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祭英烈心得體會范文
前言:英雄精神,一直以來,都是能夠推動國家進步的重要力量。下面是中國人才網為大家搜集整理的 2016年最新祭英烈心得體會范文范文,歡迎閱讀與借鑒。
2016年最新祭英烈心得體會范文(1)
青草綠,清明臨,這個節日在中國是一個緬懷先人、寄托哀思、慎終追遠的日子。每至清明,邀親戚朋友一起祭祖掃墓,話家常,說過去,聊未來。
眾所周知,祭祖掃墓是清明節的傳統習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價值觀在不斷改變,清明節的祭祖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雖說燃放煙花爆竹、燃香祭拜、焚燒紙錢等陋習仍存在,甚至還出現了比檔次、賽排場的壞風氣,但近幾年也漸漸涌現出新的祭拜方式:把對逝去親人的思念、感懷寫成文章的 “信祭”、在網頁留言寄托思念,掃墓時以鮮花代替紙錢、以簡約代替繁雜,越來越多人有了文明祭祀的理念。
近些年來,有商家為滿足一些人的需求,專門為無法回家掃墓祭祖的游子訂制“代客掃墓”業務,網友們并不看好甚至有人批評這種行為。清明祭祀是對已故的親人表達哀思,是由內發出的真情實感,并非清掃墳墓這么簡單的形式問題,這種業務只走過場不走心。清明祭祀的方式可以變,但內涵不可廢,清明節本意是悼念已故親友,像“代客掃墓”這樣背離清明文化的商業祭掃不可取。
中國人講求“落葉歸根”,而清明節在某種程度上有“尋根”之意。清明節祭祀的方式會隨時代而變化,但“尋根”的思想是不變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父母之父母……一代一代地向上追溯,這是中國人所謂的“根”。在我們的認知里,知道了這些就明白了自己從哪里來,這是一個關乎人生起點的問題。為此,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族譜”,里面記載著一代又一代人。中國人常言“始終”,萬事也由“始”而起,可見“始”占有重要地位,這也“尋根”的意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斯人已去,后人能做的就是虔誠地表達哀思,學習并傳承先人留下的美好品格。無論祭拜的方式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或其他方式,形式都只是外在的,只要內心有真情在,何時何地都能表達緬懷之意。
又是一年清明時,在外的游子呵,如果可以,買張車票,帶上你的哀思,向著家的方向,開始尋根之旅吧!
2016年最新祭英烈心得體會范文(2)
杜鵑啼血,翠柏吐綠,哀樂低沉。清明節前夕,各界群眾紛紛前往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向長眠在這里的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無限的哀思。清明節祭奠英烈的活動,在各地陸續舉行。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有著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流傳下來的習俗有很多,植樹、放風箏、踏青等不一而足。不過,流傳最久遠、影響最深遠的清明節習俗還是祭祖掃墓。幾乎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后,很多人都要去墓地祭掃,沒有條件成行的也會朝著遠方祭拜,以這種中華民族古老而又獨特的方式來慎終追遠,表達對先人的“思時之敬”。
除了在清明之際祭奠自己逝去的親人以外,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民眾或去烈士陵園、紅色紀念館等場所,或通過網絡開展祭奠英烈活動,表達對這些為國家和民族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先烈的緬懷和敬仰,這無疑拓展了清明祭掃的豐富內涵,使清明這個傳統節日不僅包含濃濃的血脈親情,還有一種民族向善的道德情懷。
祭奠英烈是對生命的敬重。千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懷抱著保家衛國、濟世安民的理想,或在戰爭年代的炮火中沖鋒陷陣,或在和平時期維護社會穩定,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和發展穩定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今天,我們開展祭奠英烈活動,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是對為國捐軀的英烈們的.告慰,是對生命的敬重。
