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銅陵市關于38項民生工程政策解讀
1、農產品食品安全工程:食品安全工程是以加強檢測能力建設為主線,防控食品安全風險為著力點,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滿意度為目標,在7個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建設食品檢驗室,15個社區食品和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食品快速檢測室,有效履行對食品安全的監管職能,構建食品安全初級“過濾網”,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同時,安排食品快檢運行的必要經費,加強對檢驗設備的.更新和維護,配備檢驗檢測專業人員并加強培訓,為老百姓日常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促進我市食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農產品安全工程是通過在鄉鎮建立健全農產品安全快速檢測體系,著力提升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服務能力。今年計劃在鄉鎮站新建蔬菜農殘快檢系統10套,水產品快檢系統8套。通過推進“三品一標”規模化發展、規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今年對在2015—2016年獲得“三品一標”的認證企業實行獎補,獎補企業數不低于28家。
聯系電話:市食藥局2885395
市農委2820560
2、棚戶區改造:實施民生工程棚戶區改造4457戶,基本建成不低于1947套。重點安排有利于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有利于改善城市環境的棚戶區搬遷改造,突出環境惡劣、居民反映強烈的重點區域,突出城市主次干道兩側沿線,集中力量成片推進,做到以點帶線,以線促面,“點、線、面”相結合。為有效破解“政府改得起,居民搬得起”的問題,我市在繼續執行以貨幣化補償、“房票”安置為主的安置補償政策。在現有征收安置政策基礎上,對棚戶區改造還給予4項優惠政策:一是實行“保底安置”;二是實行“共有產權”;三是給予裝修期過渡費;四是放寬合法承租人認定條件。
聯系電話:市住建委5825226
3、城市老舊小區整治:重點對城區范圍內2000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功能不全、市政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落后老化、環境較差、未來五年未列入城市棚戶區或舊城改造計劃的老舊小區實施整治改造。老舊小區整治改造按照“四個融入”(即融入文明城市創建、海綿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綠色環保理念)的工作思路,結合小區實際,有針對性開展“五項整治”(即整治小區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線纜亂牽、污水亂排和車輛亂停)和“六個提升”(即小區道路提升、綠化提升、樓道提升、照明提升、外立面提升、服務功能提升)。
聯系電話:市住建委2837682
4、環境(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根據出臺的《銅陵市2016年度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方案》,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評價標準,通過綜合整治,促進環境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努力實現我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30天以上的目標。圍繞“壓煤、降塵、控車、遷企、減排、增綠”六大行動,持續推進建設施工場地揚塵污染;拆遷施工揚塵污染;石料礦山開采、加工揚塵污染;道路運輸揚塵污染;港口碼頭揚塵污染;垃圾處置揚塵污染;工業企業粉塵排放及貨物堆場揚塵等七個方面揚塵污染突出問題,實現PM10年均濃度比2015年度下降4%以上。
聯系電話:市環保局2615263
5、公共交通惠民暢通工程:為方便長江兩岸市民出行,自2016年元月8日零時起,對皖G牌號7座及以下小客車(含出租車)經銅陵長江公路大橋免收通行費;對樅陽籍皖H牌號車輛采取由公安部門發放臨時通行證方式,通行證有效期為6個月,期間免費更換皖G牌號。為支持我市城市公交事業發展,規范公交車停靠場地,擬按照小型首末站國家統一標準,計劃建設2個公交首末站,方便乘客轉換乘公交。
聯系電話:市交通局2861950
【銅陵市38項民生工程政策解讀】相關文章:
關于2016年銅陵市38項民生工程社會保障政策解讀06-13
2016銅陵市38項民生工程政策解讀(“三農”工作和創業就業篇)06-13
居民生育保險相關政策02-03
新型社保政策解讀01-17
社保政策解讀201601-17
就業創業政策解讀01-27
失業保險政策解讀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