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語錄
林語堂,中國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 代表作有《京華煙云》、《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老子的智慧》。本文將介紹林語堂語錄。
林語堂語錄:
1 溫飽黑甜
我曾經說過,中國人對于快樂概念是“溫暖、飽滿、黑暗、甜蜜”
——即指吃完一頓豐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覺的情景。
一個中國詩人也曾說:“腸滿誠好事;余者皆奢侈。”
——《生活的藝術》
2 我們對于人生可以抱著比較輕快隨便的態度:我們不是這個塵世的永久房客,而是過路的旅客。
3 生年不滿百,安能為他人拭涕。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
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里充當著配角。
只有人能把自己的境界提高一個層次,才不會為近期的憂郁而傷懷,
而總是糾結其中不能釋懷。
還是那句話說得很好,人之所以傷心,是因為看得不夠遠。
未來沒有來臨之前,怎么知道現在所謂的困境,不是一件好事呢。
人要向前看,向前看。
尤其是感情,根本是無須去糾結其中的對錯,因為是沒有對錯的。
4 寫詩的目的并不在于寫出不朽的佳作。
一個人寫詩只不過是為了記下一段有意義的時刻,
或記下個人的情感以及幫助人們來享受自然。
5 世界上的強盜,再沒有比劫奪我們思想自由的罪惡更大的了。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6 當母親阻止小孩子吮手指頭時,這個小孩就開始領略人生悲哀的滋味了。
7 此處,高在山巔,天與地互相接觸,風與云交互鼓蕩,陰陽雌雄之氣,
獲得會合凝聚,是以“巫山云雨”一詞,至今還留為男女交歡之稱。
《蘇東坡傳》
8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現得正像中國的山水畫。
在山水畫里,山水的細微處不易看出,因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
這時兩個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閃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
由那一剎那起,讀者就失落在那種氣氛中了。
9 優雅不是標簽,而是實在的樂趣。
一般人不能領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
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無聊。
10 大概英國式的陶養,性格越養越剛,中國式的陶養,越養越柔,
到了優柔寡斷的地步,已經德高望重了
《林語堂散文》yulu.jb51.net
11 我認為智慧是在于明確地知道自己不是什么
——例如,我們不是神——以及一種愿意面對現實生活的態度。
換言之,智慧包括:對生活的智慧和常識。
12 一個人如果抱著義務的意識去讀書,便不了解讀書的藝術。
這種具有義務目的的讀書法,
和一個參議員在演講之前閱讀文件和報告是相同的。
這不是讀書,而是尋求業務上的報告和消息。
《生活的藝術》
13 人類之足引以自傲者總是極為稀少,而這個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滿足者亦屬罕有。
——《吾國吾民》
14 筆和錐——作家的筆正如鞋匠的錐,越用越銳利,
到后來竟可以尖如縫衣之針。
但他的觀念的范圍則必日漸廣博,
猶如一個人的登山觀景,爬得越高,所望見者越遠。
——《生活的藝術》
15 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貧,
而是如何好好地快樂度日,并從中發現生活的詩意。
《人生不過如此》
16 快樂哲學——只有快樂的哲學,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學;
西方那些嚴肅的哲學理論,我想還不曾開始了解人生的真義哩。
在我看來,本文來自語錄大全網
哲學的唯一效用是叫我們對人生抱一種比一般商人較輕松較快樂的態度。
——《生活的藝術》
17 和土壤相親——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
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動,覺得很快樂。
當一個人優閑陶醉于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么輕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
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
——《生活的藝術》
18 藝術應該是一種諷刺文學,對我們麻木了的情感、死氣沉沉的思想,
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種警告。
它教我們在矯飾的世界里保持著樸實真摯。
《生活的藝術》
19 蘇東坡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氣質像子由那樣恬淡沉靜,
他必然會樂于接受的。
但是問題不是他如何向,而是他如何感,
不是理性的問題,而是感性的問題。
《蘇東坡傳》
20 用愛情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要把婚姻當飯吃,把愛情當點心吃。
21 人生真是一場夢,人類活像一個旅客,乘在船上,
沿著永恒的時間之河駛去。
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個地方上岸,好讓其他河邊等候上船的旅客。
22 向來中國人得意時信儒教,失意時信道教,所以來去出入,都有照例文章,
嚴格地說,也不能算為真正的言志。
《林語堂散文》
23 賞玩一樣東西中,最緊要的是心境。
24 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
25 我認為一個缺乏正氣的作家無論文筆多么燦爛,多么迷人,
我們不可能真心仰慕他。
《蘇東坡傳》
26 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
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林語堂《蘇東坡傳》
27 蘇東坡若回到民間,那他就猶如在水中的海豹。
在陸地上拖著鰭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個海豹。
《蘇東坡傳》
28 我是個極端摩登的人。沒有人可以說我守舊。
我不懂遵守舊歷,而且還喜歡倡行十三個月的年歷,
每月只有四個星期或二十八天。
換句話說,我的觀點很科學化,很邏輯化。
就是這點科學的驕傲,使我在過新年時大失所望。
每人都假裝著慶祝,一點沒有真感情。
《林語堂散文》
29 一個自然人必定會愛自己的子女,但只有受文化熏陶的人才會孝養父母。
30 靈魂之自在確與身體之自在有關聯。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靈魂。
——林語堂《蘇東坡傳》
31 愛是永遠不能封口兒的創傷。女人愛別人的時候兒,
一定會覺得自己失去了什么,那是她心靈的一部分,
她于是各處去尋找失去的那部分靈魂,
因為她知道,若不去找到,自己便殘缺不全,便不能寧靜下來。
只有和自己的意中人在一起時,才又完整如初;
但是自己的意中人一旦離開,自己又失去意中人攜走的那一部分,
那就直到重新和意中人團聚時,才又得到安寧。
《京華煙云》
32 在中國多一見識長進人時,便是世上少一做事人時;
多一聰明同胞時,便是國事走入一步黑甜鄉時,
舉國皆鼾鼾睡到曉,憨憨直到老,
舉國皆人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之圣賢,而獨無一失計之糊涂漢子。
舉國皆不吃眼前虧之好漢,而獨無一肯吃虧之弱者,
是國家之幸乎?是國家之幸乎?
