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論語演講稿4篇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演講稿,那么一般演講稿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語演講稿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論語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編撰而成。包含著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是經典中的經典。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是論語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則,它的意思是: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 就孝順父母;離開自己房子,便敬愛兄長;寡言少語,說則誠實可信,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后,有剩余力量,再去學習文獻。孔子認為,弟子 首先要懂得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和,如果還有閑暇時間和余力,則用以學習古代典籍,增長文化知識。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 為中心,重在培養學生的德行修養,對于知識,則放在第二位。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古人也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懂得孝的做 人之道。
古時候,有一則關于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子路小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 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久滿足父母的這的要求了嗎?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 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了疲勞,鄰居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可見,孝道在炎黃子孫心中的地位了。
孝,是孔子提倡的美德,父母生我,育我,作為子女,怎么不做到孝呢?小時候,父母有好吃的東西,總會讓給我們吃;我們長大了,能承擔一些家務活嗎;父 母交代的事我們做到了嗎?在父母生病的時候,是否去關心他們了嗎?這些看上去的小事,捫心自問,我們做到了嗎?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是給我感受最深的語句。不僅如此《論語》也是經典中的經典,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閱讀《論語》我受益匪淺,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做人的仁德,以及品味哲學的思想情操。
論語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寒假里,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論語》。
《論語》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一本書。它主要講述了人與人如何相處、如何勤奮學習、如何在社會上努力奮斗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書。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學而第一“里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這句話。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光憑自己單薄渺小的力量是遠遠不可能創造出大事業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 鮑叔牙的友誼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小時候是一對好朋友。管仲小時候家里很窮,所以常常偷鮑叔牙的錢,但鮑叔牙不但不記恨他,反倒對管仲更加友好。幾十年過去了,管仲在為公 子糾爭奪王位時差點殺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繼承王位時,鮑叔牙也成了宰相。鮑叔牙不計前嫌還推薦管仲,可見鮑叔牙的心胸是多么寬廣呀!
還有一個是有關伯牙和鐘子期的友誼故事,當琴師伯牙在荒山中彈琴時,樵夫鐘子期竟然能夠聽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興找 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鐘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發誓不再彈琴。可見在一生中友誼是多么可貴,多么重要呀!
這些事例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來我家玩,一開始我倆還相處挺好的,也合得來,但沒過了幾天,我們便經常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 不可開交。最后,媽媽告訴我們倆要團結友愛,才能做好每一件事,還告訴我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過了幾天,我的朋友小楊來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訓,與小楊開心的度過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誼真是無處不在,只有在經歷磨難后,才能真正體會到友誼的珍 貴。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它教育了我怎樣與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論語演講稿 篇3
圣言如花蕾,芬芳漫溢伴人生。自古以來有哲理的書籍如天上繁星,但是于丹卻獨獨中意這本《論語》。好的音樂能繞梁三日,好的人生之道能影響人的一生,讓人久久回味。特別是讀于丹講《論語》中的“忠恕之道”后,一本書《論語》它是跨越時代經典,充滿古人智慧靈感之佳作,曾經改變許多人的想法。創造人心未曾想到的美好奇跡。而讀于丹講《論語》中的“忠恕之道”后,讓人不禁掩卷深思,進而產生力量。這股力量是積極的力量,是人類理性的內在力量。
其實對于《論語》許多人認為其落伍了,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讀過《論語》一書的人也是寥寥可數。自從縣交通局組織人員學習于丹讀《論語》視頻以及書籍講座后,我通過這次活動第一次認識到了如何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理解與掌握《論語》的精髓。讓我收益良多。
首先介紹下本次關于《論語》寬恕之道見解的主講人。于丹,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影視傳媒系主任,影視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專業方向:廣播電視媒介學。
于丹教授用最樸素的語言詮釋出二千多年前《論語》內涵。她講述了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愛之道,并用一個個淺顯易懂的小故事,把一段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感悟的方法來解讀,把深奧的道理,講得透徹而又入木三分,真正走到了我們心里。
俗話說,做事先做人,《論語》中關于做人的道理有許多,但曾子說其實只有一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于丹教授認為:中心為忠,如心為恕,忠恕二字的前提,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現代社會有太多的評判標準,如果我們的心迷失了方向,就根本無法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特別是當自己有一顆忠誠于事業的心,卻總是懷才不遇,無人賞識時,該怎么做才為忠?我們自己將心比心善待他人,卻被別人惡意傷害時,該如何做才為恕?如果我們真正做到了忠恕二字,生活會不會變得更美好呢?
