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征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征文,肯定對各類征文都很熟悉吧,征文具有主題鮮明、內容清楚的特點。寫起征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征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征文1
在這個物流縱橫,世風日下的時代,“家風”儼然成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每每提及,總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一言以蔽之,家風之不傳也久矣。
那么,家風究竟是什么?“家風”看到這兩個字讓我聯想到的是種種嚴厲的家規!依我之見,家風是一些列在紙上的條條框框,是一把約束人做事情的戒尺!家風,顧名思義,是一個家庭的風氣、習俗,是一個家庭代代相傳的規矩,是每一個家庭成員都需遵循的祖訓,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規則,它不需要列舉,更不需要背誦,但是它需要我們的傳承......
百善孝為先,我們一直在傳遞。12歲農家少年張俊,8歲那年爸爸因車禍身亡,媽媽離家出走,從此與年幼的弟弟和體弱多病的奶奶相依為命。“奶奶,我來替爸爸養活你”。"每學期必須拿到一張獎狀,回去讓奶奶高興;在學校堅決不能犯錯誤,免得奶奶傷心。”這些是小張俊對奶奶的承諾,他希望奶奶快樂!在張俊的家里,熏黑的墻上畫著一張評比表,上面寫著張俊和弟弟張旭的名字,名字后面畫的是五角星的圖案。張俊說平時他和弟弟誰幫奶奶干一件事就在誰的后面畫顆星,每月一評比,看誰得到星星多。這個少年在用真心演繹孝的家風,孝根植我們內心,我們一直在!
勵志奮斗,我們一直在行動!“你只聞到我的香水,卻沒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規則,我有我的'選擇;你否定我的現在,我決定我的未來;你嘲笑我一無所有不配去愛,我可憐你總是等待;你可以輕視我們的年輕,我們會證明這是誰的時代。夢想,是注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這是陳歐的正能量,也是我們的率真和勇氣!我們會帶著社會的歷練奮斗。不離不棄,我們一直在!誠實守信,我們一直在弘揚。不說謊話,不說大話,實事求是,是家里人從小對我的教誨。原來家風一直都在!
家風需要傳承。歷史上“孟母三遷”“岳母刺字”展現著良好的家風。“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良言、家風古訓仍為世人尊崇。但如今多少富家子弟、官員子女啃老驕奢;多少人因為不想吃虧,爭名譽地位甚至可能為爭一個公交車座位而“斗智斗勇”;多少人為了利益而制假售假……如果有嚴格質樸的家風,這樣的事情會不會減少一些?如今的社會歲月改變了時代的面貌,卻拭不去銘刻至今的家風。我們承載著祖先的基因,流淌著祖先的血液,享有著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美德,我們是否可以將其延續下去?俗話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要齊家,就要我們傳承良好的家風。
好家風,我們一直在;好家風,我傳承!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征文2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文化風格,即“家庭風格”。我們老靳家也有我爺爺的爺爺遺傳下來的“家風”。作為金家的下一代,我來給大家講講我們金家的“家風”從全家福上的傳承。
這張全家福是我五歲的時候和父母在植物園拍的。那時候的我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小胖子,白嫩的胳膊,軟軟的肉在上面,看起來像一根根蓮藕,幾乎和我媽一樣粗。而爸爸媽媽則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當時我們家還住在農口村8組5號的老房子里。爺爺在電信公司工作,奶奶是退休工人。雖然他們不像當時的其他村民那樣種地,也可以當農民,但他們始終牢記著“每粒糧都是辛苦的”這個原則。金氏家族的家風中存在“食為貴,切不可廢”是理所當然的。為了讓我明白這個道理,父母教導我:一粥一餐,想起來不容易;半絲半絲,不斷思考物質困難。“爺爺奶奶一定要檢查我吃完飯后碗里還有沒有米粒剩下,不允許餐桌上有不必要的浪費。所以我成了有名的“光盤家庭”,經常勸別人不要浪費食物。
我們村的村民很簡單,會盡最大努力幫助其他村民。誰有飯吃,大家一起吃;誰有飯,大家一起嘗;誰有酒,誰就有一塊酒。我們金家自然繼承了這種品質:奶奶以前是村里的婦女主任,總是為婦女解決問題,勸解婦女之間的矛盾;爺爺和同事的關系一直很好。他去小區修寬帶的時候,他的一個同事經常在我們家門口停下來和爺爺聊天,就像親戚一樣。“樂于助人”已經成為我們家庭風格的'一部分。平時在家里幫助別人的時候,總會被要求出力,讓我體會到幫助別人的樂趣。所以,我看到需要幫助的人都會盡力。
