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1
聽河南省教育廳“家庭教育開學第一課”之后,3到6歲是孩子培養性格、習慣的關鍵時期,孩子的幼兒園教育階段馬上已經進入大班的尾聲階段,抓住最后的培養機遇期,給孩子的性格習慣培養塑造更好的形態,打牢更加堅實的基礎,是學校和家長都需要共同把握和努力的!
無論多缺時間,都要在這個關鍵時期抽出時間多陪孩子,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拿出有效陪伴時間給孩子更多成長的關心、支持和鼓勵,可能因為孩子的理解和塑造需要長久的過程,而一次兩次的陪伴收效甚微,但希望我們拿出更多耐心和理解,給孩子更好的氛圍樹立規矩和培育性格,就像課中講到,孩子接受規則教育或者任何其他成人認為的正確事情,都需要時間去理解,他可能不斷的犯錯,但我們家長不能因煩躁變得不耐煩,成人的煩躁會給孩子帶去壓力,會讓其產生挫敗感,我們應該多給孩子清晰具體的做法,給孩子鼓勵和信心,多給一些信任,他們一定會做的更好!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2
現代社會,做父母親的總是有各種理由拒絕陪伴自己的小孩,工作忙,做家務,照顧老人等等。有時候寧愿讓小孩把大量時間投入到電子產品當中,也不愿意陪小孩聊聊天,散散步,聽聽他們的故事。而這種教育不但會危害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同樣也會危害到家庭關系。越小的時候父母越不陪伴,長大后父母和孩子們之間的關系會越疏遠,當他們遇到什么問題的時候也不會想要找父母來解決。
觀看完《家庭教育促進法》之后,我深有感觸。我認為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即是陪伴。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有些家長只注重學習上的陪伴,陪孩子寫作業,上課外班,只注重孩子的學校成績,而在生活方面,卻表現出無比的寵溺,不讓孩子們做家務,這樣的陪伴是錯誤的。陪伴應該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是學業、還有休閑娛樂、家務勞動等等。當父母時時刻刻陪伴在孩子們身邊,才能讓他們感受到被需要、被愛和關懷,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長。
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愛上讀書,總是督促他們一閑下來就馬上去閱讀,然而自己卻在邊上拿起手機刷抖音,如今這樣的家庭現象層出不窮。“言傳身教”是我們做父母需要特別注意的。如果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沒有做好言傳和身教,就會對孩子一生受到最大的影響。當我們拿起手機刷,他們會產生“為什么你可以玩手機而我就需要看書“的想法。即便有些小孩不會說出口,但在心里他們也是不滿的。所以作為大人的我們,為何不放下手機,拿起書,陪著孩子們一起閱讀呢?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不需要說,只要自己做好了,孩子們也會慢慢學著做更好的。
周末的時候,除了上興趣班,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們去郊外野炊,去賞花賞景,去博物館看歷史文物,甚至可以在小長假的時候帶著他們出游。這些都是最好的陪伴方式,讓他們看看這世界,增加他們的好奇心,在每一段旅程中跟他們一起交流、學習、探討,不但能夠增進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致,也能夠促進更良好的家庭關系。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3
作為家長,我們平時關注更多的是孩子吃的好不好,睡的夠不夠,生沒生病等生活細節問題。但如何教育孩子使孩子更健康快樂的成長呢?這是每一位家長朋友都想知道的。我個人認為,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3—6歲的孩子,我更注重習慣和性格的培養,一個好習慣、好性格會伴隨孩子一生,幸福一生。好習慣好性格的養成,是和生活環境密不可分的,我們作為父母,要做好表率,用自己的言行來引導孩子健康成長。作為家長我有以下體會:
我感覺到,孩子的教育是事無巨細,從點滴開始,小到出門戴口罩、進門脫口罩洗手、自己大小便、自己吃飯、跟老師問好再見,大到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學會與人交流、學會傾聽等,都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去引導和重復示范才能取得成效,并能成為孩子的一種行為習慣。當然,孩子也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不能一見到自己的孩子做錯事情就立刻火冒三丈,大聲責斥,這樣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相反孩子逆反心理更強,甚至產生自卑心理。
對待孩子我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積極正確的去引導,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給他一個標準,告訴孩子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就這樣做。只有用寬容、平等的心去看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才能針對孩子的特點,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空間。
家庭教育理念要一致,思想要統一,杜絕黑白配,什么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這樣是錯誤的,如果這樣的話,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是非不分。統一家庭教育思想,針對孩子的問題特點,拿出合適的方法,再加上耐心的,細致的觀察,孩子的進步是很明顯的。