我們大家在今天這個時代都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外在的迷惑太多,變化太多,千變萬幻里面有什么是以不變應萬變的,自己心里的依據到底在哪兒。有一次,孔子給學生上課,他跟他的學生曾子說,他說我道一以貫之。他說你知道嗎?我自己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一個不變應萬變,一以貫之,根本的出發點。曾子就心領神會,說唯,我明白。子出,孔子走了。門人和底下的同學就問他,說老師說的到底是什么呀,那一以貫之的到底是什么啊?曾子就給他們解釋了一句話,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就是說孔子這一生,做人做事最根本的出發點,這個道理就是忠恕二字。何為忠,何為恕呢?如果我的忠心無人賞識又該怎么辦呢?就應該聽聽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為我們講《忠恕之道》。
孔子有一個學生,覺得做人的道理太多,記不住,請教孔子,希望能用一個字來概括所有的道理,而且可以受用終生。孔子給了他一個字,就是恕。
我們有一句俗語:世界上哪個不議論人,哪個又不被人議論。大家都會在私下里,飛短流長。孔子的學生里也有這樣的人,比如子貢,子貢方人,什么叫方?就是指他比方人物,議論短長。老師就說他,“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賜是子貢的名字,子貢你已經很賢達了是吧,已經賢達到可以去指點他人的短長,品評人物,老師我還沒有做到,夫我則不暇。暇是閑暇,我現在還沒有這個閑暇工夫,可以去品頭論足,議論他人短長。我要是有點閑工夫,得先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樣。
我聽完后內心最深刻的感悟是做人要做一個忠誠而善于寬恕別人,檢討自我的人。真正的忠誠,不是忠誠于一個外在的標準,也不是忠誠于哪一個人,哪一個制度。他忠誠的是內心的道德判斷,良知所在。孔子所說:“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也就是說,一個人應該保持一種反躬自省的能力,而不是老怪罪別人,薄責于人。自己的心厚道了,對別人的責怪就少了。這樣,就會遠離對別人的抱怨。
其他,聽完后我還感悟到做人要做一個好學的人,與人為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是一句老話,還有一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既然是社會人,就必然要和他人交往,“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不管他身處何位,身居何職,不管他是貧窮還是卑微,其身上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和別人交往時,我們要學習他們的長處,要經常傾聽他們對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以利于自己快速成長,真正的朋友就是那種心胸正直的人,敢于直指你的`缺點,因為有時候我們往往自己看不清自己,有些迷失,這時候一句關鍵的話甚至會改變我們的一生。另外我們要重視學習,要終身學習,知識會讓我們永遠年輕,我們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提升業務工作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準則。
這就是我讀于丹講《論語》中的“忠恕之道”感悟之處。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論語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論語》作為圣人孔子精華的濃縮,從早時的科舉,到如今的考試,都會有所涉及,由此可以看出《論語》的珍貴,與古往今來的人對它的重視。《論語》被許多人所注釋過,而其中較為認可的,是 楊伯峻的 《 論語譯注》。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儒家精髓之所在,我們 逐漸 開始每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開始 不斷 審查自己,開始以義作為準則,凡事則需盡仁。
孔子的中心思想與 最高的道德原則 是”仁,“ 仁包括著孝、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而孔子尤為喜愛的弟子顏回,也是因為:”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論語》在”仁“中費了許多筆墨,如:”當仁,不讓于師。“ 等,仁,為人之本。是最適合當作標準,審視自己的。
在《論語》中,我對君子感受頗深,所謂君子,是儒家理想的人格典范,是最能體現儒家風范的代表。《論語》中曾多次闡述、 并用詳細的比喻告訴我們 君子的標準,如”君子不器。“ 并以小人為最低等次來進行對比,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由此看來,想要達到君子的境界,還有待努力。不過,這并不能使 我們的 理想降低層次,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論語 》 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作,《論語》撥開人生的層層迷霧,指明了方向,剩下的需要我們去實踐。它給予給我們的淳淳教導,是我們一生所要謹記的,是一生所要學習的,是一生所要領悟的。 我們應按照《論語》,去嚴格的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境界獲得更大的提升。
【【精華】論語演講稿4篇】相關文章:
《論語節選》閱讀答案10-21
《論語》節選閱讀答案02-27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12-18
《論語顏淵篇》閱讀答案10-19
論語讀書筆記15篇03-21
《論語譯注》的讀書筆記04-01
搞笑空間說說評論語錄09-10
《論語·子路》閱讀答案及翻譯06-03
半部論語的成語故事10-21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8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