人都為生活而苦惱,有很多年人因壓力問而產生輕生的念頭。苦:當然是我初到貴境,生活,學習,人際方面遇到的困難。辣:就是這里夏天火辣辣的天氣,習慣了香港的夏天是“凍感之都”,在深圳過的第一個夏天讓我感覺像去了非洲生活,當時我還覺得這學校有點虐待學生,還抱怨起來,就是不明白為什么所有的同學都不跟學校反應,后來,有同學大聲的說,:“要學會知足,天氣熱的時候,想想北極的動物,他們的表情是誰送給他們的,就是那些為求自己舒服不管人家死活的人。”當時的我是很生氣的,可是在班上又不敢正面跟他爭論,事后回想起來,那同學說得很對,是值得我去好好反省。香港是一個多么不環保的一個城市,一年四季在公共場所都開著冷氣,是真的有這需要嗎?
在學校里住的是學生宿舍,深職院的宿舍比起其他學院算是有規模了,每個房間住六個同學,每個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一個小天地,學習累的時候,還可以望望青綠的山,而且還有網絡提供。記得我父親常跟我說,在中國短期的玩樂,留下的永遠都是美好回憶,長期居住定能有很大影響,特別在生活上,衣,食,住,行必受其左右,父親真的有潛質當預言家。
在學習上面遇到很多困難,上課的知識完全聽不明白,因為語言不通又不敢跟同學,老師請教,只好每天回到宿舍死命的看書,學到的`知識還是有限,只有題目換了另一方面去問,我就解答不出,很討厭學習。在第一學期結束的時候,我的成績下來了,看到那份成績單,真的把我狠狠的在高樓扔下來去似的,真的要用”藍瘦香姑”來形容這段日子真的不堪回首,產生放棄回港的念頭。直到有一天,我的朋友詠儀看到我的變化,她用了一段很長的時去陪伴和鼓勵我,真的非常感謝她對我的付出。接下來第二個學期也開始了,我對自己定了目標,這學期一定要把真實的我釋放出來。我在課堂有不明白的就會主動提問,課后也跟同學一齊討論分析,這時候的我被幸福抱在懷里,那種滿足是難以形容的。漸漸的我的成績也得到了肯定,而且還認識到一群來自各地的好友,當我有需要幫助時,她們總會義不容辭地伸出緩手,這些才是知心好友,而且我深知這樣的友誼也只有在校園才找到,當我們進了社會是根本找不到的,所以我非常珍惜我們的友情。
在我剛過的生日,她們就幫我設計了一個很大的派對,那天她們在餐廳布置得美美的,邀請了一些同學,當我進去的時候,副班長花花抱著蛋糕慢慢地向我走過來,跟著同學像蜜蜂見到鮮花似的圍著我,然后,我的好朋友(詠儀)大聲呼叫“吹蠟燭啦,記得要許愿先哦”我刻不容緩得一口氣吹下去,連蛋糕上面的裝飾也布有點吹歪了。一抬頭,見到每個看著我的眼神怪怪的,心想他們不會想…果不其然,他們連聲齊說:“聽說要把奶油涂向壽星,會得到祝福“說完一整個蛋糕朝我臉上來,我氣憤極了,開始還擊,同學你追我趕地亂成一團,每個人臉上都有很多奶油且帶著甜美的笑容,好不開心。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生日。畢業將近了,我們見面相處的時間愈來愈少了,親愛的同學兼好朋友,我們的友誼要一直維持下去,永遠不變。快要下臨床啦,希望你們能事事順利,有時間要約出來聚聚。
步入畢業的節奏,這段美好時光,值得我回味一輩子,我相信,這只是我人生路上的交錯點,我們由相遇到相識,繼而道別,互相祝福,再向下一站出發。此刻,我自私地想把這個時間停止下來,永不變改,偏偏時間永遠不會為任何人向事停留一刻,不過這樣也好,相信我們會創造奇蹟,若然留不住當下,那么我們就把這段美好光陰留在心中,永遠都是甜的。
我的內地求學故事征文三
在接受父母的建議來內地求學到已經有一段日子了,在短短的一年不到的時間里,從最初朦朦朧朧,對廣州的一切充滿好奇的我,現在對于生活與學業也已游刃有余。可以說這段大學生活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光之一,在內地求學的這段日子里,我不但學習到了專業知識,結實了知心的朋友,還感受到香港和內地這特別的關系——看似有所差異,實則密不可分。
從不安到溫暖
在前往內地讀書之前,我曾擔心過我是否能夠適應內地的生活。我的母親是福建福州人,而我的父親是在福州工作時認識他的,所以受父母的熏陶,我操著一口還說得過去的普通話。雖然我沒有什么語言障礙,而且曾經也多次前往內地,但對于未知的大學生活還是抱有一絲擔憂。但來到廣州,來到暨南大學后,我發現這些擔心都是多余的。廣州和香港一樣,都像一個文化大熔爐,使人很容易就能融入這座城市的生活。而學校也組織了活動,比如新生訓練營,同輩學長學姐分享會,心理團輔和破冰活動,幫助我們融入大學生活。
在進入各自的學院之前,暨大特別安排我們港澳臺僑學生進入四海學院學習一年,以便讓我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在上我們外招生的課時,講師們特意放慢授課速度,照顧普通話不是非常好的學生,而且也配合上了板書和投影儀讓我們更好理解授課的內容。雖然自己沒有什么語言障礙,但是對于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讓我感到十分溫暖。
廣州——包容,自由,平等,平民