故事吸引,增強語言和邏輯能力,可以給孩子訂閱幼兒畫報,上面有故事、走迷宮、有找不同、有游戲等內容。我是先告訴他怎么玩,給她講故事,之后讓他自己看,自己講。堅持睡前讀繪本講故事,你會發現給她講故事的時候,他聽得很認真,很投入,逐漸學會自己思考。我經常鼓勵孩子給我講故事,講他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游戲,講他自己編造的故事等等,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羅輯思維能力。
孩子不是溫室的苗,但我們要細心呵護,讓他安全健康成長。孩子不是烈日下的花,但我們要給他澆澆水,曬曬太陽,讓他經歷一些小挫折、小困難,讓他勇敢和堅強!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4
通過學習劉林亞巡視員關于“雙減”政策的解讀,結合“學黨史,悟思想,抓實事,開新局”,總結其核心理念是立德樹人,此需要從自身家庭做起,認真學習,全面理解。
立,即家庭是第一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家庭與學校聯合施教,政府及社會進行支持指導服務。
德,未成年人應有之大德,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培育出家國情懷,即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愛家庭,再加之身體素質、文化修養、生活技能、行為習慣等。
樹,即發揚家教傳統美德,弘揚傳統優秀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遵循教育規律。
人,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們將以自身家庭為單位,將”立德樹人”全面理解并把握,從而更好的將”雙減”政策學習落實到位。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5
看了家庭教育第一課后,感受很多。在教育孩子這一方面,每個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是新手,傾注了太多的心血與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爸爸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至關重要。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對于一個幼兒園的孩子來講,空泛的去講一個深奧的道理,顯然是不可以的,也是行不通的,孩子是不會理解的,要從生活里的一點一滴做起,學會尊重孩子和孩子站在平等地位上,和孩子做朋友。在平等的地位上,即使孩子犯了錯,也不會去心存僥幸,欺上瞞下,也不會對責罰心存不滿。養成好習慣,自己的事自己做。學會自己穿衣洗涑,力所能及的事。培養一下興趣愛好。尊重選擇,遇見錯的及時糾正,有條理清晰的去解釋道理。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6
對于家庭教育,自己覺得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家庭也好,就是盡本份三個字。真理總是隱含在樸實無華的點點滴滴之中,所以教育孩子,我們注重尊重孩子的主動性,給他一個盡可能有張有馳,相對自由的成長空間。同樣,小樹不修不直溜,當孩子由于天性不能換位思考的時候,我們也會及時糾正,力爭在教育方面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別人的玩具他想要一起玩,他的玩具就不想分享,這時候,他媽媽總是問他,為什么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你要分享,而你的玩具,為什么不能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哪?這時候,孩子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孩子媽媽,我記得有一次是這么循循善誘的,孩子媽媽問,兒子,我給你出個腦筋急轉彎好不好,孩子說好啊,她媽媽說,你看過年了大家團聚,有一大桌子美味佳肴,可好吃了,但是家里只有一捆很長很長的筷子,怎么辦,才能讓每個人都能吃上這些好吃的哪?孩子說,這可怎么辦哪,就在那里低下頭來,靜靜的去冥思苦想。一會時間,孩子說,有了媽媽,可以讓每個人夾著她身邊的人最愛吃的菜,另一個人也同樣給他身邊的人夾,這樣就不怕筷子長,每個人就都可以吃好吃飽了。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太多了,家庭教育是平淡而又潤物細無聲的。我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庭,平平常常的教育,但是我們珍惜孩子生在這么一個偉大的時代,是黨和國家,學校以及幼兒園老師,為孩子日積月累,無私無我的辛勤付出,才真正給孩子們支撐起一片燦爛的星空,這里感恩幼兒園的老師們,你們真的是辛勤的園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希望我們共同努力,從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共同努力,每個孩子就像一個花朵,越開越鮮艷。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7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的確,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不可或缺的一環,“子不教,父之過”的古語在新時代同樣受用。面對家庭教育問題,20xx年10月23日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并于20xx年1月1日起正式實行。