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反家暴法草案全文
國務院法制辦網站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意見稿首次明確了家庭暴力的范圍。同時,有戀愛、同居、前配偶等關系人員之間發生的暴力行為,與一般社會成員之間發生的暴力行為沒有實質區別,由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等法律調整。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征求意見稿)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護家庭成員的合法權益,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實施的身體、精神等方面的侵害。
本法所稱家庭成員,包括配偶、父母、子女以及其他共同生活的近親屬。
具有家庭寄養關系的人員之間的暴力行為,視為家庭暴力。
第三條 反家庭暴力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規定,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反家庭暴力工作,給予經費保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婦女兒童工作的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第五條 各級婦女聯合會、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應當在各自工作范圍內,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第六條 反家庭暴力工作實行預防為主、教育與懲處相結合的原則。
處理家庭暴力案件,應當保護受害人的安全和隱私,尊重受害人的意愿。
對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給予特殊保護。
第二章家庭暴力的預防
第七條 國家開展反家庭暴力宣傳教育,鼓勵社會組織和公民開展公益性的反家庭暴力宣傳活動。
用人單位應當做好本單位職工的反家庭暴力宣傳教育工作。
新聞媒體應當做好反家庭暴力的輿論宣傳。
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將反家庭暴力法律法規納入法制宣傳教育內容。
婚姻登記機關應當向婚姻登記當事人宣傳反家庭暴力的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
第八條 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監護職責,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
中小學校應當開展反家庭暴力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的教育。
第九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民政部門、婦女聯合會應當將反家庭暴力工作納入本系統的業務培訓和統計。
醫療機構應當對工作人員進行家庭暴力受害者診療、處置要求及常見心理行為問題的識別與轉介等方面的培訓和指導。
第十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指導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開展反家庭暴力預防工作,組織和支持社會工作機構等社會組織開展心理健康、家庭關系指導等服務。
第十一條 各類調解組織應當及時調解家庭糾紛,預防和減少家庭暴力的發生。
第十二條 監獄、看守所、拘留所等場所應當對被判處刑罰或者被依法拘留、逮捕的家庭暴力加害人依法進行法制教育、心理咨詢和行為矯治。
第三章家庭暴力的處置
第十三條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婦女聯合會等有關組織投訴和求助。有關單位、組織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和求助后,應當及時勸阻、調解,對加害人進行批評教育。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直接向公安機關報案。
對家庭暴力行為,任何組織和公民有權勸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機關報案。
第十四條 下列機構在工作中發現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因年老、殘疾、重病等原因無法報案的人遭受家庭暴力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一)救助管理機構、社會福利機構;
(二)中小學校、幼兒園;
(三)醫療機構。
第十五條 公安機關接到家庭暴力報案后應當立即出警,并根據情況采取下列相應措施:
(一)制止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
(二)及時詢問受害人、加害人和證人,使用錄音、錄像、攝像等方式固定相關證據,并制作書面記錄;
(三)受害人需要立即就醫的,應當協助聯系醫療機構救治,
并根據需要委托傷情鑒定;受害人是未成年人的,應當及時組織傷情鑒定并妥善安置。
第十六條 公安機關進行詢問時,應當將受害人與加害人分開詢問。
公安機關詢問未成年受害人,應當考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防止造成進一步傷害。
需要將未成年受害人帶到公安機關進行詢問的,應當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無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場、拒絕到場,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加害人的,可以通知未成年受害人的成年近親屬,也可以通知所在學校或者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代表到場,并將有關情況記錄在案。
第十七條 醫療機構應當及時救治家庭暴力受害人,做好診療記錄。
第十八條 縣級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或者指定庇護場所,為遭受家庭暴力暫時不能回家的受害人提供應急庇護和短期生活救助。
第十九條 家庭暴力尚未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犯罪的,公安機關可以書面告誡加害人不得再次實施家庭暴力,并將告誡書抄送受害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婦女聯合會。
第二十條 對于應當通過自訴追究加害人刑事責任的家庭暴力行為,公安機關應當告知受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受害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未代為告訴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告訴。
第二十一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為符合條件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鼓勵和支持法律服務機構對經濟確有困難但達不到法律援助條件的受害人,減收或者免收法律服務費用。
【反家暴法草案全文】相關文章:
反家暴的調研報告01-20
《反家暴法》詳細解讀09-15
專家解讀《反家暴法》亮點08-06
2016年反家暴法內容解讀08-05
2016年反家暴法有哪些亮點?08-06
2016年反家暴法今日起正式實施08-05
法官解讀《反家暴法》六大亮點07-24
2016中國首部反家暴法今起實施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