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解讀
為適應新形勢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10月23日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于2016年正式實施。新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與2008版管理辦法相比較,組織實施方式、專家評審、審查認定程序與現行高企認定程序更為匹配,認定條件、申報材料、稅收優惠更具指向性,涉及多方面變化。具體變化如下:
一、認定條件
1.新辦法要求“企業申請認定時須工商注冊滿一年以上”。
區別:新辦法與2008版管理辦法相比明確了企業工商注冊滿一年以上是以高企申請認定時為節點。
2.新辦法要求“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
區別:新辦法規定的知識產權不包含“通過5年以上獨占許可方式”獲得的知識產權,新辦法已不認可通過獨占許可的方式獲專利為企業自主知識產權。同時,新辦法取消了對知識產權“近三年”的限制。
3.新辦法要求“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
區別:與2008版管理辦法相比,新辦法無研發人員占比要求,對科技人員的占比由2008版管理辦法的“不低于30%”降為“不低于10%”,取消了學歷要求,對科技人員的定義具體還要依據新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要求。
4.新辦法要求“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①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②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區別:與2008版管理辦法相比,新辦法對研究開發費用占比做了較大調整,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的企業,研發費用占比由6%降為4%。
5.新辦法要求“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應達到相應要求”。
區別:新辦法由原有的4個明確打分項變為“創新能力評價”,具體評價辦法還要依據新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要求。
二 、申請材料
1.新辦法規定提供“證明企業依法成立的相關注冊登記證件”。
變化:2015年10月1日起,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新高企認定管理辦法不再明確要求提供具體證件,未發生實質性變化。
2.新辦法規定提供“企業高新技術產品(服務)的關鍵技術和技術指標,生產批文、認證認可和相關資質證書、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等相關材料。”
變化:本條規定是由原辦法中申請材料的第三條引申而來,更加明確了以上證明材料的指向性。
3. 新辦法規定提供“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出具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究開發費用和近一個會計年度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專項審計或鑒證報告”。
變化:本條款新增了專項鑒證報告,鑒證報告由稅務師事務所出具,新辦法可能會將稅務師事務所納入中介機構范圍內。
4.新辦法規定提供“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包括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
變化:與2008版管理辦法相比,新辦法要求提供財務會計報告,根據審計要求,會計報告含: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會計報表附注,即“四表一注”,比原辦法“三表”更全面。另外,新辦法還新增加了“財務情況說明書”。
5.新辦法規定提供“近三個會計年度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
變化:本條款為新加條款。2014年 11 月 3 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 2014 年第 63 號公告,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 類,2014 年版)》。自2014 年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將啟用該套申報表。其中,與高新技術企業相關的報表包括:“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期間費用明細表”和“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情況及明細表”。
三 、復審程序
新辦法與2008版管理辦法相比,去掉了原辦法第十二條、十三條中復審相關規定。
四 、年度監理
新辦法與2008版管理辦法相比,要求“企業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后,應每年4月底前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填報上一年度知識產權、科技人員、研發費用、經營收入等年度發展情況表”。新辦法加強了過程監督管理,對累計兩年未填報年度發展情況表的企業,認定機構取消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
五 、稅收優惠
新辦法與2008版管理辦法相比明確了稅收優惠時間起點,是從高新技術企業證書頒發之日所在年度起享受稅收優惠。另外,新辦法對因為各種原因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企業,按《稅收征管法》及有關規定,追繳其自發生上述行為之日所屬年度起已享受的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
除此之外,新版管理辦法在財務方面還有多處變化,具體變化及解讀如下:
(一)降低研發費用的比例要求
新辦法修改認定條件中研發投入的比例,要求“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①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②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解讀:新辦法將“三檔”降為“兩檔”,只以2億元作為分界線,小于2億元(含)為4%,2億元以上為3%,將2億元以下的統一為4%,取消6%的比例規定,此認定條件的修改,意在鼓勵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和發展,間接降低了認定標準,對于一些成立時間不長、規模較小、研發投入有限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二)申請材料中明確“近三個會計年度的審計報告”中需要提供的資料
新辦法規定提供“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中要包括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根據審計要求,會計報告含: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會計報表附注,即“四表一注”。同時,新辦法新增“財務情況說明書”。
