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議論文
你有底線嗎?你的底線是什么?下面是小編推薦的關于底線的議論文,歡迎閱讀。
【底線議論文一】人生的底線
臺灣教育界流行過一個說法:農民種不好地就得挨餓,員工賺不了錢就得下崗,老師教不好書就得失業。
一個人,如果不能孝敬父母,不能對家人盡責,那么他就不配“人”這個萬物之靈長的稱號,就應該被開除人籍,淪為一具行尸走肉,淪為人渣!
某生從鄉下考進來,可是上學第一天他就不開心,因為同學的穿著讓他臉上無光。于是他花了一整天時間為自己置辦了一省比較像樣的行頭,自然也花掉了他一月的生活費。接著,他想盡辦法向家里伸手,可錢一到手,立馬請室友揮霍一光。在別人眼中他成了即又錢有大方的主兒。雖然家里有些招架不住,單還是盡量滿足他,后來他便開始“順手牽羊”。
當他用同學的手機,MP3換來的贓款請客上網時,大家還羨慕他的豪爽大方,因而贏得更多的追隨者。不到半學期,竟到外校盜竊,指使同伙動不動就打看不順眼的同學……他的結果不容辯駁,那就是在同學鄙視的眼光之中被開除出校。
這位同學是淡忘了自己的責任,還是壓根就不知道自己的責任?而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承擔自己的責任。顯然,責任是現代人生存的法則,而對自己盡責,則是現代人生存的底線,逾越了這條線,就回被現代社會淘汰出局。
我們知道用腳步一次次丈量大涼山的紅馬王子王順友,我們知道以古稀高齡蹬三輪饒地球赤道18周為失學兒童積贊學費的白芳禮爺爺……他們的事跡很好的闡釋了怎樣盡責。最近,我在某網站帖子上,看到這樣一些話:“偉大的精力只是為了偉大的目的”“無論做什么事,只要肯努力奮斗”“只有這樣的人才配生活和自己,假如他每天為之而奮斗”……夠了,牛頓,蕭伯納,巴爾扎克,歌德,他們的人生經驗足夠啟迪我們怎樣對自己盡責。
對自己盡責就是一門心思話在學習上,千方百計改善自己的學習面貌,天天這樣做,堅持下去,你一定能躋身于人生金字塔的塔尖,享受頂級風光,成為一個最有價值的人。
今天對自己盡責,將來就會對工作盡責,對事業盡責。
今天對自己盡責,將來就會對父母盡責,對國家和人民盡責,這種人注定大受人敬重的。
這樣的人生注定是美麗無憾而無尚光榮的!
【底線議論文二】底線
有句老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從反面理解,可以這樣子說:“哪個皇帝老子要是越過了農民們基本生存需求的底線,他就會得到農民式的報復——農民起義。”
中國農民生存需求的底線,說白點,就是吃得飽,穿得暖,有田耕,無戰禍。或許正是這樣的底線,塑造了中國農民的基本形象:樸實但不失冒進。
中國農民心中構筑起如此簡單的一道底線,與腳下的土地是分不開的。自古以來,炎黃子孫就生存在這片沃土之上,腳下是厚實的大地,踩上去,心里面才踏實。有了土地,春耕秋收,養蠶繅絲,生活過得充實。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安于現狀的傾向,于是就在心里構筑起了一道這樣的底線。他們也不想住上那瓊樓玉宇,總覺在那腳下虛空,心里不踏實。總之,打個比方,中國農民和農村里的牛差不多,樸實!不要仙露瓊漿,只求填飽肚子,不求亭臺樓閣,只要環堵遮風。
但是,雖然牛腳下踏著厚實的大地,可它頭上還有一對角。當它們的生存底線被越過時,也會奮起反抗。中國的一部封建史,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農民的斗爭史。歷史上的每一次農民暴動,歸根結底,就是農民的生存底線被徹底地擊破了。從秦始皇暴政,徭役苛重,引發大澤鄉起義;到崇禎無道,佞臣當權,被闖王直搗黃龍;到清廷無能,內憂外患,民不聊生,最終太平天國與其分庭抗禮達14年之久。哪一次不是因為農民們吃不飽,穿不暖,無田耕,還要服徭役,家破人亡而引起的?農民的底線一旦被擊破,就猶如大江決堤,一發不可收拾,洪流遇灘,飛流直下,不掙個魚死網破不罷休。反正自個兒活著也沒啥好日子,怎么就認命那些皇帝老爺兒天生好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冒進!
其實,人好比彈簧,彈簧的最大壓縮程度就好比人心中的底線,只有在這個范圍內,彈簧才是完好的。人們方能安身立命,維護自尊。適當的壓一下,不會有問題,但如果超過了這一限度,則會帶來巨大的反沖。這么簡單的道理,卻是皇帝老兒和農民們花了幾千年時間,從火里血里得到的啊!
