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的冬天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濟南的冬天心得感悟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我們常常會因某些事或人而萌生出一些想法,在這個時候,不妨試試寫篇感悟的文章,便于記憶。你看過感悟的文章嗎?知道要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濟南的冬天心得感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濟南的冬天心得感悟1
老舍的散文名篇《濟南的冬天》是一首抒情詩,是一幅風景畫,是一曲冬天的贊歌。究其成功的原因有多種,作者運用樸素自然、新鮮風趣而富有音樂美的語言是主要因素之一。
一、語言清新樸實。
書面語與口語協調交織。本文語言是那么清新樸實,好似拉家常一般,絲毫沒有故作高深之態,但又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而文中使用了大量口語,如寫濟南的山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寫濟南人“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有了著落”,“全”“著落”都是口語中的詞匯,用在這些書面句式中,自然妥貼。尤其是像“這兒準保暖和”“干啥還希望別的呢”完全是地地道道的口語,富有生活氣息,帶有老北京的語言色彩,嵌在秀麗的描寫文字中,沒有一點兒生澀感,使整篇文章的語言既清麗雋永又樸素自然。
二、語言具有一種內在的旋律美。
詞語本來就是聲音和意義的結合。用詞語構成句子,連綴成篇,念起來自然就有了一定的聲感。聲感就是指語言的聲音節奏給人的一種具體的感受,美的語言能夠達到和諧動聽,流暢自然,所謂“擲地作金石聲”。我國清代桐城派文人認為“文章之妙無不出于字句聲色之間,舍此便無可窺尋”。デ肟純頭一段: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墒,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開篇就是兩組由“對于”引起的介詞結構短語。短語一般容易呆板、生硬,而老舍卻能獨創奇語,在短句中使用了倒裝句,突出“像我”,緊接著又以陳述句進行敘述,句式的排列既工穩又靈活,形成整中有散,長短錯落的結構,讀起來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的聲調美。
三、運用精妙的修辭,使文章富有情感。
文章較多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寄寓了作者的贊美之情。如“小搖籃”這一句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將一圈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體貼、慈祥,“小搖籃”的“小”正照應了小山的“小”!鞍察o不動”是寫神態,“低聲”是寫聲調。這兩個修飾語使人想起母親在搖籃邊低聲哼著催眠曲的情態,賦予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曬”“睡”“醒”這一連串相關的擬人寫法,創造了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バ詞魃系難,不說樹尖上落滿了雪,而說“頂著一髻兒白花”,又比作“日本看護婦”,一個“頂”字準確地表現了樹尖上一髻兒白花的位置和形狀,因為是小雪,所以只有樹尖上積了一小堆白雪,而“頂”字中既有“在樹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頂”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護婦(護士)”的比喻,日本的護士頭上總是戴著一頂別致的白色工作帽。帽子往往突出在頭的頂部,好像是“頂”在頭上似的,兩者的相似點就在“頂”著白帽子上。這個比喻不僅形象、生動、貼切地表現了下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態,而且充滿詩情畫意。又如寫薄雪“害羞”的情態,寫露出“粉色”容顏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們嬌美的情態和小山秀麗的景色。
“穿一件帶水紋的花衣”,一個“穿”字既準確表現了雪、草覆蓋的狀態,又引起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的比喻!皫y的`花衣”的比喻描繪了雪色與草色相間的美景,給讀者以動人的生活實感。“看著看著”以下是聯想,“更美的山的肌膚”可理解為春天來臨后那滿山的花草。這一聯想與第2段兩個“也許”的幻想照應,表現了對春天的憧憬。ァ昂鋈緩α誦摺庇媚餿說姆椒描繪了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一個“羞”字,不僅畫出了雪景的“色”,與“粉色”相貼切,而且繪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內在美。
第4段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這幅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一句,既是比喻,更增添了“這是張小水墨畫”的真實感,使讀者體味到寫意畫的妙處。サ5段寫濟南冬天的水色。作者在描寫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先著力渲染“綠”,一連用了五個“綠”。一個寫綠萍,四個寫水藻。用“綠”來襯托水的清澈、透明!八膊蝗痰脙錾稀庇脭M人的方法,把水寫得脈脈含情。文章結尾處把清亮的河水比作“藍水晶”,這些比喻透著清秀和靈氣,字里行間溢滿贊美喜愛之情。プ髡吡榛畹卦擻帽扔鰲⒛餿說男藪鞘址ǎ使文章語言平添一番情趣,增強了人情味,越發顯得精美。ビ镅允俏難У牡諞灰素(高爾基語),它是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作者傳情表意的工具。一篇精致的散文離不開精美的語言,我們從老舍的散文名篇《濟南的冬天》中肯定會獲得不少啟發!
