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端午節傳承傳統文化演講稿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演講稿應用范圍愈來愈廣泛,那么你有了解過演講稿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傳承傳統文化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傳承傳統文化演講稿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我在國旗下的演講題目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眾所周知,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那么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端午節又稱端午,“端”與“初”的含義相同,所以“端午”又稱為“初五”。端五中的"五"又和"午"相通,根據地支順序來推算,五月剛好是"午"月。因為午時又有為"陽辰"的說法,因此端五也叫做"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其他的.名稱,例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有那么多別稱,間接解釋了端午節習俗的起源,事情也是如此。關于端午節的起源,現在至少有四五種說法,例如紀念屈原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等等。
迄今為止,對端午節起源最有影響的說法是紀念屈原。在民俗文化領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為賽龍舟。相傳,古代楚國的人們因為不舍得賢惠大臣屈原投江而死,于是人們紛紛劃船去救他。在他們追到洞庭湖的時候去不見了屈原的蹤影。后面,人們在每年五月初五這一天,通過劃龍舟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民的另一個傳統習俗。粽子,又稱"筒粽"、"角黍",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諸多花樣。每年5月初,中國家家戶戶都會泡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也是多種多樣。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并傳到了韓國、日本和其他東南亞國家。
端午節傳承傳統文化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散發出生命的氣息和文化的魅力,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能學習和使用中國漢語言傳統文化而自豪。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和我一樣,擁有一顆熱愛漢字、熱愛漢語的心。
幾千年前,倉頡創造出了漢字,并賦予它豐富多彩的形式和內涵,幾千年來,中國人借助它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如行云流水般滔滔不絕,一瀉萬里,在人類語言長河中綿延流淌。
一個字,一個意,一份情,每一個字都寄托了我們祖先心靈的美感。每一個漢字都擁有它獨立的意思,擁有它鏗鏘的聲律。譬如一個“寒”字,點點滴滴的水,如堅冰融化,一陣冷氣撲面而來,寒冷的天氣里,總要戴帽子的,它上面的“寶蓋頭”讓人感覺戴上了帽子,你看,漢字的造型多有趣!
漢字不是造出來就長成這樣的,它經歷過幾番演變。
看看早起的甲骨文字的馬,多像一匹站立的馬,到了秦朝,篆字的馬則更像弓著背,拉著車的老馬。也不知道是哪位傳奇人物,給了它如此形象上的'真真切切,精神上的飽滿與肉體上的升華!
如此美輪美奐的漢字,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愛它,有什么理由不把它傳承下去呢?可是漢字當前正面臨著空前的危機。電腦的普及,人們已經習慣在鍵盤上敲敲打打,宣紙上的肆意揮灑已經成為記憶逐漸被淡忘。很多人很簡單的漢字也不會寫,聽英語老師說,他們函授的時候考大學語文,填空寫魯迅的《“友邦驚詫”論》,他們英語老師中,居然有人把“友邦”寫成“有幫”,“驚詫”寫成“斤X”,五個字僅僅寫對了一個!試問,這樣的老師還配當老師嗎?這樣的人還有資格當中國人嗎?
網絡時代,漢字被肆意篡改、不規范亂用的現象比比皆是,什么“高大上”“漲姿勢”“我伙呆”“喜大普奔”……朋友,你能明白這些語言的意思嗎?
祖先留下來的漢語言文化,是他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應該珍惜的寶貝,我們怎么能如此糟蹋它呢?
漢字像磁石一般吸引著我的心,它的獨特魅力深深地將我征服,我決心努力學習,長大做一名語言文字工作者,保護我們的漢字,傳承我們的漢語,讓漢語言傳統文化更發揚光大。
【端午節傳承傳統文化演講稿】相關文章: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心得范文05-16
傳統文化傳承調查報告03-08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心得感悟06-27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得體會08-01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征文2000字「精品」09-26
誦讀經典詩文傳承傳統文化作文08-10
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演講稿04-06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征文范文08-05
品味端午節傳承文化演講稿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