在這片土地上的農民呵,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盯著腳下的土地,幾千年了還是那么熱衷的眼神,那畢竟是他們的底線所在呀!背上的天,不要作對就好了。而如今,這天是風調雨順的,農民們,嘿!心里樂著……
【底線議論文三】堅守底線
人生在世,最不能缺的那就是底線。為人一世,當仰無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人性的底線是做人最起碼的標準,堅守底線,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
堅守底線,堅守誠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以誠信為本,誠信待人,誠信做事,應該是我們人性的底線。
“尾生與女子有約,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為的是什么還不是一個誠信。誠信是做人的底線,既然許下了諾言,既然做好了約定,即使失去了生命也要去踐約。翻開中華文明史,為了要守住誠信這條底線而用生命去踐約的例子又何止尾生一個。正因為有了“一諾千金”的豪情,才有了易水悲壯之歌,誠信,中國俠客永恒的旋律;正因為有了“海誓山盟”的執著,才有了化蝶共舞之美,誠信,中國情人纏綿的絕唱;正因為有了“為天地立命,為百姓謀福”的諾言,才彈奏了一曲清官之歌,誠信,中國文人不朽的篇章。而假設一個人失去了誠信呢那么,最后終將會和放羊的小孩一樣,羊成了惡狼的腹中物,徒留自己一個人哭泣,無人問津!
堅守底線,堅守忠貞。
“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諸葛亮的話告訴我們,忠誠堅貞應該是我們做人處世的底線。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夫子一聲長嘆,縱身汩羅江,以死明志,以身殉國;“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岳飛從小背上刻下“精忠報國”的理想,調兵遣將,勢如破竹,不受利誘,屢遭誣陷,屈死于風波亭上;“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朱自清一身傲骨,雖忍受饑餓的煎熬,卻維護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尊嚴。屈原、岳飛、朱自清等人因為忠貞祖國,早已流芳百世,載入史冊。而像秦檜這樣折節叛國的無恥小人和像劉阿斗那樣胸無大志,屈膝投降的懦弱之輩呢他們也早已遭世人唾罵,遺臭萬年!善良,感動你我;誠信,奏響壯歌;忠貞,書寫尊嚴。
堅守底線,堅守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擁有一顆善良、純真的心,是我們做人的底線。
“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在千鈞一發之際,29歲的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用血肉之軀為學生們守住了生命之門,唱響了善良的樂章,感動了你我,感動了中國,感動了世界!而我們的“范跑跑”老師呢卻拋棄了身后的.學生,拋棄了善良,拋棄了做人的底線,選擇了“獨善其身”!我們可以說,“范跑跑”老師是幸運的,因為他茍且活了下來;但他又是不幸的,因為沒有善良的軀殼,失去底線的人生,與行尸走肉又有何區別呢
堅守底線,堅守你做人的最后一道尊嚴,做一個無愧于自己的人。
【底線議論文四】守住規則就是守住社會底線
和“山羊過獨木橋”一樣,所有的體育活動或者社會活動都是有各自的游戲規則的。規則是任何游戲和活動得以正常和順利開展下去的重要依據和基本保證。
作為校園運動會,學校舉辦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拼搏精神。這一組比賽者貌似合作的方式其實是投機規則的紕漏之處,通過這樣的取巧輕松地達到各自的目的,但這種合作的代價就是,遵守規則的其他參賽者有一半被激烈地淘汰,不遵守規則者卻不費吹灰之力而共同通過。這樣就使得比賽失去了競爭的意義和價值。這是一種典型的劣幣驅走良幣的做法。
如果這樣的行動還能被認可甚至被稱贊的話,我們的所有運動會就都不用比賽了,大家一團和氣的各自表演一番,人人都是贏家,所有參賽者都是第一名,我們再也不需要強悍的體質,不需要激烈的拼搏精神。就如網上的笑話說華山論劍:“點到”為止。于是組織者一點名,大家一喊“到”,比賽就結束了……這樣一來,我們的比賽還有何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規則不僅僅是判定一場活動最終結果的最重要標準,它的存在還有另一重價值,那便是,為了公平起見,也為以后活動的順利進行,必須要防止破壞規則情況出現。
和體育競技規則一樣,我們的社會有各種各樣的規則,甚至很多時候我們說,規則無所謂公平,而只是一種秩序。就像交通規則一樣,世界上有“靠左行駛”和“靠右行駛”兩種規則,那種規則更合適其實只要習慣了兩者就都一樣。大家可以假想一下:如果在馬路上,大家都各自按照各自認為合適的方式行進,那豈不要交通事故頻發?
規則的制定是為了有序,以便有更高的效率,從這個意義上說,規則雖然不一定就是公平,但規則制定出來之后,在規則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參與這樣的游戲或者活動,任何人都沒有權力破壞規則,否則這樣的游戲或者活動就沒有辦法繼續玩下去。面對規則,我們必須堅守,而不能隨意破壞,否則這個世界將亂成一鍋粥。
而且我們說,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絕對公平的規則。當發現規則不公平時我們可以提意見,可以提建議,甚至動用各種力量,通過各種方法來修改規則,但規則沒有被修改之前,我們還是必須要遵守規則,這也是一個社會得以正常發展的基本保證。
守住規則其實就是守住我們基本的社會底線!
【底線議論文】相關文章:
底線高中議論文02-02
病假工資有底線02-09
幸福的底線閱讀及答案02-12
《堅守底線》讀書筆記01-23
《絕對底線》觀后感01-17
測測你的心靈底線01-27
《我們成長的底線》讀書筆記12-29
探知求職者的心理底線01-27
職場新人如何識別出老板的心理底線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