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贏在中國》的觀后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在寫觀后感時,需要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思考立場。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贏在中國》的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贏在中國》的觀后感1
昨晚《贏在中國》總決賽現場直播,5強已經決出,只是排座次了。看過了整場比賽,已經從12萬人中進入5強,今晚決賽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雖然3至5名風險投資金都是500萬,選手們的競爭銳氣仍然絲毫不減。
在冠亞軍的角逐中,周宇和宋文明分別接受張瑞敏和柳傳志的詢問,面對評委的提問,周宇的回答顯得條理不清,但仍可以讓人感到他非常渴望能夠獲得冠軍,最終宋文明以他的成熟穩重、邏輯思維縝密、以及善于用人獲得了兩位總評委的青睞,拿走了1000萬的風險投資。
在參賽的整個過程中,周宇一直因為學歷較低、知識結構缺陷而處于劣勢,然而他通過自己的激情、拼搏精神和樸實的性格獲得了眾多觀眾的支持。以至于在冠亞軍角逐中,他仍然在觀眾心目中處于優勢地位。然而,評委以投資人的身份和專業的眼光審視兩位選手,兩位選手則是勢均力敵,不分仲伯。
關鍵的決策就在于兩位總評委——張瑞敏和柳傳志,當主持人王利芬詢問兩位總評委的意見時,二人意見高度一致地選擇了宋文明。在送走了周宇之后,王利芬請兩位總評委分別闡述了各自的意見:張瑞敏認為作為企業領導者,能夠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比單槍匹馬自己做事要重要的多,周宇在這方面更像一個將才,而宋文明與其相比更像是帥才。柳傳志則從相對感性的角度進行了評述:宋文明的寬宏大量在比賽中不經意的顯露和創業股份同分團隊成員的作法獲得了柳的贊同。
雖然周宇惜落亞軍,他頑強拼搏的精神卻帶給我很大的震撼:雖然他的缺陷在眾多選手中比較明顯,然而他從不言敗,積極面對缺陷,不斷學習,這也是他能夠獲得評委徐新支持的重要一點。在冠亞軍比賽中,一些評委對他缺點的披露讓他多少有些緊張,以至在回答總評委的提問時,話語眾多卻沒有重點。但我們仍然能夠從他的`語言中感受到他渴望獲得冠軍的心情。在周宇走下舞臺的時候,我相信,周宇實現了一條古訓: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在總決賽中,他的目標是冠軍,最終雖未能如愿,仍然獲得了亞軍的稱號,獲得了700萬創業資金,這仍然是不錯的結果。
寫到這里,突然想起讓眾多企業家癡迷的電視劇《亮劍》中李云龍的經典臺詞:“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么強大,就算對方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周宇,你是《贏在中國》第一賽季的英雄!
最終,朋友說,周宇更像是柳傳志、張瑞敏等第一代企業家,而宋文明則更像是現在活躍在企業界的第二代企業家……
《贏在中國》的觀后感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贏在中國》第一期是兩隊分別對私家茶的銷售,并且以公益分別取名藍天隊(袁岳帶領),碧水隊(夏華帶領),對于私家茶的銷售,應該對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評價,一個是人流量多的舊場地,一個是人流量少新場地。
首先,藍天隊利用造勢,負責場地的造勢包裝,請了不少模特,在商場上形成了一個造勢點,注意點,這是營銷吸引受眾的最基本道理。其次,樂蜂網的李靜打出了優惠口號,凡購買一瓶私家茶的'就可以獲得10元的樂蜂網代金卷,這屬于附加值的商品,對于年輕一族,網購一族也有一定的吸引力,藍天隊以6瓶裝為基礎明確是提高了商品銷量。
最后補貨期間,袁岳一掌定權,體現了隊長的領導能力和決策的果斷,就如負責場地內的音悅臺ceo張斗,他認為隊長不應該在乎太小的細節,場地應該由自己負責,分工明確的組織才能提高辦事效率。整體來看,藍天隊組織有序,并且給位成員都能做好自己的分工,再者,一些不錯的商業創意都很有意思,平衡七味改成了平衡七妹,這是吸引受眾的原因之一。