我也去過濟南,但是不是冬天,是夏天。08年的時候,那時候我和他還在一齊,他在濟南上學,我就是去找他的。
好像全國的夏天都是一樣的熱,我到濟南的時候,覺得沒比海南涼快多少,而且由于我和他個頭差距太懸殊,沒法打傘。導致那三天就那么赤裸裸地呆在太陽光下與濟南的陽光來了次親密接觸。是的,我只在濟南呆了三天,所以并沒有徹底地感受濟南的山水人情。三天的行程感覺時間個性緊,印象中自己一向在走、走、走,當然,那時候有他在身邊,就那么一向走也覺得幸福。
記得他先帶我去的泉城廣場。聽說那是濟南標志性代表性的地方。泉城廣場,顧名思義,它就是個廣場,有一座很漂亮的金荷花,其實是一個噴泉。我去那天正好在噴,當然,它每一天都會噴。荷花雕像在水花和陽光中熠熠生輝,很漂亮;ǖ呐赃吺且话肴侯愃崎L廊的建筑。那里很涼快,有很多偉人的銅像,孔子啊、孫武啊、李清照啊、蒲松齡啊等等。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都是銅的。呵呵,這是廢話。他們都是山東人。長廊個性長,偉人也個性多,從古到今。山東果然是個人杰地靈的地方。我跟好幾個名人都合了影,可惜要不到他們的親筆簽名了……
荷花的對面比較遠的地方,是濟南象征性的雕塑。天藍色的,中間有一顆明珠,很藝術。但是我是俗人一個,不懂該怎樣欣賞,也看不出它的好處。晚上的泉城廣場個性熱鬧,跳舞的、練武的、耍雙節棍的、滑旱冰的、遛彎兒的、賣東西的,反正我覺得比白天熱鬧多了。身處在這樣的環境我也異常的興奮,吵著嚷著讓他給我買好吃的。最后他給我買的棉花糖,這是他第二次給我買棉花糖。也怪天太熱,還沒吃幾口就都化了,弄得一臉一身一手都是,然后他再很無奈的給我擦。嘿嘿,總共我就吃兩次棉花糖,兩次都讓我印象深刻,心里感動,覺得幸福。
跑題了,我再說回來。濟南三大名景: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這三個地方要是沒去上一去,那真是白來濟南了。由于時間關系,我只去了趵突泉。照了很多照片,都好好珍藏起來了。傳說中的72泉眼(是吧?)我也不明白到底有多少,反正大部分已經不冒水了,變成一灘死水了。最著名的泉眼當然還在冒,但是也不像小學課本里的照片上那樣那么壯觀了。一汪池水清澈見底。那天是個大晴天,陽光照在池中明晃晃的。池底有很多亮閃閃的東西,我問他是什么,他拿出一枚硬幣跟我說,許個愿吧。原先,這還是許愿池呀。之后他帶我來到一個示意圖那,一邊讓我看一邊給我講趵突泉冒水的原理,原諒我嘴笨,心里明白但是說不出來。反正由于地下水線下陷,導致了趵突泉很多泉眼不冒水,如果還這樣下去,早晚有一天,世界上不再有趵突泉。聽的我好悲哀。
老舍先生眼中秀氣的小山,我是在第二天體會到的。
我從小住在平原地區家里還是個沿海城市,所以我從小就沒見過真正的山。十多歲的時候,家里最后有山了,可惜是假山。但是當時也著實讓我們興奮了很久,隔三差五的就往山上跑。來到濟南的第二天,我們步行到了一個游樂園,而在路上我突然發現,放眼望去,都是山。很高的山!如果這種高度的山還只是“秀氣”,那真正巍峨的山到底有多高?山是綠的,很蒼翠的綠,看得我心潮澎湃的。我問他,那些山有人爬嗎?他說有,他說有時間帶我去。但是第三天我倆實在太累了,就沒去成。話說我們走到了那個游樂園,里面有一個湖,湖里有荷花,白色的,很干凈,很純潔。我原先一向不喜歡花,覺得俗。但是真正看見了感覺就不一樣了。家里的公園也有荷花,可都是殘荷,凋零的可憐。濟南的荷花真的不一樣,充滿生命力,一朵朵爭相綻放。我照了很多照片,卻不敢跟花兒一齊照,覺得花是那么干凈,我站在旁邊會褻瀆它們的,對了,他還帶我去了一個小吃街,叫“芙蓉街”,里面都是賣吃的的。我以為他會帶我從街頭吃到街尾,但是沒有。他說這些東西看看就好,吃的話太不衛生……雖然心里有點不甘心,可還是聽了他的話。唉,有點小遺憾。
由于種種原因,濟南之行就這么草草結束了;丶业穆飞,他跟我說,等明年暑假(也就是今年)去找他,再帶我去大明湖和千佛山。我滿心期盼著,以為一年時間很快就會過去的。確實很快,但是比時間更快的,他已經離開我了。我沒再去過濟南,也沒再見過他。沒關系,以后我自己去,兩個人的約定,我一個人也能夠完成。
好吧,這已經不是一篇讀后感了,算是一篇回憶吧。借著回憶濟南之行來回憶他。分開大半年了,我有時還會想起他。忘記?怎樣可能那么容易?又何必強迫自己忘記呢?平靜的想念,也未必是壞事。嗯,就到那里吧,我的濟南之行。
濟南的冬天心得感悟2
讀了老舍寫的《濟南的冬天》,我感慨萬千。老舍筆下的一山、一水,甚至是一束陽光,都是美的,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可現在的.濟南,放眼望去,天空已不像書中寫的那樣清亮,那么藍汪汪,如同一塊空靈的藍寶石,F在的天空,一望無際,都是灰蒙蒙的。濃重的大霧彌漫在天地之間,陰霾滔滔,霧霾氤氤氳氳,煙霧繚繞,好像仙境一般,朦朧、混沌。
是什么讓濟南的天空變成灰撲撲的樣子,不再像老舍筆下的天空那么湛藍?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正是人類,正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在過年時,肆意燃放煙花爆竹,是我們自己瀟灑地開著汽車奔馳在道路上……正是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動作產生了霧霾,使濟南的天空變得不再像從前那般蔚藍。
如果我們能在過年時少燃放一些煙花爆竹,能綠色出行,騎著單車享受風在耳邊呼嘯的聲音,豈不是比笨重、密不透風的汽車好得多?
希望大家可以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使天空可以變得像老舍寫的那般清亮,抬頭便能看見都是第一高樓綠地中心。遠處道路上的一顆顆松樹更加昂首挺胸,為冬天增添一抹翠綠,增添一縷新鮮的空氣!
濟南的冬天心得感悟3
讀老舍先生的大作《濟南的冬天》后,感到濟南實在是太美了!
