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位管理自查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崗位管理自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崗位管理自查報告1
自參加公司開展的自查自糾活動以來,作為一名分公司的管理人員,更應該深刻剖析存在問題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切實轉變作風,提高工作效率。現將本人自查自糾情況報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習缺乏主動性,不夠系統、不夠深入。作為企業的基層管理人員,需要有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和較強的業務技能知識,才能做到實現理論聯系實際、理論指導實際,而我目前與這樣的理想狀態還存在一定差距。其根本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學習的必要性認識不足,認為身處基層,只要把全年生產經營指標任務完成,做到領用戶滿意,確保不發生安全責任事故就夠了,學不學一樣能搞好工作;其次學習方法欠佳,沒有把理論知識聯系實際工作去學,學習內容也不夠全面、深入,疏于學習政策理論和法律法規及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由于放松學習,自己的綜合素質鮮有提升,就如同缺少了進步的深層動力。
(二)工作主動性有所欠缺。誠如前文提及到,作為基層管理者可能只著眼于當前面臨的實際問題,而很少利用全局觀念去思考更為宏觀的問題。而缺乏創造性思維、缺乏進取精神也讓日常工作囿于簡單的“結果導向型”工作方式。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必須要在日常工作中理清思路、有的放矢、銳意進取,重新掌控在日常工作中的主動權。
二、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一是自身學習不夠,思想素質、理論教養、認識水平不高。特別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理解不夠透徹和深入。沒能完全運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指導自己的言行,從而導致認識上、行為上的一些偏差。二是宗旨觀念不強,對照本次自查自糾活動的主題“勇于擔當、履職盡責”來說,在依法治企、降本增效、愛崗敬業、提升服務等方面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三是自我要求不夠嚴格,反映出一定程度的失之于寬。無論是思想意識還是工作上,有時思考問題、處理問題顯得不夠嚴謹,有圖“完成任務”,“交差”的.觀念,不講究精益求精。
三、整改措施
對照開展自查自糾工作的原則和指導思想,結合公司文件精神,認真反思和檢查自己的問題和不足,自查剖析存在問題的根源。認真面對,慎重對待,深刻檢查,提出改正自己的措施,為下步徹底改正自己的不足提供思路。我將自覺按照以下措施改正自己提高自己。
(一)刻苦學習,振奮精神。提高工作水平要自覺把理論學習作為自己的第一需要,聯系實際學,扎實深入學。學以致用,不斷提高工作水平,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不正之風,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要把自己空余的時間都放在學習上,學習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學習分管業務,不斷用新知識、新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增強自己的才干,提高駕馭工作的能力。
(二)開拓創新,不斷進取,要敢于沖破傳統理念和習慣勢力的束縛,不因循守舊,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總結和完善已有的經驗,找出新思路、新方案,落實新舉措,開創新局面。著力做到在依法治企、降本增效、履職盡責、安全監督、提升服務等“六個勇于擔當”,為實現“六個一”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要嚴格要求自己,克服松懈心理和懶散情緒,樹立嶄新的奮斗目標,保持旺盛的精力,積極肯干,吃苦耐勞,為實現“企業發展、成果共享、員工幸福”的“藍天夢”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崗位管理自查報告2
