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醫院醫生培訓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醫院醫生培訓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醫院醫生培訓心得體會1
經過三年時間的全科醫生培訓班的學習,我對全科醫學知識有了一定的認知和了解。全科醫學是一個面向社會與家庭,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內容于一體的綜合性醫學學術專科,它將各科相關知識機能有機的融合為一體,從而服務于社區和家庭來維護與促進健康。全科醫療是一個對個人和家庭提供持續性與綜合性保健的醫學專業,是整合了生物醫學、臨床醫學與行為醫學的`寬廣專業。
在青島市立醫院三年學習時間里,我對內科、急診科、外科、兒科的常見病、多發病臨床特征、診斷、鑒別診斷、處理原則及方法、轉診指征及預防有了一定的掌握,認真完成了臨床培訓要求。這期間,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各臨床科室共同的特點,各科室都已為解決廣大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為己任,提供方便、快捷、周到、便宜、知情的全方位服務。三甲醫院基本設施齊全,在原來相關輔助科室的基礎之上,還開展了針灸、按摩、拔罐、封閉等多樣化的服務,對諸多疾病后遺癥、慢性病的康復治療起到積極的作用。
通過在青島市立醫院的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全科醫生在鄉鎮衛生院的重要職責。全科醫生可以通過門診、家庭訪視、健康檔案等形式了解轄區居民的健康狀況,結合健康教育來改善服務質量和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定將三年規培心得更好的融于工作之中,全心全意為社區廣大居民提供優質的健康服務,提高群眾滿意度。
醫院醫生培訓心得體會2
為切實推進農村衛生事業發展,加強農村在崗鄉村醫生培養,提高鄉村醫生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逐步實現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的轉化,南咀衛生院立足于農村醫療衛生的實際需要,建立了完善的'鄉村醫生培養模式,全方位地為農村和基層衛生事業服務,通過本次學習我就鄉醫培訓工作談幾點體會。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培訓質量的關鍵所在。為確保鄉醫培養目標的順利實施,南咀衛生院根據學員特點及知識需求情況,在教師配備上選擇基礎知識扎實、實踐技能較強、教學水平較高的雙師素質型教師擔任教學培訓任務。衛生院組織教師認真研究成人醫學教育規律,學習有關教育理論和教育管理知識,把握成人心理和成人教育特點,開展學員的醫學知識需求情況調查,定期開展教學經驗交流座談會,使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根據鄉醫實際需要,圓滿的完成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培訓的質量。
首先,突出實用、適用、夠用、合用的原則。強調淡化學科意識,強化核心課程、骨干課程,新開適合農村和社區實際需要的課程。再次,突出基層衛生人員的工作特點,強調一專多能。
加強教學科學化管理,是提高培訓質量的重要保證。南咀衛生院將教學管理工作作為提高鄉醫培訓教學質量的基礎,建立了教學質量保障的基本框架。
每次鄉醫培訓前召開一次有明確主題的教學管理工作會議,推進鄉醫教學的觀念創新、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二是嚴格按照醫學寶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工作計劃,在教學實施中加強監督檢查,確保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三是加強教學督導和檢查,確保教師授課質量。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杜絕自由化教學現象。
強化醫德醫風和法律法規教育,是培養高素質鄉村醫生的必要條件。只有讓醫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愛崗敬業的精神,才能下得去、留得住,才能將所學的醫學理論和實踐技能更好地運用于鄉村的`醫學實踐。為此,衛生院要求教師把醫德教育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以培養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實用型農村衛生技術人才。
通過這次鄉醫培訓工作使我深刻認識到,鄉村醫生培養不僅是促進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保障廣大農民健康的重要保證,而且對保護農村生產力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同樣具有重大意義。培養高素質鄉村醫生是醫學教育責無旁貸的重要使命,只有正視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迫切性,探索出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不斷提高鄉村醫生隊伍的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給農民帶去更好的醫生,帶去更好的醫療技術。
醫院醫生培訓心得體會3
