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寒假學習心得及感悟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為了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我們可以寫一篇感悟的文章。那么,感悟的文章一般都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寒假學習心得及感悟,歡迎閱讀與收藏。
這是一個特殊的假期,也是前所未有的最充實的假期。我們身處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里,卻無法去到一線與敵人抗爭。我們不是英雄,我們像所有自行隔離在家的平凡人一樣,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大數據,為祖國加油。但我們也有特殊的使命。這份使命,就是責任與愛,對學生的,對所有父母的孩子們的。
這個假期,除了每天和孩子及家長的交流與充實的讀書備課外,我們有幸觀看了許多教育教學視頻。我們慶幸我們不是處在一個只能坐井觀天的時代,現在的我們,即使囿于一屋之內,也可擁抱大千世界。在劉永勝教授《全面提升教育質量——關于有效教學的思考》中,我開闊了“有效教學”的眼界。有效教學是學生靜靜地思維的過程,是學生良好的習慣養成的過程,也是學生積極的價值觀漸漸積淀的過程。它,是師生共度的生命過程。是的,我們不是醫護人員,沒有每天生死的決斗,但我們接觸的也是生命,而且是茂盛的,含苞待放的生命。這些生命是懵懂的,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他們是未曾雕刻好的璞玉。而課堂上的我們,教授給他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即使是學習,我們傳授給他們的也不應該是知識本身,而應該是一種學習行為,是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生命共度,這是屬于我們師與生的幸福時光。作為教師,我們也應努力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著幸福的體驗。如果我們每天都是積極的、陽光的,那么我們的學生也會心情愉悅,他們學習到的知識仿佛也會翩翩起舞,記憶也會格外牢固。如果我們秉持著“無錯原則”進行教學,那么我們的學生也會有安全感,對我們才會更加信賴,從而敞開心扉。我是一名語文老師,觸動最深的是劉教授提出的“課堂學習活動設計要簡單”。教學目標集中、教學環節簡潔、問題越少越好,簡簡單單學語文——多么令人心動的課堂啊。就像鄭國民教授所言:“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在讀、學生在思、學生在說、學生在寫,老師在一旁靜靜傾聽,恰當地指點。”一個簡單而留有大把時間給孩子思考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語文課堂,才是學生有思悟、學生有成長的高質量教學,才是師生共度的生命過程。
假期前,學校為了鼓勵教師們讀書,給每位老師配發精美的圖書,并建立了“悅讀交流”群。我也在假期購買了一些圖書,卻牢騷:“書太多,書將焉置?”但當我觀看了朱煜老師的《有魅力的迷人課堂如何練就》后,才知自己境界之小,朱老師坐在四面環書的屋內,結合自己的書作侃侃而談,下面的評論也贊嘆道:“朱老師的書好多啊。”我想朱老師就是要給我們這種震撼吧:你都不讀書,你怎么好意思教書?在觀看講座之前,我只知課堂有“以教師為主體”和“以學生為主體”之辯,也知道現在的教學傾向于“把課堂還給學生”,卻總是在“以誰為主”的教學實踐中困惑。朱老師的“教—扶—放”令我耳目暫明。讓孩子自主學習也是要教的,不是你給他們,他們就會思考、會學習的。從教,到扶助,再到放手,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教要有過程,學要有經歷,還要有服務學生的觀念”。除了服務意識,還要做到教學目標標準化、教學方法步驟化、實施動態化,以及鍛煉自己的思維。一個木訥、不思考的老師,是教不出聰明的孩子的。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教育孩子的途徑和方式也是多種多樣。中考在即,疫情當前,老師、家長、學生都倍覺煎熬。作為老師,少不了跟家長和學生微信交流溝通。有很多家長看孩子不上心,自己很著急,但又怕孩子抵觸;有的家長鼓勵孩子,卻沒想到反而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家長看孩子糊弄作業,很是焦慮。而學生呢?有的想辦法跟你在作業上討價還價;有的有疑問卻不敢問,沒聽懂也不敢說不會;也有的對布置的任務置若罔聞。與家長和孩子溝通也真是一個難題。昨晚,在觀看了田冰冰老師的《掌握這些技巧,秒變溝通達人》后,我學習了不少。在無法與家長及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時候,我們應該更好地釋放自己,讓更多家長理解自己,讓更多的孩子接納自己。如果家長和學生對老師是畏、懼、煩,那樣只會讓學生和學生跟老師有距離感。在與他們溝通的時候,還可以運用分段式溝通、龍門陣式溝通、讓步式溝通等多種有效形式的溝通。這樣才能達到鼓勵對方、更好地得到信息、增進關系、了解對方的效果。
正是如此特殊的寒假,才真正考驗我們的內心。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瘋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跟。這個煎熬的假期,還需我們定下心來,及時充電,立定向前,切莫迷失。
【寒假學習心得及感悟】相關文章:
寒假學習心得通用09-04
寒假學習心得范文07-26
初中寒假學習心得12-27
寒假學習心得體會09-19
寒假培訓學習心得體會04-11
教師寒假培訓學習心得02-09
外出學習心得及感悟02-21
學習心得感悟范文04-04
寒假學生學習心得范文(通用13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