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和喜鵲聽課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樹和喜鵲聽課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樹和喜鵲》是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伙伴”這一主題下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向我們展現了三個畫面:一棵樹和一只喜鵲孤單地生活;后來這里有了許多樹、許多鳥窩、許多喜鵲;喜鵲們、樹們快樂地生活。故事生動形象地告訴學生: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會快樂!課文以連環畫的`形式編排,每兩個自然段講述一個畫面,結構相似,條理清晰,語言簡潔,故事性強,是以孩子口吻寫的,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特別適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和閱讀心理。
趙志如老師執教的是第二課時,給我感受最深的是,趙老師重視朗讀指導,在多種形式地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到伙伴的重要,懂得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快樂。
一、鞏固讀法,掃清讀文障礙
在導入環節,復習本課三個多音字“只”“種”“樂”,重點鞏固“一”的變調,“一”的變調在一年級上冊已經出現多次,在本文中出現頻率很高,這個環節的設置為孩子讀文掃清了障礙。
二、對比朗讀,體會情感表達
“從前,這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個鳥窩,鳥窩里有一只喜鵲。”
“從前,這里只有一棵樹,樹上只有一個鳥窩,鳥窩里只有一只喜鵲。”
通過句子對比,抓住“有”和“只有”,體會“孤單”,在學生理解有困難時,出示圖片,圖文結合,降低難度。在此基礎上通過想象進一步體會樹和喜鵲的孤單,說出感受,從而落實課文的重點。
三、聯系實際,體會角色心理
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趙老師抓住關鍵詞“孤單”,引導提問:你有過這種經歷嗎?自己一個人,周圍沒有朋友,也沒有家人,當時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覺如何?讓學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然后讓回答問題的學生帶著這種感受讀,體會角色心理。
四、角色體驗,體現情感歷程。
根據一年級小學生喜歡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通過情景式閱讀,讓孩子們扮演喜鵲,通過表演喜鵲互相打招呼,表演之后在讀文,從直觀到形象到深刻感悟,體悟文中所表達的情感: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會快樂。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用心體會,用情朗讀,用力感悟,才能轉變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體。
【樹和喜鵲聽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樹和喜鵲》教學設計范文11-26
《樹和喜鵲》 優質教學設計范文03-14
《樹和喜鵲》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02-13
樹和喜鵲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02-11
《樹和喜鵲》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1-02
一年級下冊語文樹和喜鵲教學設計06-13
男孩和樹07-13
《我和祖父的園子》聽課評語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