經過一周的崗前培訓,我對醫院有了全面的認識。醫院的各部門的老師分別從醫院發展史、現狀;醫院的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醫療工作者應具備的素質和醫德醫風等方面對我們進行了培訓。我感到非常幸運,能夠加入到彰武縣人民醫院這個大家庭中,同時也體會到責任重大,明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作為一名醫生,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嚴格遵守九不準要求,必須懂法和守法。懂法守法不但能保護病人的權利,而且也是維護自身利益不受損害的必要條件。當前,面對醫患關系緊張的狀況,作為一名醫生必須全面學習相關法律法規,以法律為準繩,才能更好地做好臨床工作。有責任心,只有這樣,才能對患者負責,對自己負責。
作為一名有醫生,必須培養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按照操作規范進行,確保準確安全,同時在確定診斷時盡可能考慮全面,避免漏診、誤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臨床經驗,平時要多積累。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時刻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工作認真負責,不存僥幸的心理,不可疏忽大意,因為疏忽大意會造成患者心靈和軀體的傷害,慘痛的教訓會讓我們一生都銘記。所以要時刻提醒自己謹慎做事。
愛心是醫療工作者必有的特質。仁心仁術,醫院是救死扶傷為人民服務,保障人民健康的`部門,我們要發揚大愛無疆、心系患者的精神。與患者有良好的溝通,讓患者理解我們,耐心解釋,一個友善的動作,一句溫心的話語都能讓患者感受到我們對他的關愛,醫患關系更和諧,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我會盡快融入彰武縣人民醫院這個大家庭中,適應新環境,認真向科室老師們學習,加強對婦科疾病知識的學習,更好的與病人相處,為病人解決問題。
通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主要對專科知識掌握不夠,同時缺少溝通的耐性,今后,我會以嚴謹的工作作風,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友善待人的處事風格面對工作,為患者解除病痛。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和法律知識,專業知識與臨床實踐結合,加強服務意識是我本年度主要學習任務,充實自己,早日成為一名優秀醫生,為縣醫院的發展添磚加瓦。
醫院醫生培訓心得體會4
一、醫學專業理論知識的儲備上,應具備個人自制力及學習持久性
無疑問,專業性的理論知識,是我們作為一個醫學工作者最基本的前提,就好比一棟房子的根基,扎實與否都在于此。都說臨床醫生需得活到老學到老,人體作為自然界一大奧秘,同科技同時代發展,我們作為醫生對人體的認識對疾病的認識都需得同時進步,這就要求我們總結已學,心向未知,持續學習。
二、作為一個臨床醫生,所需的品格
每一回講起醫生,緊跟著就會出現兩個字醫德、醫風。何為德,何為風?拋去醫,作為人,我們常說德智禮義信,德是中華人民追求人格的第一位。我不知道別人都是怎么理解這個德字,我個人覺得《弟子規》里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是德之根本。《諸氏遺書》指出: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何為醫風?醫風就是整個醫護行業里應有的良好的'行業風氣。唐代的孫思邈曾在《千金方》中說: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至想。在實際工作當中,我們必須認識到做好醫德醫風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作為一名剛踏入工作崗位的新進醫務工作者,應當自覺遵守社會主義醫德醫風的規范和準則,不斷加強專業技術學習。
三、醫療工作的團隊協作力凝聚力
我們知道,醫療工作不是個人工作,是基于為病人治療疾病為基礎的特殊服務,我們的工作需要各方面醫療工作者共同合作完成,這就要求我們同事間關系融洽合作親密,團隊擁有擰成一根繩的力量。工作的過程中,我們和各同事朋友都會遇到挫折,給人以自信,給人以方便。
四、擁有保持內心平和的能力
最后在x院長總結的時候,最打動我的一句話,就是此句保持內心平和的能力,我們知道對一件事情有熱情簡單,但要保持數十年不變的熱情,實在不易。吳院長說到一句,職業倦怠,我很震驚。這一現象,太容易出現,也太難杜絕。這個時候,我們就該回過頭去想想,一開始,我們是為了什么出發。為了除患者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最后,以管書記一句總結。以德為先,向善向上。
醫院醫生培訓心得體會5
一、開闊思路,活躍思維,跟進發展。重癥監護技術是醫院整體實力的集中體現、必須有它的核心技術和特定專長。這就要求我們要時刻注意外界發展的動態以及一切新技術、新項目的學習,雖然我們現在的設備還達不到那些大醫院的先進,但是我們的思想卻不能太過落后,我們要緊觸時代的脈搏,才能跟上醫學的發展。
二、夯實基礎,加強學習。在培訓中,我感受到了知識和經驗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我們許多護士工作中只是機械的去執行,而從不想為什么,只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我們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再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多想想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要這樣,那么久而久之,對于一些危重患者病情觀察就能夠