《林語堂散文》
33 人類能夢想,這是非常重要的,而同樣重要的是有時能嘲笑一下自己的夢想。
34 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漸澄清濾除那些不重要的雜質,
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享受家庭、生活文化與自然的樂趣。
35 以一種淡淡的心情去面對,
徐志摩: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林語堂:你去,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舒婷: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席慕容:把含著淚的三百篇詩,寫在云淡風輕的天上。
36 幸福: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
37 許多女人喜歡模仿男人的行動舉止,這正是女人受到束縛的象征。
只有當她以生為女性為榮時,才真正偉大。
38 中國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個人不必逃避人類社會和人生,
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的快樂。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39 徹悟與痛苦——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吾國吾民》
40 讀書或書籍的享受素來被視為有修養的生活上的一種雅事,
而在一些不大有機會享受這種權利的人們看來,
這是一種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41 要做作家,最要緊的,是要對人對四周的事物有興趣,
要比別人有更深的感覺和了悟。
要不然,誰要聽你的話?
…我注意到你剛才在電車上,站在車廂后面,雨淋風吹,
你那痛快的感受,全表露在你的臉上。
你何不把那種感受寫下來?
那種真的感覺如果能描寫出來,就是好文章。
《林語堂傳》林太乙著
42 如果人能用詩意的眼光來看人生,
也許就會把人生中的落日時期視為最快樂的時期。
他不但不會竭力延遲老年的到來,反而會積極盼望它來臨,
并使這段時光成為他生活最美好、最快樂的一段。
20150131122308.jpg
43 我所以反對獨裁者,就因為他們不近人情。
因為不近人情者總是不好的。
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
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藝術是惡劣的藝術;
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類式的生活。
——《生活的藝術》
44 演說要像迷你裙,愈短愈好。
45 要做作家,就必能整個人對時代起反應。作家和學者不同。
學者也會寫文章,作家有時候也從事學術研究。
但我們在這里只討論作家。
因為,鉆牛角尖的學者的作品,和通書沒什么不同,難以看出個人心靈的活動。
他所尋求的只是事實,不摻入個人意見。
而作家卻全然不同,他個人的情感、愛憎、意見、偏見都會從筆尖溜出。
歸根到底,一個時代的文學,只是一群個人,各自對人生和時代發生反應。
《林語堂傳》林太乙著
46 悠閑的情緒——享受悠閑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
要享受悠閑的生活只要一種藝術家的性情,
在一種全然悠閑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閑暇無事的下午。
——《生活的藝術》
47 最美的時候——一個女子最美麗的時候是在她立在搖籃的面前的時候;
最懇切最莊嚴的時候是在她懷抱嬰兒或攙著四五歲小孩行走的時候;
最快樂的時候則如我所看見的一幅西洋畫像中一般,
是在擁抱一個嬰兒睡在枕上逗弄的時候。
——《生活的藝術》
48 旅行家——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
經歷著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念。
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
旅行的要點在于無責任、無定時、無來往信札、
無嚅嚅好問的鄰人、無來客和無目的地。
一個好的旅行家決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從何處而來。
他甚至忘卻了自己的姓名。
——《生活的藝術》
49 世上無人人必讀之書,只有在某時某地某 種心境不得不讀之書。
50 因為有這種種假文學,所以我近來不看人的文章,只看人的行徑。
這樣把道德與文章混為一談,似乎不合理,但是此中有個分別。
創作的文學之高下為標準,但是理論的文學,
卻要看其人能不能言顧其行。
我很看不起阮大鋮之為人,但是仍可以喜歡他的燕子箋。
這等于說比如我的廚子與人通奸,
而他做的點心仍然可能很好吃。
【林語堂語錄】相關文章:
林語堂經典語錄02-11
林語堂經典語錄精選02-18
林語堂經典語錄01-07
林語堂經典語錄06-11
林語堂經典語錄02-02
林語堂經典名人語錄02-28
林語堂經典語錄大全05-27
林語堂先生經典語錄01-05
林語堂的經典語錄參考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