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校園文明演講稿范文7篇
演講稿是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匯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校園文明演講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校園文明演講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晚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文明之人》。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后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大家要記住。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
中華民族是世界公認的文明禮儀之邦,溫文儒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是代代相傳的傳統美德。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繼承傳統、倡導文明、講究禮儀、樹立新風是當代中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美麗和諧寧靜校園建設的需要,是一個人有氣質、有素養、有道德、守規范、成為高尚的人的需要。做人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我們尊重懂禮貌,講禮儀的人,佩服能競爭,善合作的人,喜歡能寬容,懂尊重,講平等,善體諒的人,更崇尚講文明,懂禮儀之人。
講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禮儀教育是培養人的教養,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與他人相處。中學生的禮儀教育實質是個人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素質教育,更是提高全民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首先我們應該從身邊做起。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游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國慶節后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圣和莊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以上的兩個事例表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可見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面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
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于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于人于己于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記得一位名人曾說: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構成的,而不是由文字。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么樣的精神風貌,什么樣的思想品質和什么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
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中學生。那么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更加文明美好的石門五中校園。
謝謝大家!!
校園文明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來賓,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在校園》。
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
那么怎樣才能使小學生禮儀洋溢在美麗的校園里呢?我們小學生要著裝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因為儀表、儀容、儀態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
升旗儀式,最為莊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艷。此時此刻,國旗下的我們要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不負于禮儀之邦這個美譽。
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因為它直接關系到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了這個班的班風班貌。
校園禮儀就更重要了,下課后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周學生的批評勸阻。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
校園文明演講稿 篇3
我們的校園里有綠綠的樹,紅紅的花真美麗,在這舒適的環境里我們要好好學習。在校園里要做個講衛生講禮貌是好孩子,講衛生要不亂扔廢紙,不亂拋果皮雜物。我們喜愛打掃校園和教室。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監督。
講禮貌就是說話要輕聲慢語,見到老師要問好,見到長輩要說:您好,同學幫助要說:謝謝,做錯事跟別人說:對不起。
禮儀是表現一個人的修養,在于他平時的坐。走。站。立。行和待人接物。接待客人要熱情,端上一杯熱水,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未來要靠我們去創造。所以我們凡事都應該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相信在我們的校園每個同學都能做到講文明講禮貌,做一個有禮儀的好學生,我們感謝老師辛勤的教育。
校園文明演講稿 篇4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樹文明之風,建禮儀之校”。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讀書節飄香的翰墨尚未被初夏的雨水沖淡,埋首紙堆的滿足感也仍然縈繞在每一個人的心頭。本學期卻已逐漸走向了尾聲,在這清點收獲的時刻,大家的心情都是充實而愉快的。
然而,所謂“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越到最后關頭,越是容易放松,也就越容易暴露問題。通過觀察,我們發現,校園內不文明的現象竟有愈演愈烈之勢。諸如“吃飯打沖鋒”、“做早操時嬉笑打鬧”、“校服穿戴不整齊”以及“面見師長不問好”等現象,時有發生,亟待解決。
或許,同學們覺得,這文明禮儀的宣講,早已是老生常談。而反反復復地去強調這些規范與約束,仿佛只是言過其實與浮于表面,并沒有實質性作用。
但是,它真的如我們想得這樣無用嗎?其實不然,反反復復地念叨,正是因為它對于我們的學習生活甚至未來的發展,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蘊藏著巨大的價值。
就在我們渾然未覺之時,它已在我們的周遭悄悄地發揮作用,影響我們的一言一行。
住校的同學會有此同感,盡管我們總是千萬個不愿意地去每天打掃宿舍衛生,應付宿管老師幾乎“明察秋毫之末”的嚴格檢查,但卻又不得不承認,宿舍門口那張牌子上扣的分是越來越少,對應著是宿舍環境的愈發整潔,還有,自己家里那個小窩的愈發整潔。遷蘭變鮑之間,生活的文明習慣給我們帶來了良多益處。還有許多小事,比如說,你把在中華食堂主動放回餐盤的習慣帶到了校外的快餐廳,收獲了食客們對你的肯定;比如說,你在不斷的提醒和教育下漸漸地不說臟話了,于是收獲了朋友們對你的贊許。慢慢地,等走出校園、走進社會時,你才幡然發現,原來這個世界歡迎的,一直都是那些講文明懂禮貌的人,是這些小習慣,讓你平步青云,讓你一帆風順,讓你前途無量。
說到這里,要養成文明的習慣,終究還是要回歸到“躬行此事”的實際行動上。“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們應該將文明習慣銘記在心,時常自我提醒,時常相互提醒,與周圍的人共同養成,共同進步。每日三省,將自己的不足之處記在小本子上,多看幾眼,自我警戒。“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還應該經常問問周圍人對自己的意見,善納良言,在相互砥礪中奮進成長。文明禮儀,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每一個細節做起。
各位,六月將至,三年一度的全國文明城市總評選又一次拉開了帷幕。校園是文明禮儀傳導的前沿陣地,是城市禮儀形象的第一張名片。作為南京城的一份子,城市的形象,由我們共建;我們的形象,須城市表現。我們養成文明習慣,樹立禮儀之風,不僅是為了自身的發展,同時也是為了給這座生養我們的南京城增光添彩,助力她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的稱號!
