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財政支農資金自查報告共

時間:2018-07-26 20:08:23 自查報告 我要投稿

財政支農資金自查報告(共3篇)

  篇一:財政支農資金自查報告

  為進一步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實施好國家各項民生惠農政策,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規范鄉鎮財政涉農資金使用與管理,根據《******》***2012*****號文件要求,我縣財政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采取得力措施,組織有關人員對我縣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進行全面自查。通過自查,進一步提高了鄉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現將本次自查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財政支農資金自查報告(共3篇)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我局始終把強農惠農資金監管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構建工作網絡,落實工作責任。一是健全工作機構。成立了****縣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領導小組,由縣財政局長任組長,縣監察局、財政局、審計局的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成員由縣直涉農部門的分管領導組成。下設辦公室,成員由成員單位的相關人員組成,各級各部門也相應成立了監管工作機構,加強組織領導。二是明確責任分工。各級各有關部門編制任務分解表,明確職能分工,責任到人。確保每一項資金無論在哪個層級、哪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專人管理。同時,

  構建工作人員信息網絡,確保運轉暢通。三是制定監管方案。制定了****縣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方案。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充分調動各級各涉農部門工作積極性,要求各縣區各部門結合各自實際,根據縣上的方案相應制定本轄區本部門資金監管具體實施方案,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二、考核評價,強化責任

  為調動相關單位的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我縣把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年度工作考核目標體系。強化監管措施,落實監管責任。涉及鄉鎮財政資金的部門分別圍繞本部門財政資金監管項目和內容,制定出量化評分標準,對各部門資金監管情況進行考評排名,考評結果列入各級各部門年度政風行風評議和績效評估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強化監督,注重實效

  根據年初制定的財政監督檢查工作計劃,加大了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和資金管理使用全過程的監督檢查力度。把監督檢查始終貫穿與資金籌集、分配、撥付、使用、管理的全過程。在監督方式上,由突擊性監督檢查轉變到日常監督上來,由專項的、事后的監督檢查向經常性的事前、事中與事后全過程的監督轉變。進一步加強了對鄉鎮財政惠農資金的監督檢查,在2012年****月份,由縣財政紀檢組長帶隊,由分管惠農辦公室領導、財監辦主任、惠農辦負責人組成的檢查

  組對全縣****個鄉鎮財政所進行了集中檢查,對落實糧食直補、退耕還林、農村養老保險等涉農惠農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檢查率達到100%,同時深入農戶家中對基礎數據進行了認真的檢查核對,及時查糾問題,確保足額兌現。并對鄉鎮“一冊明、一折統”管理方式實施和補貼項目政策資金落實情況進行巡回督查,指導鄉鎮做好補貼對象的審核公示、信息錄入、資料報送、檔案管理以及業務操作流程,確保各項惠農補貼公平、公正地發到農戶手中,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經核查我縣共有土地面積*****畝,全縣共發放糧食直補*****萬元,農資綜合補貼*****萬元,發放率為100%。

  四、公開透明,陽光運作

  一是政策公開,我們把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的落實范圍、條件、補助標準和工作動態等,利用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政府的網站等多種形式開展政策宣傳工作?h財政局對全縣鄉鎮、村一級干部組織了多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二是資金公開。涉農補貼資金通過“一折統”直接發放到農戶手中。縣、鄉、村四級聯動公開,推進強農惠農資金陽光運作。各鄉鎮鎮、村利用單位政務、村務公開欄等形式公開資金使用情況。

  五、自查自糾,摸清底數

  認真梳理涉農政策項目,對2011年強農惠農資金進行摸底統計,摸清了資金底數,為資金監管夯實堅實的基礎。

  2011年打入惠農“一折統”資金共***項,資金共計*****萬元,無直接用現金發放惠農資金的現象,各項惠農資金及時足額發放,真正做到了惠農補貼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在惠農資金方面,充分發揮財政惠農資金的使用效益,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為民理財”的觀念,通過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和機制創新,鞏固和完善現有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加強財政惠農資金使用管理中薄弱環節的監管力度,繼續嚴格推行財政惠農 “一折統”管理改革,使財政惠農資金撥付工作的整體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明顯提高,取得了明顯的工作成效。

  六、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我縣財政部門對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努力,對財政資金監管能夠發揮上級財政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時在鄉鎮財政資金管理中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監管意識不主動。一些鄉鎮領導主要精力在于鄉鎮經濟發展和資金籌集,資金監管意識不夠強,精細管理還做得不夠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發展,輕監管”、“重資金分配,輕使用監管”、“重項目申報,輕后期監督”的現象。同時,鄉鎮財政人手少、業務量大,加之鄉鎮財政資金監管沒有具體的實施辦法來明確相應的工作要求,使財政監督處于一種游離狀態。二是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鄉鎮財政所機構