俗話說,“一切美德以孝為先”,“孝”成了我們家“家風”中最重要的一環。父親對爺爺奶奶很孝順:有一次,奶奶不知怎么從租來的房子樓梯上摔了下來。當時的樓梯有現在的二級那么高,而且是純鐵的。有些地方非常尖銳。奶奶小腿瞬間被抓傷,腳好像斷了。她每動一下,就有劇烈的疼痛。爸爸馬上放下手頭的工作,以閃電般的速度趕回家,把奶奶抱下樓梯,叫了救護車。接下來的幾個月,爸爸媽媽對奶奶照顧的很好。
奶奶不允許做任何家務。從這件事,我感受到了孝順的重要性,決心做一個孝順的女兒。所以我開始理解家人的辛苦,時不時給他們按摩緩解疲勞,聽父母爺爺奶奶的話。
轉眼間,八年過去了,我長大了,身邊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姐姐。她總是時不時給我帶來歡樂和驚喜,有時候還經常惡作劇,但我們還是親密的好姐妹。我家已經離開了老房子,住在高層公寓里,感受著高科技的便利,卻永遠忘不了農村的簡單幸福。
隨著姐姐的成長,“家風”教育必不可少。日常生活中經常給姐姐講一些道理,她現在也變得很懂事了。
我的姐姐,我的父親,我的爺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家庭照片從模糊到非常清晰,從黑白到彩色的冰粉,唯一不變的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家風”教育。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征文3
我生長于一個普通的五口之家,爸爸、媽媽、姐姐、妹妹和我。一家人都普普通通、簡簡單單,卻很好的詮釋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勤勞與寬厚。
出生于五十年代的爸媽,他們身上流淌著的全是勤勞的血液。經歷過年少時的饑餓,從結婚時的“一窮二白”起勤勞就深深刻在了他們的身上。記得媽媽曾多次跟我講起他們的事情,結婚當初除一間可以居住的平房外,用家徒四壁來形容當時的狀況,可以說毫不夸張,家里做第一頓飯的米也是向鄰居家借來的。多年來,靠著他們勤勞的雙手,起早貪黑,培養了我和妹妹兩個大學生。比起早些年,如今我們家條件逐漸在改善,但我也很少能看見媽媽停下來的腳步,她總是忙完家里忙外面。她經常說種地得有種地的樣,不能讓莊稼雜草叢生,所以每年地里的收成在村里也是數一數二的高產。媽媽沒讀過幾天書,認識的字不多,她的許多智慧點子,卻讓我深深的佩服,她手巧、心靈,各種美食、各種廢物利用、各種巧妙搭配,總會讓我瞠目結舌,讓我這個自稱在家學歷最高的人也是自嘆不如。我想這一切都和媽媽的勤勞分不開,人們常說做的多了,自然懂的就多了。如今,我也已成家,我也將一以貫之,秉承媽媽的家風,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的未來生活。
我家農民出身,也不富有,爸爸的觀念中卻不會把錢看的太重。與人交往做事中,從來不會讓別人吃虧。爸爸有一手木匠手藝,人們做事也愿意用爸爸,因為做事扎扎實實要的價格又合情合理。村里有什么公益行動,只要爸爸能做到的,他從來不會推辭,完全沒有一點不情愿。說到家務事,也許這是個永遠也說不清的話題。家中姥姥也是有兒有女,我看到的是十幾年來只有爸媽在全心全意照顧老人的生活,所謂十幾年如一日。如今姥姥已是九十多歲高齡的老人,生活上更是離不開人,媽媽奔波于她的各個外甥之間,是爸爸一日三餐為姥姥做飯送飯,照顧她的生活起居。而爸爸從不會因此與自己的'兄弟姐妹去計較什么,用爸爸的話說,“各人盡各人的一份心吧,強求不得他人,孝敬老人永遠都沒錯,對父母問心無愧就好”。街坊鄰里也為爸爸的這份孝心豎起了大拇指。我真的為有這樣的父親而深感驕傲與自豪。我想寬厚的品德已深入父親的骨髓,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沒有任何做作的成分。
當今社會,在諸如求職簡歷中、年終總結中、工作升遷中等等的許多情況下,勤勞與寬厚已成為概括一個人品行的代名詞了。有時我總在想,之所以把勤勞與寬厚放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的層面上講,必定有它的可貴之處。此刻,我也深深意識到爸媽用一輩子去踐行勤勞與寬厚的內涵,這不正是其可貴之處嘛——這就是實踐與堅持。
當我看到以“我的家風家教故事”為主題的征文活動時,也是與我多年來內心的想法不謀而合,總想寫一些東西講講我的父母,所以借此機會,雖不能說一氣呵成,也是很順暢的就完成了初稿,因為其人其事確實是真情流露,沒有半點摻假。在這,我感謝父母給了我生命,同時也感謝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給我樹立的榜樣,祝福我可親可敬的父母,愿我們的家風家教故事永駐心間、代代傳承。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征文4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古至今,國有國法,校有校訓,家有家規。每一家都有每一家的規矩,我家的規矩就是——要孝順,這不僅是我家的“傳家寶”,更是我家的家風。說起這個規矩,可是讓我叫苦不迭。
在單位里,媽媽是一個雷厲風行的人,可她在家里和單位里簡直是判若兩人,無論姥姥、姥爺說什么話媽媽都不會生氣,我一直不明白這是為什么,直到有一天…