祭奠英烈是對正義的護衛。一個時期以來,網上出現了一些抹黑英雄的不當言論,質疑“火燒邱少云”違背生理學,炒作“董存瑞炸碉堡為虛構”,叫囂 “黃繼光堵槍眼不合理”……這些言論不僅混淆了視聽、歪曲了歷史,同時也傷害了民族情感。今天,我們祭奠英烈,就是對解構英烈事跡的不當言行最有力的回應,維護了英烈們的崇高形象。
祭奠英烈是對民族精神的傳承。英烈們雖然犧牲了,他們的生命也的確是短暫的,但是他們的精神卻是永恒而又崇高的,他們血液里曾經流淌著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情厚愛,以及為了正義事業和革命理想而勇于獻身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不斷砥礪前行。今天,我們祭奠英烈,就是對這種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傳承。
今天,我們用祭奠親人一樣的虔誠和真心去祭奠英烈,不是為了給清明這個傳統節日作一個簡單的標注,而是發自內心對先烈們身上所體現出的對自己國家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高度認同,這種認同是對民族精神的呼應,激發了我們的愛國熱情,更浸透著深深的家國情懷。
2016年最新祭英烈心得體會范文(3)
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關工委等部門近日聯合發出通知,今年將繼續組織開展清明祭英烈活動,深化“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引導未成年人慎終追遠、緬懷先輩,繼承先烈遺志,珍惜幸福生活,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共同奮斗之中。活動將于4月1日至4月7日期間集中開展。
清明節,有一群人不能忘,也不該忘。從反抗封建壓迫,到對抗外敵入侵,再到解放全中國,多少仁人志士拋家舍業,疆場灑熱血,獻身革命事業。他們是新中國的締造者,雖事過時過境已造,但他們的貢獻不容忘記。沒有他們昨日之慷慨,就沒有我們今日之幸福。因此,清明節,請留一抹哀思給英烈!
但匆匆忙碌的你,可有時間祭奠英烈?清明三天假,踏青幾日忙,匆匆所到處,何日得閑暇?在清明這天,很多人回家祭祖尚且不能,哪來的功夫去祭奠別人的英靈?如果不是至親好友,掃墓對于他們來說,恐怕都是一件奢侈的事。
網上祭奠英烈,讓寄托哀思變得便捷而易得。網絡是個神奇的東西,它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標志性產物,極大地改變著人們思維和行為的習慣。很多我們平時在現實生活中懶得做的事情,因為網絡的存在而讓事物變得沒有那么復雜,很多年輕更愿意活躍在網絡空間。鼠標輕輕一點的事情,鍵盤輕輕一敲的事情,對于年輕人來說,都不是事兒。因此,網上祭奠英烈是與時俱進的做法,更符合現代年輕人的行為方式。
敬畏心不會因為祭奠方式的改變而變淡。對英烈心懷敬畏和感恩,這應該是一種由內而外發自肺腑的情感,與時代、地點和方式等要素無關,所以,網絡祭奠與傳統方式并不沖突,甚至是一種更加人性化的選擇。如果沒有網上祭奠,很多人可能就會忽視掉這個環節,網絡提供了一種祭奠英烈的渠道,讓更多缺少敬畏意識的人參入進來。
線上祭奠英烈,線下要傳遞精神。雖然網上祭奠英烈是一鍵式操作,但亦不可草率了事。既然要祭奠,就應該心懷敬意,否則就是在做無用功,倒不如不做,一顆假裝敬畏的心是對英烈們的褻瀆。線上祭奠英烈,終究是一種形式的創新,真正的意義在于緬懷和敬畏,在于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于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因此,網上祭奠英烈要落到實處。比如說,清明出游踏青時,可以去拜訪英雄的故鄉,可以用現代人的愛國方式向先烈致敬。總之,祭奠英烈是一種儀式,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精神傳承。
【2016年最新祭英烈心得體會范文】相關文章:
祭英烈寄語大全03-31
祭英烈手抄報資料05-21
清明節祭英烈寄語02-26
清明節祭英烈活動寄語02-26
2022最火網上祭英烈活動留言04-01
清明節祭英烈手抄報資料05-21
清明節祭英烈獻花留言(精選70句)03-29
臺灣民俗戰祭10-13
臺灣民俗播種祭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