廣州,正如上文所說的,一個文化的大熔爐。在這里不但有廣州本地人和外地人,還有港澳臺僑和外國人。出門走走逛逛,周圍的人都操著不同的口音,有些甚至帶著濃重的方言腔,但大家都會彼此包容,并不會因為你是哪里人而帶上有色眼鏡。正如同香港一樣,廣州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只要你愿意融入,并不會有什么障礙,這使我倍感親切。
因為粵港文化同根同祖,所以說在廣州生活并沒有和香港差那么多。每逢周末,約上幾個要好的朋友,去茶餐廳喝個早午茶,腸粉鳳爪炒牛河,蝦餃燒麥奶黃包,一套下來似神仙。下午一同結伴去看電影,打電動,簡直和我以前在香港的周末生活沒啥兩樣。雖然廣州高樓聳立,華燈璀璨,但也有許多地方有這市井味道,許多小店雖不起眼,但也頗具格調,不用過于破費也能享受生活。
課外也要活出自己
學生的本職工作就是學習,但說道大學生活那就是自由了。內地大學并沒有一些人所說的只有枯燥的學習,相反大學給了我們充足的可分配時間,讓我們在課外提升自己或者發展興趣愛好,而學校的圖書館社團為我們滿足自己的自我提升需要和興趣愛好提供了便利。感覺圖書館應該是學校里面最大的建筑之一了,平日可以看到許多學生們在里面自習和閱讀,而且每逢考試圖書館基本上人滿為患的,也許有些人不喜歡宿舍喧囂的環境,有些人需要圖書館的藏書進行參考,而這些圖書館都可以滿足他們,可以說圖書館是大學生活里僅次于教學樓,食堂和宿舍重要的建筑了。
而說到社團就要說說開學初的社團招新晚會了。那一夜我已經無數次驚嘆“竟然這個也能有社團啊!”。在香港生活的日子里我學過幾年網球,所以網球社我肯定是參加了,雖然有著和網球社的學長們傍晚打球的歡樂時光,但說道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社團活動,那肯定是劍道社了。香港是中國劍道發展最欣欣向榮的地方,中國的中高階劍道段位確認基本都在香港進行,但苦于學業繁忙,在香港時未能學習劍道一直是我的遺憾之一,自然我在暨大不會放過這個加入劍道社的機會。每周兩次早起晨練和每月一次前往道館訓練已經是我大學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了。社員們都很友好和善,完全沒有看不起我這初學者,每周來大學教學的道館師兄雖然對我這新人格外嚴格,但訓外也是個格外友善的人。訓練雖然辛苦,偶爾還會受傷,但努力總有回報,估計我大一結束就能回香港考劍道十級了。
班級委員,職責之所在
雖然香港和臺灣的同學相對于內地的同學在學習上仍有小小差距,但是在班級活動上卻是十分積極的,我以“茍利班級生死以,豈因班委避趨之”的競選演講打動了同學,全票當選了體育委員。作為班委的我們,不但要忙于處理學習的事務,還得組織和管理班級上下大大小小的事。
還記得班委組織的第一次班級活動,當時剛剛開學,同學們之間相互不怎么熟悉,在日常生活中還有隔閡。為了快速“破冰”,我們班委決定組織一次潑水節活動,邀請班上的同學一起參加,這次活動也得到輔導員的大力支持,在班委的共同努力下,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少年少女們在夏日艷陽下互相潑水娛樂,中間還有各種小游戲與小獎勵,這成功的打破了同學們之間的隔閡,在而后的學習生活中大家更加親密,班級凝聚力更加強大了。
就如我所說的,四海學院的各位在參加活動時候是十分熱情的。其中還有很多同學自愿來幫助我們班委組織活動,也讓我們感到付出也是值得的
輕松的生活與無限的未來
在內地的生活令我感到驚喜的同時也十分熟悉,仿佛就生活在自己家鄉香港一樣。我本以為我需要花大把時間去適應他,但現在我感覺自己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成為一個地道的廣州人了。生活上和學習上沒有什么困難后,那么要考慮的就是未來了。比起在香港的同學我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我認為內地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前景,比起在已知的水域停留我更愿意去更加寬廣的大海遨游,這正是我來內地求學的原因。而內地則像我們的母親一樣,幫助我們適應生活,給予我們支持,這一切都使我十分感動。我會繼續走下去,在我自己選擇的路上,和祖國一起。
【我的內地求學故事征文】相關文章:
香港回歸20周年征文:我的內地求學故事06-28
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我的內地求學故事征文06-27
香港回歸20周年我的內地求學故事作文06-29
以“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我的內地求學故事”為主題作文06-27
攜物清單 內地生赴港求學貼士05-09
我的故事征文01-04
我的故事我的夢征文05-17
我的大學故事征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