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適合國旗下演講的勵志故事
適合國旗下演講的勵志故事1
班廷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阿列斯鎮的一個小農莊里,他是兄弟姐妹五人中最小的一個。班廷自小就很懂事,每天放學回家,總是先繞道給母親買藥,然后伏在母親病榻前做功課。有時陪著母親聊天或讀報給她聽。母親是虔誠的信徒,星期天他還得扶著母親到教堂去做禮拜。
中學畢業后,班廷進入多倫多大學神學院。在第一學年快結束時,他聽到母親逝世的噩耗。他在悲痛中得出了結論:治病救人得靠醫學。于是第二學年開學時他就到醫學院改學醫學。他把母親的遺像放在案頭,并在日記中寫道:“我一看到她那忍著病痛的慈祥的微笑,心里好像一亮,醫學上好些難記的名詞,一下子就記住了。”
1916年,班廷從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畢業,因為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線急需醫務人員,同年12月班廷應征入伍。1918年9月在卡姆勃雷戰役中他冒著槍林彈雨,在搶救一位垂危的傷員時,右前臂挨了一顆開花彈。為了表彰他的英雄行為,1919年他被授予一枚軍功十字勛章。
1920年10月底,為了準備給學生講授胰腺的機能,他翻遍了相關的教科書,但收獲甚少。10月30日,班廷從學院圖書館借到一本新到的雜志,其中第一篇文章題為《胰島與糖尿病的關系,特別是關于胰結石的病例》。由于第二天就要講胰腺生理,他挑燈夜讀,從作者引證的.大量文獻資料中,領會到盡管胰腺不再分泌消化液,但是并不生糖尿病。
班廷心里豁然一亮:既然萎縮的胰腺還能防止糖尿病,那么這種胰腺的提取物,不經口服而經注射,必定能治療糖尿病,口服之所以無效,很可能是由于胰腺提取物中的抗糖尿病激素被消化酶分解了;這種胰腺的提取物之所以可能有效,是因為其中不再有破壞抗糖尿病激素的胰酶。想到這里,他興奮極了。
班廷和他的兩位助手夜以繼日地研究,餓了在實驗室里啃干面包,困了靠著實驗臺打個盹,有時甚至忙得什么也顧不上。
經過班廷鍥而不舍的艱苦努力,較純胰島素終于提取出來,為了沿用前人的命名,改稱為胰島素。
胰島素的發現立即轟動了全世界,世界各地的糖尿病人紛紛來信求藥或前來就醫。由于這些迫切的需要,在酸性和冷凍條件下直接由牛胰腺提取胰島素的方法,很快用于大規模的工業生產。
為了使糖尿病人普遍得到醫治,班廷沒有把發明的專利權賣給出價最高的投標人,卻以每單位胰島素只賣三分錢為條件,把專利權讓給一家制藥公司。
適合國旗下演講的勵志故事2
瀑布的壯觀是在沒有退路的時候形成的,繁星的璀璨是在黑夜到來后閃爍的。
曾有一個男人,在股票交易中損失慘重,一下子跌進貧窮的深淵。從錦衣玉食到潦倒寒酸,他并沒有泄氣,他開始節衣縮食,勤奮寫作,期望能依靠賺取的稿費償還債務。他的朋友們為了幫助他渡過難關,組織募捐,許多人紛紛解囊;一些大公司、大財團更是不惜出巨資想雇用他終身寫廣告詞他一一拒絕了這些誘人的機會,把自己關在書房里,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緊咬著一個信念。隨著他一本接一本轟動一時的新書問世,他很快就償還了所有債務,開創了自己的新生活。
這位作家的名字,享譽世界。他叫馬克·吐溫。
有這樣一個人,一場突然而至的災難奪走了他的父母,百萬家財也隨著災難化煙而散,昔日圍著他們家的親朋們都遠遠地避開了,他這個平日里依靠父母養尊處優的公子哥似乎只有潦倒落魄。然而,五年后,他的`名字叱咤當地商界,資產超過千萬。媒體采訪他的時候,他神色凝重地說了一句話:從同一扇窗口向外看,有的人看到滿地泥濘,有的人看到繁星璀璨。
從山巔到崖底是什么?從繁花到冷雪是什么?從平川到絕壁是什么?莫測人生將一些絕境橫亙面前,也將品性推上驗證的崖頭。從古至今,由外到中,一個個傳奇故事向我們揭示著一種情境:在沉浮榮辱的大關口,堅忍的人性之美最能折射出希望所在。
適合國旗下演講的勵志故事3
人們越來越忙,似乎每天都沒有充裕的時間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其實,一小時,我們只要一小時就可以了。
世界織布業的巨頭之一威爾福萊特·康,事業非常忙碌,在他為事業奮斗了大半輩子時,他總感覺到自己的生活中缺了點什么。于是他選擇了畫畫,每天抽出一小時來安心畫畫。他說:“過去我很想畫畫,但從未學過油畫,我不敢相信自己花了力氣會有很大的收獲。可我還是決定學油畫,無論做多大的犧牲,每天一定要抽一小時來畫畫。”
威爾福萊特·康為了保證這一小時不受干擾,每天早晨5點前就起床。他后來回憶說:“其實那并不算苦,一旦我決定每天在這一小時里學畫,每天清晨這個時候,渴望和追求就會把我喚醒,怎么也不想再睡了。”