老舍先生雖然沒有用異常華麗的詞句,但他筆下的濟南簡直就是人間天堂:有山有水,有窄窄的羊腸小道,有寬敞的山坡,有斜臥的村莊,有皚皚的白雪。在這樣一座搖籃般的老城中,享受著溫暖的陽光,遙望著高高的山丘,期盼著春天的到來,多么愜意啊!美極了,老舍先生把一幅美麗的寫意水墨畫呈現到了我的面前。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太陽,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夢想的境界?”字里行間都滲透著老舍先生對濟南的深愛。寒冷得讓人難以忍受的冬天,在老舍先生的眼中卻是那么美,沐浴著溫暖的陽光,等待著大地蘇醒時的春風,在山水的陪伴下安靜安詳地睡著,使本來蕭瑟的冬天添了幾分詩情畫意。
老舍先生以往說過,“濟南的秋天是詩意的,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了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把秋天和冬天全賜給了濟南!比鹗恐徽剂艘粋夏天,西湖只占了一個春天,而濟南卻擁有秋天和冬天。可見濟南在老舍先生心中的份量有多重。
濟南確實很美!春天,濟南生機勃勃,隨處可見的迎春花含苞待放,嫩綠嫩綠的'一片中,剛剛化凍的小河清澈見底,奔流不息,給人許多活力;夏天則成了泉水的世界:來到郊外,發現一處泉眼,泉水汩汩涌出,珍珠般的氣泡一串串的往上冒,使人感到無比清涼;秋天,濟南又變成了“夕陽紅”的老婆婆,帶著收獲的喜悅與金色的心境步入初冬。似乎,這座老城永遠都是那么美麗,那么寧靜;卻使得繁華與喧囂顯得那么遙遠。
我們生活在老舍先生心中的天堂里,我們感到了什么?我站在濟南這寬廣、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聽到了它的喘息,感到了它的心跳。
我沒太關注過雪,更沒去過濟南,由于我看了這篇文章,認識了濟南的小雪是少而薄的,讓我長了見識。
我不喜歡冬天,冬天是很冷的,大家都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大街上的人們都行色匆匆,盼著家里的溫暖。而在濟南,冬天是那么的溫暖,不像倫敦暗無天日,也不像熱帶,日光劇毒,這真是一個特別的冬天。
濟南的冬天心得感悟4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成功的寫景散文。它的寫景藝術是值得稱道的。文章中的寫景藝術,概括起來說,有以下幾點。
(一)緊緊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來寫,使全文基調一致,色彩和諧。
濟南雖然地處北中國,但是冬天無大風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顯著的氣候特點是“溫晴”(溫暖晴朗)。文章緊緊抓住這一點,使筆下的種種景物跟這“溫晴”天氣緊密聯系在一起,構成一幅溫暖晴朗的濟南冬天圖景。文章寫山,寫水,寫城,寫人,都無不涂上一層溫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寫雪景,也仍然跟溫暖有聯系——因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點小雪”;而同晴朗分不開——因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的景致。
如果說,第二段主要寫的是濟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這幾幅互相聯系而又相對獨立的畫圖組成的長軸。而這幅長軸,也就靠這“溫晴”的基調統一起來,給人以和諧一致的美感。
(二)景物的層次,安排得當,使眼前景物紛至沓來,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濟南,景色秀麗,素有“家家泉水,戶戶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怎樣才能更好地把這些美好的景色展現于讀者眼前呢?這就有一個寫景的先后層次問題。文章首先讓讀者鳥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讓讀者飽覽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陽(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讀者領到那垂柳岸邊,領略那“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而水藻越晴越綠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寫來,從山到水地寫去,層次分明,脈絡清晰。自然這是就各大層次來說的,各大層次的內部,又同中有異,如第二段的由寫景而兼及寫人,第三段的由寫雪而兼及寫晴,第五段的由寫水面而兼及寫天空。寫來筆法活脫,不失參差錯落之致。
(三)取景遠近大細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則尺幅百里,或則纖毫畢現。
試看,偌大的一個濟南,在作者筆下,竟然可以放在一個由四面群山環抱而成的小小搖籃里,而水天一碧的宏偉景色,只不過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這是景物的遠者大者。再看,“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是景物的近者細者。遠景大景,使人視野開闊,頓感心曠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諦聽,更覺景象真切。而且遠景大景,還可以沖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夠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弊病。古詩云:“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边@是說的非遠觀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聽無以覺出流水竟然無聲。這說明,寫景手法,遠近大細,不可偏廢。運用得宜,就可以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寫景時,不但遠近并用,大細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或由遠而近、由大而細,寫來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寫景,就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的:先寫水冒著點熱氣,再寫水藻,再寫垂柳,再寫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寫景,則是由遠而近、由大而細的:先寫城外,再寫城外的山坡,再寫山坡上的小村莊,再寫小村莊的房頂上的雪。這種寫法,既符合敘述的邏輯順序,又適應讀者的視覺需要,無怪乎作者樂于采用了。
(四)寫景映襯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襯中形象更為鮮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別的景物一映襯,就顯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別的景物映襯起來,就顯出美來了。當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經和別的景物映襯起來,反倒失去原來的美了,像魯迅所說的.那樣:“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蘭亭序》,至今還有‘藝術品’之稱,但倘將這掛在萬里長城的墻頭,或供在云岡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見了,即使熱心者竭力指點,也不過令觀者生一種滑稽之感!(《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因此,要把景物寫好,關鍵不單在映襯,還在映襯得法。映襯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襯樹尖上頂著的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鮮明悅目,都是映襯的妙筆。
文章中說到的“黃草山”“小灰色樹影”,應該說,它們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文章把它們放在下邊這段話里,就顯出它們的美來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請閉上眼睛想想,睜開眼睛看看吧,這是一個怎樣用繽紛的色彩點染而成的天地!而“黃草山”“小灰色樹影”卻正是這幅美麗的畫圖的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五)寫景虛實手法同時并用,使景物形似神傳。
實寫景物的形象,對景物描寫來說,無疑是十分必要的,諸如文章中的“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之類。但是,要不止于摹狀,還要傳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虛寫的手法。因此,在作者筆下,冬天陽光照耀下的濟南,就出現了“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的神情;一圈圍城的小山,也就說出“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的細語;薄雪會有“微微露出點粉色”的羞容;水藻會有“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對那水藻也就可以有一副“不忍得凍上”的和善心腸了。至于小雪覆蓋不勻的山坡,要“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自然也是文章中虛寫傳神的佳句。
(六)適當點題,使景物自身蘊含的意義更加顯豁。
畫之所以有題跋,原因之一是題跋可以使畫本身蘊含的意義更為顯豁。應該說,題跋是一幅畫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雖然它并不是所畫的景物的本身。同樣,對所寫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點題,也是容許的,這些點明題旨的話,不是可有可無的。本文點題得法,寥寥數語,便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比如說,文章在描寫了小山雪景之后,突然掉轉筆鋒,讓作者以評論者的身份,說起點題話來:“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這話,既可以說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外,又可以說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中,因為它是畫面所本有而又有點不甚明了的。一經點出,濟南下點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處,也就躍然紙上了。
題不可不點,也不可濫點。本文點題是恰到好處的。當我們玩味全文,讀到最后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的時候,我們似乎有意猶未盡、話猶未了的感覺,似乎可以另起一段,補上兩句就全文而發的點題話結束全文:“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但仔細一想,這是多余的,因為明敏的讀者從文章所描繪的景物和所抒發的感情中,應該而且必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的,又何待于作者再出面饒舌呢?更何況順著文章的邏輯,讀者有權利想得更多更大更遠,諸如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等等,這些題是想點也點不完的。這也許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濟南的冬天心得感悟5
《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這種語言的啟示性,在讀者頭腦中喚起對光、色、態的豐富聯想和想像,形成了一幅幅生動的圖畫。
老舍先生是如何調動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濟南的冬天》具有繪畫藝術的特色呢?