  設置、人員管理不統一,業務指導不規范,適于鄉鎮財政的一整套管理、考核、評價機制仍未有效建立;其次鄉鎮財政人員的業務能力偏低的現象;再次是硬件設施落后,辦公條件差,大大降低了監管效率;三是資金信息上下級溝通不暢,鄉鎮財政對某些資金來源性質不明,資料信息不能共享,導致政策執行的相關進度、數據等信息滯后。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下一步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明確工作責任,積極發揮鄉鎮財政的監管作用,強化對鄉鎮財政的指導和管理,認識管好用好財政資金的重要性。要站在維護財經紀律的高度,統一思想,把財政資金管理工作作為黨風、政風、行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明確責任,建立健全資金使用、監督管理目標責任制,切實解決目前存在的“重投入、輕管理,重建設、輕效益”的問題。,提高其法律素質,增強自律意識。強化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嚴把會計準入關,做到持證上崗。加快鄉鎮財政信息化建設作為工作重點。二是要加強對鄉鎮財政人員的財經法規培訓,努力提高綜合業務能力。將財政資金監管工作與鄉鎮財政干部培訓工作結合起來,強化業務培訓,及時傳達和學習相關文件精神,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通過加大對基層財政干部的培訓力度,幫助基層財政干部增強法制意識、服務意識和廉潔意識,提高政策執行力和履行崗位職責的本領。三是要加強預算監管,項目預算執行過程中,嚴把項目申報關,

  篇二:財政支農資金自查報告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鎮扶貧資金管理,全面提升扶貧資金的監管,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根據xx文件的精神和工作要求,在鎮黨委、政府的精心組織安排下,我所組織業務人員對我鎮2011年扶貧資金的來源、性質、使用情況進行了全面清理,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2011年上級財政部門共撥入扶貧資金xx萬元。其中:xx續建村道xx公里,補助

  資金xx萬元,茶葉產業化扶貧項目,補助資金xx萬元。其具體情況如下:

  一、xx村道扶貧項目。

  該項目于2011年開展實施,2012年4月完成工程建設的全部內容,并向區財政局、區扶貧辦出具了申請項目竣工驗收的相關資料,該項目任務下達xx公里/xx萬元,實際完成xx公里,扶貧資金安全到位,資金使用準確無誤我鎮派出專人監管確保真正用于村道路建設。

  二、茶葉產業扶貧項目。

  該項目扶貧補助資金xx萬元。1、茶苗購買發放用款xx萬元,xx村發放茶苗“福選9號”xx株,金額xx萬元;伏金村發放茶苗“烏牛早”xx株,金額xx萬元,發放“福選9號”xx株,金額xx萬元。茶苗發放準確到戶,資金落實

  保障有力,為茶葉栽種爭取了時間。2、茶葉產業扶貧項目xx葉園生產便道工程用款xx萬元。該便道工程長xx公里,修建金額xx萬元(群眾自籌xx萬元,扶貧補助金額xx萬元),該工程已全面竣工。3、茶葉產業扶貧項目xx村茶葉園生產便道工程用款xx萬元。該便道工程長xx公里,修建金額xx萬元(群眾自籌xx萬元,扶貧補助金額xx萬元),該工程已全面竣工。為我鎮茶農運輸、銷售茶葉提供了方便,為茶農脫貧致富帶去了有力的保障。

  三、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我鎮嚴格按照財經制度管理、使用財政支農資金。沒有截留、擠占、挪用現象,目前鎮財政對扶貧資金管理的簿弱環節在于對扶貧資金使用的監管。針對這一簿弱環節,我鎮財政所將認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針對性防范措施,及時糾正,堅決堵塞漏洞,防微杜漸,加強制度建設和工作力度,重點把好扶貧資金使用的最后一道關口,確保財政扶貧資金安全有效使用。并高度重視截留挪用財政專項資金的違法違規問題,搞好項目資金的專項檢查,做到事前評估、事中監督、事后檢查驗收、跟蹤問效,杜絕擠占、挪用,隨意調整項目資金,確保資金不折不扣地落實到項目上。逐步實現項目資金的安排與監督職能分離、責任明確和相互制約的新機制,使項目的申報、審批、實施、監督、考評走上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上來。

  篇三:財政支農資金自查報告

  為了進一步搞好我鎮涉農資金管理工作,加強涉農資金的監管,提高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益,切實改善和提高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根據中共貴州省紀委《關于做好迎接全省財政涉農專項資金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黔紀發〔2012〕號)文件精神,我鎮及時對全鎮范圍內涉農資金來源、用途、使用情況進行了自查自糾,現將自查情況予以報告。