同學們,“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文明的養成,不僅僅是白紙黑字里的響亮口號,更要成為鐫刻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不可磨滅的烙印。讓這一次晨會的動員,成為我們在文明之路上憬然前行的力量與決心,永不沮喪,永不踟躇,永不后退!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校園文明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來自高二一班的`李姍,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建設文明和諧校園》。
我是毛壩中學的學生,我們在這里學習和生活,毛壩中學是我的家。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它給予我們心靈最真摯的慰藉;他給我們以春風般的溫暖;同時,家充滿著文明和諧,才能給人以慰藉;家充滿文明和諧,才能給人以溫暖;家充滿和諧我們才能快樂健康;家充滿和諧我們才能茁壯成長。
我國是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我們是炎黃的子孫、我們是龍的傳人。追求文明和諧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追求文明和諧古往今來孜孜以求得美好理想和愿望。我們是學生,我們更應該講文明、懂禮貌。我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應該學會文明禮貌。在學校,建設文明和諧校園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在學校,建設文明和諧校園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那么,怎樣才能構建和諧校園呢,我想大家必須積極倡導文明禮儀,嚴格遵守校紀班規,樹立遠大理想,刻苦學習,積極向上!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實則就是告訴人們要遵守文明禮儀。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無言,非禮勿動”是踐行禮遵循的標準。
文明行為,貴在實踐,古人云:“勿以善小而為之,勿以惡小而不為”,要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謹小慎微,學會獨處和群居。在學校,我們只有遵循仁道禮儀,才能使校園更加和諧。在餐廳,我們自覺排隊;見垃圾,我們立即撿拾;公交車上,我們主動讓座;遇歹頭,我們見義勇為。
如今,我們的學校正在發展建設之中,要建設文明和諧校園,我們一定要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我們一定要積極弘揚真善美、摒棄假丑惡;積極同那些不文明的行為作斗爭。相反,極個別學生,拿著家長的血汗錢,在學校混日子,有的無故曠課,無故遲到,無故早退,玩手機,進網吧,吃煙和酒,談情說愛,醉生夢死,打架斗毆。以上的你這些學生,你們醒悟吧,悔改吧,懸崖勒馬,回頭是岸。我們在學校生活和學習,我們一定要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我們一定要熱愛生活,刻苦學習,積極向上。
同學們,只有共同營造文明和諧校園,我們才能遨游在知識的海洋,只有共同文明和諧校園,我們才能揚起希望的風帆。同學們,請你們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撿起一片垃圾紙屑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播撒文明和諧的種子,讓她在校園生根發芽吧!
同學們,你可曾看到校園晨掃那道亮麗的風景;同學們,你可曾見過清掃后干凈美麗的校園?然而,這些勞動成果很難長時間保持,總有一些同學不珍惜這些勞動成果,等早點過后,滿地竟是些果皮紙屑,一片狼藉。這些都是校園不文明和諧的現象,與我們的美麗校園格格不入,有悖于建設文明和諧校園。
有一種情感使人驚艷,引人回味,令人追求,它吸引人的目光,他光彩奪目;有一種情感飄逸在浮云之上,深藏于古剎之下,她別具一格,他深藏不露。她是什么,他就是文明和諧,讓我們把這顆種子播撒在我們的校園,讓她開出文明和諧之花,結出文明和諧之果吧。
同學們,老師們,學校一天天在建設,學校一天天在發展,校園一天天在變化、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文明和諧的種子在我們的校園生根發芽,讓建設文明和諧校園的正能量在我校健康傳遞,健康成長!