第一,運用色調的對比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引發讀者的想像,讓讀者腦海中浮現出一幅朔風怒號、天寒地栗的蕭條畫面,用這幅畫面中的“寒”色襯托濟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調動讀者的想像,使讀者仿佛看到了一幅倫敦灰霧慘淡的陰郁圖畫,用這幅畫面中的“暗”色襯托濟南冬天的“明”色。這還不夠,作者還讓我們看了一幅熱帶地區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畫面,再用這幅畫的“熱”色襯托濟南冬天的“溫”色。正是用了色調和對照,用了繪畫藝術的“以色賦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將濟南冬天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畫面勾勒了出來。
第二,從紛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的表現。
這是山水畫法。描繪濟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觀斜的中國山水畫的構圖取景方法。作者展開想像的翅膀飛上濟南的云天俯瞰大地,然后對濟南大地作了簡筆的寫意描繪。畫城,不畫它的東西南北,“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濟南城中的山)。一些瑣碎的細部都被略去了,畫的只是冬天濟南城秀美的睡態,留下充分的余地讓讀者去聯想、想像,進行藝術的再創造。畫山,不畫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一起筆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緊接著就引導讀者展開藝術的聯想和想像:“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苯柽@種聯想、想像,使畫面活靈飛動起來。畫人,不畫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國畫一樣略去耳鼻眉目,連形體也完全略去,而只畫了濟南冬天人物情態的`最主要的特征:“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焙统桥c山,渾然構成一幅完美的圖畫。
第三,精心設計景物和構圖,層層展現景物形象。
繪畫是“空間藝術”,須將空間并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則加以巧妙的布置。這種繪畫的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說第二段畫的渾然一體的濟南大地是一幅寫意畫,那么第三段畫的美態紛呈的濟南雪景則更接近于工筆畫。
作者依山寫景,通過寫美的小山各個細部的雪光、雪色、雪態,畫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藝術結構上取了兩層布置。先進行工筆的分筆描繪,從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步地細看,一筆筆地輕描:它是白的,“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銀的,“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它是彩色的,“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是它的色,“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是它的態,在色和態的描繪里寫出了靜中的動;它更有世上最動人的容色,艷艷夕陽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樣“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畫出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筆一景,一景一態。這一段分筆描繪,從方法看是用工筆,從意境看依然著力于寫意。中國繪畫講究“氣韻生動”,分筆描畫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動的。一連串的動詞,將讀者帶入聯想、想像的意境,讀者所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光、色、態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雪的內在的美。作者所創造的,正是“氣韻生動”這一繪畫藝術的最高境界。
正是為了讓這種畫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層描繪。在分筆勾寫后總繪雪景,將古老的城,城內,城外,山坡,村莊,整個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結句直接點明:“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第四,突出自己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喚起讀者類似的體驗,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濟南稱泉城,水是有名的;濟南的水來自大地的深處,浩浩蕩蕩,一年四季奔涌不息,這樣美的形象如何畫出?作者舍棄了濟南冬水的種種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鮮明形象,在鮮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先是著力渲染了濟南冬水的“綠”,一連串五個“綠”字,作者描寫的是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托出的卻是水的綠。讀著這些綠萍、綠藻、綠柳,我們會自然聯想到滋養出它們的水,感受到蘊蓄在濟南冬水里的綠的精神、綠的生命。接著著力渲染了濟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細節乃至具體形態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筆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機:“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這已是感情化的水,藝術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畫家的眼睛觀察景物所得到的獨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繪畫藝術中,為了表現出水的特有的態、特有的勢,流水就完全可以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這不是出色的繪畫藝術又是什么?結尾處,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鮮亮明麗的色彩給泉城留下了一個美麗的倩影:“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最后要說的是,無論從立意看還是從構圖、筆勢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陽光、山川、人物、白雪、綠水,各物各景所表現的都是“暖”這一個字。繪天繪地,繪出了這幅山水圖的大布局;寫雪寫水,寫的是這幅圖的特定細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陽畫到暖陽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筆勢順暢,一氣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
濟南的冬天心得感悟6
我也去過濟南,不過不是冬天,是夏天。08年的時候,那時候我和他還在一起,他在濟南上學,我就是去找他的。
好像全國的夏天都是一樣的熱,我到濟南的時候,覺得沒比海南涼快多少,而且由于我和他個頭差距太懸殊,沒法打傘。導致那三天就那么赤裸裸地呆在太陽光下與濟南的陽光來了次親密接觸。是的,我只在濟南杲了三天,所以并沒有徹底地感受濟南的山水人情。三天的行程感覺時間特別緊,印象中自己一直在走、走、走,當然,那時候有他在身邊,就那么一直走也覺得幸福記得他先帶我去的泉城廣場。聽說那是濟南標志性代表性的地方。泉城廣場,顧名思義,它就是個廣場有一座很漂亮的金荷花,其實是一個噴泉。我去那天正好在噴,當然,它每夭都會噴。荷花雕像在水花和陽光中熠熠生輝,很漂亮。花的旁邊是一半圈兒類似長廊的建筑。那里很涼快,有很多偉人的銅像,孔子啊、孫武啊、李清照啊、蒲松齡啊等等。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都是銅的。呵呵,這是廢話。他們都是山東人。長廊特別長,偉人也特別多,從古到今。山東果然是個人杰地靈的地方。我跟好幾個名人都合了影,可惜要不到他們的親筆簽名了荷花的對面比較遠的地方,是濟南象征性的雕塑。天藍色的,中間有一穎明珠,很藝術。不過我是俗人個,不懂該怎么欣賞,也看不出它的意義。晚上的泉城廣場特別熱鬧,跳舞的、練武的'、耍雙節棍的、滑旱冰的、遛彎兒的、賣東西的,反正我覺得比白天熱鬧多了。身處在這樣的環境我也異常的興奮,吵著嚷著讓他給我買好吃的。最后他給我買的棉花糖,這是他第二次給我買棉花糖。也怪天太熱,還沒吃幾口就都化了,弄得一臉一身—手都是,然后他再很無奈的給我擦。嘌嘿,總共我就吃兩次棉花糖,兩次都讓我印象深刻,心里感動,覺得幸福。
跑題了,我再說回來。濟南三大名景: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這三個地方要是沒去上一去,那真是白來濟南了。田于時間關系,我只去了趵突泉。照了很多照片,都好好珍藏起來了。傳說中的72泉眼(是吧?)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反正大部分已經不冒水了,變成一灘死水了。最著名的泉眼當然還在冒,不過也不像小學課本里的照片上那樣那么壯觀了。一汪池水清澈見底。那天是個大睛天,陽光照在池中明晃晃的。
池底有很多亮閃閃的東西,我冋他是什么,他拿岀一枚硬幣跟我說,許個愿吧。原來,這還是許愿池呀。后來他芾我來到一個示意圖那,一邊讓我看一邊給我講趵突泉冒水的原理,原諒我嘴笨,心里明白但是說不出來。
反正由于地下水線下陷,導致了趵突泉很多泉眼不冒水,如果還這樣下去,早晚有一天,世界上不再有趵突泉。聽的我好傷心
濟南的冬天心得感悟7
溫暖而舒適,晴朗的天氣,刺眼的陽光,這,就是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
想必大家腦海中的冬天一定是鵝毛大雪,寒風刺骨,美一點的,大概就是冰天雪地般的童話世界了吧,可是,你大概想不到,在北中國,還有一個擁有能讓你溫暖到出汗的冬天的地方吧。
大家想想看,我們在這邊飽受著寒風的折磨,可是,人家濟南的`人們卻被太陽曬得汗流浹背;我們在這邊冷得又是點爐子、又是開空調(暖風),可是,人家濟南的人們沒準還正在扇著扇子呢;我們在這邊穿好幾件都不夠,還凍得要死,可是,人家濟南的人們大概只是穿個襯衣,要是再冷點,也就穿個夾克衫吧;我們在這邊冷得牙齒打顫,可是,人家濟南的人們卻是面上含笑的哩!