碧水隊在這次比賽中也十分能體現不少營銷原理,首先采取線上線下的營銷模式,同時一方做零售,另一方在公司里做大批訂單的個性化銷售,只要銷量滿一萬瓶,就能在私家茶上印上公司特有的loge,或者其他公司的文化,這個對于一個企業,或者人說是一個有人情味的企業,這個可以是一大賣點,但是對于人數有限的一個團隊來說,分成兩批人銷售,就容易導致銷售過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人手不夠的情況。和藍天隊比起來碧水隊的創意點不多,卻對長久有不錯的影響,但是有一點,在銷售過程中明顯存在員工和領導者之間溝通太少,就比如其中一個隊員自個跑去奶茶店聯系客戶,而忘了在銷售現場忙得不可開交,隊長夏華也是氣得不行。也許這一點來看,碧水隊的組織性不如藍天隊。
最終評判,藍天隊獲勝了,顯然這個結果沒有讓碧水隊信服,藍天隊隊長袁岳為了贏得勝利,手機了不少碧水隊活動過程中無組織性得鏡頭,這對于節目來說是有點不正當,可是真正的商業就是明里暗里一團黑,為了競爭,這也是難免的。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不讓對方抓住把柄。
最后,對于藍天碧水兩隊6000左右的銷量,我認為和實際還是有差距的。首先,節目有活動造勢。其次,對于兩隊的成員都是明星成員,很多群眾都知曉這些公眾人物,所以在明星影響力上,銷量一定有所提高,(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李靜給群眾簽名,并且讓大家買私家茶),所以,就只看銷量不能評判哪隊能贏,而應該看兩隊的營銷方法,策略。組織,才是節目宗旨。
《贏在中國》的觀后感3
由于沒看前段節目,我不知道這是第幾季度的第幾場了。出場的有八位選手。我看時節目正播到評委組向選手布置這場比賽的任務:分為兩組搞一次匯源果汁的路演活動。結果是由評委認定獲勝的一組全部晉級到下場比賽,輸了的一組淘汰一名(可能是我聽錯了,事實上結果是兩名)表現最不好的。很快的,八名選手抽簽分成了紅隊和藍隊。
紅隊是兩男兩女,他們在推選隊長、制定口號和方案時干脆利索,到了活動現場,隊長指揮有度,隊員積極熱情,整個路演搞的熱火朝天的。
再看藍隊。他們由三男一女組成,在推選隊長時,幾個人先是推讓了一番,最后,7號提議讓6號擔任隊長。到了活動現場時,幾個人為貼海報、聯系超市人員、布置場地等事情糾纏不清,好不容易準備就緒開始了,結果在演出正在進行的時候,給觀眾試喝的果汁沒有了,只得拿出經費再去買,由于環境不熟,買果汁的人在演出快結束的時候才回來,這期間冷場了。
回到CCTV的演播廳后,評委組一致認為紅隊勝出,藍隊輸了。在討論藍隊誰該被淘汰時,這時,藍隊的3名隊員一致指向了7號,他們認為是7號的不配合導致了團隊的`失敗。他們說,7號是一個很會表現自己的人,鏡頭前和鏡頭后判若兩人,在鏡頭后,7號不聽隊長調度,導致一些工作沒有跟上。而7號則認為6號能力低,處理事情的方法不對,應該負領導責任。最后,評委組在商議之后,宣布6號和7號被淘汰。結果在意料之中。
在7號提議由6號擔任隊長的時候,我就想,完了,這6號被人架在了火上了。6號一看就是個比較木訥憨厚的人(我想不通前面的比賽他是怎么過來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很一般,總是說“好不好”、“行不行”之類的話,處理事情也不果斷。可以這樣說,他是一個人品很好、很厚道的人,但是卻沒有支撐這種“仁”的智慧,根本不適合做這樣一個臨時團隊的領袖。如果團隊勝出了還好說,大家都能晉級,如果輸了,誰也不想做那個被淘汰的人,于是隊員在活動中都拼命表現自己,唯恐團隊輸了后自己再因無所為而淘汰。而6號根本沒有駕馭這種局面的能力,所以整個活動是一團亂糟糟的。7號一看就是一個很精干、工于心計的人,我覺得四個人當中,他做隊長是最合適的,但是他卻“讓”給了6號,我想他是怕一旦失敗要負領導責任的,因為一個團隊的失敗,往往是由領導承擔起主要責任。他的“讓”不是謙讓,而是讓6號出丑的。果其不然,6號在活動中的手忙腳亂在他的意料之中,再加上他的不作為,更是讓這個團隊處在了劣勢。可是他沒有想到,如果他肯努力,也許藍隊勝了紅隊,那么整個團隊就都能晉級了。他更沒有想到,自己的小聰明讓他在這個比賽中止步。
看完這個節目,我突然想起老蒲說過的一句話:“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則必智。”這話有些不對了,應該是“仁者必智,智者亦仁”吧!呵呵!笑談而已!