  一、鎮情簡介

  巴鈴鎮位于興仁縣城東北部,距縣城18公里,距州府駐地興義86公里,距省城貴陽260公里,東與貞豐縣毗鄰,南與安龍縣接壤,西與本縣民建鄉、李關鄉和東湖辦事處相連,北靠大山鄉。全鎮國土面積20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萬畝,轄15個行政村,3個社區,248個村民小組,54000多人口,主要居住著漢、布依、苗、彝、回、仡佬等9個民族。1998年巴鈴被列為貴州省“雙百”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是興仁縣的第一人口大鎮,也是黔西南州的商貿重鎮之一。

  二、自查情況

  (一)農村低保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

  嚴格按照城鄉低保的相關政策和標準,認真做好城鄉低保各環節工作。以“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按照“戶報,村評,鄉審,縣核”的程序,把低保資金發放到最困難群眾的手里。2009年度發放城低保695855元,農低保1990920元。2010年度發放城低保624660元,農低保5322809.3元。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產生活。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籌集和管理使用情況

  2009年全鎮參加合作醫療人數達44646人,收繳參合金892520元,參合率95%,審核報銷1300772.75元(縣級定點醫療機構除外),其中縣外住院747626.5元,巴鈴醫院553146.25元;

  2009年全鎮參加合作醫療人數達43690人,收繳參合金873800元,參合率95.17%,審核報銷2427698元(縣級定點醫療機構除外),其中縣外住院1405807元,巴鈴醫院1021891元。

  (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寄宿學生生活補助資金發放情況

  2009年共發放貧困寄宿學生生活補助927000元,其中興仁八中初中貧困生520人,興仁九中初中貧困生680人,每人750元,小學貧困學生54人,每人500元。

  2010年共發放貧困寄宿學生生活補助1360500元,其中7月發放,興仁八中初中貧困生630人,每人750元,興仁九中初中貧困生690人,每人750元,小學貧困生54人,每人500元;12月提標發放,興仁八中初中貧困生630人,每人250元,興仁九中初中貧困生690人,每人250元,小學貧困生54人,每人250元。

  (四)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開展情況

  扎實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程,2009年度爭取上級補助資金 萬元,解決農村危房戶 戶,2010年改造危房 戶,涉及補助資金 萬元。

  (五)退耕還林補助資金發放情況

  2009年退耕還林共發放補助資金891673.5元,2010年發放補助資金611175.45元。從自查的情況來看,2009年、2010年各類涉農資金均已撥付使用到位。我鎮嚴格按照財經制度管理、使用財政支農資金,資金都?顚S茫瑳]有發現擅自改變資金用途和投向、貪污挪用、虛報套取資金等問題,財務管理較為規范,能夠按照有關政策、法規和制度辦事。目前鎮政府對涉農資金管理的薄弱環節在于對支農資金使用的監管。針對這一薄弱環節鎮政府將認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針對性防范措施,及時糾正,堅決堵塞漏洞,防微杜漸,加強制度建設和工作力度,重點把好涉農資金使用的最后一道關口,制定出臺管理措施,一是建立登記備案制度,要求各涉農部門把涉農專項資金的名稱、來源、數量、項目安排去向、實施單位等情況,在項目安排后的 15日內報鎮紀委備案。二是建立公開制度,各涉農部門

  要在項目資金安排后 15日內,將資金的名稱、來源、數量、和項目安排,作為政務村務公開內容,在項目區向群眾公開,接受群眾監督。三是實行資金專戶管理,設立專門賬戶,實行專人負責,專款專用。四是實行項目規范化管理,項目實施程序依法執行,項目質量達到規定要求,項目實施完畢進行檢查驗收,建立健全項目檔案,杜絕專項資金的“跑、冒、漏、滴”現象的發生,使涉農資金發揮更好的使用效益。

  三、資金管理使用的基本情況及主要做法

  (一)明確工作職責,加強組織領導。我鎮把嚴肅財經紀律、加強涉農資金監管列入黨委政府重要工作議程,主要領導高度重視,采取聯席會議、現場辦公等形式聽取情況匯報,研究解決相關問題。同時加大對涉農資金的管理力度,規范支付程序,保證涉農資金專款專用。

  (二)堅持政務公開,便于群眾監督。按照各級政務公開的有關要求,由各部門公開資金分配的詳細情況(包括現金發放和實物分配情況)及資金撥付的過程和結果。

  (三)規范支付程序,完善管理制度。一是采用報賬制日常管理方式,建立專戶,專賬管理,封閉運行。二是加強對涉農資金管理使用的監督檢查。凡涉及專項資金的部門和單位,均屬監督檢查對象。每季度鎮紀委對涉農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進行抽查。