老舍先生曾在《一些印象》中提到濟南的秋天和冬天是一樣的美麗:”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秋和冬是不好分開的,秋睡熟了一點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喚醒,所以做個整人情,連秋帶冬全給了濟南。“
僅僅寥寥數語,就把上帝對濟南的垂青描寫得活靈活現,有人就要問了,濟南為什么那么暖和啊,讓我來告訴你,是因為濟南的周圍有一圈包圍它的小山,密不透風,所以才造就了溫暖的濟南。
講完課,我發現我深深地愛上了濟南,戀上了濟南,我是多么希望自己就是濟南人,能有一個讓自己十分驕傲的家鄉(我的家鄉也很讓我驕傲),濟南的風景如詩如畫,有山有水,我時常幻想著這樣一幅美景:有個古老的老城,有高大的城樓,狹窄的古石路,寬厚的石城墻,環城流著一道清溪,倒映著山影,岸邊蹲著洗衣的農家姑娘,怎么樣,是不是很美妙,你是不是也被她這迷人的風情吸引了呢?
改天,我們一起去濟南!
成語鵝毛大雪:像鵝毛一樣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如: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見訪》:“可憐今夜鵝毛雪,引得高情鶴氅人。”又如:不一會,又變成鵝毛大雪,真是瞬息萬變!飮啤读卵
成語汗流浹背:汗流浹背[hàn liú jiá bèi],意指“汗流浹背”指汗流很多,濕透了背部,本用以形容非常慚愧、驚恐的樣子。語本《史記·卷五六·陳丞相世家》。後亦用以形容工作辛勞,汗出濕背。[源]《史記·卷五六·陳丞相世家》孝文皇帝既益明習國家事,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曰:“不知!眴枺骸疤煜乱粴q錢谷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於是上亦問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謂誰?”平曰:“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谷,責治粟內史!盵典故]“汗流浹背”原作“汗出沾背”。西漢初年,由於惠帝才智平庸,朝政由呂太后把持,并分封其家族兄弟為王。呂后去世後,太尉周勃帶兵誅殺呂氏諸王,鏟除呂氏的勢力,并迎高祖劉邦的另一個兒子劉恒為帝,是為漢文帝。文帝即位後,右丞相陳平認為周勃平定呂氏之亂,鞏固漢室的天下,功勞比自己要大得多,於是自愿將右丞相的位子讓出。文帝采納了他的意見,周勃成為群臣中地位最高的右丞相,陳平則降為較低的左丞相。有一天早朝時,漢文帝問周勃說:“國家一年判決的訴訟有幾件?”周勃過去都是掌管軍事,對這些事情并不了解,只好回答不知。文帝又問:“國家一年的稅收支出又是多少?”周勃也太不清楚,只好又回答不知。文獻中使用“汗出沾背”來形容周勃對政事一問三不知,心里感到十分著急、慚愧,汗流了滿身,背都濕透了。後來“汗流浹背”這句成語就由此演變而出,形容非常慚愧、驚恐的樣子。亦用於形容工作辛勞。
濟南的冬天心得感悟8
“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這是老舍先生對濟南冬季的描述,與我們平日印象中“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般,孤寂、寒冷的冬天全然不一樣,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充滿生機與活力,令人向往。
濟南四面環山,大山猶如母親一般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輕搖著,輕搖著。濟南在暖和舒適的搖籃中睡著了。老天對濟南也是格外的眷顧,不忍心下大雪,那點小雪將濟南裝扮的多姿多彩。
老舍先生不愧是語言大師,簡單幾筆便賦予了濟南無限的生機。那山,那水,那城,那村原本靜止的事物都充滿了靈性,充滿了親切、溫馨。就仿佛冬天這個季節在濟南這個地方消失了一樣。我原本以為,寫景文就是很多的`排比句,華麗的語言,和幾處好詞好句堆砌而成的?稍诶仙嵯壬墓P下,排比沒兩句,可擬人句卻用的惟妙惟肖,“曬”“睡”“喚醒”“低聲說”儼然是一幅“陽光朗照山景圖”老舍沒有用太多華麗的語句,卻讓人實實在在感受到濟南冬天樸素又高雅的美麗,讓人對冬天的濟南心馳神往。濟南的冬天是靜止的,可老舍用自我的筆把它寫活了。
回想我們所擁有的冬天,無不是寒風凜冽,冷的讓人瑟瑟發抖。它沒有秋天寧靜卻又多彩,沒有夏天的驕陽似火,更沒有春天那樣的繁花似錦,它所帶給我們的僅有滴水成冰,呵氣成霜。而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卻是無限的溫暖,竟然比令萬千眾生鐘愛的春天更加美,美得攝人心魄。濟南的冬天居然有這么大的魔力,能使人迷戀冬天,甚至可是分去迷戀春天!相信就算再頑固不化的人讀過老舍的這篇文章,對濟南的冬天必須也有了新的看法。
正如巴金所說:“老舍先生永遠活在他的作品中,活在一代代讀者心中,活在人民中間!”
