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新年》經典臺詞
1、以農業文明為底色年夜飯是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的。中國的年夜飯還將融入畜牧文明和漁業文明的元素,在雞、豬、雨之外,羊肉、大蝦或鮑魚即將逐步成為年節必備肉食,所有中國人都將分享這片土地的寶貴物產。除夕餐桌將成為展示中華民族獨特生存空間和生活方式的舞臺。
2、春節是漢族的節日。作為一個農業民族,漢族社會的最大理想是“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3、恰逢新歲,人間復蘇,以民禮地,以食敬天。
4、年夜飯是一年收成的檢閱,人神共饗,所以第一原則是隆重、豐盛。
5、魚是較晚出現的南方食材,被賦予“年年有余” 之意,因此堂而皇之登上北方餐桌。這三種年夜必備食材(指豬雞魚),體現了農業文明對于華夏民族的深選影響。
6、南方稻作區和北方稻作區均屬于農業文明,是中國文明的主體。幸運的是,我國西北地區屬于牧業文明,牛羊成群;東南沿海屬于漁業文明,海產豐富。這兩個地區,為我們的餐桌提供了更多的高品質動物食材豐富了中國的年夜飯。
7、春節 或許終有一天 會淡化為日歷上的一個尋常符號 定格為記憶里的'一種顏色 然而 黃河九曲回轉 生活永遠向前 只要不變的時節如期而至 新年 就依舊會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濃墨重彩地綻放
8、新疆的漢人多為內地移民,年夜飯的三大傳統柔食至少保存了兩種:大盤雞、紅燒魚,豬肉則被羊肉替代。羊肉或燉或烤,往往成為一桌菜的中心。牛肉雖非必需,卻很常見,或燉牛肉煲,或鹵牛肉涼拌下酒。在遠離中原的瀚海沙漠,一桌有雞有魚、牛羊飄香的年夜飯,既承載著遙迢的故土之思,又體現了濃郁的牧區特色。
9、真正讓羊肉成為年夜飯主角的舞臺,是大草原上蒙古族的年夜飯餐桌。蒙古族牧民也過春節,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闔家團圓。錫林郭勒盟的牧民把整只羊放到大鍋里煮,再擺到案頭,羊頭放在整羊上面,朝向年紀最長、輩分最高的長者。蒙古族的飲食,無論怎么變化,無非是烤全羊、羊背子、手抓羊排和羊肉餡蒙古包子之類,再配上奶茶奶酒,充滿游牧民族幕天席地的奔放豪爽氣息。
【《舌尖上的新年》經典臺詞】相關文章:
舌尖上的美食做法12-14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匯編15篇)04-14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通用15篇)03-05
《蛋糕上的草莓》經典臺詞02-16
《斷奶》的經典臺詞04-06
佟湘玉的經典臺詞04-05
畫皮的經典臺詞04-05
瓊瑤的經典臺詞04-05
《行尸走肉》的經典臺詞11-11
《返老還童》的經典臺詞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