為進一步推進我行重要崗位輪崗、換戶管理、強制休假等內控制度的落實,根據《關于對重要崗位輪崗、換戶管理、強制休假等內控制度落實情況進行自查的通知》要求,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庚即召開專題會議,在會議上認真學習了相關文件并明確專人負責此項工作。會議后,對我行的重要崗位輪崗、換戶管理、強制休假等內控制度工作進行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自查工作順利開展
我行接到通知后,立即召開了行務會擴大會對文件要求進行全方位的'學習,行長親自披掛上陣,成立了重要崗位輪崗、換戶管理、強制休假等內控制度自查領導小組,行長親自擔任組長,兩位副行長為副組長,二部一室主任為成員。為順利開展重要崗位輪崗、換戶管理、強制休假等內控制度自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開端。為切實做好自查工作,結合正在開展的“銀行業內控和案防制度執行年”活動,展開了更細、更深入的自查工作,實行“雙管齊下”工作方針,查找問題分析原因,確保了重要崗位輪崗、換戶管理、強制休假等內控制度自查工作落到實處。
二、自查情況
(一)重要崗位和敏感環節輪崗及強制休假。我行始終堅持認真執行重要崗位及敏感環節輪崗制度,每三年進行一次崗位輪換,為有效推動各項業務的開展提供了保障,全面提高了重要崗位及敏感環節工作的安全性。在強制休假方面,嚴格按照上級行文件的規定,要求休假人員休假時間必須達到 5—10 個工作日,休假期間并安排代指管理人員代替休假人員的崗位,確保了工作的正常開展。今年以來,我行已經完成休假人員為 5 人。
(二)領導班子成員情況。按照文件精神,我行正副行長屬于異地交流任職,行長在我行任職未滿三年,年齡不足 50 周歲。兩位副行長年齡不足 45 歲,在本地任職未達到 5 年。
(三)換戶管理及客戶管理工作情況。我行在貸款客戶的管理中,堅持兩個以上客戶經理工作制度并實行客戶經理每隔兩年進行一次換戶管理。今年以來,我行客戶經理應換戶管理人數三次,換戶管理人數三次。確保了換戶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為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打下了堅持的基礎。
我行在此“重要崗位輪崗、換戶管理、強制休假等內控制度落實”自查工作中能夠從嚴、從謹,并且堅持與實際工作相合,督促了重要崗位輪崗、換戶管理、強制休假等內控制度”的落實,堅持突出重點與全面自查相合,在檢查信貸、財務、會計等重點業務領域的同時,全面了解了“重要崗位輪崗、換戶管理、強制休假等內控制度落實”工作進展情況,經過自查我行在“重要崗位輪崗、換戶管理、強制休假”等內控制度落實不存在問題。
崗位管理自查報告3
為確保我市農村信用社持續、合規穩健發展,根據省聯社、煙臺辦事處的相關要求,我社利用一周的時間,對全市農村信用社業務經營合規性、資產風險狀況和內控制度建立與執行情況、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等情況進行了全面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領導重視,認識到位
在接到合規風險管理檢查驗收通知后,聯社黨委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布置自查工作方案,要求立足暴露問題開展自查,邊查邊整改。為此,聯社黨委研究決定,成立了自查工作領導小組,由聯社主任王彤輝同志任組長,分管主任林忠義任副組長,各部室負責人為成員,各部室配備業務骨干參與自查工作,確保自查工作取得成效。
二、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聯社全面自查工作領導小組對各部室組織開展自查進行了分工,人事綜合部負責法人治理方面的自查,財務會計部負責財務會計及柜面業務等方面的自查;資金營運部負責資金營運、中間業務等方面的自查;風險管理部負責不良資產管理方面的自查;審計稽核部負責監督檢查等方面的自查,按照分工各部室積極組織實施。
