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環境創設心得范文
小班環境創設心得1
幼兒園環境是幼兒顯性教育和隱性表達的重要因素,是幼兒園不可缺少的因素。一個有啟發性和支持性的豐富的環境能吸引著兒童,激發著孩子的構思、想象和創造,從而使孩子成為環境的主人。而如何在主題背景下創設班級環境,從而豐富和深化主題教育活動,有效推進幼兒的學習、游戲及探索一直都是困擾著我這名新教師的難題,往往抓不住現象之后的本質,找到一些問題后無從入手、不知要如何改進。在一次次的教育實踐與被帶教的過程中,我得到不少感悟。現將我在以往創設小班環境時遇到的困惑以及思考后的改進對策進行總結:
一、以往的班級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
1、主題環境缺少幼兒的參與
讓孩子參與主題環境的設計與布置,才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更能對孩子的求知、探索的欲望給予支持與鼓勵。理想的班級環境創設應當是師幼互動的,即:走進這個班級,不用介紹就能從環境中感受到本學期已進行過的主題活動。是的,教育要留下痕跡,這個不用說大家都知道,可是關鍵是怎么留?通常情況下,我的創設不是最后以學具的形式呈現,就是作品不夠美觀無法很好的融入環境當中。
2、主題環境的呈現形式過于單一
包括區域活動的材料提供和游戲的活動設計都較為單一,在呈現的時候千篇一律沒有變化。比如,在美工區投放的添畫材料“爸爸的胡子”,爸爸全都長著同一張臉。孩子的創造形式也很單一,僅僅是蠟筆或水彩筆。
3、室內布局不合理
原來我將教室整體作三大塊的整體分割:區域活動一塊、集體教育活動一塊、進餐活動一塊,形成“三國鼎立”的三大塊模式,這樣的劃分省去了更換活動時的來回挪動桌椅的麻煩,也便于教師的集中指導,但是很容易造成活動空間的浪費,比如游戲活動時進餐區和集體教育活動區幾乎空著,而區域活動的地方卻很容易發生“人員擁擠”的狀況。在各區域分配時,我也比較混亂。比如,原先我將圖書角和小舞臺放在一起。這樣一來,興致勃勃的小演員們一表演勢必會打擾到看書的孩子們。當然,原來我只是覺得圖書角去的人少,也沒想到改進方法,就那樣放著了,也因此圖書角變得形同虛設了。
4、沒有整體預設致使環境缺乏統一感
在創設原有教室的環境時,我并沒有做過多的預設,致使后期不斷豐富的環境、添置的游戲材料不論從色彩還是外形上都顯得凌亂,缺乏統一感和美感。
二、改進后班級環境體現的創設策略
1、由教師把握好主基調,幼兒細化內容。要讓孩子的作品(尤其是小班的幼兒)都能呈現在班級中,又使環境不失高雅、美觀,關鍵在于教師的點綴與再加工。比如,在制作作品“我的媽媽”時,讓孩子在媽媽的畫像上剪貼上頭發,即童趣又美麗無比。呈現的主體都是幼兒制作的,而其中的配色、構思無不顯現出教師的審美感。
2、豐富區域材料,投放時要有層次性。區域活動材料是支持幼兒學習的支柱,如果活動區域的材料是一成不變的,那么就無法吸引孩子的眼球,滿足不了幼兒的需要,無法引發幼兒去想、去操作,從而阻礙了活動的深入開展。例如,同樣是小班,裝飾媽媽的頭發方式也不同,有剪弧線的,有貼圓環的,有涂色的。讓幼兒可以自主的在美術活動中進行形狀、顏色、搭配、拼圖、造型及印畫等等活動,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隨意地選擇不同的材料,進行不同形式的創作。不但滿足了幼兒的需求,更有利于引發幼兒的探索興趣,使幼兒在自主的操作中積累豐富的經驗,從而提高幼兒的審美體驗和表現能力。同時制作出的作品也更多元化,這些幼兒作品一旦融入到環境中,也會帶來強烈的色彩感覺。
1)在投放和使用材料時,可以根據材料的功能和性質將它們分為長期性材料和短期性材料。
長期性材料按照幼兒年齡的增長、新舊交替的需要而更換,如角的必備品(小醫院里醫生使用的聽筒等器具;娃娃家里的角色吊牌等)。短期性材料主要指隨季節、節日、主題的變換、幼兒的感興趣程度及時更換的材料。在選擇這些材料時遵循趣味性、多樣性和遞進性的原則進行更替。
2)在建構區多投放一些環保的、低結構性的材料
作為新教師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巧做,以前的我總覺得自己花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成效卻不顯著。其實有了好的方法往往能夠事半功倍。比如,在建構區投放一些如餐巾紙盒、奶粉罐等色彩鮮艷、體積較大的低結構性材料,既可以滿足幼兒的拼搭需要又因為材料本身的體積較大降低了搭建難度而很容易使孩子在游戲中獲得成就感,同時這些搭好后的“成品”又成了班級環境的一部分。
三、總結主題背景下環境創設的啟示
1、主題背景下的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取決于教師環境創設中的目標意識、內容的預設、生成、調整、指引。
2、教育的痕跡可以通過顯性的環境呈現并再次影響著幼兒,成為一種持續性的教育。隨著活動內容的開展,幼兒的作品可以不斷豐富主題環境。
3、主題環境是動態的。透過環境,看到的教學應當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既要有過程性,又要有結果性。就拿主題墻來說,它是主題活動在預設與生成下的產物,墻面上既要展示主題活動的內容,又要顯示出主題的發展脈絡、相關信息資料、以及幼兒表征的作品等。
4、打破思維定勢,重新詮釋材料的用途。一個深受幼兒喜愛的環境是需要教師的智慧與創意的,在這方面,帶教方指導教師給了我很多啟示,他們在創設環境時總是能用一些不起眼的材料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如果要把某樣較薄的東西豎著固定在桌上我通常會用硅膠來固定,但這樣其實破壞了桌子。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呢?用兩個塑料的晾衣夾作為底下的支架,既美觀又方便還不會破壞桌面,這是多么好的創意啊!
