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職業規劃管理的準則有哪些
導語:初入職場,工作能力對個人發展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25到35歲,通常是一個人漸進上升的階段,所謂“出名要趁早”。
一、擇己所利。
職業是個人謀生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追求個人幸福。所以你在擇業時,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預期收益——個人幸福最大化。明智的選擇是在由收入、社會地位、成就感和工作付出等變量組成的函數中找出一個最大值。這就是選擇職業生涯中的收益最大化原則。
二、擇己所愛。
從事一項你所喜歡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給你一種滿足感,你的職業規劃也會從此變得妙趣橫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成功之母。調查表明:興趣與成功機率有著明顯的.正相關性。在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時,務必注意:考慮自己的特點,珍惜自己的興趣,擇己所愛,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職業。
三、擇世所需。
社會的需求不斷演化著,舊的需求不斷消失,新的需求不斷產生。新的職業也不斷產生。所以在設計你自己的職業生涯時,一定要分析社會需求,擇世所需。最重要的是,目光要長遠,能夠準確預測未來行業或者職業發展方向,再做出選擇。不僅僅是有社會需求,并且這個需求要長久。
四、擇己所長。
任何職業都要求從業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備一定的能力條件。而一個人一生中不能將所有技能都全部掌握。所以你必須在進行職業選擇時擇己所長,從而有利于發揮自己的優勢。運用比較優勢原理充分分析別人與自己,盡量選擇沖突較少的優勢行業。
【個人職業規劃管理的準則有哪些】相關文章:
管理者的成功準則有哪些?01-29
處事原則有哪些06-03
職場生存法則有哪些?06-07
職場晉升法則有哪些?06-18
職場說話法則有哪些07-18
職場的生存法則有哪些01-21
升職溝通原則有哪些01-22
職場潛規則有哪些01-29
職場生存法則有哪些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