三、自查結果
(一)法人治理結構方面:
我社不斷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制定和修改聯社章程,嚴格按照法人治理結構運作和管理制度開展工作,社會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經營班子制定有明確的議事規則,“三會”結構符合規定,定期召開會議,正常地履行各自的職責,分別發揮決策、執行和監督職能,初步建立起了各負其責、協調運作、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
(二)授權授信方面:
對資金營運、貸款審批、同業拆借、票據承兌和貼現、不良資產處置等都建立了授權制度;嚴格按照《海陽市農村信用聯社信貸授權授信制度》對貸款進行授權授信管理,力爭做到授權、授信額度合理。并根據各基層信用社的經營管理水平和不同的貸款方式進行分類授權,確定不同的貸款權限和授信額度,基本杜絕了超授權授信現象。
(三)不良資產管理方面:
設立了不良資產處置委員會,不良資產處置委員會遵循集體審議、明確發表意見、多數意見通過的原則,全部意見均記錄存檔。建立健全了和執行了不良資產管理制度、不良貸款的認定、檢測、轉化、清收、保全、考核制度。抵債資產的抵入、管理、處置符合有關法規和制度規定。建立風險責任追償制度,實施貸款責任終身制,實行限期清收,限期內不能收回的實行下崗清收,下崗清收期間只發生活費。同時,要求網點負責人不再作為第一崗直接發放貸款,只負責審批貸款。對違規違章貸款按調查人、責任人追究經濟、行政和賠償損失責任,對違法貸款造成一定損失的追究刑事責任,對聯社確認的崗位清收貸款,因工作失責而造成貸款損失的`由責任信貸員負賠償責任。
(五)資金營運方面:
完善了備付金管理辦法,存款準備金的調繳、管理符合規定。制定完善了同業拆借管理制度,對資金交易風險評估、檢測和控制進行建立完備。
(六)財務會計及柜面業務方面:
建立健全了會計交接制度。各營業網點的會計主管交接由主任會同聯社會計主管或指定人員監交,會計員的交接由會計主管監交,交接的簽章手續完備,建立了“會計人員短期代理交接登記簿”,登記及時完整。建立了“會計專用印章使用登記簿”,實行印、押(機)分別保管、分別使用。聯行專用章指定了第一、第二管印人,密押(機)指定了第一、第二管押(機)人,職責分明,并嚴格執行錢賬分管、印押分管制度和回避制度,無配偶和直系親屬共同操作的情況。聯社及營業網點的有價單證和重要空白憑證由專人入庫保管。有價單證實行賬證分管,數量、金額與表內、外科目核算的有價單證相符。重要空白憑證是到賬簿、
賬實相符,按順序使用,無跳號使用現象,作廢重要空白憑證按規定處理。堅持重要空白憑證領用登記、報賬銷號,并入柜保管。對固定資產購置、大宗物品采購等實行公開招標,陽光操作,集體討論,會議決定,杜絕了腐敗和鋪張浪費現象,從而達到質量更優、價格合理。庫房及安全設施符合規定,實行雙人守庫、雙人押運,每日填寫守庫記錄簿,無擅離職守現象,款項押運交接到位。
(七)中間業務方面:
建立健全了相關的業務規章制度、操作規程、人員崗位責任制及有關權限規定。代理業務收費嚴格執行有關規定標準,代理保險業務的手續費采取轉賬方式,不存在帳外收費問題。并定期或不定期對轄內機構的中間業務進行檢查并保留檢查記錄。
(八)科技方面:
我社制定了《計算機安全管理辦法》,在日常計算機系統安全管理上堅持預防為主、安全第一、依法辦事、綜合治理。聯社成立了由主任任組長,各個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領導小組,負責監督、檢查、指導營業網點的計算機安全保護工作。其次,明確了聯社網絡信息中心及營業網點計算機系統管理與操作人員的崗位設置,并制定了詳細的崗位職責,做到安全責任落實到人。在組織落實、責任明確的前提下,我們將信息中心與營業網點的各類操作行為根據業務需要制定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從硬件管理、密碼管理、數據管理等方面規范操作行為,杜絕安全隱患。
(九)監督檢查方面:
認真開展常規稽核,促進規范化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圍繞控制風險、穩健經營這個目標,加大審計監察力度。在稽核內容和對象上基本做到既全面覆蓋,不留死角,又有所側重,突出重點,從審貸程序、科目使用、賬戶設置、信貸檔案、會計核算、現金收付、內控制度等方面入手,查找不足,堵塞漏洞。開展崗位審計,做好離任、離崗的稽核工作。監察審計部結合聯社崗位交流、人員變動,遵循“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今年對全轄所有調動的內勤人員進行了離崗稽核,促進干部員工認真履行職責,強化內部管理,及時發現和糾正苗頭性問題,消除風險隱患。在發現較為嚴重的問題和帶有普遍性或苗頭性的問題持續跟蹤檢查,對上級管理部門和監管機構在審計、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能夠及時組織排查和糾正,對于限期不能糾改的,給予負責人嚴厲的處分。
崗位管理自查報告4
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計安置就業困難人員近2萬人,對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群眾生活起到了關鍵作用。
一、滄州市公益性崗位開發總體情況
滄州市自20xx年以來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截止20xx年底,全市已累計安置就業困難人員2萬人,主要集中于園林綠化、交通協管、勞動保障協管、計生協管以及各單位保安、保潔等工作崗位上。截至20xx年一季度,全市公益性崗位在崗人5385 人,其中勞動保障協管員549人,社區其他工作協管員639人,交通協管員314人,保安、保潔、保綠崗位20xx人,其他公益崗位956人,企業吸納人員614人。公益崗位上崗人員多為大齡就業困難人員、低保家庭人員和長期失業者。“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公益性崗位既避免了直接資金援助形成的依賴性,也提高了就業困難人員的勞動技能,增強了他們的就業能力。目前我市公益性崗位人員用自己的辛勤工作,不但使自身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時也為滄州的和諧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二、公益性崗位的開發管理情況
(一)公益性崗位上崗人員條件:
滄州市公益性崗位上崗人員全部為就業困難人員。根據滄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的有關規定》(滄勞社字〔20xx〕52號),我市就業困難人員范圍是: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就業愿望和就業能力的城鎮戶籍的五類人員:一是大齡就業轉失業人員(女40周歲、男50周歲);二是扶養未成年子女的單親家庭人員;三是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四是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人員;五是零就業家庭中的一名女35歲以上、男40歲以上的人員。20xx年,根據我市實際,又進一步擴大了就業困難人員的認定范圍,即:“4050人員取消就業轉失業的限定,單親扶養未成年子女,放寬到扶養已成年但仍在讀大學生的家庭。就業困難人員是公益性崗位上崗的必備條件。
(二)公益性崗位人員待遇:
公益性崗位人員按政策規定享受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目前滄州市規定的崗位補貼為三種:一是社區協管崗位,崗位補貼每人每月800元;二是機關事業單位后勤公益性崗位,為每人每月500元;三是一般用人單位(企業)安置的公益性崗位,為每人每月100元。社保補貼按全省社平工資標準繳納養老、醫療、失業和工傷四項(縣級崗位補貼為100-500元,社保補貼繳納一項或四項,根據就業資金情況確定)。除社區協管人員外,崗位補貼均用于補貼用人單位,不屬于個人工資,用人單位對所安排公益崗人員發放的工資,需不低于上年度最低工資水平。20xx年至20xx年,滄州市公益性崗位兩項補貼支出分別占全部就業專項資金支出的58.9%、64.5% 、55.3%。
(三)公益性崗位的開發與管理
滄州市自20xx年以來,制定下發了《公益性崗位開發、安置、管理的有關規定》,明確了公益性崗位的`范圍、開發與管理、協議期限以及兩項補貼的撥付程序等內容。凡用人單位開發公益性崗位,需經就業行政部門審批,所有招聘工作采取“面向社會,自愿報名”的方式進行公開招聘。由就業服務部門負責發布招聘信息,組織招聘工作,對公益性崗位人員上崗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定期審核撥付公益性崗位的兩項補貼。