心中有數,為搶救爭取更多時機,病人的生存率就會增加許多。
三、豪取各家智慧。莎士比亞說:有很多良友,勝過有很多財富!我們要多多吸取他人的經驗,把別人的知識及經驗放進自己口袋,經驗的積累,會讓我們的護理工作更升一個臺階。
四、甘愿充當學徒工精神。在急診外科和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室參觀期間,非常驚訝于她們的基礎護理竟然能夠做的.如此之好,床單白白凈凈,患者身上清潔無污垢,胃管、尿管、中心靜脈置管、呼吸機管路、氣管切開套管、心電監測等各種管路線路整整齊齊,一點也不凌亂,各種標識醒目,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些不懂的要及時請教,不恥下問,一些沒見過的技術,雖然短時間內不會學的那么精,但起碼能了解一些,為個人今后的成長打下基礎。
在此,再次十分感謝醫院給我提供了這樣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讓我接觸并學習了先進的醫療技術及護理理念,以后我會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爭取把護理工作做的更好。
醫院醫生培訓心得體會6
進入超聲醫學科學習后,有以下七點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協和之早、協和之忙。早晨7點開始,門診就出現了排長隊等待診療的病人,醫護人員也都早早到崗,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第二,學習資源豐富。教學樓胡應洲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醫大圖書館都向我們開放。在圖書館經常可以看到穿著白大衣和刷手服查閱資料的醫護人員。而我工作的醫院就沒有這么便利的資源,也就沒有這種方便快捷的學習途徑。
第三,注重收集疑難病例。來協和后,我發現每個老師都有存圖、隨訪疑難病例的習慣,而且對于特殊病史會及時查閱文獻。老師們自我學習的方法也影響著我,這將有助于我今后的學習提高。
第四,超聲報告言簡意賅。首先,實行病變分段描述,便于臨床醫生在繁忙的工作中快速獲取超聲信息。其次,超聲提示非常謹慎。新手因為對病變認識的局限性,在異病同影的情況下,認識不到相似的超聲圖像會有更多的臨床診斷。而協和老師們基于開闊的眼界及淵博的知識,在看到超聲圖像時會有更多的.思考,把嚴謹的臨床思維帶進檢查過程中,對于疾病的認識更充分,增加了診斷提示信息。
第五,罕見疑難病例科內交流。協和醫院的罕見疑難病例很多,在科會、讀片會和病例匯報上,同一病例的診治經驗眾人獲益,教授的點評更是錦上添花。
第六,老師教學意識強。協和老師們會在出診過程中講解疑難病例,提出啟發式問題,最后耐心地引導解釋進修生提的問題,這樣加深了進修生的理解認識。
第七,就診病人醫學知識比較豐富。來協和就診的患者,多是基層醫院首診后為求進一步明確診斷而來的,甚至有一些病人是輾轉了北京數個權威醫院后再來協和就診的,患者的醫學知識已經在多位醫師的解釋下很豐富了。加上現在網絡發達,病人獲得醫學知識更加方便。記得有一次一位乳腺病人就診,做完檢查后問她的乳腺結節屬于bi-rads幾類,老師告訴她是4類,她緊接著問是屬于a/b/c哪類,當時我就汗顏了。病人豐富的醫學知識要求醫生解釋時更加全面嚴謹,更倒逼醫生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
四種學習方式讓進修醫生全面發展
經歷過協和熔爐歷練的我,對如何把握進修機會有了深刻的體會。協和超聲醫學科為進修醫生安排了如下四種學習方式:記錄崗、參觀學習、上機操作崗、上機操作+記錄崗。選擇不同的崗位會有不同的學習經驗,也需要不一樣的學習技巧。
先說記錄崗。在記錄崗可以學習老師對于病變的描述及判斷,發現自己對于病變的描述不足之處,使自己對于病變的描述更加規范。同在記錄崗的進修生們工作方式會不一樣。有的會等老師講解,自己在旁邊記錄;有的會一邊看圖像,一邊就記錄了,這樣等老師描述病變的時候就可以修改自己的報告了。這種情況下,如果自己的描述和老師的不一樣,印象會比較深刻。當然,前提是打字速度要快,要有一定的專業基礎。記錄時有的老師會讓進修生自己先做,老師在旁邊看著,如果有什么錯誤,老師會指出來,并告知正確的做法。這樣進修生會對報告描述和掃查方法的差異留下更深的印象,收獲更大。
其次,參觀學習。通過參觀學習,進修生可以緊隨老師的圖像變換,學習老師的掃查手法、判斷思維,同時可以學習老師對于病變的描述及判斷。這種學習方式的最大優點是可以自由選擇,去感興趣的老師那里多學習,但缺點就是不是自己親自檢查病人及記錄,思考可能不深刻。
再次,上機操作崗。上機操作是基于記錄崗和參觀學習后自己單獨練習的過程,概括說上機就是學習再實踐的過程。自己親手做過的病人,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自己已經看過有疑問的病例,請督導老師會診后,如果自己與老師的思維和掃查方式有差異,會收獲很大。這種情況能及時補充自己思維判斷和知識的不足,下班后帶著疑問查閱書籍及資料。有的病變,督導老師能掃出來,你可能就漏了,為什么你沒有看見?是掃查不仔細還是對這個疾病認識不足,沒有想到去掃查那些切面?這樣的思考只有自己上機后才會有。
通過這樣鍛煉,再遇到類似病例的時候,思維判斷就會更全面,描述也會越來越規范。進修醫生各自的專業基礎不同,學習的側重點也不一樣,建議大家在進修工作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醫院醫生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醫院醫生崗前培訓心得01-28
醫院醫生崗前培訓心得及體會11-28
醫院醫生崗前培訓心得8篇02-04
醫院醫生崗前培訓心得(精選19篇)08-21
醫院醫生崗前培訓心得7篇02-04
醫院醫生崗前入職培訓心得05-16
醫生醫院實習心得體會04-12
醫院醫生進修心得體會04-26
醫生培訓心得體會07-20
醫生培訓心得體會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