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杭州高齡津貼政策

時間:2017-11-29 16:08:53 政策法規 我要投稿

2016年杭州高齡津貼政策

  截至目前,已有26個省份出臺了高齡津貼補貼政策,20個省份出臺了養老服務補貼政策,17個省份出臺了護理補貼政策。梳理發現,在已出臺高齡津貼的這26個省份中,大多數地方對80歲以上的本戶籍老人發放高齡津貼或營養費。其中,天津高齡津貼額度最高,可達到500元。

  一、發放對象

  凡具有杭州市行政區域范圍內戶籍,且年齡在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均享受高齡津貼待遇。

  二、發放標準

  80周歲(含)至89周歲老人高齡津貼為每人每月50元,90周歲(含)至99周歲老人高齡津貼(即原長壽保健補助)為每人每月100元,100周歲(含)以上老人高齡津貼(即原長壽保健補助)為每人每月300元。

  在核定低保、低收入居民等困難對象時,高齡津貼不計入家庭收入。

  三、申請手續

  凡符合高齡津貼申請條件的老年人,憑本人居民身份證(出示原件并提交復印件1份)和戶口簿(出示原件并提交首頁、本人資料頁復印件各1份),向戶籍所在地的社區居委會(村委會)提出申請,填寫《高齡津貼申請登記表》。未成立社區居委會(村委會)的新建居民小區內的申請人,可以直接向戶籍所在地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提出申請。

  高齡老人可以自己提出申請,也可以委托親屬或其他人員作為代理人提出申請。高齡老人委托親屬或其他人員辦理申請的,須填寫《高齡津貼申請委托書》,并提供本人的委托書和受托人的身份證明(原件和復印件)。

  無身份證號碼或年齡信息有異議的申請人,須出具戶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的年齡證明。

  戶籍所在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申請人,須出具經常居住地社區居委會(村委會)的居住證明,并在戶籍所在地的社區居委會(村委會)備案,留下有效的聯系方式。

  高齡老人從89周歲增齡至90周歲,或從99周歲增齡至100周歲,僅享受津貼標準提高,其他條件沒有變化,無須再次提交申請。

  社區居委會(村委會)在接到個人申請后,認真調查核實,進行初審評議,簽署意見加蓋公章,將申請材料報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收到申請材料1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工作。需跨區(縣、市)或至外地調查核實的,可以順延5個工作日。對不符合條件的申請,應在審核時限內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審核無誤后,簽署意見加蓋公章,將申請材料報當地民政(老齡)部門復核。民政(老齡)部門在受理申報材料后,5個工作日內辦結復核程序,將符合條件的申請對象納入高齡津貼的發放范圍。復核無異議后,統一登記造冊(電子版),報市民政局備案。

  《高齡津貼申請登記表》經審定后,應在當地民政(老齡)部門、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以及社區居委會(村委會)分別留存備案。

  四、發放要求

  高齡津貼的發放,以年齡、戶籍為基礎,實行屬地化管理,原則上按人逐月發放,在每月25日前將當月高齡津貼發放到位。

  高齡津貼自申請人符合年齡、戶籍條件的當月起計發,發放至亡故次月止。符合高齡津貼申請條件的老年人,可以在符合條件的.前一月度起申請高齡津貼。

  戶籍新遷入杭州的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從遷入當月起申請,從遷入之月起計發。

  因各種原因延誤申請的,經審核后,高齡津貼從申請人符合年齡條件的當月起補發。

  享受高齡津貼待遇的老年人,在杭州市行政區域范圍內跨區(縣、市)遷移戶籍的,應在30日內到遷入地民政(老齡)部門辦理高齡津貼發放變更手續。戶籍遷出的當月由遷出地發放,自遷出的次月起由遷入地發放。戶籍遷出杭州市行政區域范圍的,所在地民政(老齡)部門要辦理注銷手續,從遷出次月開始停止發放高齡津貼。

  享受高齡津貼待遇的老年人,從離開最后居住地沒有音訊之日起滿6個月的,津貼停止發放。因音訊全無而停止發放津貼的人員,再度出現后,可以重新申請高齡津貼,核準后,從停止發放津貼的當月補發。

  高齡老人亡故的,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要及時辦理高齡津貼注銷手續。從亡故后的次月起停止發放高齡津貼。

  各地民政(老齡)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參照其他民政資金的社會化發放方法,協調金融機構,為80周歲以上老年人辦理銀行存折,實施社會化發放。個別地方不具備社會化發放條件的,可委托鄉鎮人民政府代為發放。

  已符合高齡津貼發放條件的,但在高齡津貼發放前已經亡故、遷出的,可采取現金形式一次性發放到位。

  五、管理要求

  各級民政(老齡)部門負責高齡津貼的審核發放,并做好高齡津貼發放工作的檢查與指導。要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核實高齡老人有關情況,登記造冊,建立臺賬,建立健全高齡老人個人檔案和老年人基礎數據庫。高齡津貼發放實行動態管理,分類發放,確保進出合理有序,切實做到不漏發、不超發。對享受高齡津貼待遇的人員,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各要進行一次資格條件復審,復審中如發現人員亡故、失蹤、戶口遷出本市等已喪失享受條件的情況,要及時按照相關規定予以糾正。