《贏在中國》的觀后感4
這學期的《風險投資》學科課堂上,我們陸續觀看了CCTV-2的《贏在中國》欄目,受益匪淺,也感觸良多。尤其對其中的創業人士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口頭表達辯論能力、對問題的處理以及分析能力,印象深刻。同時那些企業家評委們睿智的見解和評論,也讓我進一步了解到作為一名優秀的創業者,應該具有哪些優良素質;一個成功的企業,應該擁有哪些特質。以下就是我對觀看《贏在中國》欄目后的感觸的小小概括。
首先,我覺得一個創業項目,要想獲得成功,做大做強,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俗話“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沒有一個好的創業領導者,項目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而要作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創業者,良好的創業策劃能力、執行能力、協調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特質。在眾多的參賽選手中,周宇給我的印象無疑是最深刻的。他沒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沒有雄厚的資金也沒有高學歷,憑借著自己的堅持、熱情、好學和不斷進取的精神,一步一腳印走過來,屬于起點很低的創業者,而這正是中國這個發展中國家里創業者的典型代表。不能否認,在看《贏在中國》時,我有被周宇身上的精神感動過,他的堅忍不拔的意志、熱血沸騰的沖勁、越挫越勇的篤定,還有他的“義氣”和“匪氣”,無疑在創意之初是很能感染一同奮斗的創業團隊的,團隊的成員在他的帶領下,一定會對團隊產生熱情和歸屬感,而這種熱情和歸屬感就是團隊向心力的最好體現。但同時,周宇身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因為學歷不高,所以看問題很多時候不夠透徹,在創業取得一定程度的小成績后,并沒有很好的轉換自己的位置。他太過習慣一馬當先,試試親力親為,而沒有很好的將權力下放,這就造成了團隊分工不明確的現象。好的領導者不一定事事都行,但卻一定是個好的管理者,懂得合理分配和使用人才。正是這些局限性,使他最終沒有成為《贏在中國》的冠軍。
其次,對創業團隊進行規范化管理也是尤為重要的。老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雖然創業團隊的成員之間有著利益共同體的關系,但制定規范合理的團隊制度,也是創業取得成功的關鍵。每個成員明確自己的分工、任務和在項目中所扮演的角色,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另外,創業項目本身的定位、方向、模式也是很重要的,雖然在《贏在中國》欄目中,評委們總是在講一句話,我們是在選人,其次才是選項目。但如果沒有好的項目,再好的創業者也不會取得成功。創業項目本身的前景、定位很重要,這直接關系到,項目未來有沒有市場,是否能取得盈利。而創業的最終目的就是盈利。
以上就是我在觀看《贏在中國》欄目后的感想。
《贏在中國》的觀后感5
看完這一期的《贏在中國》后,這一精彩的比賽,令我深受教育,倍受鼓舞,感觸頗多。這一檔節目,講述的是兩隊競爭者的廣告營銷策略之爭。
勵志照亮人生,創業改變命運,是這一節目的宗旨與堅守的原則。創業是很多年輕人的選擇,也是很多人為之奮斗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目標。但是創業的艱辛是很多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而且創業者自身素質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一個優秀的創業者除了自身要具有很高的商業眼光之外,還要有領導力、決策力、判斷力,能夠充分發現下屬的優劣勢,并且能夠充分發揮下屬的優勢,自身也必須具有優異的獨特的才能,具有領導人所該有的威信,使大家信服,能夠很好的保證一個團隊的有效運轉!這期節目。選手們各有千秋,評委的點評如畫龍點睛一般。他們精析的發言,不僅能夠讓自己見識的廣度與深度得到充分的發展,而且還能夠消除我們對大人物、大格局的神秘感,近距離的與他們有更深次的接觸。
藍天隊與碧水隊此次的對決,是在24小時內作出產品的策劃與銷售,銷售時間只有短短的2個小時,120分鐘。剛開始的時候,碧水隊比藍天隊更占優勢,以高出100瓶的飲料場地費贏得了人流量高出一倍的場地,這為之后的對決埋下了有利的伏筆。藍天隊,以碧水藍天的概念設計布置了精致的現場銷售場景,并且在事前進行明確的分工,體現了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在補貨的時候。藍天隊開始訂貨1500瓶,但是銷售速度很快,不致于不久就面臨補貨的問題,每個隊都只有一次的補貨機會,并且總共每隊最多只有6000瓶的貨源。在這個關鍵時刻,隊長發揮了果斷的決策作用,個人根據精密的計算決定一次補全剩下的貨。可是,碧水隊卻是通過集體的商議來裁決補貨的數量,這一點充分體現了團隊的合作力量。
印象最深刻的感觸是,有一名選手不承認自己隊的失敗,仍然強詞奪理時。評委說了一句話,“人最可悲的.就是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個人的知識面或者思維方式等,是沒有誰會是十全十美的。俗語說:“自知者明”。人貴在認識自己,無論缺點還是優點,揚長避短,勇于承認自己的缺點,虛心向別人學習,不斷完善;同時,發揮自己的長處,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愿承認自己的弱點,好大喜功,最后只可能是英雄氣短。
比賽的最后,以藍天隊的勝出而告終。前面提到的都是碧水隊的實力與優勢。可是,為什么最后勝出的卻是藍天隊呢?究其原因,我認為是因為碧水隊在銷售現場表現的稍微有點小差池。整體的布局格調不符。碧水隊以“私家茶女郎”與“企業茶女郎”的營銷理念進行銷售,這個行銷觀念新穎獨特,我認為比藍天隊略勝一籌。但是在整體的實施過程中卻缺乏統一的管理與制度化的調配,以致于他的銷售現場過于混亂,沒有藍天隊的井然有序。這種現象就像是一盤散沙,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凝聚力。
觀看完后,感觸最多的就是團隊凝聚力這一方面。當然還有其他方面諸如創意的理念,人才的競爭等等方面。暫不細說。
【《贏在中國》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贏在中國》的經典語錄08-22
《贏在中國》中的名言警句07-28
贏在中國經典語錄匯集08-19
贏在中國經典語錄大全08-08
贏在中國觀后感07-29
贏在中國觀后感12-28
觀看《贏在中國》心得體會07-30
山東青年靠奇思妙想贏在中國創業故事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