環境本是教育的一種方式,教育的一種顯現,教育的一種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說,環境不僅是幼兒學習的一種背景,一種支持,更是一種活動課程。總而言之,班級教學環境需要教師精心去營造,幼兒的生成活動需要教師有心去捕捉。
小班環境創設心得范文2
小班幼兒正處在身體和心理迅速發展的時期,環境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他們,因此,環境對幼兒智力的發展,人格的形成,能力的提高都會產生重要影響。根據多年小班教學經驗,我認為小班幼兒年齡的差異不僅僅是生理現象,還表現在他們心理發展水平上,心理發展水平是以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能力來表現的。相對來說,年齡越小,生活經驗越少,他們從事活動的能力以及他們控制自己,協調自己行為的能力都較差。那么,在創設的環境中必須根據年齡特點,創設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要求的環境。
親切的環境:由于小班孩子小,他們對成人有強烈的依戀,需要成人給予心理上的撫慰和關心。因此,教師言談舉止,面部表情都要親切、體貼,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給予孩子精神上鼓勵,營造一個溫馨的環境。如:親親孩子、抱抱孩子、摸摸孩子、多給孩子微笑等,使他們在一種親切的環境中成長、游戲。
輕輕的環境:輕聲的教學,柔軟的講話,會使小班的幼兒感到很舒服,安靜的環境能使幼兒學會減少噪音,盡量不干擾別人的活動,這是一種精神環境的培養。
安全的環境:由于小班孩子自控能力差,而且缺少生活經驗,因此,我們要創設一個安全的環境,對他們經常活動的地方要做適當的軟化處理,如:活動區地面鋪上軟軟的墊子。而是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為他們健康成長創造的安全環境。
開放的環境:教室中的各種玩具材料,我們都放在開放式的玩具櫥內,讓幼兒一目了然。孩子可以自由取入所見的一切玩具,并能玩完后擺放整齊。
生活化的環境:小班幼兒由于年齡小,思維帶有很大的直覺行動性,思維大多是伴隨著動作而進行的,他的生活經驗大多來自個體的周圍的生活。因此真實、自然的生活環境易貼近幼兒,較能挖掘幼兒的生活經驗,從而推動幼兒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和自理能力的發展。如:在培養幼兒自己學著折衣服、掛衣服活動中,我們創設“娃娃家”的生活化環境區,幼兒每天把自己脫下的衣服折(掛)放在衣服架上,因此我們為幼兒提供了與家庭相似的環境,讓幼兒在掛掛、折折中提高拉拉練,扣紐扣,折疊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
互動化的環境:良好的環境并不僅僅是美觀,而應是看幼兒是否在與環境的互動中推動幼兒的發展。小班幼兒非常的好動,喜歡擺弄,注意力和興趣都不能持久,因此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的環境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和興趣。創設能滿足幼兒操作的環境,激發幼兒情感的體驗,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提高其能力和情感的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小班環境創設心得范文3
小班幼兒入園已有四個月的時間了,轉眼又到了學期末,他們從又哭又鬧的小調皮轉變成了活潑懂事的乖寶寶,慢慢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并越來越喜歡上了這樣的集體生活,在這幾個月中為了讓他們能從小家庭走進快樂的'大家庭,能快樂的集體生活,本學期我主要在環境上下功夫,從環境的點點滴滴著手進行了一系列的轉變,下面我就對本學期的工作做以總結。
由于小班幼兒剛剛入園對幼兒園陌生有帶點恐懼,為了讓幼兒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給幼兒創造一個安全、溫暖、互相信任的環境氣氛尤為重要,對幼兒的整體發展有正面作用,因此在幼兒剛入園時力求讓班內環境具有家的溫馨,時時讓他感受到安全與快樂,在活動區中盡可能的為幼兒創設家的感覺,布置溫馨可愛、讓他慢慢融入其中,適應幼兒園生活。