  各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每月20日前將本轄區內享受高齡津貼的新增、變更(升級、轉移、暫停)、注銷(亡故、遷出)等情況報區(縣、市)民政(老齡)部門;各區(縣、市)民政(老齡)部門每月25日前將本轄區內享受高齡津貼的新增、變更、注銷等情況匯總后,報本級財政部門,同時上報市民政局備案。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每月25日前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員的高齡津貼匯總表》提供給市民政部門,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將本月城鄉居民社會保險高齡津貼發放人員(或人員增減)電子數據提供給區民政(老齡)部門。同時,區民政(老齡)部門將上月城鄉居民社會保險高齡津貼發放情況反饋給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各級財政部門和人力社保部門負責高齡津貼所需資金的安排撥付,采取年初預撥和年底結算的辦法。每年1月份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員的高齡津貼預撥給上城區、下城區、江干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西湖風景名勝區、杭州經濟開發區民政(老齡)部門指定的專用賬戶,12月份根據民政(老齡)部門本年度實際發放情況予以結算。上城區、下城區、江干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西湖風景名勝區、杭州經濟開發區民政(老齡)部門每年1月底之前,核實本地區上年度高齡津貼發放情況報市民政局,市民政局會同市財政局審核后,市級財政統一對補助資金進行體制結算。

  六、監督檢查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共同做好高齡補貼發放工作的全面監督。要建立定期核查、抽查和統計報告制度,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和有關部門的檢查。

  各級民政(老齡)部門要認真做好發放對象的審定和高齡津貼的發放工作,設立舉報電話,公布申請和發放程序,并向媒體和社會公開,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和檢驗。

  各級財政部門和社保部門要足額安排資金,加強資金監管,做到專賬管理、?顚S。

  各級高齡津貼資金的發放工作,應主動接受監察、審計部門的監督檢查和審計。對套取、截留、擠占、挪用和不按規定發放的,要按有關規定依法查處。

  本辦法施行前已實行高齡津貼(含長壽保健補貼)制度的區、縣(市),要做好已享受高齡津貼人員的情況排查工作,避免出現重復領取高齡津貼的現象。各地可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繼續執行當地已經出臺的高齡津貼政策。

  人民群眾對已核準或已享受高齡津貼人員有異議的,可向所在地民政(老齡)部門舉報,民政(老齡)部門應當自接到舉報材料的15個工作日內完成核查,并書面答復舉報者。情況屬實的應由所在地民政(老齡)部門予以糾正。

  七、責任追究

  從事高齡津貼發放工作的相關人員,要認真履行職責,廉潔高效地做好發放工作。凡未按規定的標準、程序和時限辦理審核的,出具虛假證明材料的,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貪污、挪用、扣壓、拖欠高齡津貼的,采取虛報、隱瞞、偽造等非法手段,騙取高齡津貼的,一經發現,要堅決予以糾正,并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享受高齡津貼人員亡故、遷出或失蹤6個月以上的,其親屬和戶籍所在地的社區居委會(村委會)應當及時向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通報信息。其親屬故意隱瞞信息以騙取高齡津貼的,其騙取的高齡津貼由鄉鎮(街道)予以追回上繳,并按有關規定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構成犯罪的,移交國家相關部門處理。

  八、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實施。80-89周歲高齡老人的高齡津貼從2011年4月起計發,首次受理申請時間為8月20日至9月5日,首次發放時間為9月下旬,首次發放時一并補發應發數額。

  九、80周歲以上高齡津貼的發放,也可并入90周歲以上高齡津貼(長壽保健補貼)的發放渠道,一并予以發放。

  各地應依據本辦法,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本地區的高齡津貼發放細則。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

1.2016年高齡津貼政策全文

2.2016年各地高齡津貼政策補貼標準

3.2016年各地高齡津貼政策詳細解讀

4.2016年沈陽市高齡補貼政策解讀

5.2016年杭州高齡津貼政策

6.2016年全國各地高齡津貼政策

7.

8.2016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全文【最新】

9.

10.2016年安徽省“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實施辦法全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坻区| 武胜县| 台北县| 白水县| 荥阳市| 临汾市| 舞钢市| 镇雄县| 五原县| 长汀县| 三原县| 丰台区| 鄂尔多斯市| 石棉县| 金川县| 会理县| 沙坪坝区| 阜城县| 宁国市| 天门市| 渝中区| 西城区| 凌源市| 乌拉特后旗| 天峻县| 高清| 辽中县| 潜山县| 杭州市| 沂南县| 枝江市| 高青县| 仙游县| 射阳县| 塔河县| 灌南县| 故城县| 晋宁县| 惠东县| 沅江市| 青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