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啟動:2017年考試不分文理科 自招高考后舉行
醞釀多時的高考改革方案終于有些眉目了!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將在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劉利民,部長助理林蕙青介紹《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學大大”為您呈上新鮮熱辣的考試招生方案亮點!
【亮點】
自主命題省份將減少
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最初為全國統一命題,后逐漸出現省份自主命題,至今已有過半省份自主命題。意見要求,從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改進評分方式,加強評卷管理,完善成績報告。加強國家教育考試機構、國家題庫和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
高考加分將進一步減少
意見要求,2015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項目由省級人民政府確定并報教育部備案,原則上只適用于本省(區、市)所屬高校在本省(區、市)招生。2014年底,各省出臺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
自主招生高考后舉行
根據改革安排,2015年起將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后進行。申請學生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達到相應要求,再接受報考高校的考核。試點高校要合理確定考核內容,不得采用聯考方式或組織專門培訓。
招生批次將逐漸取消
2015年起,有條件的省份將開展錄取批次改革試點。意見要求,推行高考成績公布后填報志愿方式。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改進投檔錄取模式,推進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檔方式,增加高校和學生的雙向選擇機會。
本科高職學分有望互換
根據意見要求,2015年教育部將研究出臺學分互認和轉換的意見。探索建立多種形式學習成果的認定轉換制度,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實現多種學習渠道、學習方式、學習過程的相互銜接,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
滬浙率先試點高考不分文理科
根據安排,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別出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解讀】
1、分不分文理科?
本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試科目設置方面明確規定,高中將不再分文理科,高考總成績改由兩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 、數學、外語3個科目的成績,150分的分值不變。其中,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可選其一計入總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14個科目,而每門都已經“學完即考”、“一門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報考時,只需根據報考高校提前發布的招生報考要求和自身特長,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科中自主選擇3個科目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本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同時對招生錄取機制進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統一高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
考慮到高考綜合改革的重要性、復雜性,這次改革將先選擇在條件比較成熟的上海市、浙江省開展試點文理不分科。今年底,上海市、浙江省兩地分別出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實施。高二、高三學生繼續實施現行高考辦法,不進行試點省份的學生也繼續實施現行高考辦法。
2、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會否“加負”?
大家可能注意到這次提出了“兩依據、一參考”,其中一個依據是依據統一考試成績,再就是依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這次改革我們強化了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主要是為引導學生認真地學習每一門課程,避免嚴重偏科。也是為高校科學選拔人才創造條件。
至于會不會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這次改革是努力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一是考試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級的方式呈現。除了進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科目以外,其他學科達到了國家規定的基本教學要求,考試合格即可。
第二,記錄高校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可以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根據高校的`要求自主選擇,可以揚長避短。可能大家學習的時候都有這個經歷,如果你學的東西是你感興趣的,你不會感覺到有負擔。所以我們想給學生這樣的選擇權。
第三,每門課程學完即考,我們稱之為“一門一清”。同時我們鼓勵為學生提供每一個科目兩次參加考試的機會。為什么這么做?這樣是可以減輕學生集中備考和一次考試所產生的心理焦慮和精神負擔。
3、如何參考綜合素質評價?
這次考試制度改革是“兩依據、一參考”,這次改革提出要開展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學生升學的參考,這一點非常重要。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考試成績有局限性,成績只能衡量學生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考試成績主要反映學生的認知水平,但不能反映學生的行為表現,也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他的全面發展情況;
二是人才選拔標準應具有全面性。這次我們把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的情況結合起來選拔人才,方式應當說更加科學,有助于扭轉單純用考試分數評價學生的做法,促使人才選拔從只看冷冰冰的分,到關注活生生的人,實現知行統一。
應當說開展綜合素質評價非常重要,但實話實說,在操作過程中也是個難題。為此,我們這次改革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對綜合素質評價進行探索。一是在考察的內容上,看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情況。重點看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和社會實踐等方面,要綜合考察。我們常講怎么看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就從這里面全面地考察。第二從考察方式上,重點是看學生成長過程中能夠集中反映綜合素質的一些具體活動和相關的事實。比如說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參加志愿服務,這些情況都可以記錄進去,這是從某個側面反映了學生思想品德的一個重要內容。所以德智體美,全面對學生進行考察。
大家可能最關心的是怎么保證綜合素質評價真實可信。為了保障綜合素質評價真實可靠,改革著力加強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對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的活動和事實要如實記錄。第二,對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要進行公示,要陽光、透明,教師要負責審核把關。第三,要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建立統一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電子管理平臺,便于監督。記錄了孩子的表現,同學之間可以監督,這個孩子參沒參加志愿服務同學們都知道,這一點公開透明很重要。第四,對于弄虛作假的要嚴肅處罰。通過這些制度的設計,保障綜合素質評價真實可靠。謝謝。
4、考試加分是否有變?
這次改革,是給考試加分做“減法”,總的原則是大幅減少、嚴格控制,進一步規范管理、強化監督。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2015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學生特長可客觀記入綜合素質檔案,供高校錄取時參考;第二,重點減少地方性加分項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項目原則上只適用于本地所屬高校在當地招生;第三,確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項目,應合理設置加分分值,降低過高的分值;第四,加強考生加分資格審核,嚴格認定程序,做好公開公示,強化監督管理。這里我想強調的是,要嚴厲打擊加分造假。凡高考加分造假的考生,一經發現,實行“三取消”:取消加分資格和高考報名資格;已錄取的取消錄取資格;已入學的取消學籍。
5、自主招生怎么改?
自主招生是為了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偏才怪才”,這是對現行統一高考招生按分數錄取的一種補充。
這次改革,主要明確5項措施:一是申請學生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達到相應要求,接受報考高校的考核。二是試點高校合理確定考核內容,不得采用聯考方式或組織專門培訓。三是規范并公開自主招生辦法、考核程序和錄取結果。四是嚴格控制自主招生規模。五是從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后進行。教育部將盡快制定相關文件,各試點高校也將制定具體實施辦法。謝謝。
6、關于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有沒有時間表?
我們將按照統籌規劃、試點先行、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選擇條件比較成熟的上海市和浙江省先行試點。這次試點主要探索的內容,就是剛才利民部長講到的“兩依據、一參考”,換句話說是探索依據統一高考成績、依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這種探索的目的就是想破解“唯分數論”、“一考定終身”的問題,發揮高考“指揮棒”的正確導向作用,增加學生的選擇機會,分散學生的應試壓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高校科學選才。
按照目前的安排,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兩地將分別出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今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實施,兩省市的高二、高三學生繼續實施現行高考辦法,不進行試點省份的學生也繼續實施現行高考辦法。
7、如何解決“寒門難出貴子”?
這次改革將采取兩項傾斜政策:第一項是繼續實施國家“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由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這項計劃從2012年啟動,到今年已擴大到5萬名,覆蓋22個省份的832個貧困縣,今年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比2013年增加了11.4%。第二項是部屬高校、省屬重點高校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額,專門招收邊遠、貧困、民族地區的農村學生。
http://www.shddsc.com/【高考改革啟動:考試不分文理科 自招高考后舉行】相關文章:
2014年最新高考改革啟動 將不分文理科09-18
高考改革最新方案:外語仍必考不分文理科09-18
2016年北京高考將不分文理科目02-26
2016北京高考改革方案頒布通知:不分文理 文理科目6選302-26
甘肅教師解讀2014年高考改革方案:不分文理科可抑制偏科現象09-25
30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6地啟動改革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