星期六,我和媽媽去姥姥家吃午飯,我們吃完飯后,便在一起聊起了天。這時,姥姥說了一句教育我的話,我十分不耐煩,便說了姥姥一句。媽媽一聽,頓時眉頭緊鎖,把我打了一頓。我心里十分懊惱,想:我這不是自討苦吃么?我以后一定不再與長輩們頂嘴了。于是,我走到姥姥面前,低下頭,對姥姥說:“姥姥,對不起”。姥姥聽了我的'話,原諒了我。通過這件事,我才知道媽媽平時為什么這樣做了。
比起我,爸爸可是一個大孝子,他對外公、奶奶從來都是關心的無微不至。以前,在我家還沒買汽車時,盡管爸爸工作很忙,但仍然堅持每周至少回外公奶奶家一次,還要帶著外公奶奶喜歡吃的東西。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提起孝順,我不禁想起了“臥冰求鯉”這個故事,文中主人公的繼母想吃活鯉魚,但當時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后來主人公因品行端正,才學兼優,從縣令做到了太尉。
恪守孝道,或許不會像王祥一樣臥冰求鯉,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理解他們的辛苦,這就是最大的孝道。我一定會好好學習,讓他們更加幸福!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征文5
“嘿呀、嘿呀…。”是哪家在漆黑深夜還點著通明的大亮燈,在辛勤地為家操勞,使家而明亮?是我們的家!這盞黑夜中的明燈,在社區,不,在溫州,是一束最閃耀的光芒。
告訴你,我們可是這社區里少有名氣的勤勞之家。四代祖傳,代代勤勉!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里左洗右刷,從沒閑著。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干其他活兒。我起床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干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干凈,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臟的,要重復著拖來拖去,不拖干凈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么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是一位勤勉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為這種態度,每年都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媽媽下班后,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和氣喘吁吁聲。媽媽一手提著包,一手提著為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得沒有特別的夸張,只是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后,媽媽放棄了娛樂項目,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著家里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干,晚上媽媽搶著干,讓奶奶休息。
一次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里閃著微弱的燈光,媽媽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么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里的燈依舊亮著。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的勤勞榜樣!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在學校我可是衛生大組長,不僅勞動響當當,學習也不例外。
一次,林老師布置作業,很少。但要求我們認真完成。是的,只有兩項,一項是常規作業,另一項是作文。那次我寫了兩個小時!作文寫了五面。完成的很認真。也許是平時課外書看得多,拿起筆來,我的靈感就會突發,越寫越有勁。那次作文,我被當眾表揚,那是勤勞的結果呀!
我們家的家風——勤勞之風,愿它常駐我家。愿那勤勞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征文】相關文章:
我的家風家教征文02-06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06-12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征文12-31
家風家訓家教優秀征文12-31
家風家教家訓優秀征文范文04-15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征文15篇03-23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征文(精選34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