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三國文化征文
“三國時代”有兩個定義,狹義的三國時代是220年——280年。但狹義的三國時期用于排三國大事年表,或考試。曹操、關羽、龐統、周瑜、呂蒙不在狹義的三國時代之列。如下是中國人才網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小學生三國文化征文篇【一】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羅貫中。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
說起劉備,是皇室宗親,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公元184年,黃巾軍起義,劉備因無法扶起漢室而嘆氣,正巧遇到張飛,兩人進入酒店又遇到關羽,隨后三人在桃園三結義,此乃生死之交呀!在以后的日子里,劉關張三兄弟又得鳳雛、臥龍,建立蜀國。東征為張飛報仇,被陸遜打敗,在白帝城病倒。我感覺劉備待人寬厚,很重兄弟情義,又重用人才,是《三國演義》里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
提起諸葛亮,那可是足智多謀。在《三國演義》中最聰明的就非諸葛亮莫屬了,他是有名的戰略家、政治家、軍事家。他是劉備最得意的軍師。“草船借箭”表明了諸葛亮有膽有識;“空城計”和“火燒新野”又表明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機智的頭腦曾多次幫劉備擊敗曹軍,可謂是屢戰屢勝。令人佩服的五體投地呀!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敢于冒險,知識淵博的人,真可謂天下奇才。
棗紅的`臉,長長的發,手拿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此人便是關羽。“刮骨療毒”驗證了他的勇敢和堅強。“單刀赴會”又說明他武力高強,有膽量。一般人無法抵擋關羽的攻擊,是一員威猛厲害的武將,但他也有失誤之處:一不小心竟把荊州給了別人,真是不應該呀!但他的勇猛和仁義深深刻在我的腦海里。
話說三國,英雄好漢紛紛浮現水面,讓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走進三國時代,欣賞眾多英雄人物,讓我仿佛聽到了桃園三結義時,劉關張三人碰杯的聲音;仿佛看到了當年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時的壯觀場面;仿佛看到了諸葛亮搖著羽毛扇,胸有成竹的樣子。
所以說,《三國演義》真不愧為歷史名著,絕世佳作!三國文化源遠流長。
小學生三國文化征文篇【二】
通過對三國文化知識的學習,使我深刻的感受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取長補短,發揚團隊精神,因而構成了一支出奇制勝的堅固隊伍。
劉備“仁”、“智”,關羽“忠”、“傲”,張飛殘暴而又細膩。
后人評價說:“劉備的江山是靠哭出來的。”當然,這種觀點是片面的,他只看到了劉備的“仁”,而未見他的“智”及關羽、張飛的協助。
正是“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 。劉備的“智”掩蓋了關羽的傲氣、張飛的殘暴;一句“玉可碎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 。關羽的忠,使生劉關張的隊伍更穩固;彭德懷上書,以張飛自比,而又自愧不如,可惜“卻有其粗,而一無其細”,是張飛細膩的一面給隊伍又加了一層保護網,使其更強大。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況如今是劉關張三大將,頂的就不只是一個諸葛亮啦,而是開創了令人震驚的雄霸天下。
古代人杰尚且懂得充分利用團隊精神,況吾輩乎!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有高度的集體主義感,維護班集體的.利益,為班爭光,讓我們的集體強大起來。集體強大了,自己自然就進步了,因為集體是大家的集體,自己是集體的一部分。有豐富餌料的海洋自然會蘊育出肥大的魚兒。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中,更需要人們具有團隊精神。曾在報紙上看到一家企業招聘職員的八項要求,其中有一項要求就是職員要有團隊精神。一個大企業要想辦成功,需要企業中職員們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取長補短,心往一塊兒想,勁往一處使,才可能使企業處于不敗之地,才可能創造出今天的雄霸天下。
團結就是力量,團隊精神非常重要,不容忽視。
小學生三國文化征文篇【三】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由顏如玉。”書是智慧的結晶,是知識的海洋。書能夠傳遞知識,開拓視野。在書的世界里,我自由飛翔,好書伴我成長,影響我的一生。——題記
