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目前我國教育現狀分析職業規劃發展
有鑒于近年來越來越嚴峻的社會就業問題和越來越突出的社會道德建設問題,很多的前輩提出對于教育和教育改革的一些看法,作為一名職業規劃師和心理咨詢師,本人對于我國的國民教育和職業發展也有一些個人的見解。首先談一談我國的教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我國的教育目的是: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不可否認,如果能夠完全按照這個標準執行,我國的教育應該是會產生一個良好的結果,但是現實卻是絕大多數的人對現在的教育制度不滿,同時現在學習中的孩子們學習負擔越來越重,社會就業問題和社會道德問題卻越來越突出,這是為什么呢?
很明顯,現在的教育制度和這個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的核心目的有很大的偏差。
現在的教育制度問題出在哪里呢?個人的見解是:現在的教育更多的是注重于學習知識的全面性,僅初中的科目就包含了:語文 、數學、外語、歷史、政治(小學為社會)、地理、生物(小學為自然)、物理、化學、體育、美術、音樂、計算機、科技。
這個是科目的廣度,另外,這些科目的深度也是令人咂舌的,并且沒門科目的深度更是每年都在進一步加深,簡單的例子,我們高中學習的知識,很多孩子現在初中,甚至小學就已經開始在學習,這也是為什么現在的孩子們學習負擔越來越重的原因。
而絕大多數成年人都知道,以上的科目中,在成年,出到社會上工作時,只有極小部分的知識能夠用到。而根據本人對這些學習內容的感受,大概感覺這些學習的內容是為了讓學習者成為“全面的研究型人才”的教育方向設立的,而明顯的,在社會層面上,單純的“研究型人才”需求量是有限的,同時,即使是“研究型人才”,那也一定是有專攻方向的,而不是全能、全方面的。
當然,在這里,我并不是說這些知識都不要學了,而是說,我們需要有針對性的學習。從教育發展史來看,教育的目的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不斷變化,大致上有兩種傾向:①強調教育的社會制約作用,主張從社會發展的需要來確定教育目的。②強調人的自我發展,認為應從兒童內在的自然潛力出發來考慮教育目的。
很明顯,現階段我國的教育制度應該傾向于第一種,即培養“全能”的人才,在出到社會的時候,能夠做到“社會需要我是什么人,我就能成為什么人”。
但是,我們知道,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同時每個人的特長、特點都是不同的,我們不可能成為真正“全能”的人,也不可能每個人都是愛因斯坦。
正如作為一個職業規劃師,很多時候我的工作內容就是幫助我的client發現自己的天賦,并建議、鼓勵他們遵從自己的天賦去發展自己的職業能力。
當然,如果是單純的按照個人的天賦能力去學習,那么這種教育理念就傾向于第二種的教育目的傾向了。
那么,如何能夠兼顧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的制約兩者的關系呢?
最近這幾年,國家開始大力推廣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這當然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最起碼可以看到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開始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了,但是,作為一名職業規劃師,我卻認為在大學時期才開展職業規劃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在職業規劃師的工作中,通常需要考慮3個維度的因素,從而才能設計出client的職業發展通道,這三個維度分別是:個人職業取向:性格、興趣、價值觀、需要、愿景商業價值取向:知識、技能、經歷、天賦、資源社會機會取向:宏觀、產業、組織、職業、家庭
可以看到,對于個人而言,要在社會上尋找到適合自己,并能讓自己愉快的工作下去的職業,社會的制約方面所占比例是比較小的,同時,由于社會上的職業覆蓋面很廣,以及現代社會對于信息獲取的渠道很多,所以社會的制約性,也就是對于知識、技能的學習方面的限制更近一步的被削弱了。
而性格的培養、興趣發掘、價值觀的建立、天賦的開發,這些都是需要從小開始培養的。我國把9年義務教育成為“基礎教育”,那么我認為就應該把這個“基礎”的理念貫徹好,而不應該如現在一般學得這么雜,這么亂,這么深,如我國古人,教育講究“君子六藝”是必修,其他的能力就講究“因材施教”了,我們的教育也應該要發展孩子們的個人特色,能力、興趣,在初中升高中的時候,也就是職業選擇分化的時候,能夠讓孩子們更好的選擇自己的人生方向。正如在職業規劃的圈子里,經常有人說的:如果一個人發揮出了自己的天賦,就一定不會平凡。同理,如果能夠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那么如果是有研究才能的孩子,長大了成為研究型人才的可能性也會更大。這才是“職業生涯規劃”。
而因材施教的重心應該更側重于個人潛能方面的開發,相對于知識性的教育,更應該側重于孩子的興趣的開發、性格的圓滿、價值觀的建立、禮儀的教育等方面,尤其是在價值觀的建立方面,應包含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兩方面。
我們在職規工作中發現,絕大多數的人不能很好的適應工作崗位,除了其本身性格特征與該職位不符的,大多數是因為其不能認可該職位的社會價值,這點體現在剛開始就業的人群身上尤其明顯。
而大學生不能被錄取的原因,更多的是其本身對自己的自我價值的評價不被面試人員認可,作為一個招聘機構,一個人過去的經歷只是一個參考,但是看重的更多是未來,你能夠為企業帶來多少的利益,而你能為企業帶來多少利益,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你的自我評價,我在心理咨詢的時候有時會告訴來訪者:你認為自己能做到什么,你就會做到什么,你認為自己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當然,在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考慮的東西會更多一些,但是,這個最基本的東西如果都不能很好的建立,也就是說你自己都不能理直氣壯的把自己推銷出去,用人單位又憑什么要錄取你呢?
教育也是一樣,如果連這個最基本的東西都不能教好,學校又憑什么把你的學生推薦給企業呢?
如果孩子們被教育出來,大學畢業了,就是學了那些知識,也認為自己就只能做老師教過的東西,這樣又如何講創新精神呢?
中國人是很聰明的,最近也經常聽到人說:那些把地溝油弄上餐桌的人要是能把這些智慧放到正途上,絕對會對中國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
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同時也可以看到中國人的確是很聰明的,創新精神沒有嗎?有的!但是為什么沒有運用到正途上呢?為什么會出現近現代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下降,甚至出現了“李約瑟之謎”?
希望接下來我們的教育能夠逐步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吧。http://www.shddsc.com/
【從目前我國教育現狀分析職業規劃發展】相關文章:
不同教育階段中教育公平的現狀分析論文06-30
林木生產教育專業發展前景分析07-15
小學美術教育發展趨勢分析教育論文09-07
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09-08
財務管理專業就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10-18
模特行業的現狀分析及模特就業前景12-22
關于職業規劃的起源與發展07-15
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