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習巴山精神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習巴山精神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這首互文詩響徹古今,透著攝人心脾的美,而“巴山”也在不經意間鑲嵌其中。西安鐵路局安康工務段巴山工務車間,地處陜川交界、環境惡劣的大巴山腹地,這里匯聚了襄渝線上隧道最長、橋梁最高、曲線半徑最小、線路坡度最大、海拔最高、生活最艱苦的“六大之最”。自1978年以來,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巴山鐵路人不斷適應和改善自然環境;踏實工作,保障了鐵路運輸36年來“一事不出”;積極進取,開創了一整套先進的工作方法……一代代巴山人的努力,為巴山精神注入了“吃苦為榮、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奮發進取”的精神內涵,鼓舞著一代代鐵路人奮發進取。學習巴山精神,我感觸很多:
1、學習巴山精神,就要學習巴山人不向困難低頭的豪邁氣概。
巴山的苦,有目共睹。一是設備維修難度大,這里集中了襄渝線最高的橋梁、最長的隧道、最小半徑的曲線。二是自然條件艱苦,這里海拔最高、坡度最大、生活條件最差。巴山人面對惡劣的生產、生活條件,不低頭,不氣餒,憑借“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邁氣概,對設備維修養護“不返修、一遍過”,工區安全管理做到防護一處一方案、作業一次一方案,真正把作業標準和安全風險防控的要求落到了實處。面對周邊的惡劣環境,巴山車間干部職工堅定樂觀,自己動手裝扮溫馨的家園,在亂石崗上整出了籃球場,在荒山坡上開辟了生態園,利用廢舊材料做成藝術品,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正是巴山人面對困難不低頭的氣概,才讓巴山大變樣,舊貌換新顏。
2、學習巴山精神,就要學習他們立足本職崗位成才的正確心態。
什么是成功?這是一個開放式的話題,每個人心里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我最認同的就是:“把自己的崗位做到最好,把每件工作做到最好,無論別人看的見還是看不見”,化成一句話就是:立足本職崗位成才。與北京南線路車間一樣,巴山工務車間也是工務車間。我們處于鐵路系統的最基層,每天從事的也是最基礎的線路、道岔等的維修養護。工作是艱苦而重復的,沒有太多挑戰,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成功卻往往蘊含在這平凡之中。
巴山工務車間的每名職工都對各項規章制度始終保持了高度的敬畏感,高標準、嚴要求、重基礎,“精調再精調、精確再精確、精細再精細”,設備養護做到“不返修、一遍過”,工區安全管理做到防護一處一方案、作業一次一方案。這些最最微小的事,像一塊塊的磚石,每塊都做到了高質量,就能累積成宏偉的大廈,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不平凡,讓人心生敬畏,個人的成功也就隨之而來了。
3、學習巴山精神,就要學習巴山人投身鐵路改革洪流的堅定決心。
在鐵路的歷次改革中,巴山人都用自己的堅定決心,隨形勢而動,順勢而為,讓巴山人的一切努力都為全路的改革事業提供正能量,讓巴山人的踏實工作為鐵路的發展添磚加瓦。北京南線路車間要學習巴山人順勢而為的堅定決心,在新一輪鐵路改革中,團結車間干部職工,了解形勢、順應潮流,積極轉變思維模式,與鐵總和路局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落實好“檢、養、修”分開的管理模式,踏實做好安全生產等各項工作,為鐵路在新時期的改革發展貢獻力量。
學習巴山精神,讓我學到了巴山人“吃苦為榮、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奮發進取”的精神內涵,我要在將來的工作中敢于吃苦、敢于迎接挑戰,主動作為,勇挑重擔。以巴山精神為引領,立足自身崗位,嚴于律己、攻堅克難,為鐵路事業的長足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我國的西部,有這么一個地方放,它處于陜西省與四川省的交界。平均海拔為1300~20xxm并且多山多雨。它就是大巴山。
1978年以來,巴山精神始終與改革發展的時代同行。在改革開放初期,第一代巴山鐵路人篳路藍縷、以苦為樂,把安全擔心線養護成了放心線。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新一代巴山鐵路人接過接力棒,攻堅克難、頑強奮斗,創造了36年安全無事故的新業績。
說心里話,要我在巴山干幾天可以,但要干上20年、30年,我做不到。巴山鐵路人執著的堅守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翻閱中國鐵路近百年發展的歷史畫卷,一系列鐵路精神引領和支撐著無數的鐵路人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作為鐵路精神之一的巴山精神誕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歷經36年風雨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學習巴山精神,就要把不怕吃苦、甘于奉獻的精神融入到工作中。安康工務段巴山工務車間工作環境惡劣, 以上就是這篇范文的詳細內容,涉及到巴山、精神、鐵路、學習、工作、做到、車間、發展等方面,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