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花鏡個人感想與栽后養護
個人感想
經過了這次自己動手設計花鏡,我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和合作的重要性。看到我們種下的小苗一天天地長大、開花,非常有成就感,大家用水澆灌出這么一片美麗的風景是意義的,我們終于可以發揮自己的聰明的才智為我們生活的環境增添一道亮麗的景色。
在整個設計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大家的團結協作和思維碰撞,從最初的圖書館查閱資料,到最后的實地栽植,從教室的激烈討論到寢室的'挑燈夜戰,我看到了大家對我們作業的期待與熱情,我記得大家早在幾月前就著手育苗,我記得在炎炎烈日下大家依舊談天說笑,所以我們這種在勞動中學習著,辛苦并快樂著的實踐中才是牢不可破堅不可摧萬古長青的革命友誼啊。
但是在自己動手過程中還是發現了很多問題,一是由于我們地里原有植物比較多,長到6月中旬,花鏡里的苗密度過大,但是那段時間有考試,我們耽誤了分株的時間。二是我們的地勢不平,導致同時種下的植物生長狀態卻不一樣。三是長出的花鏡與我們設想的有一定差距,只要是由于一枝黃花太突兀。四是,我們沒有進行精細管理,種植時也遇到了問題,說明設計圖還是考慮的不夠全面。
這次設計使我加深了對課程知識的認識,也讓我對花鏡設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園藝的孩子們,加油啊~大家的設計都好漂亮~期待大家能夠做成更多更好的作品,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舒心~最后套用一句俗套的話: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祝福所有的園藝孩子們學有所用,前程似錦!
栽后養護
1、澆水
花鏡種植第一天晚上我們對定植的花苗進行了漫灌,對還未定植的小苗進行了噴灌。隨后又工人幫忙照看,由于第一天忽略了一部分落新婦,第二天就蔫了,隨即我們立即栽植了第一天晚上還未植入的植物。由于場地原有植物比較多,我們栽植時難免造成地勢不平,這也對植物吸收水分造成了麻煩,在之后我們也對花鏡人工做了一些小堤,幫助地勢高的植株吸收水分。在之后我們定期會有人去苗圃澆水。進行漫灌,周期為一周兩次
2、 去雜
由于不適應新的栽植環境,一些植物枯死遺留下了枯苗枯葉,5月12日,我們對他進行了清除,主要是石蒜和落新婦。
3、 除草
我們的花境受其他畦里的波斯菊和老槍谷的影響,花鏡后面沒有了美人蕉和蜀葵生長的空間。5月17日,我們除去了花境中的野草,6月12日,我們又進行了一次除草,并剪去了宿根亞麻地上枯萎部分。
4、施肥
由于去年已施用過基肥,我們在花境種植前沒有施肥。隨著植物的生長,其需肥量也在增加,6月5日我們給花境植物追肥。將雞糞泡水,稀釋后結合澆水施入。
5、栽后養護
天人菊:耐干旱炎熱,不耐寒,喜陽光,也耐半陰,宜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它耐風、抗潮、生性強韌,具耐旱特性是良好的防風定砂植物。
金雞菊: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喜光,但耐半陰,適應性強。欲使金雞菊開花多,可花后摘去殘花,7~8月追一次肥,國慶節可花繁葉茂。
婆婆納:性喜陽,耐寒、稍耐旱,不擇土壤。
宿根亞麻:喜陽光充足的環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性強健,耐寒,在北京地區可露地越冬。偏堿土壤生長不良。較耐干旱,自然野生于干燥草甸或河灘石礫質地間。須根長,不耐移植。
火炬花: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也耐半蔭。要求土層深厚、肥沃及排水良好,沙質壤土。性喜溫暖向陽環境,宜生長于疏松肥沃的沙壤土。較耐寒。
紫露草:喜日照充足,但也能耐半陰,紫露草生性強健,耐寒,在華北地區可露地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
月見草: 適應性強,耐酸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中性、微堿或微酸性疏松的土壤上均能生長。但土壤太濕,根易得病。
宿根美女櫻: 原產南美洲的巴西、烏拉圭等地,現分布于我國少部分地區。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有一定的耐寒性。喜陽光充足不耐陰。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喜肥沃壤土,土壤瘠薄開花甚少。花期5一10月,多為異花受粉。
地被石竹:石竹有極強的耐旱性,自然雨量即可滿足其對水分的需求,所以在水分管理上要掌握寧干勿濕的原則,只要旱不死,就不要澆水。我國大部分地區春旱,所以春天澆一遍水,對地被石竹的生長、開花非常有利。
八寶景天:性喜強光和干燥、通風良好的環境,能耐-20℃的低溫;喜排水良好的土壤,耐貧瘠和干旱,忌雨澇積水。植株強健,管理粗放。
濱菊:性喜陽光,適生溫度15至30℃,不擇土壤,園田土、沙壤土、微堿或微酸性土均能生長。
黑心菊:既耐寒、又耐旱。喜向陽通風環境。有自播習性。一般土壤均可栽培。花期5~9月。
千葉蓍:對土壤及氣候的條件要求不嚴,非常耐脊薄,半陰處也可生長良好;耐旱,尤其夏季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少,為城市綠化中的“節水植物”。如果水分過多,則會引起生長過旺,植株過高。如有積水情況會引起爛根。故土壤排水條件要好。
荷蘭菊:耐寒,耐旱,土壤排水要良好。適宜布置花鏡花壇。
松果菊:分布在北美,世界各地多有栽培,稍耐寒,喜生于溫暖向陽處,喜肥沃、深厚、富含有機質的土壤。總的來說,以上植物材料基本上屬于宿根花卉,且都適應性較強,不需要特別的養護管理,就能生長得較好。但是第二年的景觀效果可能會有所改變,需要做適當的補種。
http://www.shddsc.com/
【設計花鏡個人感想與栽后養護】相關文章:
花鏡養護管理實習報告02-16
花鏡設計與施工實習報告范文02-21
2014軍訓后的個人感想01-02
栽蒜苗教學設計與反思03-01
栽蒜苗一教學設計01-15
花鏡的經典語錄12-28
考試后的感想05-22
考試后的感想作文01-04
2016軍訓后的感想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