三、公益性崗位退出機制的建立情況:
雖然國家和省政府明確規定,公益性崗位除距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可以延長到退休,其余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但由于種種原因,在20xx年前,滄州市公益性崗位沒有建立有效的退出機制,公益性崗位只進不出,第一批公益性崗位已在崗6年時間,僅市直公益性崗位在崗人員就已達4787人,全年公益性崗位兩項補貼達到5500萬元,就業專項資金已無力承擔,更無法開發新的公益性崗位安置新產生的就業困難人員。在崗人員不能按時發放工資,符合條件但無法享受公益性崗位政策的人員也非常不滿。在這樣的情況下,滄州市人社局通過反復調查摸底,廣泛征求用人單位意見、就業困難人員意見以及各職能部門的意見,研究起草了《滄州市公益性崗位協議期滿人員的分流方案》,對三年協議期滿人員分三種類型制定了享受十種不同扶持政策,《分流方案》經市政府第四十一次常務會通過后,市人社局又立即研究制定了更加具體的《分流人員失業保險救濟金領取辦法》、《分流人員養老保險接續辦法》、分流人員的手續辦理流程以及《就業援助政策明白卡》,同時動員各級就業服務部門準備了充足的就業崗位,只要分流人員有上崗要求,即可及時為其提供就業崗位。分流工作從20xx年5月1日起開始執行,經過滄州人社部門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和充足的崗位安排,妥善處理了部分在崗人員不理解政策、前往市委、市政府上訪的事件,滄州市公益性崗位的退出機制正式建立。20xx年,全市共有2800多人離開公益性崗位,節省就業資金3000萬元,保障性支出的減少,使我們有充足的資金大力開展創業培訓、技能培訓、小額貸款貼息等促進性的就業工作。
四、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公益性崗位是所有就業扶持政策中優惠力度最大的一項政策,大量的就業困難人員通過公益性崗位重新就業,不但保障了其家庭的基本生活,對全市社會穩定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與此同時,公益性崗位又是就業資金支出量最大的一項政策,由于資金限制,在大批量開發公益性崗位的同時,又因為資金總量有限,無法深入落實其他促進創業、就業的扶持政策。而在滄州市全面落實公益性崗位三年協議期滿的退出政策后,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公益性崗位供給無法滿足需求。由于機關、事業單位的后勤服務性崗位和一般用人單位列入公益性崗位后,可為各單位節省大量資金,因此深受各單位的歡迎。目前滄州市的各單位都積極申請公益性崗位,但由于資金的限制,人社部門不能全部承擔,因此不能滿足各單位的用人需求。
(二)對公益性崗位難以管理。目前滄州市公益性崗位實行的是“誰用人、誰管理”的管理模式,由就業服務部門定期抽查。但由于就業部門承擔的就業任務繁多,人員編制有限,如果用人單位與公益性崗位人員聯合騙取就業資金,將難以查出。而且由于目前公益性崗位統一規定,無論工作成績優劣,三年到期分流,且用人單位對招用人員存在管理不嚴現象,而上崗人員也大多年齡偏大,工作能力偏弱,且存有倦怠投機心理,上崗后不遵守用人單位的工作制度,工作質量不高。
(三)社區勞動保障協管人員三年期限,影響了社區就業服務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為了建立公益性崗位能上能下的“退出機制”,在20xx年制定公益性崗位分流方案時,為保證公平起見,采用了“一刀切”的辦法,所有公益性崗位全部三年到期。但是社區勞動保障協管員崗位具有一定的連續性,需要熟悉勞動、保障政策,還需要熟悉社區居民家庭情況,三年時間剛剛熟悉工作,又馬上到期,影響了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的深入開展。
(四)公益性崗位人員享受工傷保險有一定困難。滄州市的公益性崗位是由派遣公司統一為公益性崗位上崗人員繳納工傷保險,所以工傷保險認定的責任部門是“公益性崗位派遣公司”,因此,雖然人社部門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專門協議,注明出現工傷由人社部門協助用人單位辦理相關手續,但是一旦出現需由用人單位承擔的傷殘補助金、就業補助金時,用人單位如以“非工傷保險繳費方”為由拒絕承擔費用,人社部門也缺乏強制執行措施。而人社部門的就業專項資金中沒有此項資金支出的出處,因而無法保證工傷人員的補償要求。
