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制造”國際化人才?
現今中國企業激烈競爭的背后核心是人才競爭,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對人才的需求是什么?本土人才與國際人才之間的競爭力差異表現在哪里?6月3日,由搜狐網教育中心主辦的“2005中國人才競爭力高峰論壇”上,來自IBM、思科、愛立信、索尼等跨國名企的.人力資源總監齊聚一堂,為本土企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獻計獻策。IBM人力資源總監白文杰認為,招聘一個有國際經驗、背景的人才,可能解決短期的一時之需。如果這個企業想長期有序經營,應該培養適合自己企業文化,了解這個企業所有歷史的人才,來作為接班人。無論是CEO還是一線經理,都應該有成熟的人才培養機制。
對此,搜狐人力資源總監張雪梅表示贊同。她認為,本土人才要進軍世界,就要了解國際市場的游戲規則。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公司,有些人才可能一時還沒有,解決方案是多種途徑的,可以引進成熟的人才,但是自己培養,包括向別人學習和借鑒,是未來必須要走的一條路。
思科?穴中國?雪人力資源總監李建波則認為,如果我們開始培養國際化人才,有一條路是可以走的,那就是關注自己員工隊伍多元化。現在思科招收新員工的時候,會有意識招收有國際教育背景的人,甚至招收第一代移民。以前我們認為本地工作最合適的人是本地員工,其實不同背景、不同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才,帶給團隊的價值比完成這個工作的價值要大得多http://www.shddsc.com/
【誰來“制造”國際化人才?】相關文章:
工傷康復費用由誰來支付12-10
人才測評對人才的影響02-10
中國制造2025如何實現01-18
“中國制造2025”核心主線01-18
人才測評知識09-22
人才測評方式02-10
創新創業要人才,人才究竟怎么教?09-06
“中國制造2025”主要內容01-18
個人求職簡歷的制造秘訣04-01
門窗制造公司廣告語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