解讀:新辦法要求提供“四表一注”,比原辦法“三表”更全面。新增“財務情況說明書”,使得專家在評審環節對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申報材料中新增“近三個會計年度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
解讀:近幾年隨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復審)審查力度的加大,已出現部分地市在稅務審核過程中將申報材料與當年納稅申報表核對的情況,將“近三個會計年度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添加到申報材料里,無疑對企業會計、稅務的規范性和內在邏輯的一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在每年納稅申報時要結合自身情況及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復審)的要求,填寫納稅申報表,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如下:
1、A000000——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
該報表中對從業人數、資產總額都有記載,高企申報時,相關數據應保持一致。
2、A104000——期間費用明細表
該報表第19行,明確要求企業填報當年研發費用總額。這對于完全依賴輔助賬進行研發費用歸集,未在管理費用科目反映研發費用的企業來講是極為不利的,主要表現在:
(1)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復審)時,地方主管稅務機關會將企業審計報告中列示的研發費用金額與本報表第19行填列金額進行比對,如不一致,說明企業的財務核算不夠規范,無法順利得到地方推薦。
(2)專家評審、省級會簽等環節,會將納稅申報表與審計報告中相關數據比對,對于通過材料造假企圖蒙混過關的企業,這是最為有效的審核手段之一。
3、A107041——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情況及明細表
該報表是高新技術企業享受15%稅率優惠的備案信息,包括人員信息、高新技術產品收入信息、研發費用信息。對于企業來講,需要認真填列,尤其要保證填報的所有信息符合高新技術企業的要求,避免本報表與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材料信息不一致的情況出現。
新辦法中的這項新規定,將迫使企業規范財務核算,重視研發費用的帳內核算工作,只有這樣,才能順利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復審)。
(四)增加填報“年度發展情況報表”要求
新辦法與2008版管理辦法相比,要求“企業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后,應每年4月底前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填報上一年度知識產權、科技人員、研發費用、經營收入等年度發展情況表”。新辦法加強了過程監督管理,對累計兩年未填報年度發展情況表的企業,認定機構取消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
解讀:2008版管理辦法沒有明確要求高新技術企業按年度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中進行備案,國家稅務總局2009年發布國稅函【2009】203號文中第五條和《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管理工作指南(試行)》中第三章規定,高新技術企業納稅年度終了后至報送年度納稅申報表前,已辦理減免稅手續的企業應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但該要求未在原管理辦法中體現。
新辦法將高新技術企業年度備案列為法定義務,使得管理辦法更加完善,實現了備案的“有法可依”。在具體備案的內容上基本與203號文和《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管理工作指南(試行)》保持一致,但是表述予以簡化,具體需要提交哪些材料還有待進一步明確。
(五)新增取消高企資格的條件,對不符合高企資格的企業追繳稅款
新辦法規定“已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認定機構取消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一)在申請認定過程中存在嚴重弄虛作假行為的;(二)有嚴重偷、騙稅行為的;(三)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有嚴重環境違法行為的;(四)未按期報告更名或與認定條件有關重大變化情況的,或累計兩年未填報年度發展情況報表的。被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企業,按《稅收征管法》及有關規定,追繳其自發生上述行為之日所屬年度起已享受的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較2008版管理辦法,新增第(四)條“未按期報告更名或與認定條件有關重大變化情況的,或累計兩年未填報年度發展情況報表的。”
解讀:在2008版管理辦法下,相關部門后續出臺了《關于高新技術企業更名和復審等有關事項的通知》(國科火字[2011]123號),以規范明確有關高新更名處理事項,新辦法規定對于與認定條件有關的重大變化,企業應按照新辦法的要求及時向主管部門報告,并每年4月底前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填報上一年度年度發展情況表,加大了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監管力度,明確了取消高企資格后追繳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的時間。
綜上所述,新辦法在對認定條件降低的基礎上加大了審核力度,對具有創新能力但規模較小、研發投入有限的企業提供了支持,也對規范高企財務核算,完善高企申報、備案流程提供了更為全面的依據,由此可見,企業研發活動能否合理規范的核算,將決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復審)的成敗。
以上解讀只是基于現有《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作出的解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正式出臺后,政和科技將于第一時間做進一步深入解讀。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解讀】相關文章:
2016新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草案07-31
《酒類流通管理辦法》全文解讀07-16
解讀《氣象信息服務管理辦法》07-29
醫療質量管理辦法解讀08-04
高新技術企業調研報告范文01-12
2016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全文07-19
國境口岸衛生許可管理辦法全文解讀07-18
《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全文解讀07-30
中國軟件名城創建管理辦法解讀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