從整體上看,公益性崗位的確是深受廣大就業困難人員和用人單位擁護的一項就業扶持政策,也是就業部門進行托底安置困難人員的主要抓手,今后還應大力開展,針對開發管理公益性崗位,滄州市總結出如下四點建議:
(一)進一步規范公益性崗位的范圍,明確:只有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涉及社區居民公共利益的公共管理和公益性服務崗位才為公益性崗位。對其他單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只給予社保補貼,不再給予崗位補貼。
(二)將社區勞動保障協管崗位定為特殊公益性崗位,招聘高素質人員,不受三年協議的限制,這樣可保障社區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連續性,提高服務質量。不能全部按三年的規定一刀切。
(三)進一步加大對公益性崗位上崗情況的監督檢查,由人社部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組成檢查小組,對用人單位的公益性崗位開發及管理情況每年組織不少于4次的檢查,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可組織不定期檢查。對公益性崗位人員上崗情況、工作情況以及用人單位的考勤考核、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發放等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檢查。設立舉報電話,對弄虛作假不符合條件的、不上班吃空餉等違規情況給予撤銷崗位、追回補貼等處罰。情節嚴重的給予用人單位警告或撤銷開發資格等處罰。
(四)在就業專項資金支出科目中加列工傷保險補償費用,用于承擔由用人單位承擔的對工傷人員的傷殘、就業補助費用,以維護就業困難人員的切身利益。
(五)對于已建立公益性崗位的退出機制的地市,由于就業資金保障性支出減少,便造成了就業資金支出總量上的減少,因此,建議加大對已建立公益性崗位的退出機制的地市,其就業促進性資金支出的扶持力度。
崗位管理自查報告5
為進一步做好我鎮公益性崗位的開發管理工作,使我鎮就業困難人員真正得到就業援助和幫助,根據《關于開展公益性崗位政策落實情況的檢查通知》(鎮人社通【20xx】17號)文件精神,我鎮于20xx年3月21日至20xx年3月25日深入社區對公益性崗位的工作性質、崗位類型、崗位使用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檢查。現將檢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公益性崗位人員出勤和紀律情況
城關鎮公益性崗位人員共計17名。公益性崗位人員上、下班一律進行簽到、簽退,各社區對公益性崗位人員的考勤情況實行一月一報制度,所有公益性崗位人員有事必須辦理請假手續。
二、崗位和人員上報情況
各社區公益性崗位堅持做到一人一崗,無冒名頂崗、互相借用、換崗、脫崗現象,能夠嚴格履行崗位職責。
三、堅持專款專用,發揮專項經費的最大效益城關鎮嚴格按照我縣公益性崗位補貼標準將補貼資金如實發放到公益性崗位人員手中,無虛報冒領、騙取崗位、騙取社保補貼的社區和個人。
四、無因退休、死亡等原因產生的空崗不報而擅自安排其他人員上崗的現象。
五、對公益性崗位人員堅持城關鎮與社區雙重管理制度各社區對城關鎮公益性崗位人員的日常工作進行管理,城關鎮勞動保障所進行監督檢查,切實做到城關鎮公益性崗位人員的依法使用和有效使用。
各社區公益性崗位人員的使用沒有發生其他違反《城關鎮公益性崗位管理制度》的情況。
從此次檢查情況來看,城關鎮各社區的公益性崗位使用情況基本良好,用人管理制度較為健全,公益性崗位人員職責明確,能夠按時上崗,認真、負責地完成本職工作。
【崗位管理自查報告】相關文章:
鄉鎮公益性崗位管理自查報告02-06
鄉鎮公益性崗位管理自查報告2篇03-02
鄉鎮公益性崗位管理自查報告(2篇)04-17
崗位自查報告10-08
管理崗位競聘05-26
管理自查報告03-08
崗位風險自查報告04-11
公益崗位自查報告04-05
崗位工作自查報告[精選]10-21
崗位工作自查報告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