謝謝大家!
校園文明演講稿 篇6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做個維護校園衛生的文明人》。
文明禮儀是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對于文明,有的同學也許還認識不到它的重要性,下面這個例子會讓你體會到要做個文明人:
據報載:美國客商與我國某醫療機械廠決定合作生產輸液管,外商到車間參觀時,廠長向墻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去擦。正式簽約那天,廠長只接到客商的來信:“一個廠長的衛生習慣可以反映一個工廠的管理素質,況且我們生產的是用來治病的輸液管,人命關天……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這便是不講文明的后果。
我們要做一個文明的人,就要明白什么是文明。文明是“禮貌”的兄弟,是“知識”的鄰居,是“整潔”的朋友,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困難時的熱情幫助,是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主動,是看見垃圾就撿起放入垃圾箱的優雅,文明還是對勞動成果的尊重!……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縱觀我們的校園衛生情況,我們還有做得很不夠的地方。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感覺,早上經過我們同學的辛勤勞動,校園和教學樓衛生是很好的,可是課間操、中午放學后,我們原來整潔的校園卻多了很多飲料包裝盒、糖果包裝紙和塑料袋、甚至還有沒吃完的薯條或爆米花……。這種現象與我們學生的身份是格格不入的。
父母的給我們的零花錢是增加了,可以購買更多的物質。這一定程度上是我們的物質文明提高的表現,但我們當中的不少同學是物質文明提高精神文明下降,這不是真正的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所以我們國家也一直在同時抓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作為談橋中心小學的學生我們有理由以文明要求自己,向物質垃圾和精神垃圾宣戰,做個真正的文明人,讓文明之花在我們的校園永遠綻放。
校園文明演講稿 篇7
大家好!
我是高一25班班長劉xx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養成好習慣,讓文明禮儀之花開遍校園”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無法在社會中立足。那么,什么是禮儀呢!簡單的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和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應該做什么,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后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當我們是行人的時候,往往是怎么就近就怎么走,管他是不是紅燈,管他是不是人行橫道。當我們開車的時候,總是搶道、鉆空,嫌他人不給自己讓路,卻從不給別人讓路。
當我們是消費者的時候,經常嫌服務人員服務不到位,總抱怨他們態度不好;而當我們為他人服務的時候,卻總怨別人事太多、太挑剔。
當我們乘坐公交車時,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于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于懷,甚至拳腳相加。
當我們作為子女的時候,總是嫌父母說話太嘮叨,總是大方地花著父母的血汗錢,而當父母老了需要我們陪他們聊聊天,身體病了需要我們照顧時,我們總說工作忙沒空;
當我們在校園內遇到領導老師,我們很少主動讓路、主動問好;同學間一點點小摩擦,便拳腳相加大打出手;在教學樓、宿舍內大聲喧嘩、追逐打鬧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太自私,不注意文明禮儀的修養,沒有做到律己,沒有做到尊重他人。
說到這里我想到物理上有一句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覺得用在這里,再合適不過。你對社會文明,社會也會對你文明,你對社會講文明,社會也會對你講文明;你注重于好習慣的養成,習慣便會成就你的明天。
講文明禮儀,養成良好習慣,其實很簡單,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尊老愛幼,遇到老師要主動說“老師好”;同學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謙讓,在食堂打飯時要自覺排隊。妨礙到他人要主動說“對不起”;不隨地丟垃圾;及時關燈、關水,勤儉節約;愛護公物等等;這些看似小事的點點滴滴,便會鑄就我們整個社會的和諧文明。同學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爭做文明二中人,養成好習慣,讓文明禮儀之花開遍校園!
我的演講完畢了謝謝大家。
【【精品】校園文明演講稿范文7篇】相關文章:
有關校園文明演講稿范文合集7篇04-17
校園文明演講稿范文集合五篇04-13
校園文明演講稿范文匯總10篇04-12
校園文明演講稿范文集錦八篇04-12
【精選】校園文明演講稿范文合集9篇04-11
關于校園文明演講稿范文合集5篇04-08
校園文明演講稿范文匯編八篇04-05
校園文明演講稿范文匯編9篇04-04
【精品】校園演講稿范文6篇04-06
【精品】文明演講稿范文匯總5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