《家庭教育促進法》進一步明確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各負其責、互相促進,這讓孩子健康成長有了更多保障。要知道,家長是孩子終身的老師,并且是孩子無法選擇的老師,引導孩子的成長之路也是家長們一生的事業,廣大家長理應擔負起教育孩子的己責,扛起為國教子的重任。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堪稱家長們的教科書。它進一步厘清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界限,更加充分地體現家庭教育的特點。并針對有的家長對未成年子女施加過重的學習負擔,對沉迷網絡等行為疏于管教等突出問題,明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相關職責,這對落實“雙減”政策等大有裨益,也促進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協同。
十年育樹,百年樹人。做好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為老師,我們要和家長密切結合,告訴家長們要以家庭教育促進法為契機,落實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摸索出適合自己與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引導他們崇德向善、遵紀守法,尊重其參與相關家庭事務和發表意見的權利,合理運用各種方式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和水平,切實把孩子們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我最初受到父母的啟蒙教育,從呀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從學數數到做人道理都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對于孩子都十分重要。做為一位六年級的家長談談幾點體會:
一、我覺得堅持自己帶孩子,現在社會上“隔代寵”的現象非常普遍也非常嚴重。老人在幫助工作繁忙的父母接送孩子上下學,問題倒也不大。但絕不能教育孩子做作業,閱讀這種事情去丟給老人。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
二、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平時陪著孩子看看書,休息天帶著孩子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鮮空氣,可以爬爬山、騎騎自行車等。盡量減少孩子在家看電視。家長們不要扔一個手機或者平板管自己玩手機或找各種借口說自己好嗎沒有時間陪伴。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等孩子長大了你想陪伴他們,他們卻不要你的陪伴了,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不要錯過孩子的成長之路。
三、尊敬老師,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孩子們幸福的締造者,心靈的撫慰者和醫治者。老師能注入大量的真誠愛心和強大的責任感,事業心去強化學校教育,使孩子在德、智、體全面發展。
四、要學會分享,周末或者暑假和小伙伴們一起去游玩,要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并邀請他們一起做游戲,要懂得謙讓、寬容和大方!做個開朗自信的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相信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樂的成長和開心的學習。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9
學習《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共三篇第一篇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作為既是教師又是家長的我,感受良多。對孩子來說,家庭教育跟學校教育一樣重要,甚至決定著他們的成長,影響終生。《大學》中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就是要學會做人,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是孩子將來的立身之本,是孩子將來一切發展的根本,更是決定著孩子將來的發展高度。而要做好這一切,就一定要把孩子當成一...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10
近期,國家頒布家庭教育促進法。此消息一經頒布,大家更重視家庭教育的問題以促進教育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更重視教育問題,學校建設日新月異,硬件設施迅速改善,實現花園式校園。師資力量雄厚,智慧課堂、遠程教育都已經實現。但是,教育質量卻差強人意,很多孩子反而更加不愿意主動學習,喪失好奇心、沉迷電子游戲,和孩子的溝通成了最大的問題。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足,已經成為孩子教育成長的短板。很多父母并沒有做好要做父母的準備,孩子就來到身邊,沒有做父母的經驗,打著愛的旗號,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忽視孩子心靈成長的需要,又或者說過度保護孩子,讓孩子喪失了自我認識、自我探索的權利和機會。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輔相成才能發揮最好的作用,實現孩子健康成長的目的。
那么應該怎么做呢?
