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猶豫:公司兼并之后走還是留
在資本話語權異常強大的今天,企業間的并購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自己供職多年的公司可能在一夜之間領導層發生巨大變化。企業的并購往往伴隨著一場非常大的人事動蕩,身在職場中的人,當所處企業被并購時,究竟該何去何從?
其中牽涉最多的又是那些已經做到公司中層職位的經理人,無論走還是留都要面臨相當風險。究竟怎樣在這場人事動蕩中避免成為犧牲品,或者說是否能借此成為自己職業生涯的一個轉折點呢?
企業之間的并購現在恐怕時刻都在世界的各地發生,僅僅在2005年1月,就傳出過美國寶潔公司斥資約570億美元收購吉列公司所有股份、美國強生公司耗費239億美元收購蓋丹特公司、甲骨文公司以103億美元將仁科公司收入囊中等多項大企業之間的并購行為。在并購以后新老公司間又都伴隨著劇烈的人事動蕩。
一朝天子一朝臣 風險大于機遇
可銳管理咨詢公司首席職業顧問卞秉彬說,一般企業收購后都會對原企業員工進行一個評估,如果你屬于原企業的邊緣員工,首先就可能被淘汰。
北京碩偉咨詢公司總經理沙偉認為,從現在的實際情況來看,并購企業的經理人離職是常態,不離職是例外。企業并購意味著資源的整合,要求經理人要更快速地適應變化,更高效地創造業績,實現1+1>2.看上去是符合常理的要求,做到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戰略的決策和執行、文化的融合度等等都會成為業績的攔路虎,稍有不慎,噩夢就會由此產生。更何況對于新的領導來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與其吃不準一個前任老板留下的干將,不如用自己的人更為簡單。
機會要靠自己去創造
可銳管理咨詢公司首席職業顧問卞秉彬表示,公司發生兼并行為時,并不是說一點機會都沒有留給原先的員工,但是這樣的機會需要自己去創造,自己去主動把握。
卞秉彬說,首先這個員工需要對自己有一個360度的了解,然后要對新領導所擔心兼并后的一些不良后果也要有充分的了解,最后員工要針對領導的擔心有所作為。
沙偉也認為,對于那些愿意嘗試的經理人來說是有機會的,但這條路不好走。只有合適的人才能選擇這種途徑。他們應該是那些愿意承擔責任超過知識能力的人,而且是學習能力強、能夠很快適應工作要求的人,應該是那些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很高的關注度,以便能夠滿足長時間高強度工作需要的人,那些能夠迅速做出艱難決策并承擔后果的人。
管理人員人心思動 普通員工影響不大 劉毅也是在今年1月剛剛經歷了這樣一場動蕩,他曾經是一家小型IT公司的中層經理,公司因為業務發展不順利陷入被吞并的窘境。 劉毅說,聽說被并購時,當時公司里明顯有兩種心態,像他這樣平時被老板信任的中層管理人員心中多數都變幻莫測,并購方的公司也找他們談過,希望他們留下來繼續為企業出力,但他們心中十分擔心能否適應新企業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路,而且聽說一般收購方都會著重提拔新生的管理力量,所以中層管理人員最后多數都跳槽走人了。 劉毅告訴記者,并購這種事,一般到最后敲定了才會和普通員工宣布,而對普通員工的影響一般不是很大,“基本上他們都沒有跳槽的打算。” 兼并后的六個月內將是裁員高峰 可銳管理咨詢公司首席職業顧問卞秉彬認為,并購造成裁員已成為商界默許的“國際慣例”,一般,這場人事震蕩將會分為三個階段,前3個月屬于第一階段,涉及的各方處于觀望狀態,會有小幅度的人事震蕩;從第3個月到第6個月,將有大幅度的人事震蕩。如果你所在的部門和收購方業務重合,或者你并不是企業的骨干員工,你都有可能進入這6個月的名單。 碩偉咨詢公司總經理沙偉也認為公司被并購就是易主,等于是另一種形式的跳槽。差不多是進入了一個新的環境,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迅速地穩定并成長起來,需要有很高的職場智慧。 ·相關鏈接 越是老員工越怕并購 中華英才網曾經做過一個《如果您的公司出現了類似IBM被聯想收購的事情,您將會怎么辦》的調查,共有6516人參與了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人不會選擇跳槽。48.2%的投票者選擇踏踏實實繼續干,只要薪酬不會隨著收購被降低就行;另外35.4%的人覺得雖然有些郁悶,不過還是選擇先看事態發展再做打算;選擇馬上尋找新東家,適時立刻跳槽的人占到了10.3%.調查還顯示,有1.5%的人在遇到這種情況時茫然失措,無可奈何;0.3%的人表示不清楚;剩下的4.3%選擇了其他。 在調查結果中,選擇“馬上尋找新東家,適時立刻跳槽”的人數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而急劇攀高。其中原因也顯而易見,10年以上工作年限的人在公司一般都已身居要職,公司被收購,職業經理人必然面臨著動蕩。 |
【猶豫:公司兼并之后走還是留】相關文章:
公司兼并協議03-25
企業留人:是薪資還是文化?12-18
公司兼并協議書12-31
兩個事例讓你不再猶豫創業還是買房!08-09
公司兼并協議書5篇03-26
猶豫的說說12-01
很猶豫的說說04-04
猶豫的句子02-19
商務兼并收購談判口語11-07
猶豫的說說大全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