濟南的冬天心得感悟9
我們都領教過“寒冬”的。然而,濟南雖位“在北中國”,冬天卻非但沒有一副嚴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親。讀罷老舍的名作《濟南的冬天》,印象是如此的鮮明。作者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北平度過的,20年代至抗戰前夜,他執教于英國倫敦大學和齊魯大學、山東大學。北平、倫敦、濟南,先后成為老舍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空。因此,他獲得了評判對比的資格!皩τ谝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比绻安还物L”,便堪稱“奇跡”,那么“沒有風聲”就應是“奇跡中的奇跡”了。作者對濟南冬天“沒有風聲”,感受這么深切,是不難理解的。當時,作者是從霧都倫敦回到“響晴”的濟南的,這就不能不在心理上形成又一個強烈的對比:“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睘榱藦娬{這種異常鮮明的感受,作者繼而就將“熱帶的地方”同“北中國”的濟南作了第三個對比,以熱帶地方日光“毒”得“叫人害怕”作反襯,突出了濟南的冬天能有“溫晴的天氣”之可愛。至此,既有“奇跡”,又有“怪事”的濟南,其暖冬的特點已經躍然紙上,未措“慈善”之辭而已見“慈善”之狀。
順著“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條主線,緊扣著“山”和“水”,作品接著鋪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畫。
第一幅是小山搖籃圖。作者先為讀者勾勒了一個“理想的境界”:“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焙蔚忍耢o,靜到壓根兒“沒有風聲”;又何等明媚,全在“天”底下,真正是“響晴”。難以想像這是北中國的冬景,但這卻是濟南真實的冬令。“寶地”的“出奇”之處便在這里。然而,作品的“出奇”之處,卻是在引出“山”之后對“山”的描摹上。在濟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了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對這樣一個地理環境,作品只用一句話就寫準了:“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也便是濟南出現暖冬的地理原因。作品點出這個原因,用的不是學者的口吻,而是文學家新巧的比喻:“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碧稍趽u籃里承受母親的慈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著搖籃曲呢:“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一幅“小山搖籃圖”竟然蘊含著感人的脈脈溫情。就憑這種體貼入微的撫愛,濟南人也要不但“面上含笑”,而且心中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的:“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干啥還希望別的呢!”
雪后初晴的美景是第二幅畫面。除了風,嚴酷的冬天還要憑借雪來向大地施加,增添寒意。然而,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溫晴”越發顯露了出來。因為那只是“小雪”,連“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襯托顯得“越發的青黑”,僅僅在它的“樹尖”上才“頂著一髻兒白花”;小山也只是“山尖全白了”。如果濟南不是暖冬,能見著這“最妙的”雪霽晴巒圖嗎?更令人擊節稱奇的,是小雪給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了。而且全白了的山尖“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到快日落的時候”,竟還有“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點粉色”呢!可以說,雪后的濟南格外秀麗了。這真是一幅動靜相間的水墨淡彩。
文章的最后一段承接前文,在寫了“山”之后,開始寫“水”,從而展開了剔透玲瓏的第三幅畫面:空靈水晶圖。濟南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戶戶插柳”。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噴涌如沸,水溫恒定為18°C,所以隆冬季節,泉區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臺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作者就借“水”來寫出濟南冬天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藻上冒著點熱氣!痹谧髡吖P下,這樣的水豈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垂柳也人格化了:她“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作者的手法實在巧妙,在這里他沒有直接寫天氣的.“暖和”,但是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這水,這綠藻,這垂柳,都楚楚可愛,你還能不說濟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嗎?就在讀者品嘗這綠水垂柳,余意未盡的時候,作家的視線又轉向一個更廣闊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藍汪汪”的天渾然一體,“整個”地成了一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藍水晶”里,還“包著紅屋頂,黃草山”,一幅鮮麗的水晶圖令人耳目一新,心馳神往。這樣,作者就從水寫到天,以至概括了整個濟南,與首段那句“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照應,寫下了珠落玉盤般的結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币粋完整的藝術形象呈現了:濟南的暖冬慈善若娘親,可愛似少女,清亮賽水晶!
文章本是有情物,要讓讀者感動,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摯。老舍對濟南冬天的一往情深,處處流于筆端,溢于言表。“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用這樣的句式,既寫出了個人的獨特感受,又顯得語意懇切,為全文“一錘定音”。“請閉上眼睛想……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誘,一點沒有強加于人的語勢!罢娴,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边@是流露真情,惟恐讀者不信的口氣!白蠲畹氖窍曼c小雪呀?窗伞币郧閯尤耍钊巳缤砼R其境。“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由于對濟南,對嬌媚得似乎弱不勝衣的小山充滿著熱愛,這里簡直是用一種祈求的口吻了!皩,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測,又是同讀者的商討!翱窗桑沙吻宓暮铀峡窗伞弊詈蟛饺肟⌒闵铄涞囊饩,也沒有忘記忠實的讀者。文章通篇注意閱讀效果,娓娓道來,情懇辭切,猶如與不見面的讀者促膝談心一般,不時在進行著感情上的交流。這樣親切的文筆,使人們對濟南“慈善”的冬天倍感親切。
濟南的冬天心得感悟10
冬天,向來給人寒冷,凋零的感覺,可老舍筆下的冬天卻顯得俏皮可愛,沒有冬天應有的嚴寒,只有溫暖的一切。在老舍眼中,山東是他的第二故土,正因如此,他會對濟南流連忘返,對濟南的冬天一往情深。
我喜歡那一座座環繞濟南的小山,它們的存在讓濟南在小山的臂彎下,搖籃中安詳而可愛地酣睡著,溫暖而舒適。那一座座小山還給人無限的遐想,冬天,小山光禿禿的,開春了,那一座座小山變得綠油油的,生機盎然的,好似穿上了毛絨絨的外套。每年冬天都會看著小山變綠,多么有趣,多么值得期待呀!