在學習生涯中,我結識了不少好書,它們陪伴我不斷前進。其中有一本好書讓我如此著迷,細細品味,它就是——《三國演義》。“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段慷慨激昂的開篇詞,將我深深地吸引進去,迷上了它,一發不可收拾。俗話說:“看《三國演義》,替古人擔憂。”是啊,情節吸引力如此強,使我不得不為它哭泣,為它大笑。
當我讀到“桃園三結義”時,我仿佛感受到了兄弟情誼。一張招兵買馬的榜文,將三位素不相識的好漢緊緊的聯系到一起,結成了生死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聲,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們志趣相投,按年齡大小,拜劉備為大哥,關羽為二哥,張飛為三弟。正是因為他們的重情誼,講義氣,才演義了一段段美好的歷史;當我讀到“三顧茅廬”時,我似乎體會到了劉備的求賢若渴,他希望有仁人志士能夠輔佐他走上成功的道路。劉備三次到草廬請諸葛亮,兩次的不遇并沒有是他打消念頭,而是用仰慕高賢的誠意請出了諸葛亮,鑄就了他的成功。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明察天下大勢,出山之后,在政治、外交、軍事斗爭中創造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當曹操率領百萬大軍南下時,情況十分危急,諸葛亮出使東吳,他用自己的伶牙俐齒,舌戰群儒,對答如流,使東吳的謀士個個面面相覷,無話可說。他力排眾敵,說服孫權,聯合抗曹。“好,實在是好極了!”我不由地拍手稱贊。“孔明大擺空城計”“草船借箭”“死諸葛嚇退活仲達”等名篇已家喻戶曉,流芳千古。“佩服,吾甘拜下風。”我贊嘆道。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為人奸詐,自幼放蕩不羈,但很有才華,足智多謀,善于隨機應變。他領導的官渡之戰,以少勝多,足以顯示了他的`能干。他重視人才,赤腳喜迎東吳謀士許攸,對關羽的厚愛……愛惜人才,使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讀《三國演義》,我收獲了累累碩果。在書中,我看到了“劉皇叔白帝城托孤”的信任,感受了關羽千里走單騎的義氣,體會了趙云單騎救后主的忠心耿耿……讀《三國演義》,我在羅貫中筆下的三國自由飛翔,了解歷史,開拓了視野,豐富了我的生活。我愛讀書,書是我人生的伴侶。與書相擁的歲月,內心不再孤單。因為好書伴我行!
小學生三國文化征文篇【四】
相信同學們都知道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吧,這部書以七分實三分虛的內容結構,以高度的藝術性展現了波瀾壯闊的三國歷史而蜚聲中外。但同學們是否知道,在這部120回的小說中,就有51回的內容與我們許昌有關,有172處涉及許昌。
由此可見,在三國文化中,我們許昌占據著怎樣的位置。另外,據中國三國文化研究會公布的有關數據顯示,在為數不多的'三國歷史古跡中,我們許昌占80多處,如此多的歷史遺跡是其他任何地方都無法比擬的。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位于許昌市區的春秋樓、灞陵橋、曹丞相府等,位于許昌縣境內的射鹿臺、漢魏古都遺址公園、毓秀臺、漢張公(張飛)祠、華佗墓等,位于襄城縣境內的曹操練兵臺、曹操割發代首處等,位于鄢陵縣境內的曹操議事臺、曹彰墓等。這些古跡因其分布廣,真跡多,保存好,品位高而備受海內外熱衷三國文化人士的青睞。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這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郭沫若在了解了許昌的三國文化之后作出的感慨。一代偉人毛澤東年輕時經過許昌,特地步行到許昌漢魏故城遺址憑吊懷古,并寫下著名的《過魏都》一詩。
現如今,我們漫步在許昌市區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感受到農厚的三國文化氣息。以三國文化為主題的路名,店名,學校名,游園名等隨處可見。比如建安大道、華佗路、灞陵路、魏文路、魏武路、毓秀路、議臺路、屯田路、春秋廣場、魏武游園、運糧游園、三國大酒店、桃園大酒店、銅雀臺大酒店、思故臺市場、建安中學、灞陵高中、華佗醫院等等。
在農村,也有很多鄉(鎮)名、村名就是三國時期留下來的,比如陳曹鄉,望田鄉,榆林鄉,張潘鄉,郭連鄉,碾上村,屯里,槍桿劉等。真是繁若晨星,不勝枚舉。
三國文化像春雨浸潤著古魏都的土地,讓許昌處處散發著古韻的幽香。
同學們,你們了解我們身邊的這些古文化的淵源嗎,你們有興趣和我一起探尋三國在許昌的蹤跡嗎?那以后,我就在《……》欄目中和大家一起探討吧!
【小學生三國文化征文】相關文章:
小學生廉潔文化征文(通用20篇)08-11
宿舍文化節征文04-26
【必備】宿舍文化節征文07-19
廉潔文化征文1000字(精選20篇)05-19
小學生安全征文10-08
廉潔文化進校園征文(精選21篇)11-10
校園廉潔文化主題征文(通用22篇)10-17
關于校園廉潔文化征文(通用20篇)10-12
我愛中國傳統文化征文09-26
令人著迷的中國傳統文化征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