經過一段時間當幼兒慢慢適應了集體生活以后,我們也循序漸進的開展園本課程―探索合作式主題活動,由于小班年齡偏小對于感興趣的事或物不是十分明顯,對于生成主題與主動探索有一定的困難,因此環境的創設對于激發幼兒興趣點,及主題活動的順利進行十分重要。
(一)墻飾的創設
主體與環境是密不可分的,環境是為主題而創設的,而主題必須依靠環境才能更深入、更具體的開展。主題環境的創設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它至始至終的貫穿整個主題,是教師和孩子們集體智慧的結晶。
本學期在“牛奶”的主題活動中,主要是由于牛奶很貼近孩子生活,孩子們每天都喝它也很喜歡喝它,所以預設了“牛奶”這一主題活動。為了更好的開展此活動,給孩子創設一個自由寬松、富于創造的環境,在墻飾的創設上我力求色彩和諧、立意新穎使
活動室活潑起來,并隨著主題的的進展而變化,讓幼兒充分感受到牛奶的“味道”隨處可及,首先在門口用奶牛博士以廣告語的形式出示廣告牌,題為―“今天你喝了沒有”,時刻提醒幼兒每天都喝牛奶。在入口處又以一只大奶牛做形象代言人發出“多喝牛奶身體棒”的口號時刻提醒幼兒牛奶的營養,并在奶牛肚子上和孩子們共同貼上小朋友自己帶來的各種奶盒、奶瓶等。在活動區的墻飾上貼有相關的圖片,也是墻飾的一個重要內容。如在建構區貼上奶牛、各種汽車、交通崗、小朋友全家福照片、圖片,激發幼兒搭建奶牛場、停車場、及小朋友的家等的堆砌欲望。在表演區貼上大大的背景情景圖,使幼兒很快進入到角色,激發幼兒表演的愿望。在這些墻飾上隨著主題的變化而隨時變換,最重要的是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進行創設,并提供讓幼兒參與墻飾布置的機會,幼兒的作品為布置墻飾的主要內容,將其貼于窗上、墻壁等處,讓幼兒對自己的成就有一定的認識,并使環境幼兒化,同時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等;培養幼兒的參與意識、自我意識與主人翁精神,增強幼兒自信心,獲得創造過程的快樂。
(二)活動區材料的提供
除了活動室墻飾具有重要教育價值外,活動區材料更是對幼兒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與之幼兒真正對話的同伴,因此在活動區材料上與下午班老師共同研究、共同投放與主題相關的各種材料。
*建構區要有足夠的積木之外還搭配其他玩具,如在進行“車輛”的主題活動時,放置各種車輛模型(公共汽車、小轎車、摩托車、警車、救護車……)還配以交通標志,這些適當的輔助玩具,可以激發
幼兒的創造力、增添游戲的趣味性,擴展豐富游戲的內容,發揮幼兒想象力,并很注意輔助玩具提供的適當性,太少易引起幼兒間的爭議,太多會干擾積木的搭建,取代積木的價值。因此我特別注意輔助玩具的輔助性,同時將搭建好的模型放于室外或室內,使幼兒感受到不同的樂趣,讓幼兒體驗到成就感。
美工區的活動也很多。美工區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生活、增進幼兒審美、創造力,對培養幼兒技能也十分必要。首先小班主要以涂色為基礎,大面積涂色到局部均勻涂色對小班來說是最基本的練習,,為幼兒提供必備的紙張、畫筆、橡皮泥等材料供幼兒自由運用,并依主題提供相關的圖片范畫供幼兒選擇隨意涂畫并提供些稍有難度的車輪滾畫等。同時搓、揉、撕、撒、擰或與其他玩具相配合,可培養幼兒想象、創造力及小肌肉操作能力,如在“甜甜的糖”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各種皺紋紙、糖紙、彩紙,供幼兒制作糖果,運用撕、搓、揉、擰等方法制作糖果或紙團粘貼等,都是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也使之得到發展。
當然在其他活動區中也隨主題的改變而不斷增添材料,及時滿足幼兒需求及動手的愿望。
在幼兒的生活中,環境是對幼兒有重要影響的因素之一。他們需要充滿愛的環境,需要富于創造的環境,需要有助于增強智力的環境,需要同伴交往的環境,……總之他們的生活依賴環境,他們必須發展適應周圍環境及改善、創造環境的能力,進而獲得自身的全面發展。
【小班環境創設心得范文】相關文章:
小班家訪心得體會04-19
幼兒小班教師心得體會05-03
幼兒園小班教師心得體會05-10
幼兒園小班見習報告范文12-29
環境調查報告范文10-28
考研英語環境保護范文04-15
《人物與環境》教學設計范文07-17
世界環境日主題班會范文05-20
社區清理環境通知格式范文09-09
小班班務工作總結范文01-06