而一小時給他的回報也是驚人的:他的'油畫大量出現在畫展上,他舉辦了多次個人畫展,其中有幾百幅畫以高價賣出。他把賣畫得到的全部收入設為獎學金,資助那些從事藝術的優秀學生。
適合國旗下演講的勵志故事4
德國的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過程極具傳奇色彩。
瓦拉赫在上中學時,父母曾為他選擇了文學這條路。但是瓦拉赫在中學里只上了一個學期,老師就在他的評語欄中寫下了如此結論:該生用功,但做事過分拘泥和死板,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善的品德,也絕不可能在文學上有所成就。
無奈,父母只好尊重老師的意見,讓瓦拉赫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構圖,又不會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夠,成績在班上居然倒數第一,而學校給出的評語更是令他難以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瓦拉赫成才已無望。但有一位化學老師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瓦拉赫做事一絲不茍,非常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素質,并建議他主攻化學。
這位化學老師對瓦拉赫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你在文藝方面的缺點正是在化學研究中的優點,我相信你在化學方面是一個可造之才。”
于是,瓦拉赫聽從了這位化學老師的建議,改為向化學方面發展。
這一次,瓦拉赫的'缺點正好用在了他適合的位置上,因為做化學實驗需要的正是一絲不茍。他好像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舞臺,智慧的火花一下子就被點燃了。不久,文學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竟然變成了公認的化學方面的“前程遠大的高才生”。在同專業學生中,他的成績遙遙領先。瓦拉赫孜孜不倦地在化學領域學習研究,后來終于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
適合國旗下演講的勵志故事5
許多年前,一個小姑娘應聘到位于美國紐約市第五大街的一家裁縫店當打雜女工。小姑娘出身貧寒,家住在紐約的一處廉價出租房里。當她走進那家金碧輝煌的裁縫店時,仿佛置身于一個令人目眩的新世界。正式上班以后,她經常看到女士們乘著豪華轎車來到店里,在店里鍍著金邊的'大試衣鏡前試穿她們的漂亮衣服。她們都和裁縫店里的女老板一樣,穿著講究,舉止得體,端莊大方,高貴典雅。小姑娘想,這才是女人們應該過的生活。一股強烈的欲望在她的心中燃起:我也要當老板,成為她們中的一員。于是,小姑娘開始玩起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游戲。
她每天開始工作之前,都要對著那面試衣鏡,很開心、很溫柔、很自信地微笑。她雖然手頭拮據,只能穿粗布衣裳,但她假裝自己已經是身穿漂亮衣服的夫人,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彬彬有禮,深受那些女士們的喜愛。她雖然地位卑微,只是一名打雜女工,但她假裝自己已經是老板,工作積極投入,盡心盡責,仿佛那裁縫店就是她自己的,因此深受老板信賴。
不久,有許多客戶開始在女老板面前說:“這位小姑娘是你店中最有頭腦、最有氣質的女孩。”女老板也說:“她確實很出色。”又過不久,女老板就把裁縫店交給小姑娘管理了。日月如梭,光陰荏苒,這個小姑娘漸漸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安妮特”,繼而成了“服裝設計師安妮特”,最后終于成了“著名服裝設計師安妮特夫人”。
【適合國旗下演講的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國旗下的勵志演講02-06
勵志小故事演講10-16
國旗下勵志演講:成功在于堅持02-06
小學生國旗下勵志演講范文09-06
中學生國旗下青春勵志演講10-08
中學生勵志故事演講09-25
勵志故事:施瓦辛格的故事02-17
適合二年級演講的故事05-29
中考勵志國旗下講話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