首先,希望全民重視家庭教育。千人千面,找對教育孩子的方法;
其次,參加家庭教育智慧父母知識學習。家長讓孩子們參加補習班,又有多少人愿意參加家長補習班?最好的進步,是家長和孩子共同進步;
三,懂得和孩子一起成長。做父母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考驗。大家每天面臨的問題也是新的,新的問題就需要新思維去解決;
四,社會做好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宣傳推廣工作,讓更多人學法懂法用法。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孩子成長的合法利益和訴求。
五,杜絕家暴違法行為,別再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
全社會行動起來,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就是孩子教育興起的時代,我們時逢盛世,趕上一個好時代,只要全民努力,教育發展指日可待。教育興,民族興,國家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會到來。
家庭教育本是一個復雜的話題,以上為一點淺見,與大家共勉。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11
通過學習家庭教育促進法,我更深刻地了解到,祖國要強大,孩子的教育是重中之重!
首先,作為父母,作為教師,我們有義務去引導孩子建立健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將有更多更好的平臺能夠去好好的學習,成長,也許每個孩子的天賦不同,我們不能只有要求孩子在學習上爭取更好的成績,同時我們也應該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和身心健康的發展,只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他將來長大了,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能夠為國家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其次,有了家庭教育法的指導,我作為一個媽媽,再也不用毫無方法地去教育孩子了。對于媽媽們來說,大家將會有更多更好的渠道可以去學習,學習如何教育孩子,如何陪伴孩子。
最后,國家花費這么多的人力物力來推進家庭教育,也說明了國家對下一代的重視,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智則國智,現在有了國家和政府為我們保駕護航,我們也有了更好的資源去教育孩子,幫助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12
家庭教育法這部法律,極大的促進了家庭教育向法治方向的轉變。此法律也體現了未來教育的方向,在于引領和驅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教育目標。這部法律的實施,正式表明將家庭教育,由傳統“家事”上升為新時代的重要“國事”。對于家庭教育法我將從以下方面做出闡述:
首先,家庭教育法明確規定誰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根據這部法律,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家長需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教育看來是學校的責任,是老師的的責任。但身處教育一線,我切實體會到問題學生的背后,必然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的原因。
其次,家庭教育法明確,落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要求。改變家庭只是學生課堂的延伸,家長只是學校老師助理的狀況,彰顯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此要求的目的,意在將家庭教育從學校教育的附庸地位解放出來,真正實現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同時,該法律還對加強監督管理“雙減”政策實施方面作出了規定。此法律旨在將孩子從課后課外繁重的學業壓力中帶離。作為新時代的中小學生,身為黨的孩子。崇高的理想固然重要,但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未成年人健康的身心也是家庭教育法的根本。
最后,暢通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渠道。推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形成教育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從而打破“5+2=0”的尷尬場面,減少家長對學校工作的不理解與不認同。在未成年人的課余生活上,法律明確規定其監護人應當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學習負擔,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堅持對學生實施長期的,有效的五項管理政策,教會學生如何讓整合自己的課余時間。在此基礎之上,家長還需要更加理性地去看待學生,特別是自己孩子的學業負擔和成長發展問題。眼光需要更長遠一些,而不是只盯著學生短期的成績和效果。
個人認為,家庭教育才是教育的開端,家庭的教育觀念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很深的影響了學生以后將要受何等的教育,怎樣受教育。同時,未成年人作為國家的希望與棟梁,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家庭的幸福安寧,直接關乎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穩定。總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制定實施,是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的法治體現,也是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法治保障。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13
為了發揚中華民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培養德智體美勞動全面發展的社會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接班人。從2o22年l月1曰起,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實施,這是我國首次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家庭教育從傳統意的“家事”上升為“國事”的戰略意義。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意義:鼓勵未成年人愛國心理的發展。如果說在未成人成長發育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念以及愛國觀念,那么對孩子的成長發育就是一件非常有幫助的事情。
家庭教育促進法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話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