我喜歡那一點點山頭的小雪,給山們戴上一頂雪白的帽子,再給山們穿上帶水紋的花衣,裹得嚴嚴實實,好似胖乎乎的娃娃,薄雪露出的粉色,就是孩子們那笑開了花的臉蛋呢。
我喜歡那冒著熱氣,碧綠碧蕭的綠萍;我喜歡那永不結冰的澄清的河水,我喜歡的那一方藍汪汪的空靈的天空,我喜歡這一切的一切組成的水墨畫,我喜歡這冬天的濟南!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作者老舍在文中圍繞濟南冬天“溫晴”這個特點,生動而真切的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著重突出了濟南氣候的溫和、山青水綠、美麗如畫的特點。
因此,在進展教學設計時,品味語言、理解字詞、學習句子,理解內容、領悟主旨、體會情感是本篇文章在教學中需重點注意的內容。
為了能更快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情感,教師的第一個教學環節就是對課文的品讀,而品讀又包括初讀以及精讀兩部分內容。
在初讀課文時,學生通過對課文反復的朗讀,去感悟、體驗語言材料傳遞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內涵;通過讀,去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表現的濟南冬天的特點。
在精讀課文時,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談自己對課文印象深刻的地方,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寒假里讀了《濟南的冬天》這本書后,感到濟南實在是太美了!
原來在我眼中,冰冷的冬天,在老舍筆下變得溫暖起來;原來在我眼中,死氣沉沉的.冬天,變得生機勃勃;原來在我眼中,寂寞的冬天,變得令人神往。真是叫人拍案叫絕!他把濟南冬天的美景與可愛之處描繪的淋漓盡致,躍然紙上。讓人看了,便有一種溫暖之感籠在心頭。這便是濟南的冬天啊!真美,真好,真愜意!
他筆下的濟南簡直就是人間天堂:有山有水,有窄窄的羊腸小道,有寬敞的山坡,有斜臥的村莊,有皚皚的白雪。在這樣一座搖籃般的老城中,享受著溫暖的陽光,遙望著高高的山丘,期盼著春天的到來,美極了!老舍先生把一幅美麗的寫意水墨畫呈現到了我的都滲透著老舍先生對濟南的深愛。寒冷得讓人難以忍受的冬天,在老舍先生的眼中卻是那么美,沐浴著溫暖的陽光,等待著大地蘇醒時的春風,在山水的陪伴下平靜安詳地睡著,使本來蕭瑟的冬天平添了幾分詩情畫,能使人迷戀冬天,甚至不過分去迷戀春天!
濟南的冬天心得感悟11
老舍先生是北京人,可是他的《濟南的冬天》寫得很美很美,仿佛濟南的冬天有無窮的魅力,而北京的冬天留給他的,似乎只是風沙的印象。其實在北京,風沙是只有春天才有的,這里的冬天也很美,關鍵是看你有什么樣的心情。
由于父母在北京大學當老師,我從小便在校園里經歷了一個個春夏秋冬。也曾經隨著父母走過了好多的地方,卻總覺得這里的冬天很有特點,可能是北方的冬的極致吧。北大的校園叫做燕園,燕園的冬天很美麗。
燕園是個校園,所以這里的冬天多了好多的文化韻味,也多了無限的生機。雪天大概是最讓她顯現出魅力的時刻了。在冬雪初降的日子里,細碎的雪花飄落著,悄沒聲兒的,穿過樹枝,慢慢的在地上鋪上一層銀白的地毯。不知道雪花是不是真的是天使抖落的羽毛,我想應該是吧,要不然它為什么那么的潔白無瑕呢?那六瓣的精靈帶著些許透明從遙遠的天國里降落到人世,棲息在人們的心里。抬手問,看它們落在你的手掌心,輕輕地呵一口氣,它便化做透明的水珠,如淚水一般晶瑩。捧著這雪花的精魂,你都不敢大聲說話,只覺得那靜謐的時刻是那么讓人感動。
你慢慢走著,隱隱地遠處傳來歡笑聲。那是在大片的空地上,大一的新生們在玩雪。許多從南方來的學生們大概沒有見過雪花吧,所以分外的`驚喜。你看他們,笑著,跳著,鬧著,仿佛這雪就是為他們而下的,仿佛整個世界都是屬于他們的。他們年輕。恣意揮灑著活力,融在這美麗的世界里。而六翼的小精靈仿佛受了感染,也調皮起來。他們飛快地舞起來,挾著風,直往人的脖子里面鉆。那是透人心脾的涼啊。不過你要小心呵,因為嬉鬧的人們打雪仗時的流彈一不小心就會擊中你。
而園子里最吸引人的當是未名湖了。湖面早已經結了厚厚的冰,仿佛一個冰晶里的童話世界。人們在湖上滑冰,女孩子穿著火紅的外衣,像是要把這個冬天燃燒起來,情侶們相互扶持著,偶爾滑倒便是一陣歡快的笑聲。有些老師滑冰的技術可好了,就像是飛一樣,舒展著胳膊,突然來一個轉身,你正在為他們捏一把汗的時候,他們已經迅疾地從你的眼前滑過了。
燕園的冬天是蒸騰著生命的冬天,這里有的是生機和活力。
雖然老舍沒有用太多華麗的語句,卻讓人實實在在感受到濟南冬天樸素又高雅的美麗,讓人對冬天的濟南心馳神往。
濟南的冬天是靜止的,可老舍用自己的筆把它寫活了。
正如巴金所說:“老舍先生永遠活在他的作品中,活在一代代讀者心中,活在人民中間!”
濟南的冬天心得感悟12
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確實好美、好美!老舍雖然沒有用華麗的詞匯,但字里行間無不透過著老舍對濟南的深愛,濟南在老舍眼里簡直是人間天堂!我記得他老人家曾說過“濟南的.秋天是詩意的,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了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把秋天和冬天全賜給了濟南”!從此你能夠看出我們的先師是多么地喜愛濟南!瑞士只占了一個夏天,西湖只占了一個春天,而濟南確足足占了一個秋天和冬天!可見濟南在先師心目中的份量!
可是,可是,我們生活在先師筆下的天堂里,我們感到了什么?如果我們不努力,我們如何向先師交待?生活在濟南這座美麗城市的人,醒醒吧!當你站在濟南的土地上,我不明白你聽到了她的心跳沒有,如果你沒聽到,你就太盲目了?我們的建設者和管理者,你們的每一步規劃,當你們的筆在藍圖上劃出一個符號時,筆尖下發出的微微的“沙沙”聲可是濟南的喘息啊!