  (四)嚴肅政策紀律,查處違紀行為。鎮紀委、財政所等部門加強對涉農資金使用情況的經常性檢查督辦,堅持處理事和處理人相結合、內部通報和公開曝光相結合、組織處理與紀律處分相結合、行政處罰與刑事懲罰相結合,堅決查處擠占挪用財政涉農資金的違法違紀行為。

  四、存在問題和建議

  通過涉農資金自查情況看,我們也發現存在一些問題。

  (一)資金信息不對稱、操作透明度不夠。一是信息公開的“時間差”導致群眾猜疑。上級下撥涉農資金經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公布,群眾知情快,但這些環節多、程序多,政策落實到基層、到群眾則需要很長時間,容易引起基層和群眾誤解。二是公開的內容針對性不夠。由于信息公開不規范,規劃計劃、分配方案、類別標準等基層、群眾關心、關注重要事項,難以成為公開的規定內容。三是公開的形式單一,創新性不夠。鄉鎮、村組村務公開、公開欄公開等常規公開,公開面較窄,或者沒有在規定的地點全面公開,也讓群眾產生了一定的誤解。

  (二)涉農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涉及面廣且繁雜。撥付渠道多,參與管理部門多,在管理上又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較科學、完善的規范。資金的投入、分配、使用、管理、監督等各個環節都存在著一些問題,使資金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影響了使用效益。

  (三)由于涉農資金的發放多數采取“一折通”的形式發放,基層財政所和基層信用社存在銜接協調不到位的情況。農戶將涉農補貼專用存折丟失、銷戶后自行補辦而不重新登記新賬號,也導致補貼資金不能及時上折,給資金發放工作帶來一定困難。

  結合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進一步強化涉農資金的管理使用。

  1、加強鄉鎮財政體制建設

  根據當前鄉鎮財政的特點,轉變職能,科學定位鄉鎮財政職能,由原來的抓收入轉變為加強對支出的監管和跟蹤,完善鄉鎮財政體制。

  2、加強鄉鎮財政制度建設

  通過鄉鎮財政職能的合理定位,明確收入、支出、管理、監督等各項職責,達到“職責明確、制度健全、操作規范、運轉高效”的目的,使鄉鎮財政工作有章可循。

  資金發放上,上級財政要對鄉鎮給予一定的預撥資金,以解決兌付時間緊、任務重而帶來的困難。整合資金性質相同的項目,形成大類項目,如新農村建設、道路建設、農村義務教育等。合理整合資源,形成合力,降低管理成本。

  3、創新公開形式,擴大社會監督

  要在深化現行的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常規公開形式基礎上,不斷探索新的涉農資金管理使用信息公開形式。一是在鄉鎮、村一級推廣點題公開的形式,鄉鎮政府和村級組織直接公開群眾點題關心的問題。二是當前可以重點探索電子網絡公開形式,建立完善的中央、省、州、縣涉農資金公開網上平臺。通過政府門戶網站、部門網頁等,實現從中央到基層的自上而下的全過程公開,把資金安排、項目規劃審批、政策規定等內容向社會公布,使涉農資金更加透明陽光,擴大社會和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有效規范主管部門權利動作,降低其工作的隨意性,防止和減少暗箱操作、優親厚友等問題的發生。

  4、加強監督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科學合理決策鄉鎮涉農財政資金的投放,對于情況不明,把握不大的項目要特別慎重,避免決策失誤,盤活資源,突出重點進行監管,突出監管效果,有效打壓基層找關系、跑項目的時間和空間,多給鄉鎮在項目資金上的自主權,減輕基層政府的財政壓力。對鄉鎮涉農財政資金管理進一步規范,減少運作成本,確保資金的使用效率和資金安全。

【財政支農資金自查報告(共3篇)】相關文章:

1.鄉鎮財政支農惠農補貼資金的自查報告

2.關于建立財政支農資金整合機制的思考心得

3.縣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試點工作調研報告

4.2016財政專項資金自查報告

5.財政專項資金的自查報告

6.財政專項資金自查報告參考

7.某縣財政資金安全的自查報告

8.關于上報財政專項資金的自查報告范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筠连县| 宕昌县| 石屏县| 吴忠市| 竹溪县| 平定县| 高安市| 文山县| 定兴县| 晋江市| 耒阳市| 宜良县| 岗巴县| 区。| 左云县| 长治县| 馆陶县| 北安市| 东乡县| 专栏| 斗六市| 武邑县| 富锦市| 江都市| 杭锦旗| 秦安县| 广南县| 宿迁市| 聂拉木县| 云南省| 固安县| 安塞县| 蓬溪县| 太和县| 讷河市| 阿图什市| 拜城县| 丹棱县| 长治市| 天门市| 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