作為父母和長輩請好好關心和呵護我們的下一代吧!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希望。為了孩子,我們一起加油吧!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14
20xx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正式實施,為廣大家庭更好的進行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引導,一系列對于該法解讀講座的陸續開播,對廣大家庭起到了切實可行的指導。
特別認可羅爽教授在專題講座中說到的《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是為了給家長賦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和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著特別重要的作用,然而,每一個成年人對于家庭教育的權利是與生俱來的,對于家庭教育的能力卻不是與生俱來,需要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去摸索去與孩子共同成長。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需要家庭環境的和諧、家長的智慧等。尤其對于青春期的孩子,處于“第二次心理斷乳期”,渴望獨立的同時又依賴父母和老師、不愿讓人干涉又渴望被理解和尊重、有很強的的求知欲同時意志又相對薄弱思想容易收到沖擊和影響,這個時候更考驗家長的智慧,需要家長更加的關注孩子的狀況同時又要更加的潤物細無聲的找到契機的去引導孩子,而不是專門找個時間來說教,讓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需要家長提高陪伴的質量,及時的捕捉并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和溝通、形成好的情感連接,真正的尊重、關心、欣賞孩子,這樣更有助于他們形成統一的良好的自我同一性,讓孩子喜歡自己、認同自己,從而更有力量去成長自己、成就自己。同時,家長應該對青春期孩子在職業規劃、性教育等成長過程中的關鍵點上有具體和直接的引導。
另外,學會放手是需要青春期家長特別需要去注意的。專家也指出,12歲至20歲是親子關系的緊密度最低的時候,處于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對于父母的態度由之前的依賴親密變得懷疑和抵觸,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又會有所恢復,這期間就需父母及時轉變思想和教養方式,不要把孩子尋求自主獨立看成是對自己權威的挑戰,同時要相信孩子并給與孩子更多的自主探索和成長空間,多一份靜待花開的從容和底氣。
最后,用一句話和廣大家長共勉:孩子的成長是一場與父母漸行漸遠的告別,能與孩子共處的日子里,好好珍惜當下,給與孩子更多高質量的陪伴。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15
現在,全社會都提倡“創建學習型家庭”,所謂“學習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習成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動;在家中有較為豐富的學習材料,并不斷充實、更新;有固定的學習場所等。要創建“學習型家庭”,必須有“三優先”:為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優先;創造濃厚的學習氣氛優先;增加教育投資優先。調查表明,如何創建“學習型家庭”,每個家庭都有獨特的見解,但有幾點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有固定的學習場所,(場所最好是書房,條件差的也可以是客廳或是各自的臥室),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第二,有固定的學習時間。這一點非常重要,在固定的學習時間內,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交流。
第三、有必要的讀物和學習資料。家長要積極創設條件,添置書籍,同時可以引導孩子少買玩具,多買書。
第四、家長要成為家庭學習的主體。“言傳身教”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教育的永恒命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實際上都是在以身示范,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父母不僅要帶頭學習,成為孩子的表率,還要和孩子一起學習、相互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三、尊重、信任孩子,促進孩子主動發展。在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親子悲劇后,在無數次的從孩子臉上讀出壓抑、自卑后,我們漸漸明白: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信任是現代教育的第一原則。它意味著愛護孩子純潔的心靈、支持孩子的決定、放棄權力和優越感;也意味著一種涵養和寬容待人的高尚品格。孩子的內心世界很豐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換心,用信任贏得信任;更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培養自信,促進孩子主動發展。
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導孩子和諧發展。每個家庭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會性。家庭是多個親情關系的組合,家庭教育也不是單獨存在于哪一個人的身上。因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作用。作為家長,在對待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達成一致,必須多溝通、交流、互相支持,千萬不能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把分歧暴露給孩子,其實有分歧沒有關系,關鍵是我們要正確面對,達成一致,這樣才能給孩子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11-03
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后感11-02
《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后感11-03
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后感6篇11-02
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03-05
家長家庭教育論文心得體會12-01
家長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范文12-29
學生家長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01-15
家長對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03-05
家長家庭教育心得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