濟南的冬天心得感悟13
我真的很佩服老舍,也不知道《濟南的冬天》他是怎么寫出來的,怪不得大伙都叫他國學大師。我是個懶人,看他對濟南的山山水水如此一往情深,讓我也對濟南有了想旅游的沖動。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太陽,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字里行間都滲透著老舍先生對濟南的深愛。寒冷得讓人難以忍受的冬天,在老舍先生的眼中卻是那么美,沐浴著溫暖的陽光,等待著大地蘇醒時的春風,在山水的陪伴下平靜安詳地睡著,使本來蕭瑟的冬天平添了幾分詩情畫意。
老舍先生曾經說過,“濟南的秋天是詩意的,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了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把秋天和冬天全賜給了濟南。”瑞士只占了一個夏天,西湖只占了一個春天,而濟南卻擁有秋天和冬天?梢姖显诶仙嵯壬闹械姆萘坑卸嘀。
濟南確實很美!春天,濟南生機勃勃,隨處可見的迎春花含苞待放,嫩綠嫩綠的一片中,剛剛化凍的小河清澈見底,奔流不息,給人許多活力;夏天則成了泉水的世界:來到郊外,發現一處泉眼,泉水汩汩涌出,珍珠般的氣泡一串串的往上冒,使人感到無比清涼;秋天,濟南又變成了“夕陽紅”的'老婆婆,帶著收獲的喜悅與金色的心情步入初冬。似乎,這座老城永遠都是那么美麗,那么寧靜;卻使得繁華與喧囂顯得那么遙遠。
我們生活在老舍先生心中的天堂里,我們感到了什么?我站在濟南這寬廣、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聽到了它的喘息,感到了它的心跳。
濟南的冬天心得感悟14
第一次讀到老舍先生的名著《濟南的冬天》,就覺得濟南好美!
老舍先生雖然沒有用特別華麗的詞句,但他筆下的濟南簡直就是人間天堂:有山有水,窄窄的小道,寬闊的山坡,斜倚的村莊,白雪皚皚。在這樣搖籃般的古城里,享受著溫暖的陽光,望著高高的山丘,期盼著春天的到來,是多么的愜意。√懒耍仙嵯壬岩环利惖膶懸馑嫵尸F在我面前。
“一座有山有水的古城,都在太陽底下曬著太陽,睡得暖暖的,睡得安詳,只等春風吹醒,這不是最理想的狀態嗎?”老舍先生對濟南的熱愛之情溢于言表。愛得很深。嚴寒難耐的冬天在老舍先生眼里是那樣的美麗。他沐浴著溫暖的陽光,等待著大地蘇醒時的春風,與山水相伴,安然入眠,為蕭瑟的冬天增添了一份光彩。有點詩意。
老舍先生曾說:“濟南的秋天是詩意的,上帝給了瑞士夏天的藝術,春天給了西湖,秋天和冬天給了濟南!比鹗恐徽家粋夏天,西湖只占一個春天,濟南卻有秋冬。可見濟南在老舍先生心中的重要性。
濟南確實很美!春天的濟南,生機勃勃。隨處可見的迎春花正含苞待放,翠綠之中,剛剛解凍的小河清澈見底,川流不息,給人以生機盎然;夏天,這里成了泉水的世界:來到郊外,尋一處泉水,泉水噴涌而出,珍珠般的'氣泡一串串地升騰起來,讓人倍感涼爽。秋天,濟南變成了“夕陽紅”的老太婆,帶著收獲的喜悅和金色的心情進入了初冬。這座古城似乎永遠是那么美麗,那么寧靜;卻讓繁華嘈雜顯得那么遙遠。
我們生活在老舍先生心中的世外桃源。我們有什么感覺?站在濟南這片遼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我聽到了它的喘息,感受到了它的心跳。
濟南的冬天心得感悟15
當我細細品味著《濟南的冬天》這篇老舍先生所作的美文,一股溫馨的滋味在我的心頭蕩漾開來,我的思緒仿佛也隨著文章,飄到了那美好的冬天的畫卷里。
“晴朗的天氣,溫和的陽光,鮮艷的花草,令人舒適的小城……”這,便是我看完《濟南的'冬天》后的第一印象。而在我的記憶當中,冬天并不這樣美麗。平日里,每逢到了下雪天,以往的熱鬧早已被無聲的寂靜代替,遼闊的大地也變得白雪皚皚,嚴寒令所有人們都待在家里烤著火,不愿出門。此時,肅殺感仿佛籠罩了人間。但待到我讀完了《濟南的冬天》后,把我的認知提升到一個全新的視界——啊,老舍筆下的冬天,竟描寫得那樣溫暖如春,令人神往!
不錯,濟南的冬,是美的,但老舍先生描繪的濟南的冬,卻顯得更美好,那山,那水,那花草,那陽光,那白云,都為文章平添了一分神韻,使人讀著讀著,就好像快要身臨其境于那一個美妙的人間仙境。是啊,文章帶領著我一同欣賞那春一般的景色。瞧,金燦燦的陽光照耀著大地,讓大地如同鋪上了一層黃金;秀氣的小山,山上仍有積雪未化盡,使小山看起來好像一個個身著素裝的姑娘;朵朵白云在天上飄著,小鳥在白云里捉迷藏;更忘不了的,是人們,他們臉上帶著笑容,有說有笑地走在這一座小城中……而這情這景是多么美麗,多么令人陶醉!
在文章中,沒有過多的裝飾語,作者用樸素的句子,表達出了自己濃烈的情感,而字里行間,也透露著濟南的冬天的一大特點——慈愛。
看,濟南的冬天不正是一位慈祥的母親嗎?她把陽光獻給自己的兒女,讓他們感受溫暖,感受愉悅;她讓小山把小城圍成一個小搖籃,輕聲細語地哄著兒女悄然入睡:她溫柔極了,從不發脾氣,并不讓水結成厚實的冰,反而還讓它冒著點熱氣,不讓大雪覆蓋,只是下點小雪,為小城增添上更多美的景致。生活在這位母親呵護下的人們,是多么愜意!
在老舍先生充滿愛意的筆下,濟南的冬天真可謂一幅恬淡明麗的春之圖。我也不禁對這良辰美景發出由衷的贊美。
【濟南的冬天心得感悟】相關文章: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4-28
濟南的冬天擬人句07-18
濟南冬天的教學設計01-07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3-04
《濟南的冬天》讀書心得03-18
濟南的冬天讀書心得04-17
濟南的冬天讀書筆記02-28
濟南的冬天的讀書筆記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